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各册教材解读资料大全
成都中医药大学招生-办公室个人总结
人教版小学语文各册教材解读资料大全
一年级上册教材说明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以第三次全教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
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
依据,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
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
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一、教材编排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
际”几个部分。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用四幅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
然
后是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㈠10
篇课文,识字㈡
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认字12~14个。20篇课文
分作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
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
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
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
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
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
练。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
个笔画简单的字。
二、教材特点
1、综合性:
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
,以便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
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认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
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学习兴趣、
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好奠基的工作。学习内容的安排、学习能力
的培养,从一开始
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例如,在汉语拼音阶段,适当出现短语、句子和儿歌,学
生在
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部分汉字,把学拼音、识汉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加了趣味性,
及早获得成就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又如,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设计
了读读说说
、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体现语文能力的整
体发展,以及语文课程与
其他课程的沟通、融合。
2、科学性:
精选范本,供参考!
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以认字和
写字为例,要求认
的字,都是最常见的、出现频率最高的;要求写的字,都是最常用的、最
简单的。儿童最先认的字,是与
他们的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爸、妈、我”。全册要求认识的
400个字,都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常用字。此
外,识字的安排重视汉字本身的规律,采用象
形字、会意字、看图识字、按事物归类识字等形式,使儿童
在识字的同时了解汉字文化,认
识身边的事物。要求写的100个字,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独体
到合体的顺序编排,
每课只写3~4个字。结合写字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
,打好
写字基础,使每个学生不仅能把字写对,而且能把字写好。
3、时代性:
这册教材大幅度更新内容,不仅面目一新,而且富有时代气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
如,
《我多想去看看》表现了少年儿童对祖国的热爱,《自己去吧》体现了对独生子女主动
锻炼、大胆实践的
企盼,《借生日》《平平搭积木》赞扬了儿童关爱他人、敬爱父母的美好
心灵,《爷爷和小树》《小熊住
山洞》蕴含着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因素。此
外,有关计算机、自选商场等具有现代气息的
内容,城市、农村、学校、家庭生活的内容,
通过有趣的故事渗透科学常识的内容,在教材中均有反映。
4、趣味性:
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例如,在儿童喜
闻乐见的情境中
学习拼音、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巩固知识,启迪心智,培养动手
能
力;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等形
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植自信。教材中安排的各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都有助
于学生在游戏中
、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
5、广泛适用性:
针对我国地域辽阔、文化教育
发展不平衡的国情,本册教材内容兼顾城乡,难度适中,
分量适当,为教师、学生留有拓展和创造的空间
。在识字方面,采取种种方式鼓励学生在生
活实践中主动认字,如,在语文园地中鼓励学生认姓氏字、牌
匾字,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认记
身边的汉字,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又如,本册最后编排了两课连环画
形式的课文《雪
孩子》和《小熊住山洞》,每课有少量生字,但全文不注拼音,教师可鼓励学生借助图画
或
通过其他方式认读生字,读通课文,在自己认字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获得自学成功的乐趣,
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三、学习目标
1、汉语拼音:
精选范本,供参考!
⑴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
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
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⑵
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识字与写字:
⑴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⑵ 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⑶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⑷
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
⑴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⑵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⑶
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⑷ 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4、口语交际:
⑴ 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⑵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⑶ 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⑷ 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使用本册教材要注意的问题
1、入学教育:
入学教育的四幅图画为学生提供了
观察讲述的材料。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讲述图意。另外,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要把观察图
画与参观校园、讲述感受结合起来,指
导学生认识校园,了解学校常规,熟悉校园周边环境。对读书、写
字姿势的指导,起步的训
练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让学生模仿图画中的小学生练一练。在以后的长期教学活
动中,都要
注意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断督促检查,常常提醒。
2、汉语拼音:
⑴ 这部分教材中安排了意境优美的情境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整合起来
的情
境图,有利于学习拼音,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有利于发展儿童的语言,有利于增强学
习的兴趣。如第二
课的插图,是一幅富有生活情趣的图画,既提示了学习的内容,有助于儿
童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又使学生
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图中的哪些部分和字母的形相似,通过观察图画,
引出
精选范本,供参考!
本课要学的字母和音节。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带调的音
节和口语中的词语联系起来,说一个词
或一句话,以巩固这些音节。做到观察图画、学习拼音和说话训练
的有机结合。
⑵ 本册教材拼读音节的呈现形式与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拼音部分有所不同。九年义
务
教育教材每课要求拼读的音节,大多展现的是拼读过程,而这册教材主要以拼读结果的形式
呈
现。这样编排的好处是,儿童可以和音节多次见面,加快拼读的熟练程度,可以更好地发
挥帮助识字的作
用。需要提醒的是,这样编排的目的并不是要求直呼音节。
⑶ 在拼音教材中还安排认识70个汉
字。这样做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
得更多的成就感。这些字只要求认识,即能读正确,结合
语言环境大致了解意思,不要求书
写,也没有认识偏旁的任务。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作字形分析,让学生
整体认记即可。
⑷ 在拼音教材中编排一些儿歌,主要为了复习本课和前面学过的字母和音节,巩
固汉
语拼音;进行初步的语言训练;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些儿歌只要在教师的领
读下读熟即可,不要求学生背诵,更不宜分析讲解。
总之,教学汉语拼音部分,首要任务是学拼音,其次是认汉字,再次是读儿歌。要保证
主要任务的完成。
3、识字、写字:
⑴ 本册要认的字,与以前所理解的识字,要求有所不同,学习方
法也有所不同。增加
认字量是为了提早阅读。所以,只要学生能把所认的汉字用于阅读就可以了,既不要
求书写,
也不要求对字形做过细的分析。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复习生字,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让生字反复再现,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在识字教学中,可
以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知识和方法。如,结合认识汉字,认识最常见的
偏旁;如果新学的汉字中某一部分是
已认过的独体字,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
来识记。但是,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避免对每
个字都进行分析,尤其是要避免对汉字中
某些不认识的部件、字形复杂的部分进行分析。
⑵ 在识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行自
主性和创造性的学
习,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汉字。还要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并注意
提供机会,让学生交流课外识字
的途径与成果。
⑶ 识字要求不要一刀切,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要认识到汉字的学习是一个长
期的
过程,认字也是一个由生到熟、在复现中巩固的过程。教师只要做到当堂多次见面,特别是
多次在语言环境中复现,课后及时复习巩固,学生就一定能很好地完成识字任务。
⑷ 在一年级起
步阶段,要打好写字的基础。教师要具体指导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
要边指导,边示范,严格要求,
严格训练。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因而写字练习要体现弹
精选范本,供参考!
性,对不同学生可以提出不同要求。
4、阅读:
⑴ 低年
级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最好还能读出感情
来。要重视指导朗读。指导
朗读要体现层次性,每次朗读都要有不同要求,朗读的形式要多
样,要能引起学生的朗读兴趣。此外,还
要重视范读的作用,遇到长句子和不容易读好的句
子,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
⑵ 要尊重
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鼓励学生读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同一篇课文,
学生常常会产生不同的感受
。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都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这
样可以体现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
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他们的思维。
⑶ 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不仅在课堂教学中
要求学生读、背教材里的好词佳句,还要
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课外读物中好的词语和句子。这样可以使学生
在积累语言的过程中,丰富
自身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
⑷ 低年级的古
诗教学,要顺应儿童年龄特点,以读背为主。教学重点应放在读、背、
识字、写字上。教师不要主动讲解
古诗的意思,如果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作简要回答,
不宜逐字逐句地讲解。
⑸ 教材
中除了一般课文以外,还安排了两课连环画形式的课文。这两篇课文全文不注
音,教师要鼓励学生借助图
画阅读,还可以用猜读、跳读,遇到不认识的字问别人等方法读
课文,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
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5、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
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的题目,主
要应由学生独立完成,有些题目,要倡导合作和相互
交流。如,遇到疑难可以向同学请教,或与同学一起
讨论;做完之后可以同桌或小组交换评
价、订正。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个别辅导;发现带
有共性的问题,要有的放
矢地进行指导。在进行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教学时,教师应鼓励独立思考,引
导发现,举
一反三,形成能力。
6、口语交际:
⑴ 本册安排的六次口语
交际都配有图画,但图画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如,《有趣的
游戏》配有三幅图,这是三幅提示性、辅助
性的图。教学时,不仅仅限于说图上的游戏,要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做过的有趣的游戏。再
如,《这样做不好》配有两幅图,
这两幅图则是进行口语交际的主要凭借。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图画,说说每幅图的
图意,再讨论怎样劝说践踏草坪的小朋友和不注意节约用水的阿姨。
总之,教师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发挥图画的作用,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插图。
精选范本,供参考!
⑵ 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要重视创设情境引入话题,
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在交际过程
中,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际中去,用自己的语言影响学生、引导
学生,并对交际的过
程予以调控,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交际过程中
充满童
趣的精彩语言,并予以肯定、表扬,使学生感受到交际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注意鼓
励不善于言表的学生大胆地参与交流,对学生的语病要通过评议等方式予以纠正。在口语交
际课上,要
充分重视发展学生的语言。要体现由说得少到说得多、由说得不大好到说得比较
好的训练过程。还要重视
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为了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本册教科书还配有多种辅助教材。除教师教
学用书以外,
还配有写字教材、教学挂图、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带、教案、同步阅读、语文练习、生字
生词卡片(教师用、学生用)、小学生字词句手册。
一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教材解读
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
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8个专题。分为:多彩的
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
、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
好品质、有趣的自然科学等8组。教材富有儿童情趣,
时代气息扑面而来。每单元由导语、
一课“识字”、4-5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构成.联系紧密,
蕴含教育价值。如第一组,
在优美简短的导语之后,以成语或四字短语编写了识字内容。“春回大地、万
物复苏、柳绿
花红、鸳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8个反映春天景色的词语
,
组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画卷。学生既认了字,又激起了热爱春天的情感。4篇课文,有春天
的
景,有春天的人,有春天的事,有儿童喜爱的故事,有琅琅上口的古诗。学生找春天,画
春天,在“语文
园地”中唱春天,在“口语交际”中讲春天。教材安排的几幅精美图画,可
帮助一年级小朋友更好地欣赏
春天的美景。全单元体现了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和语文
实践的整合,把语文知识、能力、方法、情
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
(一)
根据(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识字写字是小学一
年级学习的重点。本册教材在第一册的
基础上,本着多认少写的原则,要求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
50个在本课认识的或以前已
经认识、在本课重现的字。识字课改变了以前集中安排的做法,把8课识字
分别安排在每组
的开头。识字课的内容均贴近每一组专题、每一组课文的内容及语文活动的内容,这样,
减
精选范本,供参考!
轻了随文识字的压力。为了让孩子们乐于识字,教材选
取了孩子们喜闻乐读的内容,采用了
活泼多样的形式。如“识字4”:“蜻蜓半空展翊飞,蝴蝶花间捉迷
藏。蚯蚓土里造宫殿,
蚂蚁地上运食粮。蝌蚪池中游得欢,蜘蛛房前结网忙。”这些句子,读来节奏感极
强。学生
认识了“蜻蜒、蝴蝶”等表示小动物名称的词,初步了解了形声字声旁标音、形旁表义的特点,还悟到了“什么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这一句式的表达特点。教材还采用了诗歌、谜语、
谚语等形
式,渗透了中华传统文化。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也产生了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兴
趣。教材在编排时,还
设置了发现情景,把许多识字方法,字词句中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暗
含在学习内容之中,提醒学生认真观
察。如“语文园地一”中,设计了“今天,我发现了两
种识字的方法,你知道是什么吗?”“语文园地二
”中采用同伴提示语的方式:“我发现这
些宇可以用减一减,加一加的办法来学。你发现了吗?”学生自
己逐步掌握识字方法,举一
反三.由已知推及未知.由新知贯通旧知,为后继学习打下基础.使识字的过
程成为一个不
断观察、不断探究、不断发现的过程,学生能充分享受不断发现识字规律的快乐。为了让学
生认识更多的字,教材还将孩子们的视野从;幅本引向身边的生活和社会情景中.引导他们
从同
学的名字中认字,看电视时认字,去商店买东西时认字,走在大街上认招牌、广告上的
字,在其它学科的
教科书上和课外书上认字……将识字教学延伸到孩子们的生活。为鼓励学
生主动认字,搭建展示、交流的
平台,教材以“识字擂台”、“识字加油站”等形式,或竞
赛,或激励,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所学所得
,品味努力之后的成功感,真正落实了《课程
标准》提出的“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二)
本册教材共有34篇课文,另加5篇选读课文,新编选的课文占全部课文的一
半以土:。
教材选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性。不仅选择了传统的经典性文章,如《司马光》《乌鸦喝水》<
br>《秤象》《古诗二首》等,还选择了反映保护环境,介绍自然常识和科技成就,渗透现代合
作、诚
信、关爱等意识的文章。选文的体裁多种多样,有童话、散文、诗歌、故事、科普文
章等,优美有趣,令
人耳目一新.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想像世界。
(三)
“语文园地”是本套教材的
一大亮点。内设四个板块:“我的发现”主要引导学生陆续
发现一些常用的识字方法;“日积月累”帮助
学生巩固生字,鼓励积累美浏佳句;“口语交
际”促进学生相互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旨
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学生
表现自己,与同学交流学习成果的机会。
教材的叙述性语
言极具亲和力,不论是课前的导语,还是课后的练习,或是语文园地,
都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亲切、自然地
道出。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充分体现了现代教
精选范本,供参考!
育所提倡的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伙伴关系和朋友关系。
教学建议
首先,要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程提出语文素养这一全新理念,不再将<
br>教学目标局限在知识和能力的狭小范围。因而教师要准确理解教材编辑意图,把握教材以专
题形式
编排的特点。要通读全册教材,一组一组地钻研,把握每组教材围绕哪个专题,选用
哪些内容,有哪些要
求,重点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习惯。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教学设计,
采取自主、合作学习的措施。如
教第二组,可充分利用导语“我们爱自己的家,爱爸爸妈妈,
爱家里的每一个人”,引导学生走进温暖的
家。以三字经形式编写的识字课,要求学生在会
认、会写、会读的基础上,懂得尊敬长辈、敬爱父母、主
动为家庭承担责任的道理。《看电
视》《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月亮的心愿》等四篇课文
,从不同角度告诉孩
子:多替他人着想,敬爱长辈,乐于助人。在“说说做做”里,可安排“我替爸爸—
—;我
帮老师——;我为大家——”的句型训练,这既是语文基础训练,又可培养学生主动为大家
服务的意识。在口语交际中,可讨论:“要是爸爸妈妈不让自己做家务事该怎么办?”总之,
教师要通
盘考虑、整体设计,制作出让学生乐于学习的“课堂大餐”。
其次,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
式。根据教材特点,教师可大胆实验.采用多种教
学方法。如:①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探究、辨析
、会文悟道,进行参悟式学习。教授
第18课《四个太阳》,可设计提问:“绿绿的太阳”、“金黄的太
阳”、“红红的太阳”、
“彩色的太阳”分别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你认为四季的太阳是怎样的颜色?回答
这些问题,既
要求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又要求学生有独特的感受。②创设话题情境,引发师生、生生、师
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本册教材非常重视写字教学,与第一册不同.每课要写的5-6个字大
多
有一定的规律。可在学生书写之前引出话题:我怎样写好这几个字。学生在群体的交流中
掌握汉字的笔画
、笔顺、间架结构,养成自主写字的能力。③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现
场”经历获取语言运用的直
接经验,进行体验式学习。具体方式有:摹读求体验。如《美丽
的小路》,可摹仿鸭先生、兔姑娘、鹿先
生进行对话,体味他们语言中蕴涵的思想感情。比
较体验。如第29课《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中有两幅教
学插图,教师可引导学生将第一幅图
中“焦急不解的雄日”与第二幅图中“笑逐颜开的雄日”比较,领悟
诚信的含义。视听求体
验。一年级学生受年龄与经历的限制,对很多复杂的事理难以获得真切的感受,借
助现代信
息技术手段,可以真实直观地层示出来。④创设语用情境,在真实的生活中让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实用式学习。总之,不论运用何种教学方式,都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教学中,
只要学生
愿意思考,学习取得实效,就是好的学习方式。
精选范本,供参考!
第
三,重视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一年级学生处于入学的启蒙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
养,语文基本功的训
练是不可忽视的。一是认字要落实。要求认识的550个字一定要认准,
并能在其他环境中认识。二是字
要写好。要求会写的字要写对写好,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
写字习惯,并要了解字义,能口头或书面组词
。三是课文要读好,能用普通话读出味道,读
出乐趣。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
说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
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是以第三次全教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为依据编写的,供二年级实验班第一学期使用。为帮助
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特作如下
说明。
一、教材编排
本册
教科书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
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
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
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
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
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面都比较宽泛,避
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贴近
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
每组教材都
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
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
字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
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
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本册课文
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
,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
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
─鼓励学生探究发现,
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构字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
累好词佳
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口语交际──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
台。
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
精选范本,供参考!
