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知识点汇编
山东华宇职业学院-英语教师节祝福语
- 1 -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知识汇编
一、 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
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
程。
2、 工具性 与 人文性 的统
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
程的基础,也是学生终
生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写字、阅读、习
作小学1-2
年级为写话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
提出了综合性学
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
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
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
能力的
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声
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
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
语拼音字母表》。
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7、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包括简笔画、演示(实物肢体语言)、电教媒体、
实验操作等。 <
br>8、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选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
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
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9、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0、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
学习者通过新旧
知识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
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
,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
的。
1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
于表达 ,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2、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
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
家庭 、社区等教育资源。
13、《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
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能力、方法
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
体,注重语文素
养的整体提高。
14、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
维的目标都
融合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15、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
度设计。三个方面
相互渗透 , 融为一体 ,注重语文素养的 整体
提高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 螺旋上升
,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16、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言语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
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17、课堂即时评价对 调控教学 、 激励学生
能起到及时调节与导向的作用,
又能为 终结评价 积累素材。
- 2
-
18、课程是动态生成的生态系统,因“教师-教材-学生”之间不断地相互
作用而生长。
在这个系统中,学生是最活跃的因素。
二、基本概念
1、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
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
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
力和人文
素养等。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终生发展的基础。
2、自主
学习——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
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
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
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
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
3、合作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以共同目标为学习
追求,以学习
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点,具有明确分工和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
活
动。
4、探究学习——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
独
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和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
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
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
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让学生在探究
过程中培养主动探究的意识,获
取探究乐趣。
5、语文课程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
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
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它可以分为:物本语文课程资源、人本语文课程
资
源、动态语文课程资源。
6、体验学习——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
在对话交
流中获得新的认识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景。
简面言
之,凡是以活动开始,先知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
三、简答题
1、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
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
的课程。
2、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
答: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
人文
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
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
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
br>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 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 <
br>答:在人文学科中,语文和历史等学科有所不同。历史由大量的史实和历史
观构成历史知识系统,
而语文课程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为语言是一种约定俗
成的社会现象,有不少语言现象,我们是很难从
道理上讲得清楚的,而且没有必
要从理论上掌握,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反复多次的语文实践中把它记住
,积累
的语言材料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越强。因此,语文
教育应考
虑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再者,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
的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语文课程又
是应用型课程,“应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的体验和
感悟。?
- 3 -
4、 新课程教师角色应如何定位?
答:新课程中教师应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者、语文课程的开发者、语文教
育教学的研究者、学生人生发
展的引导者。
5、你是怎样看待识字教学中的“复现”的?
(一)认字和认人一个道理:一
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巩固
认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多次与汉字
见面。
(二)复现生字的途径和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在语境中复现生字的特点,让学生多读多看多悟;
(2)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创造更多复现机会;
(3)重视课外活动引导,在生活的大语言环境中复现生字。
6、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教学,使学
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
对话,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
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
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阅读教学
的重
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7、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
(一)意义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
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
勇于创新精神的
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二)定位
1、它是一种语文学习活动,而不是其他学科性活动
2、它是一种“综合性学习”,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综合学习”
3、它是一种“活化”的学习实践,而不是“纯粹”的理性学习
4、它是一种自主的文化生活,而不是逻辑严密的科学研究
5、它是一种过程性的、非线性的语文实践,而不是结论式的、直线式的知
识掌握。
8、教学目标有哪几种叙写方式?
