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答疑参考资料

绝世美人儿
927次浏览
2020年11月29日 12:0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小春日语-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2020年11月29日发(作者:林宗棠)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答疑参考资料
【说 明】
一、为什么语文教科书中的汉语拼音字母ɑ 、ɡ与英语字母a 、
g写法不同?
◇ 《汉语拼音方案》是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拼写现代汉语普
通话的。常见的拉丁字母字体有哥特体和罗 马体两种。这两种字体只
有两个字母的写法不同,就是哥特体的ɑ 、ɡ,罗马体写成a 、g 。在小学的语文教科书中,一般采用哥特体。哥特体线条均匀,没有粗
细之分,没有装饰线,便于书写 ,适合小学生初学时用铅笔作抄写练
习。统编版语文教科书的汉语拼音用哥特体,字典、词典等辞书的汉
语拼音也大都用哥特体。小学语文教学也应使用哥特体,尤其要注意
罗马体和哥特体不宜混用。
二、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中的字母表,教学要求是什么?
应该怎样读?
◇《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为: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
语拼音字母表》。为落实课程标准的这一目标 ,语文园地一安排学习
汉语拼音字母表,具体学习要求为:认识字母表,能有顺序地正确认
读, 能将大小写字母相对应,熟记字母表。在教学时,为了降低学习
难度,其中的声母可以按照一年级上学期 学习的呼读音进行教学,以
帮助学生尽快认识大写字母,记住字母表的顺序,为第三单元开始学
习音序查字法打好基础。
《汉语拼音方案》几个表中的字母共有三种读法:本音、呼读音
和名 称音。本音,是字母的实际读音。大多数辅音字母是清音,即读
1


不出声音的音,只有ɑ、o、e、i、u、ü五个元音和m、l两个辅音能
读出声音。因此,在小学语文 教学中,不采用本音教学。呼读音,是
读声母表或两拼、三拼音节时的读法,是在本音(辅音字母)后面 加
上一个元音o、e、i或-i构成的。如b(bo)、p(o)、 ɡ(ge)、k(ke)、
j(ji)、z(zi)、ch(chi)等。加上元音后,读音响亮,这是一种为教学
方便而采取的 变通方式。名称音,是一种为诵读和记忆的便利,为字
母表设计的一套读音。按名称音读字母表(押ê韵 ),和谐动听,发
音清楚响亮,读起来比较顺口。下面是一首汉语拼音字母歌:

关 于字母表中“v”的读音,《汉语拼音方案》中指出字母表里的
“v”只用拼外来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方 言,不是ü。但是,由于现代
汉语普通话的音节中并没有“v”做声母的音节,加之随着汉字拼音
输入法的广泛使用,按照《汉语拼音方案的通用键盘表示规范》,在
拼音输入法中,键盘上采用“v” 代替“ü”。为了方便小学生学习汉字
输入,有学者提出字母表中的“v”也可读为“ü”。
三、一年级下册识字2《姓氏歌》,“国”的第二笔究竟是横折钩
还是横折?
◇这一笔作为横折来处理会比较好一些。凡是左边有相接的笔划
2


的横折,比如像“日、国、白、回”等,都把它视作横折。教科书中
的横折带有明显的钩,这是 现代字库字体的原因。仔细观察会发现,
它跟横折钩是不同的,横折钩的钩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钩,而这里 面出
现的小钩,是手写汉字笔意相联、自然出钩的结果,也就是说写了横
折后,要写下一笔时自 然而然带出的一个小钩。
四、如何区分独体字和合体字?一年级下册识字3《小青蛙》,
“青蛙”的“青”是什么结构?
◇对于独体字与合体字的划分,有两个不同的角度:
从汉字外部结构研究的角度区分,凡是由 一个基础部件构成的字,
就是独体字。凡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础部件构成的字,就是合体字。
从汉字内部结构研究的角度区分,独体字本身就是一个整体,表
示一定的意义,不再进一步分析;合体 字则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
符构成的,可以进行进一步分析。《说文解字·序》说:“仓颉之初作书,
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清代文字学家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 指出:“析言之,独体曰文,合体曰字。统
言之,则文字可互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就传统文字学而 言,独
体与合体的区分是从汉字造字的理据和方法的角度着眼的。
依据上述的介绍,我们会发 现一个问题:同是一个字区分的角度
不同,结构分析的结果也就不同。如“高”,从汉字外部结构研究的
角度区分,应该属于合体字(因为“高”可以拆分为“亠”“口”“ㄇ”
“口”四个基础部件) ;而从汉字内部结构研究的角度区分,应该属
于独体字(因为“高”是象形字,甲骨文作“
3