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50个。生字表(二)是全册要求会写
的字,有350个。这两种不
同要求的字分别在课后练习里标明。除了“识字”和课文外,在“语文园地
”里也安排了少
量要求认识的字。
二、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每一组教材均以“导语”的形式点名专题,识字课、课文以及“语文
园地”中的口语交
际、展示台等内容都围绕着本组的专题安排。如第二组,简短的导语点出了本组的专题
──
学校生活。识字课的内容是关于学校生活的动宾词语。接着,安排了《一株紫丁香》、《我
选我》、《一分钟》、《难忘的一天》四篇课文,说的都是学生生活中的事,学生从中可以
受到爱老师、
爱学习、爱集体、爱劳动以及要珍惜时间的教育。“语文园地”里“口语交际”
的话题是结合课文《我选
我》的内容设计的,让学生谈谈对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的看法,
讨论如果班里改选干部,自己会不会选
自己。“展示台”则引导学生展示在课外活动中学到
的本领。这样安排,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
要避免繁琐、加强整合的思想,便于开
展教学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2.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识字课的内容围绕本组的专题,而且形式多样。有描写秋天美丽
景色、反映学校生活和
引导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词语,有表达爱国之情的三字经,有讲思想方法、给人
启迪的成
语,有提倡团结合作的谚语,有教学生怎样做人的对联,还有反映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拍手歌。为便于学生朗读,多采用韵文的编排形式,即使是一串词语,读起来也十分上口。这样
语言优美
、内容丰富的识字课,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识字的语境,使识字与阅读紧密结合,还
加强了字、词、句的综
合练习,并有利于积累语言,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兴趣和热爱。
3.课文的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具有时代感,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科书与九年义务教育同册教
材相比,大幅度地更新了课文。新选的课文有描写自
然景象的《秋天的图画》,有反映学生生活的《一株
紫丁香》、《一分钟》,有表达爱国情
感的《欢庆》、《我们成功了》,有教育学生要善于发现别人长处
,遇事要多动脑筋的《小
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酸的和甜的》,有倡导友好相处,表现尊重个
人选择的《纸
船和风筝》、《称赞》、《从现在开始》,有体现关心他人的《窗前的气球》、《假如》、
《日记两则》,有反映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浅水洼里的小鱼》、《父亲和鸟》,有介绍科
学知
识和科技成就的《太空生活趣事多》、《活化石》、《农业的变化真大》。这些课文洋
溢着时代气息,蕴
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文质兼美,
精选范本,供参考!
语言典范,学生爱读,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
感染和熏陶。
本册教材的课文体裁多样。童话、寓言、诗歌、散文、故事、科普文章以及日记等
应有
尽有,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4.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
力。
本册教材课后除了安排朗读、背诵、写字、词句理解与运用等语文练习外,还编排了词
句积累与扩展的练
习;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练习(如,让学生回答:“除了小鸟以外,我们
还应该爱护哪些动物?”);把
课堂学习内容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的练习(如,让学生回答:
“看到小动物受伤了,你在乎吗?你会怎么
做呢?”);有利于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练习(如,
让学生收集资料、自编拍手歌)等。
设计这样的练习,用意在于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发展思维,扩展课内学习的内容,让学
生在动手找,动手
做当中增长本领,形成和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5.突破传统教材的呈现方式,增强了亲和力。
本册教材在呈现方式上有很多创新和突破。
首先,编写角度由服务于教师的“教”转
向服务于学生的“学”,使教科书由“教本”
变为“学本”。这册教科书,无论是导语,还是课后练习或
者“语文园地”中的练习,均不
是以问题或要求的方式呈现,而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学习与练习的内
容,使学生感到亲
切、自然,增强了亲和力。如,在《坐井观天》文后,学习伙伴引导学生思考:“青蛙
如果
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在《识字5》之后,学习伙伴建议:“我们也去收集
一些谚语吧!”以这种形式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体现了现代教育观
念所提倡的人
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关系,对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质疑问难,起到良好
的推动和导向作用,并能为
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其次,教材的呈现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探究。教材中,每个“语
文园地”都编
排了“我的发现”这一栏目,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及字、词的一些规律。如,“语
文园地二”中,引导学生发现表示动作的词“扫、提、搬、推……”都带有提手旁;“语文
园地
三”中,引导学生发现每组的两个词意思相反;“语文园地四”中,引导学生发现形声
字形旁表义、声旁
表音的规律。为加强趣味性,还设计了游戏式的内容,如,“语文园地七”
中,引导学生从一幅组合字形
图中发现,汉字分分合合可以形成许多新的字。这样编排,不
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注意发
现的习惯,不断积累学习方法,而且可以使学生
从发现中提高自信,不断获得学习的动力。
精选范本,供参考!
再次,在“语文园地”里设有“展示台”一栏,给学
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和才能的机会。
教材以学习伙伴的展示为引导,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展示自己的本领
和学习收获,使学生不
断产生成就感。如,“语文园地一”的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书签、贺
卡,自己
写的儿歌,画的图画;“语文园地三”的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课外识字成果、收集到的北京风景明信片以及自己的文艺才能;“语文园地四”的展示台,引导学生制作、交流识
字卡片。
教材以这种方式,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
乐,进而不断产生学习
动力,并逐渐使学习成为自身发展的需要。学生经常有机会展示课内
外学习的成果,还能促使他们有意识
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成为学习语文的有心人。
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学会与人友好相处,与人团结合
作。我们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教材
的编排方式体现了提倡学生合作学习的思想。如《太空生活趣事多》
文后学习伙伴的对话,
甲:“太空生活太有趣了!我还想多了解一些。”乙:“咱们去图书馆,看看有没
有介绍宇
航员生活的书。”
6.教材内容具有开放性和弹性。
本册教材规
定了识字量,但同时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认字,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多
认字,超过规定的识字量。
教科书后面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此类课文不作统一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灵活处理,
鼓
励学生独立阅读。
课后练习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有些题目不作统一要求,如,“背诵自己
喜欢的
部分”;“上面的词语,会写的我都写一写”。展示台鼓励学生随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目的在于使所有学生在已有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与发展。这些,都体现了教材内容的开放性
和弹性。
三、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
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
习在口头和书
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
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
洁。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
.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
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
欢的课文片段。
精选范本,供参考!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
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
。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
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
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四、使用本册教材要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把握同组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
这册
教科书采取了以专题整合内容的编排方法。因而,教师备课时,要注意每组教材在
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
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如第一组,《秋天的图画》之后,
学习伙伴说:“我想画秋天的果园。
”“我想捡几片落叶做书签。”“把咱们的作品带来,
办个展览吧!”实际这是在为“语文园地”的展示
内容作准备。学到这里,就要布置学生画
秋天,收集描写秋天的好词佳句,用落叶做书签、贺卡等,为举
办作品展览做准备。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比如,《黄山奇石》课后,学习伙伴建议大家收集
黄山奇石
的图片,“语文园地一”的展示台就可以补加展示这一内容。教师要根据当时、当地和学生的实际,活用教材,随时利用身边的语文教育资源,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拓宽语文
教学的渠
道。总之,教师备课时胸中要有全局,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做
到既符合教材编写意图
,又不拘泥于教材。使教学充满活力。
2.识字和写字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本册教
材仍遵循识、写分步,多认少写的原则。这样既有利于提早阅读,又不加重学生
的负担。教学时要引导学
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用学过的识
字方法、偏旁部件记认字形。教师要相
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
惯的方法认识汉字。巩固识字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要
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复习、巩固识字
,提倡在同学之间的交流与
合作中进行。如,做组字、组词游戏,一起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互相交流课
外识字的途径
及成果。
在识字的要求上,不要“一刀切”,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识字
首要的是认识。因为,
识了字就能阅读,所以,要求认识的字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识就可以了。但还要鼓励
学有余力
的学生多识一些字。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不必要求每课生字人人过关后再学下一课,精选范本,供参考!
要允许个别学生发展得慢一些。
3.阅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这种感情不是靠单纯的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得到的,而是在学生入境入情、充分阅
读、感
悟的基础上,自悟出来的,有了语感读出来的。朗读的方式要多样,如,分组读、集体读、
男女生对读、配乐美读、分角色表演读,等等。
进行阅读教学,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要给
学生比较充分的读书、交流阅读感受的时间。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
受,不要拘泥于教学用书
中的提示,只要学生的感受合情合理,就应该予以肯定。
在课堂
教学中,对提问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能引起学生兴趣。
要尽量减少提问的数量,
改变简单的“问答式”的教学方式。要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合作释
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教材中的八个口语交际,内容与本组专题有密切联系,且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会有话可
说。
有些口语交际的教学要提前做好准备。教学时要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和点拨引导,
放手让学生交流。
学生交际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发现语病,要以适当的方式予以纠正,规
范口头语言。教师还要善于发现
学生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的思维更
加活跃,自由、愉快地参与口语交际,使口语
交际课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目的、有
层次的口语交流的过程。
除专设的口语交际
课,教师应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
地与人进行口语交际,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要
与教
材内容有一定联系,可以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
出校门,走进自然
、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6.关于生字的注音问题。
本册教材中的生字一律注本音。有些字与其他字组成词语时,要读轻声或变调(如,庄
稼的
“稼”应读轻声;黄澄澄、红彤彤的后两个字,应变读为一声),教师用书中都作了提
示,请老师们在教
学中予以注意,即教生字时按本音读,在课文中按轻声或变调来读。
为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本册教科书除了配有教师教学用书外,还配有教学挂图、
精选范本,供参考!
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带、教案、同步阅读、同步练习、生字生词卡片(教师用、学生用)。
教师教学有
疑难,可以到人教网小语网站与教材编者共同探讨。学生课外阅读材料不足,可
以订阅《小学生拼音报》
,该报适宜低年级学生阅读。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说明
一、教材编排
本册教科书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着眼
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
继续以专题组织单
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它们
依次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
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美丽神奇的
大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正确看待问题,善
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每个专题的内涵都
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
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
阔的平台。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
机的
整体。本册课文同上册一致,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生字在
当页文下列出,加
注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特别需要指出
的是,生字一律注本音,在文中
的具体语句之中,有的要读轻声或者变调。
本册共有32篇课文。为体现与中年级的衔接,安排了
4篇略读课文,它们是:《卡罗
尔和她的小猫》《充气雨衣》《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阿德的梦》。略读
课文只编排了两项
课后练习;有识字任务,没有写字要求。“语文园地”包括四~五个栏目,在上册教材
四个
栏目的基础上,新增了“宽带网”。“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
字构字特点、词语之间的联系以及表达方法和标点应用等知识。“日积月累”──引导学生
在复习已经学
过的字词的同时学习生字新词,感受和强化词语之间的搭配习惯,并进行语文
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需要
特别说明的是,本册教材的“日积月累”中增添了能突显中华文
化的、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的成语韵语、
对联、节气歌、古诗词等内容;它们使学生在复习
字词的同时,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
──话题与本组专题有联系,在双向
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了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习作能力的
培养,从本册教科书开
始,在“口语交际”中特别增设了“写一写”栏目,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
,进行写
话训练。“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宽带网”──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引导学生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以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
精选范本,供参考!
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教师可作灵活处理。教材最
后
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个。生字表(二)是全册要求
会
写的字,有300个。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每一课的课后练习中标明。除了
随课文识字以外
,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学生既可以利用熟字认识
生字,也可以借助生活经验,
在同类事物的列举中认字。
二、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每一组教材的“导语”,通过简单的几句话,点出本组的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
语”之后的课文以及部分练习,“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好词佳句、口语交际、实
践活动以及展示台
等内容,都是围绕本组的专题合理安排的。如第三组,简短的导语点出了
本组的专题──爱祖国、爱家乡
。接着是四篇课文,《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
《北京亮起来了》。这四篇课文,向学生展
示了祖国迷人的风光、丰富的物产和日新月异的
变化。通过这一组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祖国的辽
阔、美丽,增强对祖国的认识和热
爱,并能激发他们渴望了解家乡和赞美家乡的感情。“语文园地”里“
我会读”给出的是北
朝民歌“敕勒歌”,向我们展示了“天苍苍、野茫茫”的广阔的草原画面。“口语交
际”要
求学生将学习前面几组课文所获得的情感体验迁移运用于对家乡的了解、热爱方面,畅谈家
乡的丰富物产、美丽景色以及家乡的变化,展望家乡的美好未来。“展示台”展示的是有关
家乡过去和
现在的照片,以此来认识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和动手动脑的能
力。综观这几部分内容,
便会发现它们都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一专题来安排的。
之后的几个单元也都是如此,围绕
一个专题把各项教材内容组合成一个整体。这样安排,
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加强
整合的思想,便于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提
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2、创设“我知道”“宽带网”两个全新栏目,搭建拓展知识的平台
从二年级下册开始,本书进一
步加大改革力度,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我知道”,在
“语文园地”中设置了“宽带网”,这两项内容
是不同于前三册教材的全新栏目。从这两个
栏目的名称可以看出,是针对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增强语文
实践活动而设置的。设计“我
知道”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主动地了
解与本课有关的
信息,以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拓展。“宽带网”是借用现代计算机与网络传输
技
术的一个名词,它所蕴涵的主要作用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引导学生通过快捷、方便
的
途径,获取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二者的区别不仅仅是
精选范本,供参
考!
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不同,更重要的区别在于,“我知道”是基于课文内容而进行
的拓展;
“宽带网”则是围绕一个组的专题而展开的,尽管它对于某一课内容的理解可能没有直接的作用,但是,对于整个组的学习来说,则有效地丰富了本组的内容。“我知道”与“宽带网”
以不同
的形式,表达的是同一个目的,那就是,以具体的实例向学生进行这样的引导:结合
学过的课文或一组课
文,应该拓展哪些方面的知识。这两个栏目的安排,与课程标准所提倡
的“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
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
能力”是一致的。比如,第三组“语文园地”中
的“宽带网”安排了这样的内容,介绍我国
部分少数民族,并列举了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此外
,还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
服饰和生活习惯以及在地图上找一找我国的28个省都在哪里。这个内容的
安排,联系本组
的专题,同时提供部分拓展性材料,并布置学生自己可以进一步学习的内容。
3、大幅度更新课文,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科书新编选的课文,占全部课文
的一半以上。有描写美好春光的《找春天》,有
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小鹿的玫瑰花》,有奉献爱心、关
爱他人的《泉水》《雷锋叔叔,你
在哪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有反映首都新貌
的《北京亮起来了》,
有倡导动脑动手、勤于思考的《邮票齿孔的故事》《画风》《充气雨衣》,有引导
学生探究
自然奥秘的《最大的书》,有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品质、感悟做人道理的《画家和牧童》《我为你骄傲》《玩具柜台前的孩子》,还有《爱迪生救妈妈》《恐龙的灭绝》《阿德的梦》这
些介绍科
学知识的作品。这么多新编选的课文,分属于不同的体裁,既有童话、故事,也有
诗歌、散文、寓言、科
普文章。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它们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蕴含着
丰富的人文精神,密切联系儿童的经
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教师易教,
学生爱读,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
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4、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
力
本册教材的课后练习,一般是4道题。每一课后面一般都有的题目是“我会认”“我会
写”“读一读”或
“读读背背”,体现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读读背
背”这一项,从课文的实际出发
,提法有所不同。有的要求背诵全文,有的只要求背诵自己
喜欢的部分。值得注意的是,本册教材按照课
程标准的要求,增加了默读这一训练内容。在
部分课文的后面,我们做了适当的安排。
除
了上述题型外,多数课文后面还安排了词或句的练习,引导学生接触各种语言现象,
感悟语言,积累语言
。词句的练习形式多样,有侧重于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的(如,“渐渐地
──花骨朵渐渐地长大了”“静静
地──小鹿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有侧重于词语的积
精选范本,供参考!
累和拓展的(如,“弯弯的小路、长长的小溪”“我要把会写的词语都抄下来”)。在部分
课文后面,教
材还安排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合作探究学习(如,“说说
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有趣”“
想想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此外,教材还安排了与课
堂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延伸、拓展的语文
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将课内学习获得的知识、
能力和情感体验迁移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如,“让我
们更多地了解一下自己的家乡
吧”“我要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把它写在日记里”)。以上不同形式的练
习,其目的在于
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发展思维,扩展课内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在动手用脑的过程
当
中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5、突破传统呈现方式,增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
本册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又有创新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编写角度由服务于教师
的“教”转向既方便教师的“教”,又易于学生的“学”,
教科书由“教本”转变为“学本”。本册教科
书,无论是单元前的导语、课后的练习,还是
“语文园地”安排的学习活动,都尽量避免以“问题”或“
要求”的方式呈现,而是以自读
自悟的形式或者是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学习与练习的内容,使学生感到亲
切、自然。像练习
中的“我会认”“我会读”“我会连”,像学习伙伴吐的泡泡里的话,它们不是装饰或
点缀,
实际上是在启发学生自读自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学习伙伴互相交流、讨论。如,《小鹿的玫瑰花》文后,学习伙伴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呢?”在《葡
萄沟》之
后,学习伙伴建议:“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一下自己的家乡吧!”这样的教材呈现方
式,充分体现了现代教
育理念所倡导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关系。根据教材编排的这一特点,教
师一定要转变角色,不只是教学生,更主要的是引导学
生自己去学,自己去发现,组织学生去共同探究。
这是教学思想的转变,也是教学方式的转
变。
其次,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语
文园地”里设置的“我的发现”这一栏目,
可以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掌握汉字构字特点、词语之间的
联系以及表达方法和标点应用
等知识。如,“语文园地二”中,引导学生发现部分汉字的构字部件与部件
之间的结构是一
致的。“语文园地三”中,引导学生发现有部分相同的每组的两个词之间的关系。“语文
园
地四”中,引导学生发现组成词的两个字调换顺序之后,新词与旧词的关系。为了增强趣味
性
,本册教材还设计了游戏式的内容,如,“语文园地一”中,引导学生发现人类发明的事
物与自然界事物
在外形上的相似之处,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联想力。这样编排,不只是让
学生学习汉字、积累词语,培
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养成善于发现的习惯,逐步掌握学习
的方法,并把方法运用于其他学习活动之中
,而且可以使学生从发现中提高自信,不断获得
精选范本,供参考!
