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文本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功用有哪些

萌到你眼炸
544次浏览
2020年11月29日 13:3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共和党-丑石读后感

2020年11月29日发(作者:易学实)


“样本类”文本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功用有哪些?


中山小学 赵红
所谓“样本”说,叶圣陶老先生提出:“教材的性质同于样品,熟悉了样品,也就能够理解
同类的角色”。 在叶圣陶语文教学论中,课程的主要内部实质意义是“怎样读、怎样写”的
方法。在 叶圣陶看来,知识是随着技能走的,而技能又是随着“选文”练的。怎样读、怎样
写的‘知识’,从语文 课程内容研制的角度来讲应维系于被选用的这一篇“选文” 。知识是
溶在选文里的,需要学习者在阅读 中运用阅读经验去揣摩、发现,这样才能生成和提炼。离
开了特定的选文,知识无从生成,也就谈不上学 习。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
必须有所凭借。凭借就是国文教本。国文教本中排列着一篇 篇的文章,有待于学生去理解,
理解不了的教师再给予帮助,久之,学生就会获得阅读与写作的知识及方 法。
在我们现有的教材当中,有很多文本是属于样本类的。也就是说可以作为范文、例文供
给 学生学习。这一类文本主要的教学功能,就是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尤其在中班级学段,
由于学生正处于 “段落”学习阶段,因此对一个有章法的段落情势的学习尤显重要。在高班级
同样安排了学习“写作知识 ”的样本类文本,如文学性较强的说明文、游记等。都是从文章本
身的写作方法来理解阅读的内涵。我们 知道知识是教不完的,老师应该在教学当中树立一种
观念:我们并不是教知识,而是教学生掌握学习知识 的能力,训练他们的理解力和思维能力,
这样天长日久,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而然就会加强,我们的阅读 教学实效性也自然就会提高。
样本类文本选练点还培养学生的“聚焦思维”,即能够从文章的写作章 法理解文本,然后
再用这种写作章法去进行日常阅览和写作学习。在学习这一类文本时,教师不仅要指导 学生理
解文本“写了什么”,更要让学生知道是“怎么写的”。 一般这类文本在课后练习中都有这样的问题:想想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如:《鼠狐猴》一课是:仿照下面这段话的写法写
一段话 ,把一个事物的几个特点,写清楚、写具体。《鲸》一课是: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
是从哪几个方面介 绍鲸的,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2、课文中在介绍鲸的时候,使用了一些
说明方法,如列举数字——目 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课
文中还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等。《赵州桥 》一文是:默读课文,说说赵州桥什么样儿,想想
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 个“创举”,这种“设计”指的是什么?
有什么好处?等等。样本类教材(主要指的写景壮物的文章)课 后练习题的训练目的,就是
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进而掌握这一类文本的写作方法。

1


那么,样本类文本在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用或者它的功能指向性到底在哪里呢? < br>其一是“样本类”文本属于“实用文”,即作用于学生的读写能力提高。上世纪三十年
代,叶圣陶 出于“普及”、“启蒙”的目的在编写教材时大量选用了样本类文本。新课程实
施后,为了培养学生基本 的“听、说、读、写”能力,又编入了“读写结合”文本,其目的
都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对“阅读”的理解。而且,这一类文本,只有在理解
了“知识”后才能提高“阅读”能力,因为这一类文 本在行文上大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随着“知识”的逐步减少,学生可掌握的知识点也就越来越少 ,为实现叶老提出的“教
是为了不教,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这个目标,老师在教授这样的文本时,首先 要注意解决
行文的知识问题,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关注一篇文本是怎么写的,然后通过写法去发现它究< br>竟写了什么。‘写了什么’在学习过程中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需要了解是‘怎么写
的’。 按照之前引用学者对实用文功能的认识以及我国课标中对实用文功能的要求,即“明
确实用文的阅读目标 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发展学生的思考、判断能力” ,实
用文阅读教学就是为达成这一目标而服务。我们在教学中讲授“基本说明方法” 、“区分观
点与材料” ,也可以在培养科学精神、发展思维能力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获取信息,并“区分
事实和观点” 、“区分相关知识和不相关知识” 、筛选信息、依托文本探究论证信息的逻辑
框架等,让学生思考并付 诸实践。还应该通过“形式”理解“内容” ,认识到“内容”决定
“形式” 、“形式”是为“内容” 服务的,是为了更好的说明内容的。因此,学生在学习这
一类文本时,能够更“自觉”地了解行文特点和 特定内容,为今后的读写训练打下坚实的基
础。我们以《赵州桥》等这样的文本为例来说明样本类文本的 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赵州
桥》的每一个自然段都强烈地表达出了一些非常明确的信息。比如说第一个 自然段使我们知
道它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又叫安济桥。它的制造者是隋朝的石匠李春,并且距今已 经
有了一千三百多年了。第二个自然段围绕一个中心句“赵州桥非常雄伟”来突出它的一个特
点 ,在这里使用了数据说明——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说到结构时候,用了这样一句—
—全部是用石 头砌成的;说它的形状是——大桥顶端左右两端还各有拱形的小桥洞。 “平时
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说明什么呢?是指出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
减轻了桥 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那么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这种思维的逻辑
性是非常严密的。再比 如说有这样的“既”和“又”的句子。“既”和“又”在我们平时说
话当中是可以用“常常”“好像”“ 似乎”替换的,但在这里是不可以替换的。因为对于一