”,像楼台重叠
之形)。还有一些字如“辛”“早”“禽”等也是如 此。出现这一问题的


主要原因是汉字的古今字形字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字在甲骨文 、
金文、小篆中可以很容易分析出是象形字(独体字),而到了现代字
形(楷体)则完全体现不 出造字的理据,变成了合体字。
在小学识字写字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进行结构分析呢?
按 照科学的分类标准,分析汉字结构应该坚持统一的标准,即或
者按照外部的角度,不考虑字音和字义,以 部件或基础部件作为分析
的单位对汉字进行结构分析;或者按照内部的角度,严格按照造字的
理 据和方法进行分析。但是,上述两种做法都是不符合小学语文识字
写字教学实际的。因为如果只按照外部 的角度,对所有的汉字一律分
析到部件,不利于学生通过字形结构方式掌握字义;只按照内部的角
度,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相当的文字学甚至一定的汉字字源学
的知识,显然就目前而言这是很难 做到的。
因此,小学识字写字汉字结构分析要兼顾内外两个角度。具体建
议如下:
1.汉字结构分析一般要从汉字造字的理据和方法的角度考虑
(1)象形字、指事字大多为独体字。如“日、木、大”“上、甘”
等。
(2)会意字、形声字是合体字。
2.分析汉字结构时也要考虑到现代汉字的字形
(1)对于按照造字方法考虑应为象形字、指事字,而现代字形
已具备合体字特征(构字部件有明显的分 离特征,两部分或更多部分
不紧连,笔画不交叉)的字,应作为合体字进行分析。如“鱼、齿、
卵”(象形字)、“言、亦”(指事字)等。
4


需要说明的是, 识字写字教学中有的字可以同时用两种方法进行
分析。如教学“鱼”,在识字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出示“鱼 ”字的古文字
字形“”(甲骨文)、“ ”(金文),告诉学生这是一个象形字,
象鱼的 形状,可以看成是独体字;在教学生书写“鱼”字时可以引导
学生按照上、中、下三部分进行拆分“ヶ ”“田”“一”。在这里,按
照象形字分析,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古今字形的联系,帮助学生掌握字
形和字义;按合体字拆分是为了让学生准确“鱼”字的间架结构,掌
握三个部件的书写要领,从而把字 写好。
(2)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字符),但由于笔画相交(笔
画和笔画相交叉), 使部件(字符)丧失了独立性而组成一个独立整
体的应视为独体字。如“果、串、必、肃”等。
(3)部件(字符)与单独笔画相接(笔画和笔画相接触)的属
于独体字。如“韭、两、面、正”等。
(4)部件(字符)与两笔以上部件相接的属于合体字。如“支、
古、去”等。
( 5)相离的单独笔画具有独立性的,属于合体字,如“旦、引、
孔”等;不具有独立性的,属于独体字, 如“义、太、主、永、犬”
等。
(6)字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之间具有明显分离特征的、 笔
画相离(笔画彼此分离)的为合体字。如“朋、赞”等。
◇因为“青”字的部首为“青”, 有的老师就以为它是独体字,这
是不正确的判断。我们一起从字源来看“青”字的构成。“青”为会意< br>字,下面表示从矿井里开采出来的矿石,而上面是一株刚从地里生长
5


出的嫩苗。古人把这种矿石研磨成粉末作为颜料使用,而这种颜料的
颜色为嫩绿色,所以,“ 青”就是指嫩绿色的矿石,也指绿色。后来,
矿井的形象演变成了月亮的“月”。简单概括:“青”是汉 字部首之一,
本义为蓝色,它本身是上下结构。
五、一年级下册《谁和谁好》中,“不吵也不 闹”一句中的“不”
不是多音字,为什么前一个标注“bù”,后一个标注“bú”?
◇在 普通话中,“不”在自然语流中有音变现象。其变调规律是:
在一声、二声、三声之前,读字的本音bù ;在四声之前,变为二声b
ú。
(1)在一声、二声、三声之前,读本音bù。如:
不多 bù duō 不听 bù tīng
不行 bù xíng 不能 bù néng
不好 bù hǎo 不敢 bù ɡǎn
(2)在四声之前,变为二声bú。如:
不是 bú shì 不要 bú yào 不会 bú huì
小学语文教材在全文注音的情况下,标注轻声、变调等语流音。
其中,“ 不”标注变调后的读音,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无需掌握变调规
则的前提下,直接学习语流中的实际读音,在 朗读中逐步形成语感,
更好地发挥拼音帮助学习普通话的功能。
六、二年级下册《开满鲜花的 小路》中“刺猬”的“猬”应该读
轻声,为什么教材中的注音是“wèi”?
◇从二年级下册 开始,教材不再全文注音,而是随文给难字注音。
难字随文注音,所注读音为汉字的单字音即本音,不是 实际语流中的
6