学习的动力。
再次,教材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在“语文园
地”里设有“展示台”一栏。
教材以学习伙伴的展示为引导,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展示自己的本领和学习
收获,使其不断
产生成就感。如,“语文园地一”的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描写春天的词句和
书
法作品。“语文园地三”的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家乡过去和现在的照片以及
同
学之间做的词语接龙游戏。“语文园地四”的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邮票和
关于这张邮票的
故事。这样安排,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采取了他们喜闻乐见的、能主动
参与和积极投入的方式、方法
,能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学
习的快乐,进而不断产生学习动力,并逐渐
把学习作为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学生经常有机
会展示课内外学习的成果,还能促使他们有意识地在生活
中学习语文,成为学习语文的有心
人。
本册教材还积极倡导合作学习。现代社会对怎样与
人沟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学生从小就有合作意识。本册教科书
,不论是题目的安排,
还是插图的设计,都努力体现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思想。如《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文后学
习伙伴的对话,甲:“我还知道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呢!”乙:“快说给我们听吧!”“语文园地五”之中的“读读背背”练习后学习伙伴的对话,甲:“我知道‘暑相连’是指‘小
暑’过后
是‘大暑’。”乙:“你能说出‘秋处露秋’是指哪四个节气吗?”
6、教材的编排体现开放性和弹性,增强适应性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习惯,是语文学习一
项长期的任务。同前几册教材一样,
本册教材继续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自主识字,扩大识字量,不受教
材规定的识字量的局限。
阅读方面,本册教科书后附六篇选读课文。此类课文不作统一要求,教师
可根据教学情
况灵活处理:可以根据需要结合精读课文进行教学,如,《春的消息》可在教学第一组课文
时,引导学生阅读;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可以作
为朗
读检测的材料;也可以作为朗读比赛、演课本剧等语文实践活动的材料。
部分课后练习从尊重学生
的个体差异出发,不作统一要求。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
分”;“我要把会写的词语都抄下来”。展示
台以学习伙伴展示的内容为引导,鼓励学生展
示与本组专题相关的学习或实践活动的成果,目的在于使所
有学生都认识到自己在原有基础
上的提高与发展,不断获得成就感。这些,都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和弹性
。
三、学习目标
1、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精选范本,供参考!
2、认识4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等语言
环
境了解意思。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求认识的字不要作过细的字形分析,也不要求书写。要
求
会写的字则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意思,正确书写,并练习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
言表达之中。有
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
正、整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
3、继续使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
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
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
文片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体会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8、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对联、古典诗词、格言警句。
9、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增强愿意
与人交流的意识,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主
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
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
达的自信心,能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10、
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学习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
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
,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学习写日记。
11、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热心参与学校、社区活动,并能表达
自己的感受。
〖你四、使用
本册教材要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把握同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册教科书采取了按照专题来整合各部分内
容的编排方法,每一组教材不仅围绕一个专
题,而且内容之间还互相照应,有些教学要求前面有布置、中
间有铺垫、后面有展示、交流,
使之真正成为互相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而,教师在备课、钻研教材的
时候,应该从整体
上把握教材内容,注意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而设计教学方案,真正发挥教材整合的教育
教学
效果。如第一组,《找春天》之后,学习伙伴说:“咱们建议老师组织一次春游活动吧!”
《笋芽儿》之后,学习伙伴说:“我从课文中找到了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还抄下来了。”
这些内容的安
排,实际上都是在为“语文园地一”中的学习活动作准备,“口语交际”要求
介绍自己在春游活动中的发
现,“写一写”要求学生在春游活动和“口语交际”的基础之
上,将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写下来,“展示
台”要求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描写春天的词句。由
此可以看出,教师应该在学习相应课文的时候,及时布置
学生做好前期工作,为后面的学习
精选范本,供参考!
做好准备。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比如,《雷雨》课后,学习伙伴建议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变
化,并把它写在日
记里,“语文园地五”的“展示台”就可以将展示自己的日记这一内容加
进去。教师要根据当时、当地和
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使用教材,随时挖掘和运用身边的
语文教育资源,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拓宽语文教学的渠道。总之,教师备课时要胸
怀全局,在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之上,创造性地进
行教学设计,不要拘泥于教材,
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2、识字和写字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本册教材依然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以便在不加重
学生负担的情况之下,使
他们能够尽早阅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
字,发现生
字与熟字的联系,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认记生<
br>字的学习当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相信学生能够应用已经形
成的初
步的识字能力来独立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汉字。识字的
巩固是识字教学的难
点,教师要创造多种途径和多样方式,加强已认识汉字的复现巩固,防
止回生。教师应依托前三册教材中
的相关内容,继续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如,认识姓名
用字,通过各种标牌、广告认字,从电视、报纸
、杂志上认字……在生活中识字是学生的一
种学习态度和学习理念,它是贯穿于整个小学甚至是义务教育
阶段的。本册教材要求学生认
识400个生字,这是下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语文课本以外的渠道,
增加识字量。与
此同时,教师要积极提倡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
戏
或共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
在识字要求的把
握上,教师要尽量避免走入两个误区。第一,切莫忽视学生个体之间的
差异,从而对所有学生做统一的要
求。汉字学习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因此准许学生
在一定的时间以内在识字数量、识字能力上有差
异。第二,不必将学生是否能准确识记脱离
开任何语言环境的单个的字,作为衡量其是否掌握了要求认识
的字的标准。使学生更多地识
字的主要目的是便于他们尽早进入用汉字阅读的阶段,从而培养阅读能力,
丰富知识。因此,
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即达到了识字教学的要求。这里所说的语言环境,包
括含
有生字的词语、句子、段落或短文。人教社提供的期末测评意见中,对于识字的考察就是基
于这个理念设计的。
从一年级上册开始,人教版实验教材就开始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在本册
教学中,
仍然要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此外,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
精选范本
,供参考!
一节课中写字不宜太多,为避免学生疲劳,写字最好不集中安排在一节课上
进行,而是要分
散到每一堂课中去。在写字的量的把握上,不是有人认为的写得越多越好,要注意写字的
质
量。
3、阅读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
通过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学生对读、配乐
朗诵、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
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
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
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
阅读表达出来。单纯的示范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在领会和传达这种感情的过程
中固然必
不可少,但更深层次的领悟则需要学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
进行阅读教学绝不单单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
力。在课堂教学中,
不必回避教师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但是,对于所提出的问题,一定
要精心设计:一要扩大问题的覆盖面,减少无意义、无价值
问题的数量;二要注意提问的内容、方式和角
度,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思考价值,同时能激
发学生的兴趣。与此同时,还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
难,与老师、同学交流自己的见
解、阅读的感受。学生极具个性的独特见解或阅读感受,有时会超越课文
希望说明的道理,
对此,教师应予以必要的尊重,不必拘泥于教学用书中的提示或单一的评价尺度,只要
学生
的见解、感受能够自圆其说,有一定的道理,就应该得到肯定。
此外,教师还应重视
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美的优秀读物,提供学生交
流课外阅读感受、成果的机会。
4、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教材中八个口语交际的设计,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
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从而使学生有
话可说,易于达到相互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在有些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在教学时,应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
多种方式引起话题
、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在交际过程当中,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
流中去,为学生提供可以模仿的
对象,同时关注交流的状态,对交际的过程予以调控,形成
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
生交流过程当中富有创意、充满童趣的精彩语
言,还要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对于前者,要给予肯定
,使其感受到交际的乐趣、获得
成功的喜悦;对于后者,教师则应在适当的时机予以纠正,一般不要打断
学生,以免打断交
际进程,影响他们的情绪和交际的顺利进行。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
养,除了通过专门设计的口语交际课,在很大的程度上还要依
赖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
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回答问题、讨论交流,
精选范本,供参考!
对学生进
行交际训练。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流,从而
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
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应
该与教材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活动的形式可以是游戏、唱歌、猜
谜语,可以是开故事会、朗
诵会、演课本剧,也可以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之下,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
会,走进火热、
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张扬教材个性 激活儿童体验
──读解《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
教材的个性是教材的生存价值。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教材继承和超越了前
四册教材的特
色,贴近儿重的生活,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着眼言语表达,整合课程资源,
充分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融合
。这些鲜活的课程资源、生动的文本材料,能较好地激活儿童的
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激活儿童的心灵体
验,激发儿童潜在的灵性和创造力。
一、凸现课程人文性,激活儿童体验文本意象
“人文性”乃语文课程活的灵魂。离开人文性,语文教育将褪去生命的色彩,丧失人性
的魅
力,枯竭生活的源泉,毁灭艺术的创造。
文本意象是指投注了编者、作者思想感情的课程物化材料
。她体现为教科书中一组组整
合的内容,一幅幅精美的插图、一篇篇鲜活的课文等。人教版课程标准教科
书较好地体现课
程标准的新理念,凸现课程人文性,体现课程资源的生活化、文学化,能有效地激活儿童
体
验文本意象。
1、链接儿童生活情境,实现文本与生活意象的相似律动: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生论,学生的学习都有一定的基础,即有不少的认知经验。它们以不
同的图式储藏在头
脑中,是为认知的“前结构”。当形象的事物作为某种图式出现时,就一
下子引起头脑中原有图式的复活
,接通神经的暂时联系,新知与旧知立即同化、顺应,人的
感知也就产生了。
“教学的艺
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育家第斯多慧)儿
童的心灵不是一张白纸,而是
一颗蕴涵着生命力和人性价值的饱满种子。只有当学生的心灵
被熟悉的生活情境所唤醒、被形象真切的故
事所迷醉,被喜爱的人物所感染,才容易产生共
精选范本,供参考!
鸣。
人教版的课文(文本)大多数是自然世界和社会生活的反映,每篇课文都能找到其相似
律动
的生活模块,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缩影。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精心选取了可能发生学生身边的故事。正如第一组教材导语所
描绘的:
我们的生活像七彩的图画:在教室里读书,在操场上游戏;去科技馆参观,去少年宫演
出;
到小河边钓鱼摸虾,到树林里采集标本……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让我们
走进课文,去感受
生活的丰富多彩。接下来安排了《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
《爬天都峰》、《槐乡的孩子》
等课文。这些与儿童经验相匹配的小故事,能生动地调动学
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已有的储备,使已知
的经验与未知的文本发生联系,使文本(间接
知识)与经验(直接体验)一起碰撞,引起学生学习的情趣
,使文本的感悟更为有效。
我们来观赏一下三年级上册的专题:“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
秋天、细心观察、
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多么贴近生活,
多么
贴近儿童! 学生走进这与生活吻合的原汁原味的语文环境,触景通文,可以唤起学生原有生
活积累,激活他们的联想。当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时,可以激活思维,引发极大的创造
性。
2、感悟文学形象,唤起儿童体验文学意象:
儿童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他们“
能够非常敏锐地感知那些鲜明的富于色彩、色调
的形象,并把它们很深地保持在记忆里。”人教版新课程
标准教材以实物、图画和动画等形
式展现课文内容,当学生感受到这些鲜明的色彩、生动的形象时,能够
“入情入境”,透过
文本,感悟文学形象,唤起儿童意象体验。
三年级上册教材所描绘的
文学形象生动而活泼:如第三组“心中的秋天”:《夜书所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风筝》、
《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等;第六组“壮
丽的祖国”;《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岭》、
《东方之珠》等。
编者将作者充沛的感情投注
于教材(文本)中,将鲜明的色彩、动听的声音、美丽的画面
整合在教材里,凸现了一个个充盈的意象。
她们是鲜活的,充满了情感,充满了体验。教师
可以引领学生带着各自的情感和想象去感受、体验文本传
递出的文学意象,感受那美丽迷人
而又充满魅力的意境。在这种过程中,学生将体验到充满灵性、生动的
文学意象。
二、体现课程实践性,激活儿童体验文本语言
精选范本,供参考!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语文应该像手艺
人学艺、学玩游戏一样,把基础知
识的学习放到一定的实践练习中去完成,即把语言的学习融入到语言交
际之中,让学生通过
动态的言语实践形成扎实的语文能力。
从语言学的视角看:语词有词
典意义、指称意义,还有情感意义、审美意义和直觉意义
等。教学语文,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的指称
意义,还要引领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心灵去
触摸、体验语词的声音、形体、色彩、结构、分量和品质等,
引导学生参与言语实践,多经
历,多体验,从而激活语言审美体验,生成新鲜的词句和篇章。
1、积淀语感经验,丰富语言词典:
庄子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学生头
脑中储存的相似性信息单
元(即相似块)越多,就越有利于选择匹配、激活语文材料中的相似信息,学生
的感悟才越
深刻。
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文本的规范语言改造自己的日常语言的过程,他们
会在不知不觉中
接纳文本的新鲜语汇和巧妙句式,接受带有文学色彩的优美语言的熏陶。书读多了,读熟
了,
其中的词语、句式、谋篇布局以及修辞手法等,就能储存(积累)进自己的记忆系统,不断
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词典”和“心理图式”,这就是“入乎其
内”。在需要
交际的时候,从自己的语言仓库里提取适当的语言通过加工组合(如词语的检
索提取,词语句式的整合等
)后输出,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加以表达,也就是“出乎其外”。
真正实现“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
歙张”(郭沫若诗)。
人教版教材匠心独运,十分突出语言的积累。
如:《我们的民族小学》课后习题:
●
课文写得很美,我要好好读一读,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
我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下来了,你抄了哪些?
《盘古开天地》
●
课文里有不少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样的词语,我们来找一找,
再抄下来。
《陶罐和铁罐》
● 我要把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抄下来。
《金色的草地》课后习题:
● 我把下面的句子抄了下来,你抄了哪些?
“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
成绿色的了。”
精选范本,供参考!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读多了,感受
必然会深;摘抄多了,积淀自然会
厚;运用多了,语感必然会好。
2、积极运用语言,增强语言表现力: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学生在理解新话语的同时,也学到新
的语言材料,并尝试用这些
新的语言材料建构新的话语,使语言能力和言语能力得到相应的同步发展。
洪堡森说:“语言绝不是产品,而是一种创造活动。”(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第41页)
如
果从人文性的视域去关注语文学科,语言不再是静态的东西,而是一种动态的创造活动。
积累的语言若在
脑海中长期不使用,那么,这些语言也就成了静态的知识,失去了积累的意
义。因而,应不断地促其成为
动态言语,即在新的语境运用中焕发活力。人教版教材在这方
面可谓煞费苦心,匠心独运。
如:《花钟》课后设计的练习题:
●
我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
课文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我们来填一填,再体会体会。
牵牛花吹起紫色的小喇叭
蔷薇──
万寿菊──
月光花──
●
我也想去观察一下周围的花。
● 我要观察其他事物,还想写观察日记。
《美丽的小兴安岭》
● 小练笔。
●
我的家乡也很美!我要写一写家乡的一处景物。
一个一个步骤精心设计,引领学生感悟文本、积累
“素材”、教师可以不断地引领学生
搜寻、摘录、诵读,背诵有价值的言语范型,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引
导运用,激活学生脑子
里潜藏的词汇,不断地体验语言的美感,促成消极语言转化为积极词汇,从文本读
解到实践
体验,从实践体验到口语表达,从口语表达到书面语的“生花”,实现一次次语言内化到言语外化的过程,完成一次次品味文本语言到建构新语言的飞跃。增强运用语言的能力,增进
语言的表
现力。
三、张扬课程综合性,激活儿童体验语文创造性
人教版实验教材
充分地体现了《课标》提出的注重三维目标整合的思想。创造性地整合
精选范本,供参考!
教学资源,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拓宽学习和运用领域,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
法的全面开放。
1、整合课程内容,突出言语实践:
教材在整个编写系统中,重视 字词句篇的内容整合,听说读写要求的整合,引领学生在
语言环境中、学习言语表达,在学习感悟、积累 积淀和运用创造中发展语文。
人教版教材尽量整合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内容,使它们在相关的语境中有机呈现。
如第三组“心 中的秋天”。导语是激活正在体验的“金秋时节”(缤纷的色彩,美妙的
声音):接下来,引导学生“发 现她的美丽,感受她的美好”:朗读、学习、感悟《风筝》、
《秋天的画》、《听听,秋的声音》等课文 ;背诵秋天的诗歌;积累写秋天的词语(语文园
地三黄金黄杏黄橙黄鹅黄)和句子(秋天的画:我把下面 的句子抄了下来,你抄了哪些?我
要搜集一些描写秋天的词句。);学习课文的结构(我们来交流交流: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
写秋天的雨的?)。等等。
一幅幅清晰的赏秋图画,一个个鲜活的写 秋词语,一句句生动的绘秋句子,甚至一首首
优雅的赞秋歌曲等。秋天的美景凸现在学生的头脑里,歌之 、咏之、舞之、写之,多么富有
情趣,富有韵味。
人教版三年级教材着力体验和探究,精 心设计口语交际和习作练习,让学生有一个学习、
交流的平台,引领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中实践语 文,学习口语交际和习作。
● 口语交际《秋天的快乐》“秋天里,我们和爸爸妈妈去摘果子、看 红叶,和小伙伴
去放风筝、捉蛐蛐一一让我们交流一下在金秋时节做的事情,以及从中感受到的快乐。讲 的
时候要有感情,使听的人收到感染。”
● 习作“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先跟同 学说一说图画的内容,再写一写你选的
或画的画。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读给同桌听,根据他 的意见认真改一改。再把
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
这些设计,不仅引 导了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也引导了学生注重读与写的结合,做与说、
写的结合。同时将口语交际、习作的 要求自然而然地蕴含其中,让学生有丰富鲜活的事(景、
物)可说(画),倾吐(表达)出来自然就会生 动有趣,活泼感人。
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景生情,因情写景,因景写文。读课文,想象情境,图与 文结合,
读练结合,口语交际与习作结合,课文学习与综合活动结合。这不仅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整合,也是思维、想象与语言表达的整合,还是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引领。我们要张扬教材
这方面的 个性,在教学中重视整合,注重专题整合教学,融会贯通,综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妙设综合性学习,引领学生体验“活语文”:
精选范本,供参考!
