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两则》完整教案
免费虚拟主机-英国退出欧盟
一、
文言文两则
一、
教学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背诵课文。
2.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
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
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是本课的重点。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
久的历史,灿烂的文
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
哲理性
于一体的文言文。“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1)介绍孟子:孟子(约
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
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
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
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
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
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
》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
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2)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
就是学下
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3)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
1.谁学下棋?2怎么学下棋?3学得结果怎么样?
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
2.(这两
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
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
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
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
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
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学得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
却学得
不如前一个)。
解答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追问:是什么原因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学
生理解:
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
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
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
专心致志的意识。)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思
援弓缴而射之。这一句是写后一个人学弈时的表现,他虽然看上去在听弈秋教导,
心里却
在想拉弓箭射天鹅。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叙述,使结论水到渠成,具有说服力。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非然也。这是《学弈》一文的结语,对文中所讲的事情作了结
论而未论证,但论证已包含于叙事之中。抓
住前面一句“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读懂“弗
若之”的原因,明白专心致志地做事和三心二意地做事
,结果是完全不相同的。为了加深对
这句话的理解,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
一谈。
③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这是一小孩在争辩时的观点,他是凭自己所观察到不同时间太
阳大小的变化所做出的判断。
④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是另一小孩在争辩中的观点,是
根据不同时间
太阳照在身上的凉热感觉得出结论的。
⑤孰为汝多知乎?这是两个小孩见孔圣人
不能裁决,笑着说的话──谁说你的知识渊博
呢?本句采用反问的句式,表现出两个小孩的天真可爱。
学弈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
秋的教
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
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
智力不如别
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
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
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
这不是
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第二课时
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⑴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是远是近)
⑵
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①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
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
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形状大小来判断的。②另一小儿的观
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
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
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
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
的。)
⑶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⑷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
(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
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①远小近大
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
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
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
同样的道理,早晨
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
,此
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
与其亮度
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②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
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
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
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
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4.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⑴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
⑵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
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文言文两则
学奕
1、二人学奕 师从奕秋
2、一人 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然后成功
3、另一人 三心二意、思援弓缴而射之,然后失败
总结,条件相同,但结果不同,得到道理:学习之理贵在专心。
两小儿辩日
1、起因:两小儿辩斗
2、观点相反:一儿 日始出近 日中远
另一儿 日初出远
日中近
3、理由:一儿 近大远小
另一儿 远凉近热
4、结果:孔子不能决
总结:善于观察,有理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