读音。轻声是语言层面的语流音,按照教材注音体 例,在语流中读轻
声的字,教材标注汉字本音,如《开满鲜花的小路》中“刺猬”的“猬”,
《 笋芽儿》中“唠叨”的“叨”。这两个字在语流中读轻声,学生在朗
读的时候自然语流音变。如果学生无 法借助口语经验读好这类词语,
教师可以用示范朗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统编教材后续册次,也是按照此注音体例给难字注音的。
七、二年级下册《找春天》“奔向田野”中的“奔”应该读“bēn”
还是“bèn”?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奔”的一声义项来看,有“奔走、
急跑”之意,强调奔跑 的状态;四声义项为“直向目的地走去”,强调
不偏离目标。结合《找春天》一课上下文来看,孩子们的 状态应是急
跑,所以,“奔向田野”的“奔”应读一声,表现孩子们迫不及待的激
动心情。
八、二年级下册《邓小平爷爷植树》中,“绿油油”的“油”读“y
óu”还是“yōu”?
◇关于ABB变音问题,以前的教材有的标注了变音,如沉甸甸、
绿油油、火辣辣等,而有的叠 词音不变,保持本音。变与不变,没有
规律可循,只是依照北方发音习惯。统编教材按照第七版《现代汉 语
词典》标注,一般标注本音。
九、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的诗题为什么不是《惠崇春江
晓景》?
◇ 古诗在不同版本中可能呈现出不同的文字面貌。教材依据《施
注苏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东坡诗 集注》(四部丛刊影宋本)、
7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 年版)等目前较为通行的版本,选用
了“晚景”。
十、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一诗作者“曾几”的“几”字应该
读“jī”还是“jǐ”? < br>◇古人不但有“姓”有“名”,还有“字”。“名”用来区别彼此,
“字”则是用于体现一个人的 德行。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字和他的名
的意义是相关的,有的意义相近,有的则相反。比如,诸葛亮,字 孔
明,名与字的意义相近;韩愈,“愈”有较好、胜过、更加、越发的
意思,而韩愈却是字“退 之”,与其名正好相反,形成一种互补,也
是体现韩愈谦逊的品德。
◇“曾几”的“几”应该 读作“jī”。曾几,字吉甫,其名与字之
间的关系源于《易·系辞下》:“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 也。”在这
里,“几”的意思是“细微的迹象,事情的苗头或预兆”,此义项在《汉
语大字典》 里收入“jī”的读音下,因此“曾几”的“几”应读“jī”。
十一、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 中,为什么是“树头新绿未
成阴”,而不是“树头花落未成阴”?
◇据考证,在杨万里《诚斋 集》(宋淳熙绍熙递修本、四部丛刊景
宋写本)、清代张豫章辑《四朝诗》(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中, 记载
的都是“树头新绿未成阴”。
十二、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中,“溪头卧剥莲蓬 ”的“剥”
应该读“bō””还是“bāo”?
◇“剥”在这里应该读“bō”。在《现代汉 语词典》中,“bō”和
“bāo”两个读音的意义完全相同。“bō”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如“剥8


夺”;“bāo”常用于口语表达中,如“剥花生”。这种现象称为 “文白
异读”,意思是同一个字文言读音和白话读音不同,白话读音是白话
语境中特有、文言语 境中没有的读音,故诵读或写作文言作品时,应
以文言读音为准。
◇再如三年级下册《昆虫备 忘录》中,“它的甲壳多为深色”中的
“壳”也属于这种情况。读“ké”,用于口语,可单用;读“q iào”,
用于书面语,不单用,如地壳、甲壳、金蝉脱壳等。
十三、五年级下册古诗《四时 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童孙
未解供耕织”一句的“供”,应该读“gōng”还是“gòng” ?
◇“供”应该读“gòng”。根据《汉语大字典》,读“gōng”时,
意为“供给,供 应”或“提供某种条件(给对方利用)”,还可以通“恭”
或用作姓氏,这几个义项显然与本诗不合。读 “gòng”时,有一个义
项是“从事,担任”,“供耕织”所取的是这个意思。
十四、六年 级下册《寒食》中,“寒食东风御柳斜”的“斜”应该
读“xiá”还是“xié”?
◇古汉 语的语音是不断变化的。先秦的《诗经》到了南宋朱熹的
时代,已经显得不押韵了,朱熹便以“叶音”即 改读字音的方式来读
《诗经》,即当时的“叶音说”,“斜”读作xiá实际上也是“叶音”
的 做法。明清阶段,就有人意识到,这个做法是错误的,因为“时有古今,
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 ,亦势所必也”,语音本身是随时代变化
而变化的。
如“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的“衰”,不应读cuī,而
读shuāi;“寒食东风御柳斜”的“斜”,不应读xiá,而读xié ;同
9