“语文综合性学习”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她以其开
放而富有创新活力
的特点,引领学生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发展主动探索和创新精神。
人教版教材注重设计体
验性和探究性语文综合性活动,让学生体验语文、探究语文,感
受语文,真正实现与语文生活化,在充满
情趣的学习背景中学习、积淀与创造。
如教材第五组“灿烂的中华文化”导语中引领学生“以自豪
的心情去阅读课文,感受传
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接下来,安排了《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
》《一幅名扬
中外的画》。这组课文介绍古代大思想家、倾听了古代神话故事,欣赏了古代建筑和绘画。
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宝库的一扇门。然后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活动。“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
动?
了解到哪些中华传统文化?把搜集到的资料整理一下,再商量商量,还可以搜集哪些资
料,并讨论打算怎
样展示活动的果。”同时巧妙地安排口语交际《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习
作将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过
程等写下来。最后“展示台”将学生搜集到的、动手操作的
各种能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展示出来。从
晶读欣赏到资源艘集,从学习积淀到实践体验,
从个体学习到合作互动,从学校小课堂到社会大舞台等。
这种安排,创设了语文教学情境,引领学生体验“活语文”,激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激发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了语文的创造热情。真正有效地实现听说读写的融合,知识与
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体现课内外、校内外的衔接。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也是编
者教学理念的物化。读解教材是教师的基本功,用活教材是
现代课程的新要求。我们要透过教材,读她、
赏她、品她,更重要的是张扬教材的个性,激
活儿童体验,赋教材于生命。让文本与学生、老师展开对“
话”,让文本的作者、编者、教
者、学者进行心灵的碰撞,使她们的生命价值都得到充分体现。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介绍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
依据编写的,供三年级实
验班第二学期使用。在保持和发扬前面教材特色的基础上,本册教
材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从选文到练习
设计,从编排结构到呈现方式,又有不少新的突破。
为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使用教材,
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特点、
学习目标和教学中要注意的主要问题等方面做一些介绍。
精选范本,供参考!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
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编排有8
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
、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
综合性学习活动。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
,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
字;词语表。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
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
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
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
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每个专题人文内涵
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
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
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和会写的字在精读课文后标出。
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二、五、六、七还归类安
排了一些要认的字。
每个语文园地仍由五个栏目组成。前四个是固定的栏目,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
全册教材生字注音方法和三年级上册基本相同。
二、教材的特点
(一)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本册教材对每个单元前的导语编写更加着力,除达到点明专
题,揭示学习内
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外,进一步增强了教材的亲和力。
2. 每一单元教材从导语到课文
、到语文园地,不仅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而且
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用一段流畅
的文字,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并提示略读的方法
与要求。
3.
联系本单元专题,继续设计听说读写的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
整合。
(二)结合专题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
本册共安排了两次综合
性学习,一个是调查周围环境,一个是回忆、了解父母对自己的
关心爱护,分别编在“爱护周围环境”和
“可贵的亲情、友情”两个单元中。这两次综合性
学习涉及的范围广、针对性很强,具较大的灵活性和创
造性,充分给学生留出了自主合作学
习的空间。
(三)大量更新课文,精心安排精读和略读两种课文类型
本册新编选的课文超过一半,注意密切联
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单元内课文继
续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教材在部分课文的后面安排了
“资料袋”。
精选范本,供参考!
(四)着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 改进课文的导学系统。继
续灵活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课文之后,以学习伙伴
的口吻,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
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
怎样想。
2. 改进课后练习的设计。课后练
习,都是策略性的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
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展示学习成果,或用举例
的方式,鼓励大家讨论、交流。每篇精
读课文至少有一个能统领全篇的重点题目。如《七颗钻石》的重点
题目是讨论从水罐的一次
次变化中,体会到了什么?能够完成这个题目,本课的主要内容和教育意义基本
上也就把握
了。
有的课后练习鼓励学生自己独立阅读思考,尽量自己解决问题,解决不了
的提出来讨论
交流。部分课后练习从学生个体差异出发,不作统一要求。在有些课文练习后安排了小附录
,
一次是有关时间的格言,在《和时间赛跑》后,一次是关于月亮的精彩描写,在《月球之谜》
后。这样安排,一是拓展学习内容,二是引导学生随时随地搜集积累材料。
本册继续安排适量的“
小练笔”,强调读写结合,而且一般是先说后写的题目。部分课
后练习中安排了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
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决定是否选做。
(五)保持“语文园地”的框架结构,加强内容的整合和创新
为了更好地体现内容与训练的整合,
本册教材继续把“口语交际”和“习作”这两个版
块提前,语文园地中的内容依次为:“口语交际”“习
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
五个板块,则由以前的“展示台”“宽带网”扩充了内容,变为“展
示台”“成语故
事”“趣味语文”“宽带网”这四项交叉安排,使语文园地的学习内容更丰富、更有趣。
(六)完善图像系统,注重图文并茂
在语文教材中,图像系统是配合文字系统的一个
独立的符号系统,也是影响学习效果优
劣的重要因素。本册教材加大创新力度,对每一篇、每一单元的图
像进行了精心的构思和编
排。目的是增强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给师生的审美感受创造良好条
件。教学时,
如果能在注意文字内容学习的同时,不忽视图像的价值和作用,就一定会有很好的教学效益
。
三、单元教学提示
第一组 围绕观察家乡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来组织单元。
共选编四篇课文,采用“三
精带一略”的形式构建(下同)。选读课文中的《山城的雾》可与之同步阅读
。它们分别从
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本组涉及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内容主要有:认识16个生字
,
会写33个字;掌握一批词语(见课本附录,下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常
规
要求,下同),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常规要求,下同),如讨论课文写了燕子的哪
精选范本,供参
考!
些特点;学习观察、展开想象,如想象“赶集似聚拢来”的景象,如果自己也是池
中的一朵
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如体会“横<
br>掠过湖面”的“掠”用得好,感叹“冒”用得真好;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如要求把喜欢
的句子
抄下来,等等。教学时要注意:落实导语中的要求(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理解
《燕子》古诗《咏柳
》等课文的实质是礼赞春天、赞美辛勤的劳动、赞美创造;把握《荷花》
形象生动、容易在脑中形成画面
的特点;弄清选编《珍珠泉》的主要用意是引导学生注意身
边的美景美物,为后面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做铺
垫。“口语交际”提示了交际过程,强调了注
意倾听的要求;“习作”暗含了写作方法的导引,如抓特点
写、按一定顺序写,充分表达热
爱家乡的感情;“日积月累”中的量词填空是夯实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基础
的举措之一(其他
组还有类似的安排);“宽带网”列举中外名家的精彩描写,并要求学生经常积累,能
增强
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第二组 围绕爱护周围环境组元。单元主题内容比较宽泛,有
很强的现实意义,也容易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和联系。这方面的内容前面几册教材已有所涉及,要注意
前后照应和
提高。单元中编入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本组涉<
br>及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内容主要有:认识38个生字,会写40个字;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生
动,
如《翠鸟》中两组句子的比较;体会关键词语的作用,如《燕子专列》中带点词语的揣
摩;体会含义深刻
的句子,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练习三。教学时要注意:《翠鸟》描写
准确生动,涉及到人们对待鸟类
的正确态度;《燕子专列》内容感人,可以与当前的一些社
会现象联系起来学,如“非典”时期猫狗等的
遭遇,抢救大熊猫、保护藏羚羊的壮举等等;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哲理性强,《路旁的橡树》有较大的
发散思维余地。“口语交际”提
示了交际的步骤,“习作”提示了写作的范围,并强调自我修改,它们都
要依托综合性学习
的进展。“展示台”只示例了三项,还可以引导学生创造其他样式。
第三组 围绕思想方法的专题来组元。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类似的主题前面几
册教材已有编排,
要注意前后联系和区别。本组涉及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主要内容有:认识
16个生字,会写36个字;强
调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如“亡”和“牢”的
意思;收集资料(寓言故事);积累喜欢的
词语;抄写和背诵意思深刻的句子。“口语交际”
是正确思想方法的运用,强调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再次强调要认真倾听、作补充并适
当评价。“习作”顺承口语交际,强调习作内容的真实性,并示例了
题目,提示了另外一种
修改方法(把习作读给了解你的人听,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
第四组 围绕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组元。比较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导语有诗意。课文
的选材范围比较广
阔,有祖国台湾地区作家的作品,有东欧国家的作品,兼顾城乡生活,内
精选范本,供参考!
容上有对时间的感悟、有对残疾人平等权利的尊重、有对待同学间小摩擦的正确态度,有伙
伴间的有趣“较量”等。本组涉及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主要内容有:认识24个生字,会写
41个字;
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如《和时间赛跑》中,“我”为什么“着急”“悲
伤”,又为什么“高兴
”“快乐”呢;体会和摘抄含义深刻的语句;收集相关资料;加强写
话练习,由读到写。“口语交际”提
示了交际范围、步骤,强调说清楚,强调听中生疑、大
胆发问;“习作”要求写趣事或体会,强调把过程
写具体、写真情实感。“趣味语文”是一
种积累成语的创新形式,可以引导学生有创意地补充。
第五组 围绕亲情、友情来组元,也是比较宽泛、比较有现实意义的专题,课文由近及
远,
涉及到爱父母、爱朋友、爱陌生人等内容。在单元中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与课文的学习
互为补充、互相促
进,强调用行动来回报爱。本组涉及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主要内容有:认
识33个生字,会写42个字;
美读课文、积累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如对“迫
在眉睫”的理解;表情、动作描写;想象性
写话练习和讲故事练习等。教学时要注意:课文
由亲情扩展到友情再回到亲情,这样的思路是为了更好整
合学习内容,为完成“语文园地”
的有关容作铺垫。《教师教学用书》中附有两篇阅读材料(《妈妈的礼
物》《母亲的工资》)
可以配合课文的学习。“口语交际”和“习作”强调亲子互动,力争让父母参与到
有关活动
中去。读背古诗和展示台的内容还可以拓展。
第六组 围绕神奇的科技世界组元
。紧紧追随科技发展的步伐,强调科学探秘和科技应
用。涉及到太空探索和互联网络、机器人的想象等热
点内容。本组涉及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
主要内容有:认识27个生字,会写42个字;强调默读课文,背
诵相关部分;关注表达特点;
收集有关资料;质疑、交流,如网络的功能和上网收获等。教学时要注意:
联系当前最新的
科技动态补充到教学中,如载人航天、火星探索等;提醒学生注意网络的负面影响;“口
语
交际”强调清楚明白的交际,内容上强调想象的奇特性和合理性要并重;“习作”强调先说
后
写,自我修改。“宽带网”提示了方法和习惯的培养,读书看报,关心时事,常做剪报和
卡片等工作。
第七组 围绕国际理解和友谊来组元。这是一次创新的构想,既落实课程标准的相关要
求,
又顺应世界上国际理解教育的潮流。强调了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之间人们的相互理解、
宽容和尊重与帮助
。单元选文侧重从各国人民之间的和平相处、友好帮助和深情厚谊入手,
强调全球如家的意识。本组涉及
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要求主要有:认识30个生字,会写31
个字;收集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摘抄感人
的句子和由四个字组成的词语;读写结合的写话
练习。教学时要注意:正确理解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要
结合具体课文和事例,如《教师教
学用书》中“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等资料,不要抽象地谈。特别是要让
学生认识到国际交往
精选范本,供参考!
中,维护祖国尊严的重要性。“口语
交际”与单元内容整合紧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习
作”则是有意为之的自由作文,给学生一次充分
张扬个性的机会,但要注意具体的写作要求
(把内容写具体,把句子写通顺)。“趣味语文”从一个角度
展现了汉语的丰富表现力,可
引导学生适当扩充。
第八组 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组元
。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想象,有助于学生想象能
力的培养,增加对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的感情。本组涉及到
的语文能力方面的内容主要有:认
识16个生字,会写35个字;收集相关资料;通过复述和表演把握课
文内容;积累生动的语
句;写单元读后感等。教学时要注意:本组所选的古诗《嫦娥》内蕴丰富,理解多
义,不必
在内容上深究;“口语交际”提示了交际步骤,强调讲故事要能吸引人,这是落实课标口语交际年段要求的内容。“习作”是写“虚”的想象作文(本册占有恰当比例),提示了一种
修改方法
(把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这是本学期最后一组,带有总
结、盘点学习收获的作
用,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完成这一任务,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年级上册主要特点介绍
四年级上册教材的主要特点,与一、二、三年级教材是一脉相承的。
使用过前几册教材的教
师,对这套教材的主要特点已经有所了解。下面从四个方面对四年级上册教材的编
排特点作
一介绍。
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要编好教材,用好教材,都必须明确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
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
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
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前面
的学段提出了,后续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是分层次提出的,如,学习方法、学习能
力等方面的目标,
就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
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与发展。
我们在编写四年级上册教材时,既注意落实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比
较明
显的目标,并且注意阶段性目标之间的联系与衔接,力求准确体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整体
性、阶段性和连续
性。
精选范本,供参考!
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如《课程标准》在总目
标第一条提出的:“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
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
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一条,在各个学段的阶段目标中都没有再提。显然,
这是个既教学
习语文,又教学习做人的大问题,各个年段的语文教学都必须重视,在各项语文学习的过程
中都必须渗透。再如,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出的“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后
续的
几个学段中再没有与之照应的提法。因为像这类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不好从程度上
划分出层次,但是
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件人生大事,它将影响学生一生的幸福和
发展。第一学段提出来了,就应
该贯穿始终。为了落实这些一以贯之的目标,我们首先在选
文上下功夫,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的
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
中学习语文,又能陶冶情趣,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
到启迪和教育。我们还在“语文
园地”中系统地编进了古诗词、名言警句、对联、成语故事等,使学生感
受中华文化的博大
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同时,在教材编排上也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
、能
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
对于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就作为本册的训练重点,在教材中加以具体安排。
例如
,在识字、写字方面,新增认识200字,会写200字,累计会认2400字,会写1800
字。识字
、写字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不断复习巩固。四年级上册教材在每组课文后安
排了“词语盘点”,就
是结合本组所学课文来复习会认、会写的字的一种措施。
又如,在阅读方面,继续重视朗读训练,
大部分课文都要求朗读,体现了《课程标准》
在中年段提出的“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
目标。同时,加强了默读训练。
《课程标准》在低年段就提出“学习默读”,中年段要求“初步学会默读
”。四年级上册教
材对默读作了较具体的安排,希望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达到“初步学会默读”的
目标。
关于阅读理解与积累,中年段在低年段的基础上提高了要求,低年段主要是培养学生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到中年段,则要培
养学生“能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
语,精彩句段”。四年级
上册教材,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和积累语言方
面,采用了多种形式,作了具体的安排
。
《课程标准》对中年段的阅读还提出了一项新的要求——“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为此,这套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三上和三下每册各有8篇,四年级上册略读课
文增至14
篇,就是为了加强略读能力的训练。
再从习作来看,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三年级的习作,重
在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
书面表达,主要是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四年级上册教材仍然注重培养习
作的兴趣,
精选范本,供参考!
继续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同时注意
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写清楚。教材
中还安排了学习写简短的书信,这也是中年段教学目标中明
确提出的。
四年级上册教材,较好地体现了教学目标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老师们钻研教材
进行教学时,要在准确把握和具体落实教学目标上下功夫,这对用好教材、提高教学质量至
关重
要。
二、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
确定专题的思路比前几册有所拓宽,8个专题依次是:
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
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
故事、科技成就。其中“中外童话”是从文体角度定的专题,“
作家笔下的动物”则是侧重
体会文章的表达形式。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
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思想,在按专题编写教
材时,注意了加强整合,使整组教材以至整册教材成为一
个有机的整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方面。
1.围绕专题精选课文。
每组都
围绕专题精选文质兼美的文章作课文,力求内容涉及面宽,内涵丰富,语言规范。
如,第一组的专题是自
然奇观,所选的4篇课文,涉及山、水、树、云,有的描写了稀世罕
见的自然景观,有的则是写出了常见
的自然现象中的“奇”。其中《观潮》所描写的钱塘江
大潮,自古以来就是天下奇观,《雅鲁藏布大峡谷
》则是20世纪末才发现的世界第一大峡
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和论证,是我国几代科学家艰辛努力
的结果。学生通过阅读,在
欣赏这些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的同时,也会为科学家的奉献精神而赞叹,为祖
国的人杰地灵
而自豪。
再如,第四组“作家笔下的动物”,选入的都是著名作家的文章。
前两篇分别是丰子恺
的《白鹅》和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
是老舍
先生的《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动物的文章。这样的几篇课文,这样的编排,
便于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表达方法的异同。
第八组“科技成就”,选入的4篇课文也很有特色。第
一篇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的
《呼风唤雨的世纪》,虽然只有短短的六百字左右,但高屋建瓴地概述了
20世纪的这一百
年科技发展创造的种种奇迹,很有气势,使人对科技的迅猛发展印象极为深刻。紧接着
的三
篇文章《电脑住宅》《飞向蓝天的恐龙》《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内容新颖有趣,从不同角
度介绍了科学技术方面的新发现和新发明。其中《飞向蓝天的恐龙》和《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精选范本,
供参考!