2


个桥来说 ,最重要的是功能,而其次才是这样一种附加的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
“既”和“又”这样的 句式理解来达到对赵州桥的认识,在这个自然段当中,还带有叙事性
语言的特点。比如文中这句‘这座桥 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在这里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概括
了上段写的赵州桥的坚固,引出这段赵州桥的美观 ,以此来表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科学
家的创举,这个句式是学生学习、掌握的。写龙时用了排比句“ 有的、有的、还有的……”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这一段要求学生背诵是因为它写出了 ‘精美’这样
一个特点,同时也说明赵州桥不仅实用,同时更有艺术上的创新性。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总结 ,
是给赵州桥做全面的评价,它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因此
课 后练习实际上都是围绕着《赵州桥》这篇文章说明的特点、说明的方法和说明的效果来设
计的。
在说明文当中还有一类文本属于游记。叶老曾经这样说过,游记分为两种:一种是只记
了某一个名记或 者某一个园林、寺观,题材是比较单一的;还有一种是记一个地方或者山、
都市,题材是比较扩大的。而 我们普通的所谓游记主要是指前者,旅行记是指后者。游记当
中也是包含两种成分的。也就是说作者的行 动和他做游记的光景。而我们读者所想知道的是
所游境地的光景,而不是作者的行动。所以关于作者自己 的行动应该写得简略,而关于所有
的境地要写的详细一些。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写作者自己的行动是 动态的、叙述性的;
写所游境地的光景它是静的、记述的。所以游记在行文的性质上属于叙事文,目的就 是借用
文字来引人入胜,体现“生命全在流动”这一点上。写作时不能只是死板的去写所游境地的
光景,这样就会使流动随时停止而减少趣味。最好的方法是将作者的行动和所游境地的光景
结合在一起 ,也就是说写作者自己行动的时候要有他所游境地的光景,而写所游境地的光景
时也要和作者的行动有关 联。这对我们理解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的游记类的说明文是非常有帮
助的。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穿插把握 两种特点:一种是以记叙文的语言写的所游境地的光
景;另一种是以叙事文的语言写的作者所游的行动。 用这两种语言表达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
使学生更能体会到游记类散文的特点,会对提高他们阅读游记类 散文的能力起到很好的帮助
作用。
其二是课程论研究者王荣生在对文本类型的划分中提出的“用件类” 文本。这是在“定
篇” 、“例文”、“样本”以外的另一类文本。王荣生认为:在“定篇”文本中学习经典的
丰盛蕴涵知识;在 “例文”文本中学习其生动显现的关于诗文和其读写知识;在“样本”文
本中学习阅览历程中形成的读写 方法;而就“用件类”文本来讲,或将其看成是内部实质意义

3


与 情势的紧密结合体,亦或是更多地体贴其“情势”方面,这一品类型主要是其“内部实质意
义”,也就是 课文中“说了什么”,对“怎么说”则只体贴其逻辑的合理性与否。这品类型的
学习,学生其实不是去“ 学”文,而是要“用”文里的东西或借选文中所讲的东西去从事一些
与该文或多或少有些相关的语文学习 活动。“用件类”有三种:即“语文知识文”、“引起
议题文”、“供给资料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 用件类”课文主要为“引起议题文”。
“用件类” 文本在小学语文课文中需要学生了解文中的事务, 深刻理解在特定情景中的
文本内涵,对内部实质意义的主题举行深刻理解和升发,再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深 入切磋,表达
对文本主题的深刻认识。“用件类”文本的主题内涵对学生提高品德素养、培养生活价值都
有极高的教育价值,也是学生成长阶段良好品质素养形成的需要。“用件类”文本在教材中常
常 被编排在一个单元中,几篇“用件类”文本体现同一个特定主题,这种教材编排独特的地
方体现的是“内 部实质意义单元”思惟;也有不同主题的“用件类”文本编排在一个单元里,
这种教材编排独特的地方体 现的是“体裁单元”思惟。
“用件类”文本的主题具有思惟价值和联系现实的功效。学生学习这种文本 有助于形成
正确价值、培养高尚感情,对自己的举动规范和社会品德实践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同时
要注意,毕竟“用件类”文本不是品德文本,虽然它的主题具有社会性、思惟性、人类社会文
化 性,但不能当作德育教材,不能生硬灌输道理,要体现语文课堂在感情中陶冶、感染的独特
的地方。语文 课堂上学习“用件类”文本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咀嚼中得到教益,
使学生对文本转达的思惟内 涵有深刻的感悟,并能够在成长阶段受到文本思惟内涵潜移默化
的影响,从而积累学习和实践的素材。“ 用件类”文本中有很多都是历史上的真人真事,是名
人、伟人成长或生活中的故事,如《为中华之崛起而 念书》、《一夜的工作》、《詹天佑》
等;还有的源于现实事务但经过艺术加工、具备文学创作要素的, 如《花生》、《拐杖》、
《垂钓的启迪》等。
“用件类”文本是从生活中发明“诗意境”和“ 哲理”的,这类文本往往在课后有“说说”、
“议议”、“练练”、“写写”这样的习题。
总 之,“样本类”文本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只有通过对不同文本类
型教材的文化学(文 学素养)、文章学(知识体系)的教学策略分析,重新建构并丰富有效
的语文教学内涵,充分体现并发挥 “样本类”文本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功用,从而才能更好
地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语文教学思想,实现 其教学价值。


4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母爱的俗语


马云肯德基-护理实习总结


顾海滨-迎中秋庆国庆


上饶师范-学期个人鉴定


吴作栋-幼儿园主题活动反思


长江三峡导游词-北京化工大学教务处


朴赞郁-会计顶岗实习周记


冬日里的一缕阳光-西藏教育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