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分析模式

巡山小妖精
803次浏览
2020年11月29日 12:4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读书心得200字-关于诚信的格言

2020年11月29日发(作者:史可全)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执笔:金坛市殷雪梅小学 滕晓惠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简要叙述)
本单元围绕“探究自然的奥秘”选编了四篇课文。《去 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
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召唤少 年儿童投入大自然
的怀抱,去探索、发现,去从“绿色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去开启大自然之门。《 装满昆
虫的衣袋》记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童年时痴迷于昆虫以至于被责骂的故事,告诉学生打开自
然、走进大自然不仅需要观察、还需要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精神;《变色龙》中作者通过细
致地观察 ,生动地描写了变色龙这一珍稀动物的外形及捕食、变色的情景,告诉了学生打开
自然的方法——观察, 展示了大自然神奇的生物资源。《金蝉脱壳》这篇课文极其生动地介绍
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 动人的情景,激发了学生去研究自然科学的兴趣。
练习是以积累歇后语和观察的名言为主。单元习作则 是在学生学习本组课文描写方法的
基础上,仿写一种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实现读书写作的结合。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1、会读写本单元的30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
2、会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相关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尝试根据文章表达的顺序给文章分段。
4、能在学文的过程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 模仿着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把动物的
外形和动作写具体。领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5、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坚持不懈的精神,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6、学会搜集资料。
重点难点分析
1、结合例文重点语段让学生掌握仔细观察大自然的方法和有条理记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欲望。
(三)每篇课文的训练点
1


篇目名称
《去打开大自
训练点
指导学生在品读诗歌中去自主探究 “绿色的课本里有哪些内容?”和
然绿色的课“怎样打开大 自然绿色的课本?”,“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课本”等问
本》 题,在解疑的过程中感知诗歌的节奏美、韵味,体会大自然的绚丽多彩。
以中心词“着迷”、“迷恋” 、“痴迷”为抓手展开教学。一是引导学生
回归原文,读中想象法布尔小时候捕捉“纺织娘”的情景,感 受法布尔对
《装满昆虫的昆虫的“着迷”。二是找出并品味法布尔捉甲虫时动作及遭受责骂后坚持的衣袋》 相关句子,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在品读中活化人物形象。三是挖,
以“成人后的 法布尔又是怎样痴迷的”为思维导向,引导学生补充相关的
课外资源,以填补课文空白,丰富人物形象。
《变色龙》
聚焦重点语段,让学生在读、找、划重点语句中品读变色龙外形、捕
食、变色的奇特。
引导学生紧扣“神奇有趣、奇特动人”,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在圈圈画
《金蝉脱壳》 画中进一步研读课文,思考释疑,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奇特,激发学生
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二.篇目教学分析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1、文本解读
《去打开 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文题以“绿色的课本”喻“大
自然”,形象贴切且富有感 召力。整首诗歌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生
动的笔触展示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
全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激情,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全诗共有六小节 ,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小节为第一部分,写可爱的祖国召唤少年儿
童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二 、三、四、五小节为第二部分,写只要少年儿童勇于探索,
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他们以丰富的馈赠。最 后一小节为第三部分,是第一节内容的反复,
呼应开头。其中,第2―5节是全诗的主体部分,诗人紧紧 围绕“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驰骋想象,探索大自然神奇的秘密, 感受大自然绚丽的景色。
2、教学目标分析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联系上下 文理解“挺拔”、“饱览”、“攀登”等重点词语的意
思。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能品味出诗歌所用的首尾呼应、拟人等手法,能感受到大自
2