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的“斜”,不应 读xiá,而读
xié。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本来是押韵的,押麻
韵。 后来麻韵分化,押平声韵的“斜”就是其中之一,我们现代人读起
来好像不押韵了,但在古代本来就是押 韵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
无改鬓毛衰”的“衰”,问题要稍微复杂些,依据古音古义,此“衰”< br>读cuī不是没有根据。但需明确的是,假如“衰”改成cuī,跟前面的
“回”押韵了,后面“ 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来”还是不押韵。如果
只是为了押韵的话,还不如将前面的“回”读成huái呢 ,这样岂不全
都押韵了?
因此,建议小学语文教学读古诗不要管古音,就按照《现代汉语词< br>典》的注音来读。但是老师可以告诉学生,现在不押韵是因为语言变化
的问题,在古代它本来是押 韵的。我们没有必要为了个别诗词的押韵
而给现代汉语中某些字词安上特定的读音,一味临时改读,改不 胜改,
反而会造成混乱。
十五、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中,“盈盈一水间”的“间”应< br>该读“jiān”还是“jiàn”?
◇本首诗押仄声韵,如:女、许、语,从音韵和谐、平仄 相间的
角度考虑,作为上句末字的“间”应读“jiān”更合适。从字义看,
“间”为平声时 ,意为“之间”,为仄声时,意为“间隔”。《文选》刘
良注曰:“喻端丽之女在一水之间,而自矜持不 得交语。”“一水间”
的“间”读“jiān”符合此处的语境。
十六、一年级下册课文《吃 水不忘挖井人》中,“在那儿住过”的
“过”为什么读轻声而不是四声?
10
< /p>


◇普通话的轻声同语法和词义有密切关系。有些轻声可以从语法
上加以确定,具有 区别词义或词性的作用,有一定的规律性。如,“过”
作时态助词时读轻声,表示完毕,或某种行为、变 化曾经发生,但并
未继续到现在。“过”作动词时读四声。“在那儿住过”中的“过”为
时态助 词,应读轻声。
十七、二年级下册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最后一句“哪里
需要献出爱心 ,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第二个“哪里”是否应该
改为“那里”?
◇在这句话中,“哪里 ”表示任指,句中的前后两个“哪里”相呼
应,表示条件关系。类似的表达如:“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 命。”又
如:“你去哪儿,我就去哪儿。”(参见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
(增订本)》, 商务印书馆,1999年)
十八、语文练习题中要求“按查字典要求填空”,比如:“厨”
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是( )。这里的“音
节”要不要加声调?
◇首先要明确:同样是音序查字 法,用此方法查字典和查词典的
结果各不相同。例如:“厨”字,查字典时(《新华字典》第11版商< br>务印书馆),先从“汉语拼音音节索引”找到“C”,再查音节chu,
是不标声调的;查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查音
节是chú,是标声调的。而从题目的题干看来,“按查字 典要求填空”,
这就提示了本题是要求学生查字典,并非是查词典,因此,正确答案
应该是ch u。但是,如果题目没有明确标明“按查字典要求填空”字
样,答案可以是chu,也可以是chú。字 典等工具书的编排,有其特
11


殊性,为了方便大家查阅,作了特 殊的编排。从考题的意图看来,这
一道题主要是考查学生查字典的知识。既然如此,就应该按字典的编< br>排体系来做。这与音节的概念并不相矛盾。假如考试题目中让学生写
出汉语拼音音节,就必须标上 声调。
十九、有些词语,比如“太阳”的“阳”,有人认为要读轻声,有
人说课文标注了第二 声,应该读第二声。到底应该怎么读?
◇《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于轻声词语的标
注方式有所不同:


◇建议遵循这样的原则:课文中明确标注轻声的读成轻声;《现代
汉语词典》中采用 上面3.3方式标注的读成轻声,采用3.4方式标注
的读成轻声和原调均可。
◇《普通话水平测试必读轻声词语表》中所列词语均读成轻声。
12


普通话水平测试必读轻声词语表

爱(ài)人(ren)
爸爸(bàba)
梆子(bāngzi)
包(bāo)涵(han)
本(běn)事(shi)
扁担(biǎndan)
脖(bó)子(zi)
步子(bùzi)
差事(chāishi)
车子(chēzi)
绸子(chóuzi)
窗(chuāng)子(zi)
耷拉(dāla)
打量(dǎliang)
大夫(dàifu)
单子(dānzi)
稻子(dàozi)
地(dì)道(dao)
调子(diàozi)
动弹(dòngtan)
肚子(dùzi)
多么(duōme)
房子(fángzi)
斧子(fǔzi)
干事(gànshi)
告(gào)诉(su)
格子(gézi)
弓子(gōngzi)
姑(gū)娘(niang)
褂子(guàzi)
罐子(guànzi)
棍子(gùnzi)
含糊(hánhu)
核桃(hétao)
厚(hòu)道(dao)
幌(huǎng)子(zi)
护士(hùshi)
夹子(jiāzi)
尖子(jiānzi)
将就(jiāngjiu)