(一)教学目标的两种叙写方式:
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
(二)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的异同 :
分解式目标:
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
罗列若干小标题。
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出现 “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价值观”这几个明显词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都把二维或三维的目标交融在
一起。
9、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
答: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
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
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
- 4 -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
作”。
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
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
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
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
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
方式和过程。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
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
程。
2、工
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
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
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
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
阶段目标从“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小
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
)、“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
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
课程、与
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
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
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
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准确拼读(音节);正
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
(《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
阅读)。
8、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
点。
12
、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
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
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
4、(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
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
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5、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
是学习者通过新旧
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
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
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
意义的。
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
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
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
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
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
地表达。
- 5 -
21、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
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
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
考察”、
“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
践能力
和创新能力。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
活
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
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23、《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
程和方法、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
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4、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分解式目标和交融式目标。
25、“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
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
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这
种叙写方式,思路清
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26、“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
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
把二维
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27、清晰明确乃是
教学目
标叙写的灵魂。
28、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刻画动词,然后要明确表述
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何种效果,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
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和区分
度,也可加强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
二、基本概念题
1、语文素养: <
br>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
际)为核心,是语文能
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
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
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
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
中运用
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与接
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
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冬至的
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
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
的学
习习惯。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
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
br>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
学习的处世态度和
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4、探究学习
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
境,通过学生自主、
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
程。”“探究”重要
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
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探究的乐趣
。
- 6 -
7、课程资源
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
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知识、技能、
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
方面的因素,就是课
程的要素来源。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
br>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的实施
条件。
8、语文课程资源
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它可以理解为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
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的一切课程资源。
9、人本语文课程资源
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
11、动态语文课
程资源: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
成与发展的、那些以活动过程为载体的语文课
程资源。
12、体验学习:
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获
得新的知识,
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望。简而言之,凡是
以
活动为开始,先知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
三、简答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
具性与人文性的
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把握语
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
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
2、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
的交际工具,是人
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
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因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
成部分。课程标准对语
文课程的定位可以概括为:“两个基础、一个重要。”《语
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
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
基础。语
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基石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
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
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为什么<
br>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呢?首先是由于语言运用往往因为“约定俗成”而无
理可讲,人们的母
语是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从课本上和教师那儿获得的,只有
比自然习得的更为集中和规范,并没有、也
不可能改变自然习得中的实践经验和
积累等本性。再者,语文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应用”要求实践,要
求在实践中
的体验和感悟。
4、新课程要求老师角色怎么转变?
答:新课程要
求教师转换到位、得体,放弃师道尊严,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
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师生构
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关系。师
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是轻松自如地开展教学的保证。教学互动
往往在民主、
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中实现,教师不能高高在上,要降低自己的年龄、身份,
- 7 -
保持年轻的心态。如上课前或上课之初与学生朋友一样轻松、愉快地对 话,消除
学生的距离感,课堂上始终面带微笑,语言亲切用商量的语气,带着亲和力,形
成沟通 ,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对学生的答案要肯定为主,不去挑剔,也不冷漠
对话。师生互相交流对话,互助 性强。当然课堂教学贯彻多元评价、人文关怀,
教师文化积淀丰富,能深刻全面地把握新课程,具有较高 的教学艺术修养。
5、《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有哪些要求?
答:语文课程标准对 汉语拼音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
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 汉语拼音字母表》。《语文课
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难度降低了,时间减少了,但是汉语拼音的能力并没 有削
弱。
6、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
答:(1)汉语拼音帮助 学生识字。(2)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3)
汉语拼音帮助学生阅读。总之,汉语拼音为学生 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它也必
将陪伴学生不断地学习、生活。
10、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1、激趣导入,创设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2、创设情 景,激发学生互动交际
的动机。3、双向互动,发展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4、互动评价,促进学生良好
口语交际习惯的形成。
11、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
“阅 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 对话的过程。”阅读是途径,不是目的。阅读
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
13、与以往的教学大纲比,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
些新的要求?
答:①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
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②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
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 、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③应为学生的自主 写作提供有
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
倡学 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④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实用。应抓住取材、
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 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
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14、低段的写话教学与中高段的习作教学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答: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 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
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 善思考,有个性地表
达。
15、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
答:《语文课程标 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受兴趣的自
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 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
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19、三维目标的整合有哪些策略?