然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教学资源运用
(1)课文录音磁带、课文插图
(2)学生曾经拍摄的大自然美景的照片。
4、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第一课时: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理清诗歌的条理,能自主解答“绿色的课本里有哪些内
容?
(3)学习一、六、二自然段,了解首尾呼应的手法,感受大自然美丽动人的画面。
第二课时:
(1)能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2)学习三、四、五段,能说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并仿写段落。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能探究并自主解答 “怎样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为什
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课本”这两个问题。
(4)能在读文中品味出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
兴趣。
建议本课采用两课时。
5、教学构想或建议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读题质疑
1、谈话导入
2、读题质疑
预设1:绿色的课 本指什么?预设2:绿色的课本里有哪些内容?预设3:怎样打开大自
然绿色的课本?预设4:“为什么 把大自然比作绿色课本”、„„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初步感受大自然之美。
2、放声读诗歌,把生字的字音读准,把课文句子读通顺,初步感受诗歌的主要内容。
3、检 查生字词的读音(小黑板出示本课生词),用查找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温馨”、“挺拔”、 “饱览”、“攀登”等词语的意思。
4、指名分节读文,理清诗歌条理。
三、默读诗歌,自主探究预设的1、2两个问题
3


1、默读全诗 ,想一想绿色的课本指什么?绿色的课本里有哪些内容?(用笔划出相关词
语)
2、交流,得 出结论: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里有空气、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
野花、青山、绿水、云锦、微 风。大自然真是美丽神奇、多姿多彩。
四、品读诗歌,启发想象大自然美丽动人的画面
1、引导学生朗读感悟1、6自然段,感知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和祖国妈妈对少年儿童的
亲切召唤, < br>2、自读第二自然段:先在景物特点的词下面加小圆点,再边读边调动生活的积累想象文
字所描绘 的画面。
3、针对翠竹挺拔、松柏苍劲的特点交流读书的体会。
4、交流在丰收的果园和耕耘的沃野看到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5、探讨怎样才能看到这美丽的画卷?(要去观察、发现)
6、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五、指导写字
教师示范书写,指出书写的注意点。学生练习,描红。纠正学生书写的姿势和个别字的
书写。
六、课时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生词。
2、调动生活的积累,描写自己看到的果园丰收或沃野耕耘的场面。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词 复习旧知(让学生说说大自然课本中有哪些内容)
二、品读诗歌 感悟诗情
1、利用插图领略诗歌意境,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
觉到了 什么?
2、插图这么美,诗人的描写也很美。引读第三小节,感受“鸣禽、野花”的活泼友好,
“祖国山水”的热情相邀。
3、男女生互读第四小节青山、绿水的句子,交流:(1)从祖国山水的 话语中听出了什么?
(2)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4、自主朗读课文第5段,感受天空的热情好客、大地的慷慨无私。
5、感情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三、拓展文本 深化主题
4

< br>1、设疑:大自然的确绚丽多姿、神奇无比,通过学习这首诗,自主解答预设3的问题:
怎样才可 以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
2、学生多角度地交流后,师总结:我们可以调动多种感官去观察发现 、去欣赏描绘、去
亲近联欢,去探索攀登。
3、生探究除书本上的方法,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预
设:阅读描写大自然美景的名家名作;游览祖国名山大川„„)
4、小组合作讨论并解答预设4:“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课本”这一问题。
四、总结全文,赏读课文。
1. 师总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得就是既要向课本 学习,还要向自然学习,知
识无处不在,关键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勇于探索的心。
2. 生再品味: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课时作业设计
1、仿写
走进大自然,鸣禽、野花要和我们联欢,他们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仿照课文的第四节,
把下列句子补 充完整。
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提示:微笑吧,欣赏美妙的乐曲,敞开少年的心扉。快来吧,跳起优美的舞姿,放飞
少年的心 灵。)
2、写下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
在诗人的眼里,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因为 ;
在你的眼里,大自然是 色的课本,因为 。

5.装满昆虫的衣袋
1、 文本解读
这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叙述了 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儿时的法布尔对昆虫充
满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 ,忘记了回家;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
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 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
课文并没有写法布尔是怎么成为一名昆虫学家的,而是记叙了他小时候对 小虫子非常着迷的
两件事。这是课文的重点。
全文共有11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 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概括地介绍了著名
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第二至十自然段为第 二部分,通过写捉纺织娘和
5