反映的是我国的科技新成果,更是令人鼓舞和兴奋。
2.各项教学内容都围绕本组专题。
每组的课文围绕专题编选,从导语到语文园地的各项内容也都
围绕专题来安排。例如第
一组,在“导语”中就点出“大自然像一位魔术师,它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与
震撼”,要
求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语文园<
br>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就是让学生互相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观,先口头交流,再
写下来
。“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让学生积累的也是描写自然奇观的佳句。
再如第六组,“导语
”中点出“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古今
中外流传着无数颂扬人间真情的故事”
。“口语交际”是让学生练习向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
感谢,向需要安慰的人进行安慰;“习作”则是观察
“胜似亲人”这幅图画后,把从图上看
到的和自己想到的写下来,或者写一个真实的体现人间真情的故事
。这样的口语交际和习作,
都是在引导学生表达互相关爱的真情。该组的“语文园地”还安排了描写友情
的古诗《过故
人庄》和颂扬医生医德和医术的成语故事《杏林春满》。
其余各组的情况也
大体如此。可以这样说,除了“语文园地”中的“趣味语文”,其他
各项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基本上都
是围绕本组专题安排的。
3.每组的前后内容互相联系,环环相扣。
围绕专题安排的各项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前后有联系,有照应,做到环环相扣。
首先,注意了精
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通过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很自然地
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的学习
。例如,在第一组《火烧云》一课前面有这样的连接语:
“江潮,峡谷,榕树,鸟儿……这些美好的景物
像一幅幅图画,使人回味无穷。让我们把视
线转向空中,去欣赏那美丽的晚霞。认真读读课文,随着课文
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绚丽的
色彩和多变的形态。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这样承前
启后,就把精读
课文与略读课文的学习连成一体,而且体现了学习能力的迁移运用。
同时
,许多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等活动,大多在前面有布置有铺垫。例如,第二组
的专题是“观察与发现
”,习作要求写自己近来观察中的发现,或者整理写的观察日记。这
在前面的学习中有多处引导。在《爬
山虎的脚》一文后,有两个小伙伴的对话:“我想泡点
豆子,每天去看看它们有什么变化。”“我想和小
林一起去观察蜻蜓的飞行,还要把观察结
果记下来”。还安排了“阅读链接”,介绍托尔斯泰随身带着笔
记本,坚持写日记的故事。
在《蟋蟀的住宅》一文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对感兴趣的事
物进行连续观
察的。有了这样的准备,习作就有了基础,习作也就成了学生展示自己观察与发现成果的一
种需要。
精选范本,供参考!
围绕专题选编课文,围绕专题整
合各项学习内容,并使前后学习活动互相联系,环环相
扣,就使每组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在凭
借教材进行教学时,要注意这一编写特点,
做到瞻前顾后,整组备课,整组设计安排教学,发挥教材整合
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
成为教师的“教本
”,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这一特点,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
这
些泡泡,有的是思考对词语的理解,如,《蟋蟀的住宅》中的“‘随遇而安’是什么
意思呢?”《呼风唤
雨的世纪》中的“‘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呢?”有的是体会用
词的精妙,如,《颐和园》中的“
‘慢慢地滑过’中的‘滑’字用得真好”;有的是设法理
解句段的内容,如,《爬山虎的脚》中的“我来
画一画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有的是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如,《白鹅》中的“联系上下文
,我体会到了这句话在全文中
的作用”;还有的是读了课文产生的联想,如,《去年的树》中的“这时候
鸟儿会怎么想呢?”
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学生的阅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自读自悟。通过这样的反复实践
,学生
就能逐渐领悟到读书时应该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么想,从而提高自己读书的能力,养
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
有的是自己提出朗读、积累的要求,例如,“我要有感情地读一读,并把喜欢的部分背
下来
。”“课文中许多地方是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如‘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
平台上弹琴。’我
要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再把它们抄下来。”有的是提出不懂的问题与
同学讨论、探究,例如,《鸟的
天堂》后的“我有一些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如,课文
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
有的没有加呢?”有的是就某个特别感兴趣的
问题与大家交流感受,例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后的“读
了课文我很受启发,我想和大家
交流交流写作文和改作文方面的体会”。这样的编排,有利于促进教师教
学方法和学生学习
方法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学,学生与老师、同学合作学习。
3.“语文园地”中设置了“我的发现”“展示台”“宽带网”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的栏目。
“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一些语言现象,发现一些语文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展
示台”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和才能的机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成就感。“宽带网”主
精选范本,供参考
!
要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这些栏目,都为学生自主、
合作、
探究地学习创造了条件,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聪明才智得到了发挥。
“我的发现
”这个栏目从一年级下册就已开始安排,随着年级的升高,发现的范围逐步
扩展。前三年,主要由学生自
己发现识字方法,发现词句中一些带规律性的现象,到四年级,
进一步扩展到读写方法和习惯方面的发现
。四年级上册的8个“我的发现”中,有3个是关
于词句运用方面的发现,分别是:明贬实褒的语言现象
、用熟知的事物来进行比照的方法,
广告中乱改成语的错误做法;有4个是关于读写方法和习惯方面的发
现,分别是:读文章时
要想象画面,边读边想提出问题,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认真、细致地观
察才能表
达清楚;还有一个是发现童话的一些基本特点。由于发现的内容比以前丰富了,“我的发现”<
br>栏目的呈现方式也相应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吐泡泡形式改为小林、小东两个孩子的对话。这
两个孩
子,可以理解为学生自己和他的一个学习伙伴。教材中,他们的对话一般只是提起某
个话题,开了个头,
为同学们交流某一方面的发现留有较大的余地。
4.每组课文后安排了“词语盘点”,这是学生对本组所学字词进行自查自测的一种形
式。
“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和“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
文中出现的由会读
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
语,略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
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词语盘点”
中所列词语只是保底的基本要求,学生的自查自
测可不限于此,还可补充自己在本组课文学
习中注意到的其他词语,甚至是课外语文学习中积累的词语。
通过自查自测,在字词学习方
面做到“下能保底,上不封顶”。
四、加强开放性,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你正在浏览《老百
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语文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所以,语文学习决不能仅仅
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应该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拓宽语文
学习的途径。本着这样的思
想,教材的编写加强了开放性,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方
面。
1.引导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
呼风唤雨的世纪》中讲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课后安排了一个选
做题:“我要把这篇
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
我们觉得,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无
论老年人、中年人还是年青人,对于这几十年、十几年乃
精选范本,供参考!
至近几年来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变化,都是有所感受的。让孩子向成年人作些了解,听听
他们举出的前
后对比的例子,对课文的理解就加深了。而且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次语言交际
的实践活动。再如“语文园
地四”中,学生交流发现明贬实褒的语言现象,联系到自己的妈
妈在向别人讲到自己时也常常是这样的语
气。经过这一启发,估计许多孩子都能有类似的体
会,对这种语言现象也就加深了理解。还有“语文园地
四”趣味语文中那茶杯盖上的五个字,
按顺时针方向,不管从哪个字开始读都可以,既能使学生感受汉语
的魅力,又能把学生的语
文学习引向生活。
2.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
引导学生在课外多读好书,是体现教材开放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四年级上册教材在部分
课文
后面增加了“阅读链接”,如,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面,链接了周恩来东渡日
本前所写的著名诗
篇;在《猫》的后面链接了周而复和夏丐尊写的两则描写猫的片断。这不
仅适当扩展了课文的学习,还能
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如果有条件,他们还可能会把这些相
关的材料找来阅读。
我们还计
划从四年级上册开始,每册都向学生推荐几本好书。四年级上册推荐的是《格
林童话》和《爱的教育》。
推荐的方法,一是在相关课文后面的“资料袋”中重点介绍了《格
林童话》,在《卡罗纳》后的“资料袋
”中介绍了《爱的教育》。二是让学习伙伴交流对这
两本书的阅读,如,在“语文园地三”的“展示台”
中,有学生说“我读完了《格林童话》”;
《卡罗纳》一文后有个泡泡:“课文写得真感人。我要把《爱
的教育》这本书找来读一读。”
《课程标准》规定,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要达到这
样的阅读量,应该
引导读整本的书。我们设想,学生从四年级到六年级,如果在课外能有计划地读上十来
本好
书,对于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大有好处的。教材中还结合部分课文的学习,提出搜集有关资
料的要求。学生带着任务去找材料,甚至到图书馆去看书,上网去搜寻,课外阅读的面就更
宽了。
3.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
本册所安排的口语交际话题
,既围绕各组专题,又大多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取的。
例如,“我看到了……”这种看图画,比眼力
,是学生平时爱玩的游戏;交谈自己喜欢的动
物、自己观察的发现,是学生经常谈论的话题;“我们的奇
思妙想”,顺应了孩子喜欢想象、
幻想的特点,为他们提供畅谈奇思妙想的机会;表示感谢与安慰,是日
常生活中经常需要用
到的应对交际能力;“保护文物”是全社会都应关注的问题,学生学习了有关我国世
界遗产
的课文,阅读了有些地方长城遭破坏的资料,对于如何“保护文物”也会有感而发,有话要
说。这些话题从生活中来,通过口语交际,既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应付能力,
精选范本,
供参考!
又能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提高处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这些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也就顺应了学生表达的愿望,使习作的内容贴近学
生的现实生活和他
们的想象世界,习作也就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了。
4.安排综合性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从每个专题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
进行观察,写观察日记,搜集、交流资料等
活动。特别是第三组和第七组,安排了综合性学习,语文实践
活动更加丰富多样。如,“中
外童话”这一组,学生在课内外读童话,还自己写童话、续编童话,讲童话
、演童话,在“展
示台”中学生还展示办的关于童话的墙报和小组编的童话故事集。再如,“成长的故事
”这
一组,学生通过阅读、调查访问、写信等多种方式,了解名人、亲人或同伴的成长故事,然
后用写文章、讲故事、编短剧、办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这样的安
排,充分体现
了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
文学习的渠道,使学生在丰
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此外,教材中还安排了选读课文和适量的选做题,体现了教
材的弹性。教师要从学生的
实际出发,灵活地运用教材。还要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当时、当地的语文学习
资源,使语文
教学与生活实际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变“教材”为“学本”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的特点
《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
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
发生和发展……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
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材内容的组织应
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这就对教材建设
提出了具体要求:教科书内容要从儿童生活经验出发,
要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
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学会认识并建构自己
的认识;教科书要注意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当引发学生产生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对教科书的学习形成
真正意义
的自学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在引导学生学习方面,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一、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选入了大量的新课文,可谓有血有肉,比成人化、教
条式的文章有
精选范本,供参考!
更强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1.题材的多样性
从四年级下册教科书选文的范围来看,可以说涵盖了古、今、中、
外的内容;就文章的
题材来看,包括了自然、社会、人生的内容。选文的内容体现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有
反映呼
吁世界和平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等;有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等;有反映人性本身的《中彩那天》《渔夫的故事》等;有描写自然风光的《桂林山水》《记金
华的双龙
洞》等。32篇课文,围绕不同的主题组元,教材内容多角度辐射。另外选入8篇
自读课文,作为阅读材
料的有益补充。
文科教学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滋养人的心灵。心灵是伴随一个人成长发展进步
的,
心灵的丰富与完善决定了人生的精彩与幸福。阅读材料的多样性与广泛性,给学生提供了广
阔的阅读空间,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内容的阅读,给学生提供了可
供吸收的多方
面的营养。学生通过阅读,通过自己生活经验的介入,可以获得精神的力量。
2.体裁的多样性
从本册的选文来看,共选入了6首古诗词,2篇中国古代寓言,1首现代诗……
包括了
古诗词、现代诗、说明文、记叙文等多种体裁。语文学习的任务不只是理解和感悟,还需要
通过阅读、习作等学习方式最终实现学生自身的语言建构,也就是通过不断的理解、感悟、
积累,慢慢
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只有阅读大量的丰富的语言材料,从多种多样的
语言形式中感受语言,才有可能建构自
己的语言,才有可能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本册的选文从无论从题材还是体裁,都为学生提供实现个性化学习的可能性。宽带网、
展示台及综合性学
习等方面也促使学生课外去广泛阅读,促使学生有更多机会直接接触语言
材料。
二、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
,通过有目的
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
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1.学生与文本对话
精选范本,供参考!
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
通过关照文中人物的心灵来净化自
己的心灵。“我仿佛看见了‘雨后春笋’的画面。”(《21.乡下人
家》)以学习伙伴的话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描写的画面,实现有意义的阅读。“我知道结尾两个自然段和前
面三个自
然段的联系是……。”(《13.夜莺的歌声》)通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理解文<
br>章的内容,体会小英雄当时的心情,达到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界。
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
作者写文章是和读者交流,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我
知道为什么叫
双龙洞了。”(《3.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中三次提到‘万年牢’,这中间有什么联
系
呢?”(《6.万年牢》)提示语引导着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通过文字读
明白作者的想法。
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
人教版教科书,在“语文园
地”中安排了两个学习伙伴:一个是小林,一个是小东。其
实,学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个想象成自己,另
一个就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伙伴。学生通
过阅读这样的对话,能够进入学习情境,也能激发自己的想
象,能通过学习伙伴的对话,碰
撞出思维火花,从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
在“语文园地一”由这样的对话:
小林:我发现作者用三个相同的句式描写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
小东:用相同的句式描写一个事物,在这组课文里还有一些呢!……
小林:我觉得这样写……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我的发现”体会编者列出的方法,更可以有自己的发现,可以发现
更多
的语文学习方法。
4.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别人有的感觉我有没有呢?别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教
科书的编者就是用这样的阅读提示语,给
学生一个具体的环境,给学生一个心灵的启示,让
学生去问问自己。“为什么说这个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
时刻呢?”(《5、中彩那天》)就
是呀,如果是我,能体会到“富有”吗?“我真想去看看这道独特而
美丽的风景”(《21、
乡下人家》)真的到了那个地方,我能注意到这样的风景吗?我能感受到这种风
景的独特吗?
教科书通过具体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了学习环境。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
物
精选范本,供参考!
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三、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内在的规定性,往
往决定着教师的执教方式,
决定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语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通过几篇文章的阅
读就达到语文
学习的目的。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
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
人
教版教科书有着自己的教科书话语表述系统,这是不同于教师教学的话语系统,同时
又指导着教师的教和
学生的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学生容易接受的是亲切的和自己交
流的语言。人教版教科书在这一点
尤其突出,“我想……”“我要……”“我一定……”,
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给学生更多关注,给学
生更多的学习指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表现在语文
学科中,
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人教版教科书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每个单元前都有“导语”,课与课之间有“链接语”,精读课文中“泡泡语”,有的导入学习活动,有的指导学习活动,有的提
出学习目
标,有的提示学习方式,能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努力把对学习的指导隐含在
文字背后,不是指手画
脚的说教,而是和风细雨的点拨。
“让我们阅读本组课文,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和同
学交流从故事中获得的
启示。”(第七组“导语”)提示了学习方式──阅读和交流;提示了学习重点─
─注意外
貌动作描写;提示了学习目标──获得启示。“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
br>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
特点。
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七月的天山》“链接语”)
从上一篇文章的
阅读引向本文的阅读,提示了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每一课后的练习文本更是引
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我们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体会
带点的词语,再写下来。”“课文中有些句子
含着一定的意思,如,大家都喊:野兽来了,
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让我们找出类似的句子,读一读,
体会体会。”这样的课后练习,
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通过体会词句加深对文
章内容的理解,感
受用词用句的准确,领会表达方法,进而学习表达。
“根据我的经验,
平时多动笔对提高习作水平很有好处。”是“我的发现”中的内容,
其中还有留心观察,多读课外书等…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发现更多的学习方式。教
材编者把学习的重点导向对语言形式的揣摩,学生
学习语文就不会只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
上。
精选范本,供参考!
教科书通过自己的表述方式,指引学生应该逐步建构起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
这个学习过程的主要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
语言
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
领悟表达。理解内
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
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
。也就是说语文学习包含的两条线,或者说一种学习的两个
方面,教科书都已经考虑到了。
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
学习。
让语文学习“动”起来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编写特点及使用 <
br>研读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最深的感受就是教材的编写思路和呈现方式,力图
实现教
科书功能的转变,多角度引导语文学习,让学生和老师都动起来,在用教科书的编写
方式改变传统意义上
的课堂。
一、让学习过程“动”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
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
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
式。”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人,必然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本册教科书中的很
多设计,让
教师和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参与者、评价者。整个学习过程,从单元组的整合,从<
br>课内外的结合,从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从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设计,都能够让学习过程成为
一种师
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
整册书8个单元组,教学时完全可以设计成8次相对独立的主题活动。“
我爱阅读”“月
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
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每一个单元组单从主题来看就可以设计成一次主题阅读活
动。
每一个主题活动中的阅读材料,除了教科书中选取的文本以外,还可以由老师和学生自
精选
范本,供参考!