案子(ànzi)
白(bái)净(jing)
膀子(bǎngzi)
包子(bāozi)
本子(běnzi)
辫子(biànzi)
簸箕(bòji)
部分(bùfen)
柴(chái)火(huo)
称呼(chēnghu)
除了(chúle)
锤子(chuízi)
答应(dāying)
打算(dǎsuan)
带(dài)子(zi)
胆子(dǎnzi)
灯笼(dēnglong)
地(dì)方(fang)
钉子(dīngzi)
豆(dòu)腐(fu)
缎子(duànzi)
蛾子(ézi)
份子(fènzi)
盖子(gàizi)
杠子(gàngzi)
疙瘩(gēda)
个子(gèzi)
公(gōng)公(gong)
谷子(gǔzi)
怪(guài)物(wu)
规矩(guīju)
锅子(guōzi)
汉子(hànzi)
盒子(hézi)
狐狸(húli)
胡萝卜(húluóbo)
机灵(jīling)
家伙(jiāhuo)
茧子(jiǎnzi)
交(jiāo)情(qing)
巴(bā)掌(zhang)
班子(bānzi)
棒(bàng)槌(chui)
豹子(bàozi)
鼻子(bízi)
别扭(bièniu)
补丁(bǔding)
裁(cái)缝(feng)
肠(cháng)子(zi)
池子(chízi)
锄头(chútou)
刺猬(cìwei)
打扮(dǎban)
打听(dǎting)
袋(dài)子(zi)
担子(dànzi)
提(dī)防(fang)
弟(dì)弟(di)
东家(dōngjia)
豆子(dòuzi)
对(duì)付(fu)
儿(ér)子(zi)
风(fēng)筝(zheng)
甘(gān)蔗(zhe)
高(gāo)粱(liang)
哥(gē)哥(ge)
根(gēn)子(zi)
功夫(gōngfu)
骨头(gǔtou)
关(guān)系(xi)
闺(guī)女(nu)
果子(guǒzi)
行当(hángdang)
红(hóng)火(huo)
胡(hú)琴(qin)
活(huó)泼(po)
脊梁(jǐliang)
架势(jiàshi)
剪子(jiǎnzi)
饺子(jiǎozi)
13
把(bǎ)子(zi)
板子(bǎnzi)
棒(bàng)子(zi)
杯子(bēizi)
比(bǐ)方(fang)
饼(bǐng)子(zi)
不由得(bùyóude)
财(cái)主(zhu)
厂子(chǎngzi)
尺子(chǐzi)
畜生(chùsheng)
凑合(còuhe)
打点(dǎdian)
大(dà)方(fang)
耽搁(dānge)
刀子(dāozi)
笛(dí)子(zi)
弟(dì)兄(xiong)
东(dōng)西(xi)
嘟(dū)囔(nang)
对(duì)头(tou)
耳(ěr)朵(duo)
疯子(fēngzi)
竿子(gānzi)
膏药(gāoyao)
胳膊(gēbo)
跟(gēn)头(tou)
钩子(gōuzi)
故(gù)事(shi)
官(guān)司(si)
鬼子(guǐzi)
蛤(há)蟆(ma)
合同(hétong)
猴子(hóuzi)
糊涂(hútu)
火(huǒ)候(hou)
记号(jìhao)
架子(jiàzi)
见识(jiànshi)
叫(jiào)唤(huan)
把子(bàzi)
帮(bāng)手(shou)
包(bāo)袱(fu)
被子(bèizi)
鞭子(biānzi)
拨弄(bōnong)
不在乎(búzàihu)
苍(cāng)蝇(ying)
场子(chǎngzi)
虫(chóng)子(zi)
窗(chuāng)户(hu)
村(cūn)子(zi)
打发(dǎfa)
大(dà)爷(ye)
耽(dān)误(wu)
道(dào)士(shi)
底子(dǐzi)
点心(diǎnxīn)
动(dòng)静(jing)
肚(dù)子(zi)
队(duì)伍(wu)
贩(fàn)子(zi)
福气(fúqi)
杆子(gānzi)
稿子(gǎozi)
鸽子(gēzi)
工夫(gōngfu)
姑(gū)姑(gu)
寡(guǎ)妇(fu)
罐(guàn)头(tou)
柜子(guìzi)
孩子(háizi)
和尚(héshang)
后头(hòutou)
皇上(huángshang)
伙计(huǒji)
记(jì)性(xing)
嫁妆(jiàzhuang)
毽子(jiànzi)
轿子(jiàozi)