捉小甲虫这两件事来具体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 迷恋。第十一自然段为第三部分,写人们为了
纪念法布尔,在给他建雕像时,把他的两个衣袋做得鼓鼓的 。
2、教学目标分析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 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痴迷”、“笼罩”、“纵横”、“兴致勃勃”、“厉
声”等词语的意思。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从法布尔喜欢昆虫的两件事中受到启示,培养学生仔细观察、
孜孜 以求、坚持不懈的精神。
(4)学会搜集资料。
3、教学资源运用
(1)《补充阅读》中的课文助读,了解法布尔的生平简介。
(2)《同步拓展阅读》中法布尔的故事 。
4、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第一课时: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理 清课文的条理,能自主解答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说明法布
尔小时候特别喜欢昆虫?
(3)会抓住国籍、身份、功绩三个方面简介法布尔。
第二课时: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抓住课文中表现法布尔“着迷、迷恋、痴迷”的重点语句,体会法布尔的不懈追求。
(3)能探究并自主解答 “为什么把装满昆虫的衣袋”作为课题。
建议本课采用两课时。
5、教学构想或建议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交流资料
1、揭示课题。
2、学生简介法布尔(抓住国籍、身份、功绩三个方面简介)和《昆虫记》。
3、为什么法布尔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童年,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文,把生字的字音读准,把课文句子读通顺,初步感受文章的主要内容。
2、检查 生字词的读音,联系上下文理解“怒气冲天”、“笼罩”、“纵横”、“兴致勃勃”、“厉
6


声”等词语的意思。
3、检查课文朗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说说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4、探讨: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说明法布尔小时候特别喜欢昆虫?
三|、再读课文,质疑释疑
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
2、小组内交流探究部分问题,教师巡视。
3、教师根据学生不能解答的疑问,确定为下节课的研究目标。
(1)为什么题目用“装满昆虫的衣袋”?
(2)从哪些地方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欢?
四、指导写字
1、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范写较难写的 “察”、“毒”、“殿”。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时作业设计
1、抄写生词。
2、摘录纺织娘和甲虫外形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旧知 聚焦中心“迷”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小法布尔是个怎样的孩子啊?
2、文中有三个词,准确地表达 了他对昆虫的这种感情。学生轻声读文,找出相关的词语。
(板书:着迷、迷恋、痴迷)
3、理解这三个词的意思逐层加深。
二、研读赏析,品读其“迷”
1、品味“着迷”——法布尔为抓纺织娘忘记了回家。
(1)默读2、3自然段,找出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句子,并圈画出重点词语,写批
注。
(2)交流
A..抓住“三天前”、“终于”感受小法布尔为捉到纺织娘等待的时间之长和捕 捉过程的艰
辛。
B.抓住“歌唱家”感受小法布尔对纺织娘的喜欢。
(3)想象练笔:法布尔会怎样把历经辛苦才捉到纺织娘的喜讯告诉妈妈呢?请发挥你的
7