答:1、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1)明确“ 导向”的重点是“高
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2)要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避免“贴< br>标签”式的教育。(3)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 8 -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1)
多给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2)善于将课
内学习引向课外,将课外学
习引入课内,有计划,有意识地做出安排,做好引导。(3)课内的“拓展活
动”
和课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要注意“量”的问题。
20、什么是课程资源?答:课程资源
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
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21、课程资源有哪些种类? <
br>答: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的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一种是将课程
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
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与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22、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
答:本次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是对传统
学习的挑战,也是依次革命。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
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
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
学习
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
的学习习惯
。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
再去“合作”。
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
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
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
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探究”学
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
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
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
创新能力的学
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的本身。要培养小学
生
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
23、什么是探究学习?请举例说明。
答:“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
境,通过学生自主、
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
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
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如:教学《捞铁牛》一文第二段,这一段包括四
、五、六
自然段,讲的是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一只只铁牛。可以这样处理这一部分
的:
(1)课前用小木板、木条制作了类似教材插图中的“大船”,还准备了绳
子、石块、“铁牛”
(用大石快代替)、玻璃缸。
(2)然后让学生分组操作,演示怀丙捞铁牛的过程,同时让学生说说他
们
在捞铁牛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3)最后再读第四自然段,去验证观察的结果。
又如:教学
《白杨》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探究,可以抓住爸爸的三次“沉思”:
想一想,爸爸在什么情况下沉思,
沉思什么?具体是怎么想的?你是通过哪些句
子读懂的?(“一思”眼前的白杨,体会白杨高大挺拔的特
点;“二思”胸中的
白杨,体会爸爸扎根边疆的心意;“三思”未来的白杨,体会孩子们在边疆成长。
24、你认为,当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题?
答:当前新课程起始阶段中的小组合作
学习不同程度存在“花架子”和“假
繁荣”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活动安排不充分,学
生能做的事
- 9 -
没让学生做。第二,视小组学习为小组交流,只
讲不写.第三,小组内学习时间
太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被大量剥夺。第四,不该分工的分了工
。第五,
团团围坐成摆设,小组学习有名无实。第六,角色轮换周期长,“优生”“独舞”
唱主
角。第七,离开课文讲迁移,舍本逐末,漫无边际,学生预习失去依托,有
的甚至上成了政治课。第八,
座位设置老一套,不运用小组学习的学习方式,我
行我素,雷打不动。
四、观点论述
1、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
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
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把“语文<
br>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
识。轻易否认语文
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
性主义的误区。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
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
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
量的积累的
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
一种
能力。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
为了不需要教”。第五,深厚
的文化素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
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可见,《课程标
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
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
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
2、试述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首先,语文是工具,而掌握任何工具的基本途径是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
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
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
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基本的语言能力表现为语
感。语感的主要特征是
直觉性和自动化。所谓自动化,就是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活动,而长时工作记忆<
br>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对有关材料非常熟练。熟练语言材料和基本途径是朗
读、背诵等语文实
践活动。第三,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要掌握这些
东西,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反复多次的语
文实践中把它记住,记得的语言材料
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越强。
3、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这种说法是片面的。探究学习是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的,但不能拒此否
定接受学习,因为接
受学习包括主动接受和被动接受,如果是主动接受还是有利
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比如某些生字的读写,某
些词的意思就需要接受性学习。
4、你认为在拼音教学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1)
优化教学环境,教师要注意随教材内容的变化不断更换教室内的拼音
乐园(如板报、墙报、拼音角等)内
容。(2)借助游戏活动,汉语拼音教学中
要注意把游戏引入教学实践,寓教于乐,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3)借
助图画等媒体,汉语拼音教材中的插图直观形象富有童趣,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
图弄明白字母的音和形。(4)在动手实践中巩固,教师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设
计动手摆一摆,捏一捏
等实践活动。(5)开放教学时空,汉语拼音教学应拓展
教学时空,针对本地方言的特点,明确教学内容
的重点,在儿童言语交际的实践
过程中,有计划的进行正面教育。
-
10 -
7、《课标》提倡习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是否意味着教师要少指导?
请谈谈
自己的看法。
少指导是必然的,不指导是不可能的。《课标》提倡学生自由表达,是为学
生的
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但并不是不指导。
作为教师,既要上顾课标,下
思学情,利用教材,开发资源,沟通生活,激发想
象,鼓励创新,给学生的习作创设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
,把习作引向其他学科的
学习,引向大自然,引向社会生活,引向广袤的想象空间,鼓励“童话化”、个
性化习作,让学生满怀信心地自由习作,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
8、在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
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
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那就是意
味着“知识与能力”不
重要了。请问你是怎么看待的?
在教学目标中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
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
与发展中。
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
价值
关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
、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
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假如把语文素养比做一
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
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
9、你认为“生命课堂”有哪些具体表现?
