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教材解读的几点认识(精)
个人工作评价-幼儿园园务计划
对小学语文教材解读的几点认识
1、“教材解读”:指的就是备课环节的备教材,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二、“一一三三五”语文教材解读模式
1、树立一个教材解读观:终生备课观
苏霍
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中讲了这样一件事:一位有30年教龄
的历史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由
于课讲得实在精彩,迷住了听者,竟连做记录也忘
记了。课后,一位教师请教这位老教师,“你花了多少
时间来备这节课?”老教师回
答:“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
用终身
的时间来CCC 备课的。”
只有树立终生备课观,教师的教材解读才有底气。 读古今中外的各类经典之作,应成为语文教师自觉的内心需要。满腹诗书才可
能使教师教材解读时底
气十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多读
书,多积累,多思考。要制定自己每学年、
每学期的读书计划。除了读书要坚持写
作,记录自己读书中的收获,记录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2、确立一个开展教材解读活动的目标
我们开展教材解读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教师教材的解
读能力。这种能力既包
括对教材理解的准确性,也包括对教材理解的全面性、深刻性和独特性。
3、教材解读的三种形式
这三种形式包括:名师解读、教师个体解读、备课组或教研组集体解读。
名师解读具有引领性
的作用,教师个体解读是教材解读的主要形式和落脚点,
备课组或教研组集体解读,主要为教师个体解读
提供一个交流、相互学习、借鉴、
启迪的平台,这种解读形式有利于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
4、教材解读的三个层面
教材解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整体解读、单元解读、课文解读。
整体解读包括学段教材解读、
全册教材解读。进行教材解读首先要求教师要从
整体上对教材进行把握,包括整套教材的编排特点、整体
安排等。 单元解读要认
真学习领会单元要求。课文解读应包括阅读提示、课下注释、课后思考与练习。
5、课文解读要做到五个方面的对话
(1)与作者对话
课文解读要做到“知人论世”,要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作品时代背景,
要学习作者其它相关
作品,了解作者的作品风格等。在这个方面一些经典作
品、离现在年代久远的作品、特定背景下尤甚。实
现与作者的对话就是要理解把握
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要表达什么样思想情感,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只
有做到与
作者的对话才能实现对的准确文本解读。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在准备全国公开
课《
长相思》时,曾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用来研究纳兰性德及其作品。
(2)与文本对话
教师细
读文本是教材解读的重要前提,一篇课文不管以前有没有读过,有没有
教过,都应该细细地读上几遍,形
成自己的阅读体验。“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
雷特”,课堂上师生对话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师对文本的理
解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之
间的对话与碰撞。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文本理解
的
深度,教师对本文解读的独特性行影响着学生思想的发展。
实现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要求教
师在对文本形成阅读体验之前最好不要参看有
关资料,包括教师用书。
(3与编者对话
只有与教材编写者对话,才能了解本单元本篇文章的选编意图。而
明确选编意
图对于每位老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明白了选编意图,我们做教师的才能将这
篇
文章定好“位”。这个位,是老师依据这篇文章实施教学的前提,是培养具有个性
化语文素养的学生的前
提。如人教版教科书,它的选编意图是“力图构建语文的综
合实践体系,贯彻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精
神,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养;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
探究的语文
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
系
统性和完整性,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力求富于
开放性和弹性,给地方、
学校和师生留有广阔的活动空间”。为了体现教材整体意
图,这套教材以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
选文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
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写作
·口语交际”两部
分进行编排。具体到单册,我们会发现教材编写者按语文学习的规律和学生认识的规律对教材整体选编意图做了极为合理地分解 只有与教材编写者对话,才能确定
正确的教学目标。
任何一篇文章,置于特定的学段、特定的单元,有着它的作用与
理由。而这又是你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
据。明确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你就能确
定教学目标,依据学情逐步实施你的教学过程。这是显而易见的
。
实现与编者对话需做到:
通读教材,领会全册教材的训练体系。教材编写有其很强的系统