想象,抓住经历的辛苦和当时的心情来写一个片段。
(4)指导感情朗读2、3自然段
2、品味“迷恋”——捉甲虫虽遭父母责骂,依然痴迷于昆虫。
◆八九岁的时候,法布尔一边放鸭一边继续观察他迷恋的小昆虫。
(1)出示第6自然段:夕阳西下,法布尔赶着鸭子,满载而归,心理甜滋滋的。
读句子理解“满载而归”。
(2)默读第5自然段,说说法布尔收获了什么?这些东西中,哪一样他最喜欢?
(3)抓住捉甲虫动作、语言的词句感受法布尔的快乐和对甲虫的喜欢。
(4)感情朗读4、5、6段,读出法布尔捉甲虫时的快乐。
◆可是当法布尔甜滋滋地回家时,等待他的又是什么呢?
(1)四人小组分角色读7、8、9、10段并交流读书的体会。
(2)创设语境反复引读: 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
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A.在双亲的则骂声中——读
B.那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漂亮的小甲虫被扔进了垃圾堆——读
C.那只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的小甲虫,被扔进了垃圾堆——读
D.那只被法布 尔小心翼翼地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口袋,打算回家后再
好好欣赏的小宝贝,被扔进了垃 圾堆——读
(3)品读第10小节,抓住“丝毫”、“没能阻止”、“仍然”、“兴致勃勃”、“背着 ”、“躲”
“偷偷地”等词语感受法布尔面对阻挠仍然沉醉于对昆虫的研究,这就是“迷恋”。
(4)朗读中体会法布尔情感的变化:甜滋滋——难过——兴致勃勃。
三、拓展升华,“痴迷”铸伟业
1、结合教师补充的中年法布尔的资料,(《同步拓展阅读》第29页),品味 “痴迷”。
2、出示《昆虫记》片段,指名读,交流读书收获。
四、解读课题,“迷”贵坚守
1、研读第11小节,感受法布尔地孜孜不倦、执着追求。
2、再读课题,探究“为什么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
五、课时作业设计
1、阅读《昆虫记》中最感兴趣的内容,并写批注。
2、学完课文,尝试写一篇读后感。 < br>3、写系列观察日记,可以从昆虫的样子,颜色,生活习性等方面去写,也可以只抓住其
中的一个 方面详细写,其余略写,但要注意写出昆虫的特点。
8


板书:着迷
迷恋 执着追求 坚持不懈
痴迷

6.变色龙
1、文本解读
契诃夫笔下的变色龙是指现实生活中某些善于察颜观色,投机钻营的人。
这是一篇介绍变色龙 的趣味性强的科普故事。作者借用一次摘四季豆时的所见、所闻,
引领我们走进变色龙的世界,解开变色 龙的奥秘。让学生感受到动物世界的奇妙,激发学生
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课文通过人物间的对话从变 色龙的外形、捕食、变色这三个方面描
述了变色龙的特征,作者采用对话方式叙述,使得语言更加亲切自 然,易于学生理解接受,
并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全文共十六个自然段,可分三段。第一部分是第一至第八 自然段,写
我们发现变色龙,那是条长30厘米左右,似蛇非蛇的怪物。第二部分是第九至第十五自然< br>段,写我们端详变色龙,了解了变色龙的特点。第三部分是第十六自然段,写我们将变色龙
放回了 原始森林。
2、教学目标分析
(1)能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端详”、“ 绘声绘色”、“窥探”、“伺机”
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的表达顺序给文章分段。
(4)能结合具体的语句了解变色龙外形奇、捕食快、会变色的特点
(5)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教学资源运用
(1)《同步拓展阅读》中有关变色龙的资料。
(2)上网搜集有关变色龙的图片做成课件。
4、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第一课时:
(1)能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 解“端详”、“绘声绘色”、“窥探”、“伺机”等
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文章的表达顺序给文章分段。
(3)学习文章第一部分,感受变色龙隐蔽性强的特点。
第二课时:
9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通过研读课文二、三部分,关注过渡段和变色龙外形奇、捕食快、会变色的特点。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建议本课采用两课时。
5教学构想或建议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听老师的口令 ,做动作。一只眼睛睁开,一只眼睛闭上;两只眼睛看左边,两只眼睛
看右边; 两只眼睛看前面,两只眼睛看后面;一只眼睛看前面,一只眼睛看后面。
2、揭示变色龙“一目二视”的神奇本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变色龙。
2、出示生字词。①自由读。②指名读,齐读。
3、联系上下文理解“端详”、“绘声绘色”、“窥探”、“伺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学生自由选择最喜欢的部分读,说说这部分写了什么。
5、按“我们 发现变色龙”“我们端详变色龙”“我们放回变色龙”的表达顺序,尝试给课
文分段。
三、研读第一部分
1、分角色朗读第一部分。
2、自主探究:
(1)我们在哪发现了变色龙?
(2)它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抓住“ 冷冰冰”“怪蛇”、“绿莹莹”、“一模一样”、“很难发现”等重点词语,理解变
色龙触觉上冷冰冰、 样子有点怪、隐蔽性强的特点。
4、指导朗读。
四、指导写生字
1、观察字形,指名说写字时的注意点。
2、描红、临写。
五、课时作业
1、抄写生词
2、搜集变色龙的资料。

