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夏天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分数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主讲人:新圩镇中心小学 宁秋娟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安排八个单元:《简易方程》、《折线统计图
》、《因数和倍数》、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圆》、《解决问题的策略》、《
整理
与复习》。
二、教材简析
“数与代数”这个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
要内容,共安排5个单元,有第一单
元的“简易方程”,第三单元“因数和倍数”,第四单元“分数的意
义和性质”,第五
单元“分数加法和減法”,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空间与几何”领域安排的
是第六单元的“圆”图形的认识。“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1个单元,是第二单元的“折
线统计
图”。“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在本册教材中同样作了富有创意的尝试,
共安排二次。第一次安排
的是“球的反弹高度”第二次安排的是“蒜叶的生长”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的主要内容有:1、方程
的含义,2等式的性质,3、解简易
方程。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
例1、例2: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和
例3到例7: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整理与练习:理清知识脉络,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提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
识与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单元教学难点:等式性质的理解,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那么对于方程的意义我们应该怎么教学
呢?教材设计的是用天平秤来称物体的质
量,然后根据秤两边的摆向来列出式子。在第1页的两道例题里
,学生陆续写出了等式,
也写出了不等式:写出了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也写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些
都为教
学方程的意义提供了鲜明的感知材料。教材首先告诉学生:像x+50=150、2x=200这
样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让他们理解x+50=150、x=200的共同特点是“含有未知数”
,
也是“等式”。这时,可以让学生对另外两道题写出的50+50=100、x+50>100和x+
50<200
不能称为方程的原因作出自己的解释,学生对方程的理解会更深刻。教材接着安排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体会方程是特殊的等式,即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都是
方程“练一练
”的第1题,让学生判断的同时,明确这道题里有以X为未知数的等式,
也有以y为未知数的等式,使学
生对“未知数”有正确的理解,防止把未知数同限为x,
把方程狭隘地理解为“含有x的等式”。
在“简易方程”这一个单元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与困难有:
1、学生一开始解方程时不能正确书写格式,等号不能对齐。算出结果后,不能正
确进行检验。
2、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没确定等量关系式就开始写设句,设句不完整,算出结果后
会不自觉地加
单位。
3、不能根据关键句找到正确的等量关系。这都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强
调
与练习。列方程解决问题时要先写出数量关系式,慢慢地让学生形成习惯达到一定的技
能。
简易方程这一单元学生容易做错的题目有:
简易方程这一单元考试时一般是出在
判断题和计算题中,大家都知道在一张试卷中
计算题所占的比例都比较大,所以方程这一单元在这一册书
中是一个重点。
第二单元是《折线统计图》这一单元主要有两个内容:1、单式统计图,2、复式统
计图。 <
br>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折线统
计图,能根据统
计活动的需要完成相应的折线统计图。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由数据本身能说明什么逐步过渡
到基于数据进行一
些有意义的判断和预测。
统计与概率考试时出题一般会单独出一道统计图分值大概5分左右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 本单元主要教学的内容有1.因数和倍数,2.2、5和3的倍数的特征,3.奇数和
偶数,4.质
数和合数,5.分解质因数,6.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7.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这个单元内容大体分
三段安排:第一段,认识因数和倍数,学习1-100的自然数中有序
地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
,以及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探索2、5和
3的倍数的特征,学习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
或3的倍数;同时认识奇数和偶数。第二
段,认识质数、合数和质因数,学习把一个合数分解成质因数。
第三段,认识公因数和
最大公因数,探索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探索
求两
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最大公因
数和最小公倍数等
概念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方法。
本
单元的教学难点是,根据数的特点合理灵活地确定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
公倍数,以及根据对最大公
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理解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
那么对于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的教学,首先一个最
重要的是要牢记它们的概
念,比如质数是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是质数如2、3、5这样的数
;而合数
的概念是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如4、6、8、9这两个概念