结实(jiēshi)
金子(jīnzi)
句子(jùzi)
口(kǒu)袋(dai)
快(kuài)活(huo)
喇叭(lǎba)
老(lǎo)婆(po)
老(lǎo)子(zi)
力气(lìqi)
栗子(lìzi)
粮食(liángshi)
领(lǐng)子(zi)
路(lù)子(zi)
妈(mā)妈(ma)
码(mǎ)头(tou)
冒失(màoshi)
门(mén)道(dao)
苗(miáo)头(tou)
模糊(móhu)
难为(nánwei)
念叨(niàndao)
女(nǚ)婿(xu)
牌子(páizi)
盆子(pénzi)
痞(pǐ)子(zi)
票(piào)子(zi)
铺(pū)盖(gai)
茄子(qiézi)
曲子(qǔzi)
人(rén)家(jia)
塞子(sāizi)
傻子(shǎzi)
烧(shāo)饼(bing)
身(shēn)子(zi)
绳(shéng)子(zi)
石匠(shíjiang)
拾掇(shíduo)
柿子(shìzi)
梳子(shūzi)
思量(sīliang)
它们(tāmen)
坛子(tánzi)
蹄子(tízi)

街坊(jiēfang)
精(jīng)神(shen)
卷子(juànzi)
口子(kǒuzi)
筷(kuài)子(zi)
喇嘛(lǎma)
老(lǎo)实(shi)
姥姥(lǎolao)
厉害(lìhài)
痢(lì)疾(ji )
两(liǎng)口(kǒu)子(zi)
溜达(liūda)
轮(lún)子(zi)
麻烦(máfan)
买(mǎi)卖(mai )
帽子(màozi)
眯缝(mīfeng)
名(míng)堂(tang)
木(mù)匠(jiang)
脑(nǎo)袋(dai)
念(niàn)头(tou)
暖和(nuǎnhuo)
盘算(pánsuan)
朋(péng)友(you)
屁股(pìgu)
漂亮(piàoliang)
欺(qī)负(fu)
亲戚(qīnqi)
圈子(quānzi)
人们(rénmen)
嗓(sǎng)子(zi)
扇子(shànzi)
勺(sháo)子(zi)
什么(shénme)
师(shī)父(fu)
石榴(shíliu)
使(shǐ)唤(huan)
收(shōu)成(cheng)
舒服(shūfu)
算(suàn)计(ji)
她们(tāmen)
毯子(tǎnzi)
挑(tiāo)剔(ti)
姐夫(jiěfu)
镜子(jìngzi)
咳嗽(késou)
扣子(kòuzi)
框(kuàng)子(zi)
篮(lán)子(zi])
老(lǎo)太(tài)太(tai)
累(léi)赘(zhui)
利落(lìluo)
连(lián)累(lei)
料(liào)子(zi)
聋(lóng)子(zi)
萝卜(luóbo)
麻利(máli)
麦(mài)子(zi)
眉(méi)毛(mao)
迷糊(míhu)
名(míng)字(zi)
木(mù)头(tou)
脑(nǎo)子(zi)
娘家(niángjia)
疟(nuè)疾(ji)
盘子(pánzi)
棚(péng)子(zi)
片子(piànzi)
瓶(píng)子(zi)
旗子(qízi)
勤(qín)快(kuai)
拳(quán)头(tou)
认识(rènshi)
嫂(sǎo)子(zi)
商(shāng)量(liang)
少爷(shàoye)
婶(shěn)子(zi)
师(shī)傅(fu)
石头(shítou)
世(shì)故(gu)
收拾(shōushi)
舒(shū)坦(tan)
岁数(suìshu)
台子(táizi)
桃子(táozi)
挑子(tiāozi)
14
姐(jiě)姐(jie)
舅(jiù)舅(jiu)
客气(kèqi)
窟(kū)窿(long)
困难(kùnnan)
懒得(lǎnde)
老(lǎo)头(tóu)子(zi)
篱笆(líba)
利(lì)索(suo)
帘子(liánzi)
林(lín)子(zi)
笼子(lóngzi)
骡子(luózi)
麻子(mázi)
馒(mán)头(tou)
媒(méi)人(ren)
面子(miànzi)
明(míng)白(bai)
那么(nàme)
能(néng)耐(nai)
镊(niè)子(zi)
拍子(pāizi)
胖子(pàngzi)
脾气(píqi)
便宜(piányi)
婆家(pójia)
前(qián)头(tou)
清(qīng)楚(chu)
裙(qún)子(zi)
日(rì)子(zi)
扫帚(sàozhou)
上司(shàngsi)
哨(shào)子(zi)
生(shēng)意(yi)
虱子(shīzi)
时(shí)候(hou)
似的(shìde)
首(shǒu)饰(shi)
疏(shū)忽(hu)
孙子(sūnzi)
太(tài)太(tai)
特(tè)务(wu)
条(tiáo)子(zi)
戒指(jièzhi)
橘子(júzi)
空子(kòngzi)
裤(kù)子(zi)
阔气(kuòqi)
浪(làng)头(tou)
老(lǎo)爷(ye)
里头(lǐtou)
例(lì)子(zi)
凉快(liángkuài)
翎(líng)子(zi)
炉子(lúzi)
骆(luò)驼(tuo)
马虎(mǎhu)
忙活(mánghuo)
妹(mèi)妹(mei)
苗(miáo)条(tiao)
蘑(mó)菇(gu)
奶奶(nǎinai)
你们(nǐmen)
奴(nú)才(cai)
牌(pái)楼(lou)
狍子(páozi)
皮(pí)子(zi)
骗子(piànzi)
婆(pó)婆(po)
钳(qián)子(zi)
亲家(qìngjia)
热闹(rènao)
褥(rù)子(zi)
沙子(shāzi)
上(shàng)头(tou)
舌(shé)头(tou)
牲(shēng)口(kou)
狮子(shīzi)
实(shí)在(zai)
事(shì)情(qing)
叔(shū)叔(shu)
爽(shuǎng)快(kuai)
他们(tāmen)
摊子(tānzi)
梯子(tīzi)
跳(tiào)蚤(zao)