答:课程是动态生成的生态系统,因“教师——教
材——学生”之间不断地
相互作用而生长。在这个系统中,学生是最活跃的因素。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
命个体,他们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影响着对学习对象的认
识,在学习过程
中,经常全迸发出一些充满生命灵动的想法。在教师的预设和学
生的生成之间产生冲突时,教师应及时判
断生成信息对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的价
值,适时调整预设,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因此,我认为“生命
课堂”有下列
具体表现:学生个体和群体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师个体及教学技能是充满生命力
的
,教学内容是充满生命力的,流程也是充满生命力的。
10、语文教学“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
事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为了在课堂上体现学
生的多元感悟,许多
课中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师想方设法引出学生的各种不同
的答案,不管学生的答案与文本追求的价值观
是否一致,只要与众不同,教师就
给予表扬,甚至称之为“有创意”,结果引起了学生的误解。于是学生
绞尽脑汁
说出一些“标新立异”的答案,以博得老师的赞赏。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化阅
读,对
改变唯一答案的弊端无疑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我们应该明确,这里追
求的并不是违背文本和社会价值
观的个性阅读。当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文本和社
会价值观发生矛盾冲突时,作为教师应及时发挥引导作用
,使学生获得“正确的
价值观”导向。如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学生有“我敬佩白骨精”的个<
br>性化解读,这其实已经背离了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及时引导:白骨精费尽心机
想达到什么目的?
她的出发点是什么?稍一点拨,学生就会发现白骨精的出发点
是残害别人,越会动脑筋想办法,害人就越
深,所以不值得我们敬佩、学习。有
了这样的提醒,学生们就不会造成价值观的混乱了。对于学生独特体
验的尊重、
理解应该以不违背文本和社会的主导价值为前提,应该合情合理。我们要尊重学
生,
但绝对不能丢弃正确的价值引导而是非不分。
- 11 -
16有人
说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
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是了,何况我
们基层(农村)也没什么语文课程资源。
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答:这种观点是不对
的。因为,我们一线的许多老师对于“课程资源”的认
识比较模糊,总认为语文课程资源建设和语文课程
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
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行了。其实这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
存在
的误区。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语文课程资源是为语
文教学服务
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
对于小学语文课程,其可以开发与利
用的资源很多,可以开发的素材丰富多彩。
如:语文教材、学校图书室、实践基地、教师、学生、家长及
社会相关人士,语
文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师生的生活经验,校园课间文化等。因此,作为一线的
语文老师,进行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资源的开发是必要的,也是有条件的。
17、城市学校中能开发的语文课程资源一定比农村学校多。这样书对吗?为
什么?
答:这种说法不对。
课程资源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与发展的、校
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它可分为三大板块:一是物本语文课程资源,二是人本
语
文课程资源,三是动态语文课程资源。从中可以知道:对于小学语文课程资源
的开发,它并没有城市与农
村之分。并不是说农村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网络设
备,能开发的语文课程资源就一定比城市学校少。我
们语文是无处不在的,语文
课程资源也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广大小学语文老师具备一定的课程资源开发与
利
用的技能,树立正确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观,具有细致的观察能力,深入的挖掘
能力和教学方
案的实施能力,并投入到这充满热情与创新的工作中,一定能收获
与城市老师同样多的语文课程资源。
18、有人认为“学生只要学好语文书上的内容就能把语文学好,教师不必花
时间与精力进行语
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答:不赞同。
语文负载着传承祖
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
其辉煌的人文精神,而这种内涵与精神的传承,
仅依靠教材和课堂是不够的。语
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正因为这样而显得特别重要。课程改革为我们
提供了
一个提高素质、实现创造性的跨越平台。作为第一线的课堂实施者,应充分发挥
自己的主
观能动性,树立课程资源观,积极开发利用新的课程资源。切实提高学
生的人文修养、语文能力和综合素
质。和所有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样,小学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在
朝夕之间完成。只要
我们是有心人,只要愿意不懈努力。我们就一定能在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不断收获精彩。
19、有观点认为,《语文课程标准》淡化了语文知识的教学,这就意味着
语
文知识教学不重要,语文知识教学是可有可无的。你怎么认为?