是相反的,所以一定要牢记,不要搞混。
那么怎么确实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呢?那么我
们首先要将两个数
各自的因数由小到大全部一一列举出来,然后找出他们共同的因数,在共同的因数中最
大的那个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所以我们首先要让学生会找出一个数的因数,才
会找两个
数的最大公因数。
找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与最大公因数的方法相似,也要先把各自的倍数由小到大一一列举出来,然后找出他们的共同的最小的公倍数。
本单元学生容易弄错的
知识有:质数和奇数分不清,他们会以为所有的奇数都是
质数,特别是这两个数字:51、57大部分学
生会以为这两个数也是质数。所以一定要熟
记它们的概念。
倍数和因数这一单元的内容考试的时候一般会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本单元主要是学习:1、分数的意义,2、真分数、假分
数,3、假分数化成整数或
带分数,4、分数与小数互化、5、分数的基本性质,6、约分、通分和分数
的大小比较。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是分数意义的理解。
由于学生对单位“1”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那么
我们在教学分数的定义时,
重点是建立单位“1”的概念。单位“1”,平均分、表示一份或几份的数是
分数定义
里面的三个主要内涵。相对于后面两个内涵,学生对单位“1”较难理解,是教学分数
意义的关键,是必须突破的难点。例1的教学分四步进行:第一步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并结合图说说写
出的每个分数的含义。引起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建立单位“1”的概
念积累具体的感性材料。第二步告
诉学生,被平均分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一个
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
1”。第三步回答“茄子老师”卡
通提出的问题,再认各个分数的单位“1”是什么,使抽象的概念回归
到具体实例中去。
第四步揭示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由于在前三步的教学中建立了单位“1”的
概念,最后的教学就容易了。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这一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我们应该怎么样来教学生学习呢?
下面我来就课
本的例题来简单说说我的看法。1、呈现现象,2、发现规律,3联系旧知
解释规律的线索组织学生有序
开展探究活动。第一步,结合例11、例12中写分数和折
纸表示分数等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分子、分
母都不相同的分数中,有些分数的大小是
相等的而有些分数的大小则不等。由此使他们对分子、分母不同
但分数大小相等的现象
产生兴趣。第二步,引导学生观察得到的几个等式中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说说它们
的变
化特点,进而顺其自然地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首先观察例12每个等式中的两个分数,
分
析它们的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感受变化是有规律的;然后利用学习例12的经
验进一步观察、分析
例11中三个相等的分数,再次感受其中的规律。最后综合上述活
动中的认识,引导学生概括两道例题中
分数的分子、分母变化,但分数大小不变的规律
初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三步,启发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商不变的规律
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这样安排教学
活动,不仅体现了教材的编排意图,而且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也符合数学知
识的建构规律。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的内容一般考试会出在填空题和解决实际问题之中
。
这一单元的内容比较重要所以大家在教学这一单元时一定要多多加以注意。
第五单元主要教学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是分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
那么对于异分母
分数的加减法我们应该怎么样进行教学呢?首先要先和学生明
确: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相同,所以分
子不能直接加起来,并联系不久前学到的分
数的基本性质以及通分等知识自主探索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方
法,并尝试完成计算。明
确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先要进行通分,把他们化成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
单位相
同的分数)再进行相关的计算。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题(出示题目)
:这题可能学生会直接用
23-13-15,如果学生这样做的话那么是不正确的,在这里我们要是23
看做是单位
“1”并作为被减数。而23小时,与问题无关,是个多余的条件。
那么这个单元
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有:1、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经常出现口算
错误,2、三个分数相加减时,口算错
误较多,有时不能把得数约到最简分数,3、不能
及时总结发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些规律,并进行灵
活计算。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一单元考试时出题一般会出在计算题,而且所占的比例会比
较多
,所以抓好这一个单元的教学非常的重要。
第六单元圆,主要学习的内容有:1、圆的认识,2、扇形
的初步认识,3、圆的
周长,3、圆的面积,4、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圆的基本特征以及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教学好圆的周长
和面积首先就要分清楚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要让学生会记会背并加以运用。
教学难点是探索并理解圆的面积公式。
本单元学生常见错例及解决策略常见错例:
(1)圆的认识这一课,虽然知识简单,但学生容易产生在知识认识上的错误,如:
半径是从圆心到圆上
任意一点的距离,圆上、圆内、圆外到底是哪儿必须搞清楚。
(2)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混淆,没