己补充,拓展了阅读空间。教师和学生可以自己开发和设计自己的学习
过程。如:“我爱读
书”单元,在阅读4篇文章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找到一些文章,同时可以
把一些
读书心得、名人读书故事等阅读材料引进来,成为大家的阅读材料,不断地丰富阅读体验。
这样整个过程就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同时也成为师生自己活动的场域。“走进毛泽东”单
元,可以搜
集更多毛泽东诗词、搜集毛泽东的其他故事、观看影视作品、看《毛泽东选集》、
写毛泽东的评价文章,
这一系列的小活动都围绕着单元主题,都在丰富单元主题。学生在搜
集、整理、阅读其他材料的过程中,
开阔视野、锻炼能力,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联系在一
起,在整个过程中,提高了阅读能力、搜集整理的
能力,丰富了人生体验。通过一系列的活
动,学生在头脑中会有一个活生生的毛泽东。所有活动始终和听
、说、读、写结合在一起,
以锻炼听说读写能力为最终归宿,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针对教科书的设计,教师可以灵活设计。在第一单元中设计一次综合性学习“我爱读
书”。综合性学习的
要求在第一课之后提出,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读书情况,可以把综合性
学习的要求在单元活动的开始以读
书交流会的形式提出来。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重视学生
的实际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实际不断调整学习目
标。这样既重视了让学生参与活动过程,同
时又能保证活动开展得实效性,因为有一定的学习难度,所以
学生有持久的学习兴趣,能够
保证学习活动的质量,不至于成为单纯的活动形式。
本册设
计了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
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
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
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活动开始
引出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话题,分为两个小的活动单
元“有趣的汉字”“我爱你汉字”,提出了具体的活动
建议,提示了综合性学习成果的展示
形式,最后把对汉字的研究引向课外,引导学生继续探究。整个过程
完整而不封闭,给学生
自主设计的空间,“搜集、查找、策划、调查”等活动的主体都是学生,学生还可
以根据自
己的实际情况开展其他的活动。整个单元重视学生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文本的教学成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势必导致教学的僵化,师生会把文本学习作为学习的归宿而不顾及其他。当语文
教学能够
从文本中跳出来的时候,就实现了一种超越,超越文本是语文素养得以提高的必然
选择。综合性学习单元
的设立,使语文实践活动更加丰富而直接,阅读材料成为语文学习的
载体。综合性学习的设立又是以提高
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主要目标。“遨游汉字王国”把汉
语言的精华和民族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语文综合性
学习首先是语文学习,而不是其他学科的
学习,体现了鲜明的学科特点。在综合性学习中,实现了在策划
中明确活动目的,在搜集、
整理中体会汉字的神奇和魅力,在交流讨论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整个过程
,把静态的汉
字文化以动态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精选范本,供参考!
每一个活动单元,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交流、拓展,每个单元的活动都
是
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整册书的学习就变成一个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活动的组合。相
对
独立,是主题单元学习中,阅读材料主题的不同;相互关联是方法上的关联、意义上的关
联,学生的阅读
水平、阅读策略,以及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紧密联系。不同单元的学习活
动,都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
方面的语文素养为目的。整册书成为一个开放的活动体系,每
一个单元都可以向阅读开放,向学生的生活
开放,向学生的实践开放。整册书的学习就可以
变成学生设计和参与听、说、读、写活动的过程。
二、让语言学习“动”起来
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语
言。每个单元组除了阅读主题鲜明外,还
明确提出了语文学习的目标。如:第一组导读中写到:“学习这
组关于读书的课文,要把握
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围绕‘我爱读书’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
学习,体会读
书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方法。”第七组导读“阅读本组课文,我们要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
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
文学
习中加以运用。”这些语文学习目标提示教师在每单元的活动中要有意识培养学生各方
面的语文素养,不
因阅读等活动冲淡了语文本体。
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必须在不断运用的过程中得以丰富和完善。
语言学习过程就如同
学习游泳一样,必须由学习者的亲身参与,没有主体参与的语言学习是无意义的学习
。听说
读写等活动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学习者参与语言学习,就需要在形式多样的听说读写活
动中进行。
教科书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了足够的平台,让学生在不同的平台上能够锻炼听说读
写
的能力、展示学习语言的成果、交流学习语言的感受,语言的学习就变成师生互动、生生互
动
的过程。
1.课后思考·练习的设计
谋篇布局的领悟──
“课文中两次讲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是作为重点来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狼
牙山五壮士》)
“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和同
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圆明园的毁灭》)
这样的练习设计在本册教科书中还有很多。文章的布
局谋篇是需要读者用心体会琢磨
的,如果课内阅读的关注点只在文章内容上,势必影响阅读的质量。“为
什么这样写?”这
精选范本,供参考!
样的练习设计让学生注意文章的表达方
式,引导学生去领悟文章的布局谋篇。让学生在自己
思考,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明白作者布局谋篇的用
意,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更深层次的意
义,也有利于学生自己习作时有意识的运用。
重点词语的体会──
“读下面的句子,再根据自己读书的感受填空。”(《走遍天下书为侣》)
“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古诗词三首》)
“课文中哪些语句对你有启示?你由此想到了什么?写下来和大家交流。”(《钓鱼的
启示》)”
“下面这两句话有什么含义,你是怎样体会到的?和同学交流交流。”(《落花生》)
“读下面的句子,联系课文和有关资料,说说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圆
明园的毁灭》)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再从课文中找出能表达人们
强烈
感情的句子讨论交流。”(《开国大典》)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
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
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
熏陶,获得思想启
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课程标准》)语言学习需要学生作为读者去感受作者在
词句
运用上的独特之处。练习题的设计,让学生注意到某些关键词语,同时又给学生留下足够的
空间,自己去阅读去思考去发现。“读句子写感受”“想象画面,写故事”“写想法,交
流”“说体会”
“找句子,讨论交流”这些学习方式,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走出来,
学生能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领
悟表达方法。语文学习目标的达成,不靠教师讲解,而让学生
在阅读、体会、交流的过程中去领悟,学习
语言在学生思维活动和交往活动中进行的。
2.口语交际的设计
口语交际一:可以讲故事、谈体会,采访身边爱读书的人,谈采访体会、整理采访记录;
可以开辩论会。
口语交际二:“策划一次活动”。主题为“浓浓的乡情”,活动可以采取朗诵诗词、演
唱歌曲等形式。
口语交际三:我是“小小推销员”,向别人介绍一种“商品”。
口语交际四:“平时
我们搜集了很多名言警句,你觉得哪句话对你启发最大?跟同学交
流自己的座右铭,并说说是怎样理解这
句话的,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事例来说一说、
写一写这句话对自己的启发或帮助。”
口语交际六:“讲故事,谈看法”。
精选范本,供参考!
口语交际七:演讲。
口语交际八:向别人推荐影视作品。
口语交际是面向生活的言
语交际行为,有很强的实践性。“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
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
进行。”(《语文课程标准》)因此,学生不可
能靠“纸上谈兵”获得交际能力,一定要实际操练才行。
本册中所有口语交际都达到了让学
生动脑、动口的目的,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提出了明确的口语交
际要求,提出了口语
交际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给学生适当的指导。学生是口语交际的主体,说什么,怎么
说都由
学生自己决定,口语交际的过程是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过程。
3.习作的设计
“回忆一下课文中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并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第二组)
“在习作之前,通过观察、参观、访问、阅读说明书等方式,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物品,
然后再想一想,
可以从哪些方面、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能用上哪些说明方法。”(第三
组)
“读了文
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读’是基
础,要读懂文章想告诉我们
什么;‘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
作品内容。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读读下面这篇读后感,
看看对我们有哪些启发。”(第七组)
本册习作设计的典型特色就是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选择习作内容的空间,同时提示了很
多方法,如:表达
感情的方法和说明的方法,有从课内阅读中学生自己获得的方法,有编者
通过提示揭示的习作方法,如读
后感。方法的获得与运用,习作的完成都由学生自己去实现。
很多习作前,就有了一些的学习活动,如:
口语交际中策划的活动,或者辩论会、或者是观
察、参观、访问、阅读等。这些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使
用语言的情境,学生在这些情境中
能够去运用语言,能够积累材料。
“让学生在写作实践
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
作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习
作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经历的过程或者自己的感受写
下来。写完后,可以把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可以读
给同学听,可以在班里交流,这样学生
习作语言的评价主体就可以是多元的,学生在和这些读者的交流中
,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水
平,同时认识到自己习作中的优缺点,改变了习作的单一性评价。学生自己不但
作为习作的
主体,而且成为自己习作评价的主体,可以参与对自己习作的评价,并且可以和其他人进行<
br>讨论交流,然后不断修改习作,达到最优化,使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动态过程中不断提高。
4.“交流平台”的设计
精选范本,供参考!
“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
乡之情,但作者不是空泛地抒情,而是用具体的景物或者事情
来表达。……我们可以交流一下,本组几篇
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
的,还可以说一说自己的习作是怎么表达情感的。”(回
顾·拓展二)
“在本组课文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如……读一读课文中这
样
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好在哪里。还可以和同学交流自己从习作或课外书中找出类似语句。”
(回顾?拓展六)
“本组课文中有一些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你注意到了吗?和同学交流这方面的
收获,
再说说自己在习作中是怎样运用的。”(回顾·拓展八)
“交流平台”是从本册开
始新设立的栏目。从“交流平台”的设计中,可以真切感受到
编者把语言学习作为语文学习的重点。“如
何表达情感”“语句好在哪里”“注意场面描写
和人物描写”,把学习的重点直接指向文章的语句及表达
方式。这个平台的主要使用方式就
是“交流”,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说课文中是如何写的,也可以说自
己在习作中是如何写
的,把课文学习和学生习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反思自己的学习
,同时
在和同伴的相互交流中获得新的感受,在思维碰撞中产生新的发现。语言学习不再是静止在
教学参考书的介绍中,而产生在学生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中。学生最后的判断和体验
又是在不断
的交流中发生变化,不断获得提升,从而实现对语言的理解、感悟、体验和运用。
三、让学生思维”动”起来
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策划,“辩论会”的设计,“演讲”活动的组织,“
展示台”的布置
等,都需要教师和学生跳出教科书,根据生活经验,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特
长
进行设计。设计活动的过程,就是思维完全投入的过程。因为是现实中的活动,不但在活动
前
需要策划,在活动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做出判断,调整原来的活动方案;活动结
束,还要总结活
动的效果,写出自己的感受,其实也是整理、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过程。有了
现实的情境,学生的思维是活
跃的,是真实的,是作用于实际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
这样的学习过程,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空间
,并且通过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同时,在互动的过程中,师生间的思维碰撞创生更多的
想法,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交流习惯奠
定基础。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学习语言的过程应
该伴随积极的思维活动。教科书中很多细小
的地方,都体现了引导学生思考的设计思路,并且引导学生积
极主动思考,让学生的头脑动
起来。如:“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
长大的’这句话
的理解。”“单元小结的方式灵活多样,可以做成卡片,也可以列表格。在本组学习中,
我
精选范本,供参考!
们了解了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你能总结一下,填写下
面的表格吗?”学生自己不思考,将
不能完成学习任务,不能和老师、同学进行有意义的交流,所以每一
个学生都要进行思考。
学生思考的介入,使学生思维处于不断的活动中,为学生能够不断深入思考打下基
础。
除此之外,“日积月累”“交流平台”等板块的设计中,给学生创设了思维活动的情境,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积极参与进来,实现思维与语言学习的同步。
“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你对
读书带来的乐趣是否有了更深的体会?你是否学到了一些
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所有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收
获,我们都可以回顾交流。”(回顾·拓展
一)
“在搜集和运用资料方面,你有哪些新的
收获?如,搜集到了哪些资料?是通过什么途
径搜集到的?运用了哪些整理资料的方法?在哪些地方用上
了搜集到的资料。”(回顾·拓
展七)
“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我们
来小结一下各自的学习收获。如,学
到了哪些新知识,积累了哪些语言材料,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养成
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外阅读、课外练笔方面有哪些新的体会。你还可以对自己的学习作出简要的
评价,或者
和同学相互评一评。”(回顾·拓展八)
教科书的很多地方都提示学生要注意
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反思与评价的
过程就是学生思维参与的过程。学生通过反思和评价不
但能够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自
己的学习能力,同时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把语文学习的过程变成学
生的思维过程是实现学
习方式变革的重要途径,也是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必由之路。
总之,这册书的设计为语文学习“动”起来做了很多努力,有利于改变传统的语文学习
方式
。在教材的使用中,需要我们不断深入领会编写意图,同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
的语文实践提供更
多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编辑短评:本文对五上教材进行了较深的研究,特别
是对五上教材如何体现语文课程标
准对小学高段的学习要求有很深刻的见解。五上教材在编写时的指导思
想是:该抓牢的基础
部分要抓牢,该放开的活动部分要放开。作者显然对编者的这一想法有深入的理解。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介绍
精选范本,供参考!
本册教科书供五年级下学期使用,依据《课程标准》,在
保持高年级教材整理风格的前提下,
进行一些新的探索。
一、教材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
的童
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
旅”,第六组:“走
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
习。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
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言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
小综合”。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
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
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
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
和略读各14
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
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
读
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
或阅读链接。全
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
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
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
(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
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
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五
年级上册保持一致,生字、难字随文注音,用圆括号标明,多
音字用方括号标明。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
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其他部分中出
现的生字一律不再注音。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
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
出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二、本册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汉字200个,累计识字3000,完成小学阶段识
字任务。写字150个,累计
会写常用汉字2300个。
2.读写由识写字组成的词语;读记由认读字组成的词语。
3.朗读课文,要有感情。默读课文,有初步感受,并有一定的速度(每5分钟不少于
300字)。
4.能用多种方法(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利用生活经验等)理解词句,能辨别词语
的感
情色彩,体会词句的表达的效果。
精选范本,供参考!
5.阅读叙事性
作品,能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清叙事顺序,领悟表达方法。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
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读
懂内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6.略读文章,粗知大意。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课外阅读不少于25万字。
7.能写
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比较具体,感情真实。练写书信,表扬稿及
简单的研究报告,注意格式
。能根据需要分段表述,使用常用标点。40分钟完成约400字
的习作。
8.修改习作,做到语句通顺,正确,书写规范。
9.听,能抓住要点;说,有条理,语气、语调
适当。乐于交际,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稍作准备,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
10.积极参
与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制订计划、开展活动、进行展示交流中发挥作用。学
习运用获取的资料,写简单的
研究报告。
三、教材主要特点
(一)主题设置灵活多样,编排形式又有创新
在努力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合谐统一的前提下,设
置专题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充分
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例如,“语言的艺术”,着眼于引导学生感受语
言主表达的艺术,学
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述,同时增强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杨氏之子》《晏子
使楚》
通过巧妙回答、机智应对的人物语言,感受语言的精妙和威力;通过剧本《半截蜡烛》、相
声《打电话》,接触这两种文学样式,感受语言的魅力。再如,《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四
篇课文均出
自中国古典名著,有的是根据名著改编的,有的则是从名著中节选的。设置这个
专题,不仅仅是为了读这
几篇课文,而且是让学生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初步感受古代文学、
历史名著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从
此,喜爱古典名著,开始阅读古典名著的旅程。又如,
“作家笔下的人”,收入的是古今中外名作家写人
的精彩文章或片段,引导学生一方面感受
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一方面揣摩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并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尝
试运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课文《人物描写一组》,由三个片断组成:分别是
节自《小兵张
嘎》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节选自《儒林外史》的《临死前的严监生》,节
选自《红楼梦》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种用片断集成编制课文的作法,是一种新
尝试
。其中的每个片断篇幅短小,易于阅读,便于借鉴,而它形成的合力──比较全面地体
现了描写人物的方
法(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细节描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难以及的。
本册还编排了一组专门用于开
展综合性学习的单元──“走进信息世界”,教学内容和呈现
精选范本,供参考!
方式与其他单元截然不同,类似于五年级上册的“遨游汉字王国”。编排这个单元意在通过
开展综合
性学习,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信息对于现代人学习、生活的重要性,指导学
生学习搜集和利用信息
,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总之,本册的专题设置和单元组成,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有语
文味儿,更
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课文系统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宽题材体裁
方面,继续作出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
学语文、学做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1.选编的新课文有时代精神和人文内涵。
教材选编了一大批新课文:有表现祖国灿烂历史文化的
《丝绸之路》,有反映我国西部
建设成就,歌颂新一代建设者艰苦奋斗、无私精神的《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有充满生活情
趣,再现多彩童年生活的《祖父的园子》《我想》《童年的水墨画》,有反映社会主义
建设
时期共产党员忠于职守、无私无畏、舍已救人的高尚品质,赋予革命传统教育以新的内涵的
《桥》,有表现一个孩子实现纯真善良心愿的《梦想的力量》,有展现多姿多彩异域风情的
《自己的花是
给别人看的》《与象共舞》《彩色的非洲》。课文编排重视体现文学性,突出
语文学科的特点,不仅编选
了许多名家名篇,而且分别编写了“作家笔下的人”“中国古典
名著之旅”等单元。为了在信息激增的现
代社会里,教给学生利用信息、筛选信息,利用信
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的综合性学习单元。
2.重视爱国主度、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课文的选编上,进一步加强语
文教科书的育人功
能。
措施一:设计相关专题,利用每组教材整合的优势,加大上述教育内容的比重。如,在
“走进西部”这组里,编者精心选择四篇有代表性的课文,从中不仅可以感受到祖西部美丽
的自然风光
、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学习热爱祖国的感情,还可以从一代代中国人艰苦卓绝
的奋斗经历中,感受到中
华民族几千年绵绵不绝的民族情、爱国情。在“他们让我感动”这
组里,学生可以感受中朝人民之间比山
还高、比海还深的国际主义情谊;学习红军战士团结
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学习老支书
忠于职守、无私无畏、舍已救人的高尚
品质;还能体会到一个普通的孩子爱他人的那颗金子般的心。
措施二:新选一批课文,落实上述教育内容。如,《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丝绸之路》
《桥
》,这些课文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引导他们做热
爱祖国、有公德、
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3.拓宽课文的文体和语体,如,将文言文、近代白
话文、剧本、相声、研究性报告等
编入本册教材,有些体裁还是第一次进入小学课本。
精选范本,供参考!