10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词,复习课文主要内容
二、品读端详变色龙
1、默读课文9-14小节,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
2、交流并板书(外形、捕食、变色)
3、研读外形怪
(1) 渗透观察顺序: 朗读课文第9小节,思考: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变色龙外形
的?(板书:全身、头、身躯)
(2) 紧扣部位特点:你对它的什么部位感兴趣?请学生结合图片和书中的语言文字谈体
会。 (身体的颜色、嘴巴的形状等等)
(3)再读本段,感受外形的“怪”和作者观察的细致、描写的详尽。
4、研读捕食快准
(1) 指名朗读10-12节,关注过渡段并思考:变色龙的样子“怪”, 那它捕食呢?(板书:
快)
(2) 自由读第12节,在能表现捕食快的重点词语下面圈圈画画。
(3) 交流(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刹那间”) 指导朗读第12节
(4) 变色龙之所以能快速捕获食物,除了舌头帮忙,它那双奇特的眼睛也功不可没。
默读课文11节,思考:它的眼睛奇特在什么地方?
(5)交流:抓住“单独”、“分别”、“同时”等词。(板书:准)
5、研读变色多
(1)指名朗读第14节,找出颜色的变化(绿色 棕色 浅灰色)
(2) 思考:它的颜色是依据什么而不断变化的?
(3)想象,变色龙还会怎样变色: 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用“在 上,它是 色”
的句式说。
(5)理解“名副其实”的意思并造句。
6、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赠送名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巴浦洛夫”
三、放回变色龙,涌起保护动物之情
读第16小节,交流读书的体会(板书:保护)
四、整体回顾
1、看着板书,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选择自己对变色龙最感兴趣的部分,上台向同学作介绍。
11


五、拓展延伸 ,激起探索自然之趣
1、交流搜集的变色龙的资料。
2、探究其它动物的特异功能——保护方法及特点
六、课时作业设计
1、作一次小解说员,向家人或邻居讲解变色龙的相关知识,写一篇体验日记。
2、以“变色龙”为专题,编辑一张小报。

附:板书设计
发现
外形(奇)
端详 变色龙 捕食(快准) 保护动物
变色(多)
放回

7.金蝉脱壳
1、文本解读
金蝉脱壳的本意是:寒蝉在蜕变时,本体脱离皮壳而走,只留下蝉蜕还挂在枝头 。此计
用于军事,是指通过伪装摆脱敌人,撤退或转移,以实现我方的战略目标的谋略。稳住对方,撤退或转移,决不是惊慌失措,消极逃跑,而是保留形式,抽走内容,稳定对方,使自己脱
离险境, 达到己方战略目标,己方常常可用巧妙分兵转移的机会出击另一部分敌人。
课文《金蝉脱壳》以细致生 动的描写,吸引着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动物的世界,感受
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从而萌生出对自然科 学研究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金蝉脱壳的文字
的同时获得心灵的震撼!
文本的脉络很清晰,可 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
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 密。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
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 生涯。整个脱壳过程可以分为脱壳前、脱壳时、脱
壳后。脱壳时,蝉身体各部位分先后出来,顺序是背 头 脚 尾,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
调。脱壳后作者又详写了变化最大的翅膀和颜色。教学时,我们可以 紧紧抓住“金蝉是怎样
脱壳”的这一条线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脑中清楚地映出没有脱壳的蝉是什么样子― ―“肥肥
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正没着柿子树往上爬。”然后重点感知蝉是怎样脱壳的,感< br>受脱壳的顺序。脱壳后的蝉又是什么样子。通过抓住具体的描写,品味生动的语言,感受蝉
12


