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别妄想泡我
747次浏览
2020年11月29日 12:2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廊坊市人事局-工作失误检讨书范文

2020年11月29日发(作者:颜道岸)



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桥》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2、体会课题“桥”所蕴含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桥”的课文?这几篇课文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这篇课文又会写些什么内容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不理解的词语可 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
文的方式自己解决,也可向学习伙伴请教,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认读和课文朗读情况。
(1)检查字音、字形
(应注意“肆”的声母 是平舌音,“搀、呻”的韵母是翘舌音,“疯、狞、淌、瞪、膛”的韵
母是后鼻音,“呻、搀、奠”的韵 母是前鼻音。特别注意“肆”、“ 奠”的写法)
(2)学生提出难理解的词语,共同帮助解决。
(3)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朗读。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突遇山洪1~6;疏导撤离7~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
三、感受险情
1、让我们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可怕的一幕。读课文第一 段,找出文
中描写洪水(或雨水)可怕的句子,用心体会。
2、汇报交流谈体会,感情朗读促感悟: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抓住“像泼”、“像倒”谈感受。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A、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
B、比较“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C、指导读出洪水的凶猛。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A、“跳舞”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B、指导朗读。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



A、读着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朗读:把你看到的就像魔鬼一样露着狰狞面目的洪水读出来。
3、说话练习:观察课文第 一幅插图(或播放洪灾的录像资料),结合课文内容,你能说说这
样的险情吗?
4、感受人们的紧张
(1)当时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随机理解“你拥我挤”、“跌跌撞撞”、“拥”)
(2)你能想象出男女老少惊慌失措的样子吗?(引导学生想像体验情势危急)
(3)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是什么感受?(转换角色,体验危急)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突遇山洪→疏导撤离→桥塌殉职→祭奠英灵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二、感悟老支书的崇高精神 1、洪水如猛兽般袭来,死亡正一步步逼近,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就是全村一百多号人的生
命桥。当 他们跌跌撞撞地向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桥前。请
同学们自由读第二、三 大段,想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1)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A、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B、不说话的老汉会想些什么?
C、朗读。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说话简短有力,以 严格的先人后己的党纪控制了局面,组织大家有序地撤离。短短的一句
话里,连用三个感叹号,足以看出 老汉话语的威严。)
(3)老汉冷冷地说:“可以TUI党,到我这里报名。”
(对于想抢 先逃离危险的党员,老人是冷冷的态度。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持秩序。冷冷的是老
汉的话,不会冷却的是一 颗为人民群众的心。)
(4)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快排到后面
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A、抓住“冲”、“揪”、“凶得像只豹子”体会老汉对不服从命令者的态度。
B、指导表情朗读,读出老汉的凶。
C、可是老汉揪出来的人是谁?把儿子揪出来排到后面, 就意味着他死的危险更大,他不爱
自己的儿子吗?从哪里看出来?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 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
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 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①抓住“吼”、 “少废话,快走”、“用力推”、“似乎要喊什 么”等词来理解老汉爱儿子。②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如果他还来得及喊,他会喊什么?)



D、既然老汉这么爱自己的儿子,为什么要把他从队伍中拉出来呢?
E、有表情朗读,读出敬佩。(个别读、分角色读、评读等)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段。
三、学习结尾,抒发情感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 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
和她的儿子。
1、师配乐朗诵,再学生朗读。
2、文章为什么要在最后才交待两人的关系呢?
3、想像说话:祭奠时,老太太会在坟前说些 什么呢?那些搀扶着老太太前来祭奠的乡亲们
会怎么哭诉呢?
4、写话抒情:此时此刻,假如 你就在老支书的坟前,你又想怎么赞颂这位老共产党员呢?
大家想一想,把它写下来,最好用上“桥”这 个字。
5、交流
四、理解题意,总结全文
1、文章以“桥”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2、总结:在灾难面前,一座窄窄的木桥引渡 人们走过危险,走向安全。后来,这一座木桥
倒塌了,可是另一座高大雄伟的桥却在人们的心中树起来, 那就是――老支书,全村人都拥
戴的老支书,在人民群众生死攸关的危难关头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 献身老共产党员!
让我们满怀深情地读课题――《桥》。
五、体味语言,感情朗读
1、这篇课文是根据谈歌的小小说改编的,全文只有五百来字,却被评选为优秀短篇小说,
它好在哪儿?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可以上网查阅更多“感动中国”的人物故事。