答:《新课标》非常重视学
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
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中的要素就包括语文知识。《新课
标》中是这样表述的: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一表述至少提供了三个
信息:一是仍然要学
习语言知识,但必须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要考虑到学生的
已有能力和接受程度,要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
的发展,要随文学习,而不是概念
- 12 -
的演绎;二是“不求系
统和完整”,也就是不要把大学生中文系要学的汉语的系
统知识全都下放到中小学,而是要根据需要适当
教学;三是以语言运用能力的提
高为目的,小学语文学习是以语言运用主的,而不是以语言运用规律的研
究为主
的,因而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必须重视语言环境。新课程改革也好,传统教学也
好,从来
没有否定过语文知识的教学,淡化语文知识的教学,只不过是从中小学
语文学习的实际出发,不再像过去
那样系统地学习语文知识,而不是意味着语文
知识教学不重要,语文教学是可有可无的。离开知识的能力
是不可设想的,轻易
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误区。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常用标点的知识、基本的语法
和修辞知识、常用的
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
必要的。(仅供参考)
20、你认为目前语文教学中学习方式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
方式转变的基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转变过
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
方式。新课程实施以来,
学生在学习态度、情感与学习兴趣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学习方式发生了可喜
的变化。但是,由于课程推进中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中仍然
存在一定的问题
。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提高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从物本到人本的提升,从
认知活动到生命
活动的提升,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儿童观。然而目前语文教学中的
自主学习为体现“自主”而放任自流,教
师对于学生的感知或是听之任之,或是
蜻蜓点水,或都予以肯定,缺乏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和
在感情体验上
体现拨云见日。有时自主学习又华而不实,我们看到的自主学习对于大多数学生
来
说是一种虚假的自主,学生在活动中没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没有足够的时间思
考,没有更多的时间实践,
每次只是匆匆而过,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现了信息的多向
交流,拓展了
获取知识、能力、情感的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
作
还创设了自由、平等、活动的空间,解放了学生的个性,树立了进取精神。但
目前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更多
的是流于形式:合作中优生唱独角戏,学生之间没有
互动合作;合作时间没有保证,学生没有进入合作状
态就结束了。教师对采用合
作学习过于随便;合作学习没有明确分工,不能提高学生合作技能等。 3、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带领学生走上了新的学习旅程。但许多教师对探究学
习是雾里看花,教学中安
排的探究环节设计往往脱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甚至离
开教材与学生进行空对空的交流。有时的探究活动
是教师信手拈来,不能引导学
生提炼有价值的问题,过于随意,或是探究的问题过于分散,在交流中产生
各自
为阵的局面,这些都不能实现应有的探究效果。
4、体验学习
“注重体验”是
《语文课程标准》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在“实施建议”中
特别强调‘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
解。”可是在我们看到的体验过程
中,更多的是教师因注重学生的个性张扬,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而忽视
了文本内
容中有价值的东西。(仅供参考)
21、“‘自主学习’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而
老师只在一边串接一下教学
环节、维持一写教学纪律就可以了。”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答:我不赞同这种观点。因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
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
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因此这是一种
- 13 -
不听
命、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自主学习”能提高学生的主体精神,
是从物本到人本的提升,从
认知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儿童
观。当然,“自主”并不是指那些无节制地沉湎与学
业以外的活动,放任自流的
行动方式,不是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谁也管不着的“天马行空”式的学习态
度。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在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时间思
考,有较多
的机会实践。“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在缺乏有效支持和正确
引导的情况下,学生无法履行这种方
法。所以如果教师在组织自主学习时为了体
现学生的“自主”,一味地对学生放任自流,只在一边串接一
下教学环节、维持
一下教学纪律是远远不够的。教师支持性的参与对学生来说更有意义。学生主动
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决定了
“自主学习”效率的高低。教师除了要在学生
自主学习时串联教学环节、维持课
堂纪律,保证活动有序进行外,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持。
教师提供
支持的形式可以包括:(1)组织:组织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
课堂上
的师生情感交流,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2)教学:教师应提供学习目
标或方法上的建议,帮助学生训
练技能、提供反馈,解释学习中的理论概念。(3)
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向更独立、更高层次的学习方式
的过渡。
总之,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间的站位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
交换意
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同
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
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
发现型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