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萌到你眼炸
749次浏览
2020年11月30日 02:4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以挫折为话题的作文-出国留学网站

2020年11月30日发(作者:危道人)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
知识点归纳总结
1.负数:负数是数学术语,指小于0的实数,如−3。
任何正数前加上负号都等于负数。在 数轴线上,负数都在0的左侧,所有的负数都比
自然数小。负数用负号“-”标记,如−2,−5.33 ,−45,−0.6等。
2.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不包括0)
若一个数大于零(>0 ),则称它是一个正数。正数的前面可以加上正号“+”来
表示。正数有无数个,其中分正整数,正分数 和正无理数。
3.正数的几何意义:数轴上0右边的数叫做正数
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所有的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也可以用数轴来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5.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6.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三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
即AG矩形的一条边为轴,旋转360°所得的几何体就是圆柱。
其中AG叫做圆柱的轴,A G的长度叫做圆柱的高,所有平行于AG的线段叫做圆柱的母
线,DA和
D'G
旋转形 成的两个圆叫做圆柱的底面,DD'旋转形成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
面。
1 7



7.圆柱的体积: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柱体的体积。设一个圆柱 底面半径
为r,高为h,则体积V:V=πrh ;如S为底面积,高为h,体积为V:V=Sh
8.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S侧=Ch (注:c为πd)
圆柱的 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又分上底和下底);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两个底
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高有 无数条)。
特征:圆柱的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
9.圆锥解析几何定义:圆锥面 和一个截它的平面(满足交线为圆)组成的空间几何图形叫圆
锥。
10.圆锥立体几何定义: 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
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锥。该直角 边叫圆锥的轴 。
2

2 7


11.圆锥的体积:一个 圆锥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锥的体积。一个圆锥的体积
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13。
根据圆柱体积公式V=Sh(V=rrπh),得出圆锥体积公式:V=13Sh

S是圆锥的底面积,h是圆锥的高,r是圆锥的底面半径
12.圆锥体展开图的绘制:
圆锥体展开图由一个扇形(圆锥的侧面)和一个圆(圆锥的
底面)组成。(如右图)在绘制指定圆锥的 展开图时,一般知道a(母线长)和d(底
面直径)

13.圆锥的表面积:
一个圆锥表面的面积叫做这个圆锥的表面积。
3 7



圆锥的表面积由侧面积和底面积两部分组成。
S=πR(n360)+πr或(12)αR+πr(此n为角度制,α为弧度制,α=π(n180)
14.圆柱与圆锥的关系: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体积和高相等的圆锥与圆柱(等低等高)之间,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三倍。
体积和底面积相等的圆锥与圆柱(等低等高)之间,圆锥的高是圆柱的三倍。
底面积和高不相等的圆柱圆锥不相等。
15.生活中的圆锥: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圆锥有:沙堆 、漏斗、帽子。圆锥在日常生活
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16.比的意义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 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
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4)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5)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6)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 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
数值。
2222
4 7


17.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
的基本 性质。
18.求比值和化简比: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 整
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 是一个最简比,即前、
后项是互质的数。
19.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要求会求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
离。
线段比例尺: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20.按比例分配: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这种分配的
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1.比例的意义: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22.比例的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3.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
的 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24.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 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
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 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
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25.成反比例 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
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用
字母表示x×y=k(一定)
26.统计表:把统计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样的表格
就叫做统 计表。
5 7


27.统计组成部分:一般分为表格外和表格内两部分 。表格外部分包括标的名称,单位说明
和制表日期;表格内部包括表头、横标目、纵标目和数据四个方面 。
28.统计种类:
单式统计表:只含有一个项目的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百分数统计表:不仅表明各统计项 目的具体数量,而且表明比较量相当于标准量的百分
比的统计表。
29.统计表制作步骤:
(1)搜集数据
(2)整理数据:要根据制表的目的和统计的内容,对数据进行分类。
(3)设计草表:要根 据统计的目的和内容设计分栏格内容、分栏格画法,规定横栏、竖栏
各需几格,每格长度。
(4)正式制表:把核对过的数据填入表中,并根据制表要求,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写上统
计表的名称 和制表日期。
30.统计图:用点线面积等来表示相关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图。
31.条形统计图
(1)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 条,然后把这些
直线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2)优点: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注意: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
(3)取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
(4)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 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区别开,并在制图日
期下面注明图例。
(5)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a) 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b) 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c) 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深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
多少。
d) 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
6 7


32.折线统计图
(1)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 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
连接起来。
(2)优点: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 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注意:
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不同的年份、月份等时间时,不同时间 之间的距离要根据年份或月份
的间隔来确定。
(3)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a) 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b) 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折线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c) 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深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
多少。
d) 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并注明数量。
33.扇形统计图
(1)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数。
(2)优点: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3)制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a) 先算出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
b) 再算出表示各部分数量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c) 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并按照上面算出的圆心角的度数,在圆里画出各
个扇形。
d) 在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示的各部分数量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数,并用不同颜
色或条纹把各个扇形区别开。



7 7

清平乐六盘山-浮士德读后感


物流管理就业-价值规律


小学毕业考试题-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


珍惜所拥有的幸福-工作体会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招聘-三峡大学录取分数线


猪坚强-双节祝福


中考数学题-立定跳远教案


此致敬礼的正确格式-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