脱壳过程的神奇.在让学生了解感知了蝉虫脱壳的情景过程时,体会并学习作者的观察习 作方
法和观察品质,激发学生学做生活的有心人。
2、教学目标分析
(1)能学会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搜索”、“抽搐”、“颤动”等重点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5段。
(3)能通过研读课文,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4)学习作者观察细致的好习惯,描述细致的表达方式,培养观察能力。
(5)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3、教学资源运用
(1)金蝉脱壳全过程的图片来源于http:09s_
(2)《同步拓展阅读》中有关配套资料。
4、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第一课时 < br>(1)能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搜索”、“抽搐”、“颤动”、等重点词语
的意 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初步感知文本的结构,理清课文的条理。
(3)学习文章第一部分,初步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第二课时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5段。
(2)能通过研读课文二、三部分,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3)学习作者观察细致的好习惯,描述细致的表达方式,培养观察能力。
(4)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建议本课采用两课时。
5、教学构想或建议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诗文,揭示课题
1、背诵袁枚的《所见》
2、设疑:是什么东西让原本一路高歌的牧童忽然闭口立的呢?
3、揭示题目,读准“壳”的字音。在课题中读qiào,在课文其他句子中读ké。
4、理解“金蝉脱壳”这个成语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3


1、仔细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要读通读顺每一个句子。
2、出示生字词。①自由读。②指名读,齐读。
3、联系上下文理解“搜索”、“抽搐”、“颤动”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对3、4、5这些生字多,句子长的重点段进行朗读抽查。)
5、理清课文条理
三、研读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画出金蝉脱壳过程特点的两个词。(板书: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2、设疑:是什么让我们感到如此“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3、自读1、2小节,用笔划出金蝉脱壳过程的一句话。
4、品读 “夜幕降临„„新装。”
(1)抓住“钻”、“偷偷地爬”、“脱掉”、“换上”等词语品读出金蝉脱壳的神奇
(2)引读“夜幕降临„„新装。”
5、抓住“决心”,指导学生读出我急切地想揭开金蝉秘密的心情。
6、齐读1、2小节。
四、指导写生字
1、观察字的间架结构,指名说写字时的注意点。
2、师范写“颜”、“配”,生描红、临写。
五、课时作业设计
1、抄写生词
2、阅读关于蝉的资料信息。。

第二课时
一、交流资料,谈话导入
1、交流查找到的蝉的资料并完成填空:蝉又叫( ) ,蝉的幼虫生活在( ) ,
蝉的成虫的生命周期有( ),蝉饮食以( ) 为主,蝉用( )发出声音。蝉脱下
的壳叫( ) ,可以( )。
2、蝉是怎样脱掉旧壳、换上新衣的呢?这节课我们将具体感受这一神奇的自然现象。
二、研读第二部分——金蝉脱壳的过程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2、交流并板书:脱壳前(3)、脱壳中(4)、脱壳后(5)
3、抓“神奇有趣”,感受脱壳前蝉的样子
(1)自读第3小节,画出蝉的样子的句子。
14


(2)指名读:突然,我发现了一只„„不动了。”
(3)与第1小节“夜幕降临„„华丽新装”相比较,明白前后照应的手法。
(4)引读1、2、3小节
4、抓“奇特动人”,感受“脱壳中、脱壳后”。
◆板块一:感受“脱壳中”
(1)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圈出表示蝉身体的各部位顺序的词语。 板书:背——头—
—脚——尾
(2)选择最喜欢的那一部分的描写,读一读,圈一圈,写 一写,再说一说自己读后的感
受体会!
学生交流预设:
A.“头钻出来了,前面一 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用了打比
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蝉眼睛的特点 。感觉这个蝉很可爱。生动的形象源自对蝉的喜爱
之情。可见,小作者又是带着感情来写的。板书:有感 情
B.“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蝉儿把它已经出
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
尾就出来了 。”观察十分仔细,把蝉每一个动作写得准确到位。而且重点写了蝉尾出壳的情景。
板书:有详略 (3)指导朗读:读到各个部位的字时有意错开,读得饱满一些,重点抓住“抽搐、裂开、
钻、抖动 、伸着仰、扑、抓、抽”等动词,读出喜爱的感情来。
(4)积累背诵(自由练习背诵、引背、指名背)
◆板块二:感受“脱壳后”
脱壳后的情景又是如何奇特动人呢?
(1)自由读第5自然段,同桌同学合作完成表格:金蝉脱壳后,各部位又发生了哪些变
化?