有很好的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推导,导致
记不住两个公式的区别。
(3)审题不认真,没有
看清题目中给出的是直径还是半径,是周长还是面积,导致
错用了公式。
(4)作为教师必
须在课前预设出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学情,及时抓住学生课
堂生成的知识与能力。
(5
)加强对圆周长及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讲解推导过程,
提出质疑。
(6)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反复强调,要求学生一定要先读题目,弄清题意,
尤其是解决问题应该
多读几遍,然后找出已知条件,再选择正确的方法列式计算。
(7)设计形式多样的专项练习,让学生
在专项练习中进一步理解知识,提高学生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培养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这一单元的内容一般考试会出现在操作与计算方面。
第七单元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一单元只有一个教学内容: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相关的问题。 <
/p>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领会转化的过程和特点,
体
会转化的价值,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针对具体问题寻找合适的转化方法。
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引导学生
从平面图形以及数与计算的角度分别体会转
化策略的应用过程和特点,逐步积累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
验,增强主动应用策略的
自觉性,其中,例1呈现了两个稍复杂平面图形面积大小比较的问题,引导学生
在解决
问题以及相应的回顾和反思活动中,体会转化策略可以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初步
形
成对转化策略的认识。例2先让学生各自计算一组分数的和,再引导他们借助直观将
这组分数连加计算转
化为相对简单的分数减法计算。从而在比较中进一步体会转化策略
的应用过程和特点,提高应用转化策略
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每道例题后的“练一练”和
练习十六中,教材还安排了涉及图形和计算等不同内容的
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变式应
用中逐步加深对转化策略的认识。
这一单元的内容在考试时一般会出现在选择题和解决实际问题中。
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 这部分内容是全册教科书教学内容的整理与复习。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帮助
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
学期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沟
通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为进一步的
学习奠定基础。
这部分教材一共分五段安排:第一段是“数的世界”,第二段是图形王国,第三
段是“统计天地”,第四段是“应用广角”,第五段是“自我评价”。下面我就第一段
“数的世界”这
一个内容简单讲一下:
“数的世界”安排了17道题。第一题通过判断给出的式子是不是方程,引
导学生
进一步明确方程的含义,更好地把握等式与方程的联系和区别。第2题通过练习解方程,
帮助学生自觉整理常见简易方程的解法,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步骤,提高解方程的
能力。第3题联系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引导学生先看图列出方程,
再求出
图中所标注的x的值,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受方程的特点和价值,加深对相关平
面图形的认识。第4-6
题都是适合列方程解答的实际问题。通过解题,可以使学生进一
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
法,提高理解和表达数量之间相等关系的能
力,体会方程思想的特点和优势。第7题要求学生从因数和倍
数的角度描述给出的几个
自然数的相互关系,有利于他们在交流过程中回忆并整理因数,倍数的含义,体
会因数
和倍数相互依存的特点。第8题分别练习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由于题
中
的四组数分属三种不同情况,因此这样的练习有利于启发学生自觉整理求两个数最大
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的方法,并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第9-11题用填空的形式引导
学生自主整理有关分数的基础知识,包括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整数
与分数的关系等。这样的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原来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明确,而且有利于
他们充分感受相关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第12题通过比较每组中两个或三个分数的大
小。帮助学生回忆并整理通分以及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对分数大小的直观
判断能力。第13题要求学生用分数表示不同数量的换算结果,帮助他们进一步体会分
数在表示数量及其关系方面的特点和作用,从不同角度丰富对分数含义的理解。第14
题主要练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能
力。第15题是一道分数连减式题。学生既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也可根据题
中数据的特点把原题适当转化后再进行计算,有利于他们在计算过程中主动回忆相关混
合运算的顺序,加深对转化策略的体验。第16、17题都是可以用分数加、减法计算解
决的简单实际问题。其中,第16题明确要求学生列方程解答,第17题则需要把题中单
位“1”的量看作1参与运算,突出体现了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特点,有利于学生
加深对分数意义的认识,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理与复习这一个单元里都
包含了全册书的所有内容,并且是精华之中的精华,大
家一定要抓好这一单元的复习,考试时试卷上的一
些题目都有从这个单元里出的,有些
是只改一下数字,有些是根本一字不差地从上面照般题目。所以这一
单元也很重要。
以上就是我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这册教材做的一些简单的分析,如果有说得不对的请大家一一批评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