板书设计
桥―――――老支书
窄窄的木桥前 像一座山
开始发抖 冲上去揪出儿子
痛苦呻吟 用力推儿子上桥
轰地塌了 被洪水吞没了
(不朽的生命桥)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共45人,其中男生2 4人,女生21人。基本上
都能按时完成作业,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积极、能主
动地进入 了学习状态,并喜欢与老师友好相处,同学之间、
师生之间常在一起交流学习。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 端正,



学习懒散、学习习惯差,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调查 ,
有13%的学生认为来学习是混日子。在学习方法方面,经过
一定时间的尝试,已经掌握一定 学习方法的占43%,三分之
一的学生没有课前有预习的习惯,相当部分学生都是上
课时才消 极、被动地学习。在纪律方面,有个别学生比较随
意,没有良好的平行,更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对于经 常进
网吧、上游戏室的学生还没有,这是一个很好的表现。经统
计学生们对于老师的批改很满意 ,而且都希望自己的成绩有
所进步。
《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在洪水面< br>前,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
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 望让给别人,把死的
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教学《桥》这篇课文时,我紧紧抓住课文语言简洁、环
境渲染、结尾巧设悬念这样三个特点来组织教学 。通过学习
描写老汉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简洁的特点;学习描写
洪水的句子,让学生感受 到环境衬托的作用;讨论为什么到
结尾才告诉我们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让学生揣摩到巧设悬
念 的好处。这样一来,就完全跳出了“内容分析式”的阅读
教学的传统模式。
通过品味、朗读等多种方式,既让学生感受到老汉的光
辉形象,又领悟到语言表达上的特色。



设计的同步练习题,大部分同学都能把主要的信息提炼
出来,应该是达到了预期效果。
《桥》教材分析

新泰市
《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 中的一
篇精读课文,课文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面
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 的威信、沉稳,高风亮节和果
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
让给群 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
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 ,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
韵味。在表达上很有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
后照应;2.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
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教学课文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
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 方法。
教材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
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
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观评报告
评课时间:4月18日
评课地点:学校二楼会议室



评课过程:
1.赵仁泉:教师感情真挚,有激情。教师范读课文较好,学
生表述比较 清楚,学生的主体效果较差,时间把握不太精确,
拓展部分有点仓促。
2.安会新:教师思路比较清晰,衔接紧密,课件导入较好。
但学生激情不高,配合不默契。
3.吕文亮:课件精美,板书及时,起到了加深理解课文的作
用。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有待进一步 提高。
4.刘静:课文父子独白是亮点,教师设置的问题太多,没给
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学 生感情不到位。
刘壮:时间分配不太合理,朗读没有变化,没有充分发挥学
生的主体地位,对 文章描写老汉的一节可以深入挖掘。

《桥》同步练习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桥》)
①联系课文,再读一读这个结尾,你获得了那些信息?
信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读了这个结尾,再回顾全文,你一定有不少感受,请写下
来。 < 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联系课文,再读一读这个结尾,你获得了那些信息?
信息1、五天前,老汉和小伙子都被洪水吞没了。
信息2、老太太来祭奠的是他的丈夫和儿子。
信息3、老汉和小伙子是父子关系。
②读了这个结尾,再回顾全文,你一定有不少感受,请写下
来。
我感受到了老汉在危难面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
身的崇高精神。
课后反思: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朗读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所以学习
《桥》时,我让学生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对比读、
教师范读、角色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 落实语言训练,培
养学生语感。
2、双线并行,情景再现:
我着力渲染环 境的真实,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洪
水的凶猛,将环境描写这一条线与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



的光辉形象这一条线相结合,并采用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
使 老汉的英雄形象凸显得越来越美丽动人。
3、情法并重,读写结合:
在指导学生理解老 汉的光辉形象中,我结合文章的有关
语句进行表达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初步感悟到作者的语言简
洁明快、手法准确无误、结构跌宕起伏。在学生理解的基础
上,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的环节来祭奠老。
4、注重拓展,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我联系现实生活,出示了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水灾< br>时的画面,让学生明白“共产党员是执政为民的桥”,加强
了对学生的爱国、爱党等思想教育。
5、个人的普通话水平还需提高,有些教学环节还不够
细致,以后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课标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不应以
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本,以读书
为主,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 “自主读”,让学生“自觉
读”,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养
成良好的 阅读习惯,让学生自能阅读,做阅读的主人。
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

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识-运动会总结


留学印度-保函格式


杨绛先生-白莲教口号


浙江考试院官网-开店计划书


数控技术毕业论文-比较政治学


关于感恩老师的句子-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


冻疮的治疗方法-公使衔参赞


考研准考证下载-陈情表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