部位

全身



翅膀
触角
奇迹般的变化



(2)全班交流表格内容、练习背诵。
(3)引读:金蝉脱壳,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金蝉脱壳——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
景啊!
15


(4)引读第7小节:让我们再来仔细地看看这充满神奇色彩,奇特无 比的蝉吧,它是那
样(引读)——五彩缤纷,就像雕刻家给自己的艺术品涂上了油彩一样。而留在一旁的 蝉壳
(引读)——透明发亮,闪着金光!
三、探究学法 ,欣赏佳句
1、设疑 :作者能将金蝉脱壳这一难得一见的情景描写得如此具体、生动,靠的是什么?
(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勤于动手的习惯、一颗对大自然热爱的心)
教师总结板书:善于观察 勤于记录
2、抓“观察”,进行学法指导
A.课文中哪些词语能表现出作者在“观察”?
B.搜索——发现——聚精会神地盯着——仔细地看着
C.出示这个单元的关于观察的三句名言,齐读,体会观察的重要性。
四、课时作业设计
1.摘录你喜欢的表现金蝉脱壳过程的语句并写出你的感受。
2.完成片段描写:大自然中还 有许多生动有趣的情景,譬如:母鸡下蛋、蝌蚪变青蛙„„
下面就让我们选择一个自己看见过的情景,写 一个片段!要向文中的小作者学习写法,做到
有顺序、有感情、有详略。

附:板书设计
脱壳前 神奇有趣
金蝉脱壳 脱壳中 背——头——脚——尾 奇特动人
脱壳后 翅膀、颜色发生变化

善于观察 有顺序 有感情 有详略
勤于记录

练习2
1、文本解读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个项目:一、语文与生活。主要是歇后语的练习。首先是歇后 语的积
累,其次是歇后语的运用。二、读书与积累的内容是三条关于观察的格言。这三条格言也可
以放在教学本组课文之中进行教学。三、写好钢笔字,重点指导学生掌握语段的行款布局和
每个字的间 架结构。四、口语交际是“想想说说”,应该让学生想象补充画面,然后再说一
16


说。这里要注意方向的把握,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五、学写毛笔字是练写“四点底”
“心 字底”两种偏旁和“点、思”两字。
2、教学目标分析
(1)了解歇后语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歇后语 ,丰富语言的表达。
(2)会读、背有关“观察”的重要性的三段名言
(3)能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行款整体布局。
(4)学会看图,联系前后图意,合理想象,能用连贯的语言将连环画描绘的故事经过说
清楚。
(5)学写毛笔字。
3、教学构想或建议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学生自读五个歇后语,感知歇后语概念和形式特点。
(2)让学生把课前通过查工具书和请教别人学会的歇后语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2、教学第二部分。
(1)再读五个歇后语,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意思。
(2)让学生阅读第二部分,尝试在空白处填上最恰当的歇后语。
(3)要求学生读两个填写完整的句子,体会歇后语在句中的作用。
3、教学第三部分。
(1)鼓励学生想想平时在生活和课外学习中还见到过哪些歇后语,然后交流。
(2)要求学生用知道的歇后语说一句话。教师评议,看句子是否贴切、生动、准确、通顺。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读背“名人名言”。
(1)学生看书,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3)学生继续朗读,做到熟读成诵。
(4)在熟读成诵的情况下,学生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拓展。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句,说出大意和自己的看法。
(2)让学生联系具体事例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17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教师重点指导“雕、塞”等字和整体布局。
2、练习。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四点底、心字底
2、指导。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练习。注意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4、反馈。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学生自读题目的要求,观察书上的漫画。
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 求:观察并理解图意,合理想象第二幅图的情景;将四幅图的意
思连贯地说出来。
2、指导。
(1)让学生认真看图并思考:这几幅图中共有几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什么人?
(2)组织讨论:已有的三幅图分别画的是什么内容?
(3)学生小结出图意。 (4)学生讨论:这幅四格漫画可以怎样命名?(《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第二幅图应该是
个什么 内容?(拍的是什么情景?为什么笑得前仰后合?)
(5)分组交流。
3、练习。
(1)每组指派代表说出他们的想象。 (2)让学生互相评说各自的想象,对想象不合理的地
方加以改正。(3)学生把想象的第二幅图补充进去,然后用自己的话把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
给同学们 听。
4、课时作业:把《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写具体。
板书:口语交际 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
观察图意 合理想象 表达连贯