(1)文言文。在第三组“语言的艺术”里,本册安
排了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
《杨氏之子》,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较浅显,适宜学生积累背诵。文言
文是在先秦口语基础
上形成的古代书面语。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明确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
和工具
书理解基本内容。”本册安排文言文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第四学段的学习作一点铺垫,使
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风格,为顺利过渡到中学的文言文学习作准备。
(2)近代白话文。
在第五组和第七组,教材安排了《景阳冈》《猴王出世》《临死前
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四篇近代白话文的课文,有的只节选了一个片段。这
些课文的语言风格,与现代白话文有较大的差异,一
些字词的用法、意思与现在不一样。如,
“已后”就是“以后”,“登时”就是“顿时”,“哥子”是指
小男孩。教师应当相应地进
行一些解释。
(3)剧本。剧本是戏剧演出的肢本。本册教材
在第三组选入了剧本《半截蜡烛》。剧
本的基本我生是由戏剧的综合性和舞台性所决定的,人物、剧情、
场景要高度集中,要有集
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剧本的特点是开头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人物
、布景等,
然后着重写人物对话。剧本主要靠剧中人的语言来推进情节,塑造人物。这是剧本最突出的<
br>特点。因此,剧中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半截蜡烛》讲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伯诺
德夫人
一家为了保护情报,与德国军巧妙斗争的事。通过课文的学习,通过人物对话,学生
不仅能感受伯诺德夫
人一家的勇敢机智,而且能初步了解剧本的特点。
(4)相声。相声是用诙谐、幽默的语言,通过
说、学、逗、则使人发笑的一种曲艺形
式。它是以对话(包括叙述、评论、介绍、争辩、摸拟)的形式,
抖包袱的手段来表现一定
的主题。相声要引人发笑,就必须运用一些手法,把许多矛盾集中起来,组织在
一起,通过
对比、夸张及反复强调,达成寓教于乐的目的。一般说来,相声的语言具有下面一些特点:<
br>通俗易懂、明快动、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用词俏皮、丰富多彩。第三组的《打电话》是一
段对口
相声,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活灵活现地给我们呈现了一个说话啰唆的人物形象,
让人在捧腹中受到
教益。
4.拓宽课文系统,编制“资料袋”“阅读链接”“课外书屋”“日积月累”“成语故事”等栏目,以丰富语言学习内容。
“资料袋”是为了方便理解课文内容,向学生提供的相关
资料。如,在《丝绸之路》课
后,对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作简单介绍;在《冬阳·童年·骆驼队》
课后,简单介绍
了林海音和《城南旧事》;在《将相和》课后,简介了《史记》及其作者;在《草船借箭
》
《景阳冈》课后,分别介绍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的相关内容。“阅读链接”是在某此
精
读课文之后,链接相关作品,体现拓展阅读的思想。如,在《白杨》一课之后,让学生阅
精选范本,供参
考!
读艾青的诗《帐篷》;在《威尼斯的小艇》之后,提供乔治·桑写的《威尼斯之夜
》让学生
阅读。“资料袋”“阅读链接”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在教学中要予以重视,根据教学设计灵活处理。此外,在单元之后的“回顾·拓展”中,还编入了“日积月累”“成语故事”“课
外书屋
”。“日积月累”引导学生读背古诗词,立志、惜时、勤学等方面的名言警句、成语
等,使学生积累语言
、积淀文化,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成语故事”本册编入的是《程门
立雪》和《入木三分》,通过阅读
,了解成语的出处,更加热爱中华文化。《课外书屋》是
根据《课程标准》“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的倡议设置的推荐好书的栏目。
上述内容应视为课文系统的一部分,在教学中要很好地利用
。
(二)精心设计导学和练习系统,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l.凸现语文学习的重点,将导思、导学和导练贯穿于每组教材的始终。
教材在指导学习上有比较
系统的设计:借助每组前面的“导语”来导向,凭借课后思考
练习题来导学、导练:凭借“回顾·拓展”
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本组语文学习
的收获,发现一些读写的基本方法,逐渐养成不断反思的
学习习惯。“导语”“课例”“口
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紧扣语文学习重点,追求语文学习整
体效益。例如,第三
组“语言的艺术”,在“导语”中点明了学习重点:搜集、积累用得精妙的语言,并
学习用
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在课文学习中,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说的话妙在哪儿;感受剧本、相
声的语言特点。在语文实践活动方面。提出日常注意发现、积累不同特点的谚语、歇后语、
广告词、提
示语、古今笑话等,并鼓励学生试写提示语、广告词。“口语交际”则练习劝说
别人,注意说话得体:另
外就有争议的话题展开辩论,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习作”
是练习写发言稿,发言稿要根据需要,
符合情境。在“交流平台”中则引导学生回顾、交流
本组学习的收获: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学习明白、
简练、得体地进行表达。
2.课后练习紧扣文本,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和学习表达的结合上,学有所得。
如,引导学生找出
表达准确、情感丰富的语句。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草原》
课后练习二,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
弦在表达上的效果;《再见了,亲人》课后练习二,引导
学生体会感叹句、反问句等不同句型在表达情感
方面的作用。
如,抓住重点旬段,理解内容,体会表达效果。《威尼斯的小艇》课后有这样一道题
:
“读下面这段话,说说戚尼斯的小艇有哪些特点,并体会加点词句的好处。”(题目在“有
点
像独木舟”“像挂在天边的新月”“仿佛田沟里的水蛇”下面加点。)
如,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
容时,注意部分与整体的联系,并用适当的方式,呈现对课
文主要内容的把握。《将相和》课后有个题目
就是很好的例子:“默读课文,给三个故事加
上小标题,并分别说说主要内容,再说说这三个故事之间的
关系。”
精选范本,供参考!
如,领悟课文布局谋篇的方法,了解选材
和表达中心之间的关系。《武松打虎》一课之
后安排了这样的思考题:“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
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
么关系。”如,引导学生分清事情的前园后果,学习有条理地表达。在《
草船借箭》课后,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
又如,引导学生联系课文领悟种种写人的方法。《人物描写一组》课后。提示学生:“课文中的一些语句,突出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三个片段中找一找,读一读,体会这
样写的好
处。”
教材中还特别安排了侧重学习表达的“作家笔下的人”这一组,集中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展示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通过对比阅读,学生会受到很多启发。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
收获,发
现一些读写的基本方法,逐渐养成不断反思的学习习惯。
感受和领悟读写方法两个方面,供教师教
学时参考。编者有意把交流的重点放在读写方
法、习惯上,以体现对语文课程特点的把握和培养学生读写
能力的重视。其中涉及口语交际
的有:表达要清楚、明白、得体。涉及阅读理解的有:入情入境,体会作
者的感情}初步了
解剧本和相声的特点: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交流自己印象深的人物形象,说出自
己的
感受。涉及写法的有: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等方法;刻画人物;
把景物和人的活动结合在一起来写等方法,刻画人物;把景物和人的活动结合在一起来写,
等等。
一些单元交流的内容是很宽泛的。如,“儿童生活”这一组,可以交流对课文内容方面
的感
受,可以交流对课文写作方法的体会,也可以交流在阅读方法上的收获……每次只作简
单提示,怎样深入
下去,教师要针对教学实际加以引导。有的交流内容可以相对集中。如,
“他们让我感动”这一组,语题
集中在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法上。这样的编排,是希
望学生在大量感情认识的基础上,能围绕某一
方面,进行小结、归纳和提升。此外,在本册
最后一组的“交流平台”里,还引导学生在各自小结的基础
上,交流本学期学习语文的收获,
可以涉及方方面面。如学到了哪些语文知识,获得了哪些语文能力,习
得了哪些学习方法,
养成了哪些好的学习习惯。
以“交流平台”为凭借,交流学习心得,
这既是一个单元读写重点的梳理,又是学习方
法的引导,也是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材的引导下,学习如
能长期坚持在反思的基础上交流
学习的收获,语文学习必有长进。
4.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语文学习的需要,“口语交际·习作”的内容、形式又有
了一些变化。
从高年级开始,学生的抽象思维开始逐步发展,生活空间进一步扩大,听说读写的能力
精选
范本,供参考!
进一步提高。因此与中年级相比,高年级口语交际和习作类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本册口语交际的话题主要有:策划一次与远方的小朋友“手拉手”的活动:讲童年趣事;
劝
说;讲述一件自己感动的事;演课本剧;就怎样正确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的问题,展开
讨论或辩论;讲
人物故事;聊聊热门话题。高年段口语交际的安排,不仅内容更加广泛了,
而且口语交际技能的训练更全
面,兼顾交际和独白两个方面,难度也有所提高。
习作的编排是这样的:(1)记实作文。安排了
三次,在第二组安排写童年趣事,第四组
安排写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第七组安排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2)应用文。安排了三次,
第一组是写信,介绍了信封的写法,并鼓励学生将写的信寄出去;第三组是
写发言稿,教材
介绍了发言稿的具体要求和写法,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某种需要写一篇发言稿:在第六组综
合
性学习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是“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教材提供了两个研究报告
的
范例,要求“讨论一下可以怎样写研究报告,然后分头撰写。”(3)材料作文。安排了两
次。在第五组
安排了缩写练习,并提供范例,要求学生不超过四百字缩写《草船借箭》或《金
色的鱼钩》;在第二组,
安排了看图作文,学生要认真观察图画的内容,还要发挥自己的想
象。这对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都是
很好的训练。从以上安排可以看到,更加重视写实性
作文,体现了习作为日常学习和生活服务的思想。另
一方面,习作的内容、形式更加丰富。
此外,在“口语交际·习作”的编定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
出发,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
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留有更大的创造空间。例如,“口语交际·习作四
”,从一则电
视公益广告引出话题,启发学生回忆并讲述令自己感动的事,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写
下来。又如,“口语交际·习作八”,让学生写自己最想写的,用自己最想用的方式写。
(四)单设“综合性学习”单元,学生策划和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引导研究性学习的过
程,提高语文综合
运用的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单元──“走进信息世界”。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首先提
出学习任务──围绕专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快速发展,体会给我们的
学习
、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并学习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而后,分成两大板
块──“信息传递
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引导学生分步进
行综合性学习。在每个板块中,
先提出活动建议,再提供若干阅读材料,供师生制订计划以
及在学习活动参考、选用。板块一,安排了有
关信息传递方式及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的五篇
阅读材料。这些材料与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不同,就作用而
言,在于提供相关资料,使那些
师生自己搜集资料有困难的地区、学校,也能读到“保底”的材料。板块
二,安排了两篇不
同类型的简单的研究报告──《奇怪的东南风》和《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
其作用在于通过提供研分报告的实例,使学生能够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知道怎样写简
精选范本,供参考!
单的研究报告。本单元最后,还对今后如何提高利用信息解决问题
的能力,提出可行的建议。
在这样的“大综合”单元里,除了学习的专题和的阅读材料要予以落实
外,学习的具体
内容、方法步聚、学习成果的呈现等等,师生有相当大的自主权。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
合
作、探究精神,培养策划、组织能力,特别是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四、各单元教材简说
第一组:走进西部
编写意图
(1)了解西部,
热爱西部,立志建设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历史文化,昔日
的繁荣辉煌,今日正在开发)。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4)了解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以及借物喻人的写法。
1.草原──美丽的西部
(1)感情朗读,培养语感,读出西部的景美和蒙汉人民的情深
(2)找出重点句,体会草原的景色美,蒙汉人民的情谊深,文章的语言美。
(3)了解景、事、情交融的写法。
(4)积累语言。
2.丝绸之路──昔日辉煌的西部
一读,抒情背景(教师可结合“资料袋”及教参“相关链接”作简单介绍),疏通文句。
二读,搞清讲了哪些主要内容(粗知大意)。
三读,结合课文,联系按集到资料谈感受。
3.白杨 (建设与奉献青春的西部)
初读理清线索,读读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
读,抓住爸爸介绍白杨的话和课文末句等
语句,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其中含着的意思,感受连疆建设者
的奉献精神。又读,体会借
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练习读出感情,摘抄语句。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正在开发的西部
(1)师生交流、老师简介有关西部大开发,特别是有
关青藏铁路的情况(“感动中国”
集体,可用示意图)。
(2)初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句,进行讨论。
(3)再读课文,了解学生的疑问,教师梳理后
,逐一读文、讨论解决(制服冻土层──
精选范本,供参考!
不怕恶劣天气──改变缺氧难题)。
(4)补充阅读,了解谈铁路新进展。
口语交际·习作一
口语交际:内容──策划一次活动;形式──讨论
(1)和谁手拉手?
(2)怎么联系?
(3)开展哪些活动?
──对象可以是远方的,也可以是邻近的;可以是乡村的,也可以是城镇的。
习作:写信──说出打算,提出活动的建议;
注意书信、信封的书写格式。
回顾·拓展一
交流平台(1)交流对西部的认认,激发对西部的热爱。
(2)交流
学习《草原》这《白杨》在读写上的收获,鼓励尝试运用景、事、情交融以
及借物喻人的写法。
日积月累 读读背背、不求甚解。
趣味语文
读背《出塞》,体会由诗变成词的妙趣。
第二组:永远的童年
编写意图
(1)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更加珍惜童年生活,更好地享受童年生活。
(2)理解词句,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
(3)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对童年生活的感受。
(4)丰富语言积累。
5.古诗词三首
(1)理解诗句,大体把握诗意,感受童年生活的纯真与美好。
(2)学习利用注释,借且字词典,联系上下句,理解词句。
(3)读诗词,想画面,练习将诗词改写成短文。
(4)背诵课文,默写《牧童》,丰富语言积累,激发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6.冬阳·童年·骆驼队
本课是作者为《城南旧事》写的序,可以结合“资料袋”,可播放电影有关镜,激发学
生的阅读兴趣。
初读,交流知道课文都写了什么。而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加以梳理,知道都是围绕骆驼队
精选
范本,供参考!
写的,写了怎么样看骆驼咀嚼,怎样和爸爸谈骆驼脖子上挂的铃铛,怎
样想为骆驼剪毛,怎
样好奇地问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
再读,抓住重点句,体会字里行
间传达的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领悟围绕对骆驼队
的加快,表达真情实感的写法。
带
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朗读课文,准确表达作者对童年的留恋与怀念之情。在熟读的
基础上背诵喜欢的部
分,抄写喜欢的语句。
有条件的推荐学生读《城南旧事》,或观看同名电影。
7.祖父的园子
和《火烧去》一样,节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
要让学生完全自
主地阅读,由读懂写了什么,到读出“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自由、
快乐、幸福,特别要毛出那心灵自
由的快乐,并引导学生认识到祖父的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
园,而且是学习的课堂。在交流的时候,可以交
流读懂了什么,可以交流对词句的理解,可
以交流是怎样有感情诵读的,还可以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读读
感受。有条件的,可以找来《呼
兰河传》读一读。
8.童年的发现
这是一
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夙的课文,探究、创新是时代精神的重
要方面。这各创造精神从
小就要培养。
要通过自读自悟和讨论交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发了什么──胚胎发育的过程
;
还要通过读书交流,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从而认识到,“我”童年时有这样的发现,
是
和勤学好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分不开的。要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对这样的精神由不
知到知,由了解
到羡慕、向往,激发学生向“我”学习。
作者语言幽默。要通过反复诵读,读出“我”对自己的发
现感到的自豪,读出“我”对
探究、发现的执着,读出被老师误解的那小小的愤懑。
课文
中有一些语句值的深深体会,如,末句“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
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
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一语双关。它讲出了科学发表过程的一些实
际情况;它又以幽默和自嘲的方式,
表达了对老师误解自己这件事的看法。印象是说,谁让
自己有如此重大发现呢!被轰出教室就不足为奇了
。像这样的句子很值得找出来,引导学生
谈谈各自的理解。
课文读熟了,“我”的发现以
及“我”是怎样发现的搞清楚了,重点语句理解了,再来
交流对作者的印象,这时谈比较容易讲到点子上
。
9.儿童诗两首
精选范本,供参考!
这是作家高洪波
写的两首儿童诗。作为略读课文,一要反复地读,直到读出点味道来;
二要结合着一遍遍地读,穿插着谈
谈读懂了哪些内容,自己有什么感受,觉得哪些诗句写的
好等等。儿童是天生的故事大王、小诗人。在对
儿童诗的特点领悟一二(如,有神奇的想象,
语言清新活泼)之后,不妨鼓励学生尝试写首儿童诗。
口语交际·习作二
口语交际:内容──童年故事;形式──讲述与评议
要讲真事、趣事、难忘的事,说清楚,说具体,有感情。
习作:看
《小球门手》作文,也可以写童年趣事。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
真情实感。
回顾·拓展二
交流平台:侧重交流怎样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可以帮助学
生
概括出几点来。如,要入情入境地读;要一边读,一边浮现画;要抓住重点句、段,读出作
者
当时的感受;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唤起相似的情感。
第三组:语言的艺术
编写意图
(1)本组课文最大的特点是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杨氏之子》对答巧妙;《晏子使<
br>楚》应答机智;剧本《半截蜡烛》和相声《打电话》更以语言见长。这样编排,就是让学生
感受语
言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
(2)通过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体味不同风格的语言,了解不同体裁的表达方式。
(3)积累优美在语文,以不断丰富息的语言,并学习用得全的语言进行表达。
(4)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开展综合性学习,重点是搜集、积累、运用有特色的语言。
10.杨氏之子
选自《世说新语》。这是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教学本课,要使学生对文言文有
初步
的感觉,重点抓育读,篝火狐鸣和背诵。育读,要通过范读,让学生注意停顿,体味语感,
而后领读、自读,直至正确、读流利。释句,要借助注释,带领学生疏通文句,要词词落实,
句句落实。
在此基础上交流“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以及阅读心得。背诵,不仅要正确,
还要注意停顿和语气。
在本课最后,要对开展综合性学习作些布置和讨论。
11.晏子使楚
这篇课文对话较多。教学可以这样安排:初读课文,了解写了什么事,写了几个回合的
斗智,把握主要内
容,理清文章思路。再谈课文,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理解,了解楚王怎
精选范本,供参考!