性,知识积累
和训练都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呈螺旋式上升的。这个系统在课标和参考用书上可以
找到相应的阐述。教师把握住了教材知识的系统性,就先等于抓住了教材的根本,
授课时就知道哪些知识
应该讲,应讲透,应拓展,应延伸,上课就不会无所适从,
而是有的放矢,讲为学用。
研读课
例,准确把握课文序列的关系。教材通常由各个单元构成,而各单元之
间又有着内在的训练序列衔接关系
。把握住了这种关系,在授课时就知道哪组课文
应该讲哪个专项的读写知识,哪组课文又是哪个专项知识
的延伸和巩固,在讲课文
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重点出击。使教材为我所用,为学所用。
钻研课后习题,把握课文重点训练项目。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篇精读课文
后面都设置了精炼的训练习题,这些习题就隐藏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或难点。聪明的
教师总是不放
过这些习题,通过钻研这些习题,你就会发现编者选这篇课文所要其
承担的训练项目和训练目的。例如人
教版第七册《猫》课后习题二:“从文中可以
看出作者非常喜欢他描写的那只猫,我们来举些例子说一说
。”这道习题就明白无
误地反映本篇课文的读写结合点在于抓住动物的特点来描写,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
者的感情来。那么教师就要通过本文的教学,让学生仿写自己喜爱的动物,更重要
的是培养自己
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俗话说:“我手写我心”。只有自己喜爱的东西,
才能真情地流露出自己的感情。所
谓“爱屋及乌”。如果我们教师认真揣摩这些习
题,就会发现原来这篇课文要这样教,在教学中才能真正
做到讲要讲的内容,练需
要练的项目,就不会泛泛而谈,语无伦次,更不会一篇课文讲下来,不要说学生
不
知学到了什么,连自己也不知讲了些什么。
(4)与学生对话
这里的学生,是老
师潜意识里的学生。与学生对话,就是我们常说的备课备学
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
习的主人。”但标准同时又明确指出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那如何组织、引导作为“语
文学习的主人”的
学生正确、准确、有创意地解读文本,这应成为老师在备课时着重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分析学情并制定教学策略的问题。
备课时,老师与学生对话,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
律,二要结合学生的生理和
心理,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来进行。教学以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和语
用技
能为基础,是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表现。我们的教要以学生的学为基础,要着眼于
学生的未
来。要“因材施教”、“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需要
教”等对我们选定教学策略
仍有很强
的指导意义。备课时与学生的对话,目的就在于分析学情、制定教学策略。一
名优秀
的语文老师,在上课之前就应充分考虑以下问题:这篇文本对于学生来说解
读会存在哪些困难,他目前所
积累的语文知识、所获得的语用技能处于何种状态,
他目前的非智
力因素对他学习本文有多大影响,他的家庭状况、社区环境、校风班
风对其影响有多大,他需要什么支持
和帮助,他适合用什么方式来学习本文,他有
多少发展、创造的机会,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他应该有
哪些收获等等。
(5)与自已对话:
与自己对话要求教师在选择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时
,必须结合自己的教学
风格,必须结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实践,必须结合自己所处的教学环境(学校教学条
件等),从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教师要不断通过与自己
的对话,形成
自己的教学个性,寻求自己教学上的突破。
三、教材解读的策略
1、让复杂的简单起来:对
于较难理解的课文,对于较长篇幅的课文,教师要
善于通过概括、综合、提炼、筛选等手段来实现对文本
的把握,如抓住标题、抓住
背景材料,拟小标题、抓中心句,概括文章中心、段意等。
2、让
简单的丰富起来:这个主要针对古诗词教学和对一些含义深刻句段的理
解。常用的方法有赏析、扩写、续
写、想想添加细节等。
3、在无疑处设疑:学生对一些看似浅显易懂的内容不求甚解,轻易放过,其<
br>实并未真懂。这些地方貌似无疑,却蕴含着智慧、哲理。教师要从中深入挖掘在学
生看来并不是问
题的问题,激发其疑问,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在学生平静的思维海
洋里激起层层涟漪。如王崧舟在《一
夜的中作》教学时在“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
子”处设疑,引导学生认识周总理的伟大。
4、在有疑处生成智慧:“学贵有思, 教贵有疑”。教学中的疑点,
尤其是。学生
在深入思考之后产生的疑点, 往往能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
因此教师在教材解读时
一定要重视利用好教学中疑点。
四、教材解读要求教师要有规划学科教学的能力
好的教
师善于规划。一学期、一学年,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学生的语文学
习,教师的语文教学都要做整体规划
。语文课上干什么,课外干什么,校内干什
么,校外干什么,寒暑假干什么都要做整体考虑。如有的教师
把古诗文诵读、课外
名著阅读作为假期主要语文作业,开学第一周以考试、读书报告会等形式检查交流<
br>假期学习成果的做法就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做好教材解读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树
立大语文教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