18


习作2
1.文本解读
这是一次写动物特点的习作。教材内容 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例文《帅鸽》片断。
第一个片断写帅鸽的外形。第二个片断写帅鸽飞行的动 作。中间用过渡句由帅鸽的外形介绍
自然过渡到飞行动作的介绍。第二部分是作业:通过观察写一种动物 ,明确本次习作的写作
内容和写作要求。本次习作,教师要提前规划,在开学初就布置学生饲养一种小动 物,并注
意跟踪观察,作好观察记录,为本次习作积累素材。
2.教学目标分析
( 1)能读懂例文,知道作者是抓住鸽子的外形和动作两个方面的特点,把鸽子写得很有
情趣的。
(2)能模仿例文的写法,抓住外形和动作两方面把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写具体。
(3)学会运用过渡段,学会使用打比方的手法,使文章语言通顺、生动。
3.教学资源运用:例文和学生饲养的小动物。
4.课时分配:二课时
5.教学构想或建议
一、猜谜导入,明确要求。
1、猜动物谜语导入。
2、说一说,你们喜欢哪些动物朋友,对于它,你知道些什么。
3、教师小结:只要是你喜爱 的,或者你感兴趣的动物,你都可以把它当作是自己的好朋
友,去了解它,去爱护它。
4、明确要求。引导学生读懂习作提示,弄清习作的训练目标。
二、例文引路,掌握写法
1、自读例文,思考写了帅鸽哪两方面的内容?(板书:外形、飞行)
2、交流:在写法上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
(预设:过渡段 结构紧凑;打比方 语言生动;有顺序、条理清晰)
三、回忆生活,介绍饲养的小动物。
1、介绍小动物的外形。(提示:要抓住身体部位的特点说,要按照顺序说)
2、尝试抓住走 路、睡觉、吃食、玩耍时的动作特点介绍。(提示:可以抓住一方面说,
也可以几方面一起说)
3、根据介绍,评选动物小明星。
四、当堂练笔,及时反馈
1、交流写好小动物的绝招。
19


2、当堂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交流评改,完善习作:
1、师范改一篇习作。
2、生自读作文,修改、完善习作。
3、四人小组同学交流习作,围绕习作要求进行评议。
4、评选优秀习作在班级宣读

附:板书
我喜欢的动物

一、描写外形(抓住部位,有序观察)
二、抓住动作(走路、睡觉、吃食、玩耍、相处时„„) 表达喜爱之情
三、运用过渡段使习作结构紧凑
四、运用打比方手法使习作语言生动

20

永久居住权-实心球教学反思


银行招聘自荐信-给校长的建议书


婚育证明号-合作共赢


民法案例分析题-中国留学中介排名


比赛计划-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雪花洞-班主任工作计划表


澳大利亚的天气-员工评语大全


过去分词作定语-春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