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并把晏子的话多读几遍,体会其应答的机智、绝妙。分角
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从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和从语言透出的凛然正气、
爱国情怀
。并结合课文内容,交流“晏子是个怎样的人”。最后还可以阅读、思考:课文是
怎样通过语言来描写人
物的,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如学生感兴趣,还可以
编演本剧。
12.半截蜡烛
这是一个短小的独幕剧剧本。读剧本一要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二要体会伯诺德夫
人一
家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三要了解剧本这种体裁的特点──用角色对话推进情节、塑
造人物,以开始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中间穿插布景以及人物动作、神情等的提示语。剧
本不大适合全
文朗读,更适合在熟悉人物台词的基础上表演。
13.打电话
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
相声名段。编进剧本、相声、意在丰富课文的样式,服务于“语言
的艺术”的专题。相声本子,不适宜朗
读,宜于浏览。可先浏览全文,搞清楚这段相声讲的
是什么事,针贬的是什么人。而后,两人一组分角色
读一读,一来熟悉一下语言,二来体会
一下相声语言讽刺、幽默的特点。接下来,还可以结对练说,并推
举代表在班上说个片断。
有条件的,还可以找来经典相声段子的录音、录像、听一听,看一看,进一步感受相声
的语言特点。
在本组课文教学的过程中,要穿插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与情况交流。教师要有的放矢地
进行
辅导,以保证综合性学习的顺利开展,并为展示、交流作好准备。
口语交际·习作三
口语交际:就看不下去的人或事进行劝说。先要拓宽思路,交流打算劝说什么人、什么
事。再就自己或小
组感兴趣的事练习劝说,并在劝说的过程中互相提建议,使劝说更能以理
服人,语言组织得更好,更有实
效。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可推荐代表在班上模拟表演,其
他同学进行补充,评议。
习作
三:写发言稿。先要想清楚是在什么场合发言,为了什么而发言。再根据需要、对
象和场合,写一份发言
稿。要做到对象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啧。写好后,在
小组内读读,改改。再推荐代表当众
发言。
回顾·拓展三
交流平台:围绕“语言的艺术”这一话题,可主学习课文的体
会,可以交流对剧本、相
声这两种文学形式的了解,可以交流平时听到、看到的或自己经历的语言简练、
得体、应答
巧妙的事例,也可以交流反面的事例,还可以读读如何提高语言表现力的建议。
精选范本,供参考!
展示台:借此进行综合性学习的交流展示。要紧扣“
语言的艺术”这一专题,可以表演
相声、快板、小品、课本剧,可以介绍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做法、收获、
体会,可以展示学习
成果,如想着的习作、墙报、手抄报……教师要鼓励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对其学习成
果给予
肯定的评价,以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
编写意图
本组四篇课文故事感人,人物形象鲜明,情感丰富
、强烈。教学本组课文,要使学生被
一个个感人的威逼所打动,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受到
国际主义、革命传统等
方面的教育。要在阅读中继续训练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
悟叙事、
抒怀的一些表达方法。还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采访等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准备。本组有些课文,如《金色的鱼钓》《梦想的力量》篇幅较长,要有意识地培养
学生快速
阅读的能力。
14.再见了,亲人
可从介绍抗美援朝战争或播放《英雄儿女》《上
甘岭》电影片断导入,拉近学生和课文
的距离,进而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初读课文,交
流: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从哪些事情中感受到他们是“亲人”?从
而读懂课文叙的事,初步感受朝
鲜人民对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
再读课文,通过体会最令人感动的语句,指导有感情的朗
读,升华一的情感,体会前三
个自然段共同的写法──先叙事,再抒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由指导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体会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彼此之间依依异别的深情,引导学
生思考:在与别时
朝鲜人民一也回想起志愿军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例。从课文中找一找,
结合着平日阅读,观看影视剧
等说一说。使学生偏认识到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互为亲人,志愿
军用生命和鲜血浇铸了中朝人民间牢不可破
的友谊。最后,引导背诵、抄写和进行小练笔:
展开想象,写一件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的事。
15.金色的鱼钩
这篇略读课文篇幅较长,训练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是教学的
重点。
本着熟读课文,每分钟不少于300字的要求,第一遍读,可以给学生七八分钟,让他们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而后,就主要内容和不懂的地方做一点讨论、交流。第二遍
计民,让
学生找出最令自己感动的部分,多读几遍,并作一点简单的批注。而后,再进行短
暂的交流:哪些地方最
令我感动?为什么令我感动?第三遍读,注意老班长的动作、语言、
神态,思考:为什么说长满红锈的鱼
钩,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引导学生学习老班长金
精选范本,供参考!
子
般的思想境界,崇高的革命精神。复述故事,根据情况,可以在课上进行,也可以作为家
庭作业。
16.桥
这是一篇小小说。文章短,句子短,但立意深。小说塑造的老支书的形象体现了时代精
神。
初读课文,先交流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帮助学生抓住主要内容。
再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支书
的语句,并作批注,然后交流:老汉是个怎样的人?是从哪
些地方感受到的?在头脑中树立起老支书的高
大形象。
进一步细读课文,画出关于大雨和洪水的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在表<
br>达上有所发现。如,结尾才点明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达到震憾人心的效果。又如,多用简
短的句
、段、语言先练,给人急促悲壮之感。
17.梦想的力量
这篇略读课文篇幅较长,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快速默读,了解课文内容。
可以从解题入手。交流看到
课题想到的:梦想是什么?梦想实现了没有?“梦想的力
量”怎么理解?而后限定时间(如,五分钟)速
读课文,回答:小瑞恩的梦想是什么?课文
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通过自读自悟,粗知大意。再读课文,
查查批批,交流:瑞思的梦想
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筹到70元,能买一个水泵──筹到2000元,
能挖一口井──筹到
买钻井的钱──成立“瑞恩的井”基金会,为非洲8个国家打了30口水井。三读课
文,由
瑞恩联系到自己,说说、写写读后的体会。
口语交际·习作四
内容──令你感动、使你难忘的事;形式──讲故事;
可以“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入手,激发学生
交流的欲望,拓宽交流的内容。而后,让每
个学生都说说自己想讲什么故事。教师相机点拨,可以从自己
、周围想到其他人;可以从自
己经历的,想到的听到看到的,鼓励讲发生在自己身上或同学以及其他熟悉
的人身上的感人
的事。这些事讲起来亲切、自然,更具教育意义。在打开交流的面之后,可以和同位或在
小
组中简单说说自己要讲的故事,听听同学的建议,而后再自己练说。最后,可推选代表在全
班
讲述,同学进行评议。
在口述的基础上,由述到作,写故事。师生共议习作要求:内容具体,语句
通顺,感情
真实,力争不少于400字。鼓励尝试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词、写人的方法。在学生起草过程
中,教师要对差生进行个别辅导;还可以用实例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写。
回顾·拓展四
精选范本,供参考!
这次交流的重点是记事写人的表达方法。可以先回顾
,交流《再见了,亲人》和《桥》
这两篇精读课文突出的表达方法;再联系前面学过 的写人记事的课文
,如,《冬阳·童
年·骆驼队》《晏子使楚》进行交流。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作些归纳、小结。如,要
有一
定顺序,先叙事后抒情,把抒发情感含在傻事之中,进行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
等。
成语故事:意在了解一些成语的出处,积淀中华优秀文化。通过阅读,知道讲的是一件
什么事,进而懂得“程门立雪”这个成语的意思。还可以鼓励学生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别人
听,读更多
的成语故事。
五、教学建议
(一)依纲扣本,熟悉教学目标,了解编辑意图,一个学期的教学都是为着实现本同教
学目标的。
(二)整组备课,整组设计,整组教学。
要有整合的思想。语文知识的掌握,读写训
练重点的落实,语文能力的形成,要整组教
学完成。要加强各部分的联系,如,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与交
流平台的教学,阅读教学与口
语交际·习作教学,读写教学与本组训练点的联系。也可对一组教学内容根
据教学需要进行
重组,目的是使教学更加省时,高效。
(三)识字、写字教学(在讲论教学时提的不多,但要重视
识字主要靠自学,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
力。写字仍重视,既要写单个字,又要写词语。
要适当提高写字建设,培养听记能力(由词到句到写)
(四)阅读教学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后能发表
感受,提出问题,
是阅读的两项基本功,是保底的要求。要舍得花费境,要落实到每一个人。自主学习的
重点
是自学,阅读教学的起点是自读正悟。
2.继续重视词和句的教学。能抓住重点词句
,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多种方
法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能联系上下文
和生活积累,推想词句的意
思,体会其表达效果,重视词语的积累和运用,扩大词汇量。
3.加强续写结合,兼顾理解、表达
(1)通过课后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
(2)了解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3)借“交流平台”总结读写规律。
精选范本,供参考!
4.继续训练精读、略读,学习通过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
(五)口语交际教学
1.提高交际的质量。(有层次,有深度,语言美,看对象)
2.交际训练与独白训练并重。在稍作准备的情况下,能当众作简短发言,有条理,语
气、语调适当。
(六)习作教学
1.激发表达的欲望,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2.40分钟能完成约400字的习作。
3.养成修改的习惯。修改重点是:内容是否具体,用词是否准确,语句是否通顺,书
写是否规范。
4.加强结合阅读课和日常的小练笔,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
(七)综合性学习
1.结合课文教学进行的“语言表达的艺术”单元,要抓布置;活动过程中的交流──
交流
做法(搜集幽默故事、古今笑话、名人演讲、趣联名谚;写提示语、广告词);活动后
的展示,评议。
2.大综合单元
第一板块: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感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主要
活动方式是搜集资
料,阅读(包括收上提供的和同学们搜集的)讨论交流。
第二板块:利
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主要活动方式有:搜集资料,调查访问,撰
写报告,发表交流。
特点:任务驱动,会作探究。
重点抓以下环节:
(1)制订计划。
(2)就第一板块进行交流。
(3)阅读例文,了解研究报告的写法。
(4)研究
报告撰写过程中的跟踪辅导(研究问题的确定;资料的获取与筛选;形成观
点;得出结论……)。
(5)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为六年级上册编写教案所作的说明
精选范本,供参考!
为了帮助老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现就本册教材尤其是
相关几个单元的主要内容、主要编
写特点作一下简要说明。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我们需要了解以下三个专题:初识鲁迅(第五组)
,人与动
物(第七组),艺术的魅力(第八组)。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
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
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
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
文2篇,略读课文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
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将前后课文从内容上连接起来
,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
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
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
丰富学生的阅读。
口语交际·习作独立成一个栏目,并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回顾·拓展由
3个栏目组成,其中有两个固定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另有
“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
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
本套教材学习到五年级下册,学生累计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
义务教育前三学段识字
量。故从本册教材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
本册要求会写120个
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并在
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了便于复习检测,
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
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
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
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只记不写。
本册注音有下面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
一篇
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考虑到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本册
教材在精读课文和
略读课文以外的其他部分(如,导语、资料袋、阅读链接、回顾•
拓展、选读课文)中出现
的生字一律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
用方括号标出。
请您注意:教材中注了音的字,是学生没有识记过的字,不作为学习任务。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专题组元的角度有不同
精选范本,供参考!
本册教材的编排方式仍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但专题的角度、内容更加灵活多样。有
的
专题是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提出的,如,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有的专题是从人物的角度提
出
的,如,初识鲁迅。有的专题虽然在前几册有类似的单元出现,如,四年级上册“作家笔
下的动物”。但
是,不同的专题侧重点不同,在“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单元中,作家主要
抓住了动物的外在特点进行描
写,而本册教材中,重在体现动物的情感,或者是人与动物之
间的,或者是动物与动物之间的。
(二)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本册在编写中进一步加强整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本册各组的导语大都分为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内容,
第二
自然段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
2.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
精
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安排有“连接语”,有时在略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之间也有“连
接语”。这段文字多
数承上启下,内容突出,过渡自然,明确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
方法。
3.单元之间各学习内容的铺垫和照应。
每一组从导语到课文思考题,从口语交际•
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
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
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复习、拓展、
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三、相关三个单元的编写意图
关于第五组“初识鲁迅”。
学习重点:了解鲁迅,感受鲁迅;学习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
方法。
导语:第一段明确鲁迅是本单元我们要了解的人,第二段明确了学习重点。
课例:第一篇课文是鲁
迅小说《故乡》片断《少年闰土》,课文后安排“资料袋”——
鲁迅生平简介;后三篇是从不同角度写鲁
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安排有“阅读
链接”:两个片断,第一个片断语言精炼、传神,可谓
抓人物特点的范例;第二个片断与课
文内容照应,既是对课文内容的阐释,又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一
面》前的连接语,用有
说服力的事例讲了鲁迅对青年的关心和爱护,与课文《一面》相对应;《有的人》
对鲁迅的
一生做出了总结和评价。
精选范本,供参考!
口语交
际·习作:内容亦与本单元内容相关联。口语交际“留在心里的印象”,有几个
要点:“第一次相见时的
情景”“(第一次相见时)他留给你的印象”“后来相处中发生的
事”“你对他印象的变化”。回顾本单
元的课文,您会发现,这个交际话题的设计,与课文
内容是有关联的,比如《少年闰土》《一面》。习作
内容有两个,可任选其一。第一个是写
人的,可以运用本单元以及以前学到的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第二
个是扩写,写事为主体,
亦可表现人。
交流平台:这个栏目的突出特点是与导语提出的学
习重点相照应,是对整个单元学习重
点的回顾和总结。具体内容不再罗嗦。
关于第七组“人与动物”。
导语点明主要内容和学习重点:关于动物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动物丰富
的情感(学习重
点见导语第二段,此处略)。
课例:《老人与海鸥》根据人类学家邓启耀
先生的《寂寞鸥灵》改写,描写的是发生在
昆明翠湖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海鸥听得懂老人的呼唤、老人
去世后的“异常表现”都很动
人。这篇课文体现是动物与人之间的情感。另一篇精读课文《最后一头战象
》刻画了动物平
时不为人所知的情感世界。《金色的脚印》不是新选文章,老师们比较熟悉。《跑进家来
的
松鼠》与其他三篇文章角度略有不同,似乎“情感”主题不突出。其实,“我们”一家人不
干
涉小松鼠的活动,正是对这个小动物的尊重和爱护,所以松鼠才得以在我家“胡作非为”。
口语交
际·习作:口语交际两个内容,教学中可根据情况任选一个。前一个与单元主题
相照应,后一个重在训练
口语交际技巧(如何劝说等)。习作是看图作文。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课文,并与
本单元课文作比较,找出异同。请注意
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并在新旧知识的交流碰撞中获得新知,训练思
维。
关于第八组“艺术的魅力”。
基本结构、编写思路与前两个专题是一致的,只
拣主要的说几句:导语第二段点明学习
重点: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伯牙绝弦》是文言文,文后资料袋介绍了背景知识。
交流平台:两个内容,一个是关于本单元的
学习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另一个是交流课外学习语文的方法、经验等——第八个单元
是一册书的结束,对教师、学生
来讲是一个学期的结束,通过引导,让学生在期末对一个学期的学习有侧
重点地作个小结。
四、教案编写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1、充分考虑本单元
的教学目标,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联,把每一个单元看作一个
精选范本,供参考!
整体。
(1)导入第一篇课文的学习时,最好能结合单元主题。
如,初识鲁迅单元,《少年闰土》导入新课时,可利用导语中对鲁迅的介绍,及导语页
上鲁
迅的照片,还可以得用资料袋中对鲁迅的介绍。又如,人与动物单元,《老人与海鸥》
导入新课时可以利
用导语页上图片及课外书屋中的相关内容。
当然,方法不拘于一,关键是能让学生明了本单元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2)注意课文在单元中的地位,注意课文之间的联系,把课文作为单元的一部分来看。
如,初识
鲁迅单元,学习重点包括学习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
方法。那么,在对课文的学
习中就要注意落实以上目标。
又如,该单元口语交际内容是关于初次见面的印象以及此后印象的变
化等内容的,那么,
在相关课文的教学中最好能予以体现。
再如,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
生》时,学生已对鲁迅有了初步的了解,导入新课时若再
问“你知道鲁迅是谁吗”这样的问题,就没有意
义了。教学本单元时,应当注意,学生对鲁
迅的了解是一步深入一步的。
(3)设计教学
流程时,注意把学习重点、课文、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乃至词语
盘点等各部分内容联系起来。
2、精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读中巴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积累词句,习得方法。
教
学中要实现课后题中提出的教学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对传统课文,注意分析它在本册中所承载的学习任务。
《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
迅先生》《有的人》《金色的脚印》《月光曲》都是传统课
文。但是,它现在所在的专题跟以前不同,课
后练习题也不同,所以教学任务也不同。
3、略读课文的学习,完成连接语中提出的学习要求即可。
“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
;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略读
教学要求与精读要求不同。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
,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
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
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
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
识与方法,
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
br>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
然后抓
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
的词句学习上,可不
必多作要求。
4、口语交际·习作中,有的口语交际有两个以上的角度供选择,这种情况应先引导
学
精选范本,供参考!
生选择,然后再分情况设计教学流程。
5、交流平台中含两个要求的,是都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不可选。
6、有的课文,可能网上有比较
好的教学案例,可以参考,但不能照搬。除了版权的问
题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同一篇课文,教学目标不
同,教材编写意图不同,教学设计肯定不
同。若借鉴,请取长补短。
7、体例:“教学过
程”之前的部分,去掉“学习难点”“课时安排”两部分,仅留“学
习目标”“课前准备”即可;“教学
过程”中每一环节的小标题,不一定非得8个字,三五
个字也可以,清楚简练就好了(比如“回顾激趣”
“课题导入,介绍知识”“分组讨论,明
确内容与写法”都是可以的)。
【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
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精选范本,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