铁(tiě)匠(jiang)
妥当(tuǒdang)
晚上(wǎnshang)
位子(wèizi)
稀罕(xīhan)
匣子(xiázi)
箱(xiāng)子(zi)
小(xiǎo)子(zi)
猩(xīng)猩(xing)
秀(xiù)才(cai)
学(xué)问(wen)
胭(yān)脂(zhi)
养(yǎng)活(huo)
椰子(yēzi)
衣裳(yīshang)
应酬(yìngchou)
月(yuè)亮(liang)
早上(zǎoshang)
宅(zhái)子(zi)
丈(zhàng)人(ren)
这个(zhège)
知识(zhīshi)
珠子(zhūzi)
爪子(zhuǎzi)
状(zhuàng)元
(yuan)
粽(zòng)子(zi)
亭(tíng)子(zi)
唾(tuò)沫(mo)
尾巴(wěiba)
蚊子(wénzi)
席子(xízi)
下(xià)巴(ba)
相声(xiàngsheng)
笑(xiào)话(hua)
行李(xíngli)
秀(xiù)气(qi)
丫(yā)头(tou)
烟(yān)筒(tong)
样(yàng)子(zi)
爷(yé)爷(ye)
椅子(yǐzi)
柚子(yòuzi)
云彩(yúncai)
怎么(zěnme)
寨(zhài)子(zi)
帐(zhàng)子(zi)
这么(zhème)
侄子(zhízi)
竹子(zhúzi)
转(zhuàn)悠(you)
锥(zhuī)子(zi)
祖(zǔ)宗(zong)
头(tóu)发(fa)
挖(wā)苦(ku)
委屈(wěiqu)
稳当(wěndang)
媳(xí)妇(fu)
吓唬(xiàhu)
消(xiāo)息(xi)
谢(xiè)谢(xie)
性(xìng)子(zi)
袖(xiù)子(zi)
鸭子(yāzi)
眼(yǎn)睛(jing)
吆喝(yāohe)
叶子(yèzi)
意思(yìsi)
冤(yuān)枉(wang)
运(yùn)气(qi)
扎实(zhāshi)
张罗(zhāngluo)
招(zhāo)呼(hu)
枕(zhěn)头(tou)
指甲(zhǐjia)
主(zhǔ)意(yi)
庄稼(zhuāngjia)
桌(zhuō)子(zi)
嘴(zuǐ)巴(ba)
头(tóu)子(zi)
娃(wá)娃(wa)
为了(wèile)
我们(wǒmen)
喜欢(xǐhuan)
先(xiān)生(sheng)
小伙子(xiǎohuǒzi)
心思(xīnsi)
兄(xiōng)弟(di)
靴子(xuēzi)
衙(yá)门(men)
燕子(yànzi)
妖(yāo)精(jing)
一辈子(yíbèizi)
银子(yínzi)
院(yuàn)子(zi)
在(zài)乎(hu)
眨巴(zhǎba)
丈夫(zhàngfu)
招(zhāo)牌(pai)
镇(zhèn)子(zi)
指头(zhǐtou)
主子(zhǔzi)
庄子(zhuāngzi)
字(zì)号(hao)
作坊(zuōfang)
兔(tù)子(zi)
袜子(wàzi)
位(wèi)置(zhi)
屋(wū)子(zi)
瞎子(xiāzi)
乡(xiāng)下(xia)
小气(xiǎoqi)
星(xīng)星(xing)
休(xiū)息(xi)
学(xué)生(sheng)
哑巴(yǎba)
秧(yāng)歌(ge)
钥匙(yàoshi)
衣服(yīfu)
影(yǐng)子(zi)
月(yuè)饼(bing)
咱们(zánmen)
栅栏(zhàlan)
帐(zhàng)篷(peng)
折腾(zhēteng)
芝麻(zhīma)
种子(zhǒngzi)
柱子(zhùzi)
壮(zhuàng)实(shi)
自(zì)在(zai)
琢磨(zuómo)

二十、三年级下册课文《池子与河流》中,部分自然段为什么只
有前引号,没有后引号? ◇关于引号的用法,有这样的规定:“独立成段的引文如果只有一
段,段首和段尾都用引号;不止一 段时,每段开头仅用前引号,只在
最后一段末尾用后引号。”这一规定出自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br>2011年12月30日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
如下:
15


《池子与河流》中,从“我什么时候看见你,你总是滚滚滔滔 ”
到“任凭人世间忙忙碌碌,我只在睡梦中推究哲理”,都是池子说的
话,是连续的引文。根据 《标点符号用法》,只在“推究哲理”后用后
引号,中间几段独立引文仅在每段开头用前引号。其他册次 的课文,
也有类似只有前引号没有后引号的用法。
二十一、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景阳 冈》中,“梢棒”的
“梢”读“shāo”还是“shào”?
◇教材中的《景阳冈》一课选 自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的《水浒传》,
有的版本为“哨棒”。该课中,从《现代汉语词典》中该字的义项 来
看,应该读shāo。
二十二、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猴王出世》中,众猴都道:< br>“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
源流,耍子去耶!”这句话中 “那”应该怎么读?
◇这里的“那”通“哪”,有询问之意,所以,按照语言环境,应
该读作“哪”。
二十三、五年级下册《稚子弄冰》中,“彩丝穿取当银钲”的“当”
应该怎么读?
◇“彩丝穿取当银钲”的“当”,在这里是“当作”的意思。该
义项在《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 (第七版)》等辞书中均收入
“dàng”这一读音下,因此“当银钲”的“当”读“dàng”。 < br>二十四、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红楼春趣》中,“豁喇喇”
的“豁”读“huō”还是“h uò”?
◇此处读“huō”合适。豁喇喇,是象声词。查找《现代汉语词典》
16


发现,豁,没有单独当象声词的用法,但有“开裂”之意,很多时候
东西开裂是伴随声音的。从此处语境看,黛玉松了籰子,线出去了,
不是裂,但是一种开,于是风筝随风 去了,声音出来了。
二十五、古典名著流传时间久远,版本众多,五年级下册节选自
古典名著 的课文,选用的是什么版本?文中与现在不同的一些用字,
教学时应该怎样处理?
◇教材选取 了和统编初中语文一致的版本:《景阳冈》节选自人民
文学出版社1975年出版的《水浒传》第二十三 回,《猴王出世》节选
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西游记》第一回,《红楼春趣》节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出版的《红楼梦》第七十回。题目是编
者所加。
为了让学生学 习原汁原味的经典作品,对原著中一些古今不同的
用字,教材节选时未作改动。如,《景阳冈》中“还你 酒肉钱勾么”中
的“勾”,现在写作“够”;《猴王出世》中“顽耍”中的“顽”,现在
写作“ 玩”;《红楼春趣》中“咱们拿下他来”中的“他”,现在一般用
“它”。
在教学古典名著单 元时,不提倡细究字词,学生能大致理解课文
内容即可。对于原著中古今不同的用字现象,教材只在每篇 课文首次
出现时增加注释,说明“本文有的用字与现在不同,遵照原文,未加
改动”,提醒学生 文中还有其他古今不同的用字现象,并不要求一一
去辨别。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文中古今不同的用字现象 提出疑问,教
师可以适当解释,但建议不要把这些内容当知识教,更不要把它们作
为考试的内容 。
17


二十六、外国作品中的人名在有的书里不一样,比如六年 级下册
应该是“鲁滨逊”还是“鲁滨孙”,“汤姆·索亚”还是“汤姆·索耶”?
◇外国人名 在翻译的过程中,因为译者不同,常常会出现不同的
版本。统编教材根据商务印书馆《英语姓名译名手册 》中的译名,选
择了译为“鲁滨逊”和“汤姆·索亚”的版本。



18

中国正规军-好的开头和结尾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西北师大研究生院


玩出了名堂-优秀志愿者事迹材料


转租房合同-雷锋的读后感


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


桂林人事考试中心-中秋节的谜语


什么是枫叶卡-新加坡出国留学条件


任仲夷-华约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