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教案3篇

萌到你眼炸
772次浏览
2020年11月30日 04:1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河南省招生考试信息-天津高考录取时间

2020年11月30日发(作者:臧克家)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教案3篇

Teaching plan of
e II


第 1 页 共 33 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教案3篇
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 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
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 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
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 标准的要
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并 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
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
【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
Ctrl 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教案

2、篇章2: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教案

3、篇章3: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教案

篇章1: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教案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7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正确、流利朗
读、背诵古诗词。

2.进一步了解宋词的有关知识。

第 2 页 共 33 页



3.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
诗词的意 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
年生活的情趣。

4.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一篇
短文写下来。

教学难点

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
的情趣。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
编织着美丽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我 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
第 3 页 共 33 页



年生活。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牧童》和《 舟过安仁》。看
看这几个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牧童》。要求读正确,读
通顺。



2.指名读诗,正字音。尤其注意“铺、蓑”的读音。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 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
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
画出来 。

4.指名交流,适时点拨。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人合作。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第 4 页 共 33 页





情。



2.学生发言,把所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诗人吕岩借写牧童悠然自得 的生活,抒发了自己淡泊
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

6.练习背诵。

(五)总结学法,自读感悟。

1.总结学习方法:刚才我们通过初读诗句──了解 大意
──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学习了《牧
童》。请你用这种方法学习《舟 过安仁》。



2.自读古诗,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
查不懂的词。



(2)指明学生读,正音。(注意读准“篙、棹”)

(3)多种形式读诗,要求正确、流利。

第 5 页 共 33 页



(4)自学,看看能否弄清诗的意思,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特别提示:看图理解是好方法。




(5)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再读感悟,体会诗境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
样的画面。

(2)全班交流,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要求:内容具体,
人物形象生动。




(3)师生共同评析。

4.品评诗句,悟其感情
< br>诗人通过细心的观察,把两个顽童刻画得栩栩如生。猜
猜诗人当时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在观察两个 孩童?(喜爱)

5.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六)拓展活动



1.课外读读写儿童的诗。

2.推荐背诵杨万里的其它诗。

第二课时

第 6 页 共 33 页



(一)乐调情





1.用学生熟悉的曲子唱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2.学生交流有关宋词的知识,教师适时小结。

3.板书题目,读题。(强调“乐”的读法)

4.介绍辛弃疾生平。

(二)读入情

1.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看看注释或借助
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读准:醉、相、媚、锄、媪、
亡赖、剥)

3.采用各种形式读这首诗,要求:正确、流利。

(三)品悟情





1.自由读词,理解词语意思,准备质疑。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3.同桌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句子意思。

4.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第 7 页 共 33 页





5.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6.请学生自由谈所想象的画面。(特别提示:作者是怎
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
他们的形象。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 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
趣了!)

7.学生自由读,边看图边读边悟情。

(四)议深情



1.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2.总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
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 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
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
的情景作者 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
慕。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词吧。

(五)布置作业

1.同学们,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化瑰宝,而
宋词则是这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
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 婉动听的歌。希望
第 8 页 共 33 页



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读读宋词,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
力。

2.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3.用自己喜欢的曲子唱《清平乐村居》给父母听。

篇章2: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教案
【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
目录】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牧童》、《舟过安仁》两 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
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
凝练的 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清平乐·村居》以轻快、
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 图,令人深
深地沉醉其中。

设计理念

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 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
在破 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
第 9 页 共 33 页



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
味,轻松地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
“怪 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
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
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 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
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第 10 页 共 33 页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
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 读,就能读出歌,
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教师以 抒情的话语,为课堂营造轻快、愉悦的学习氛围,
同时不露声色地点明了诗歌的学习要领,激发了学生的 学习情
趣。]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


法。

2.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
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蓑”、“遮”的读音和写
黄昏后,不 脱蓑衣卧月明”。

第 11 页 共 33 页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
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通过评读、赛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通诗
歌,读出节奏。]

3.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牧童》和《舟过安仁》
两首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想象是理解诗意的翅膀,通过再现诗歌画面,有助于学
生对诗歌意思的理解,充实诗歌的内 涵,使学生易学、乐学。]

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

1.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选择其中的一首合作
学习。进行品读理解。

自学要求: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
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
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 情感?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第 12 页 共 33 页




来。


(4)把想象到的 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流畅地描述出
[这两首诗的主人公都是孩子,展现的是美好的童年,离
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不遥远,理解起来也较容易,因此可安排充
足的时间,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

2.交流反馈。

学习《牧童》




(1)理解字词

(2)精读诗句,理解诗意,领略诗境,领悟诗情

A.“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
什么?

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
一种野趣。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

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说说诗句的
意思和感受,然后感情朗读。

第 13 页 共 33 页



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那么
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C.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个可爱、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小牧童。

D.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 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而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

[广阔的草地令人神往,悠扬的笛声使人心动,美丽的月
夜让人陶醉。一个“横”、 “弄”、

“卧”,更是充满了随性、自然。对于学生来说,这就是他们
所期盼的无拘无束的生活。这个小 牧童,就是他们理想的化身,
因此,引导学生置换成牧童,设身处地想牧童所想,做牧童所
做, 从而更好地领略诗境、领悟诗情。]

(3)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学习《舟过安仁》



(1)理解字词

(2)品读诗句,入情入境

第 14 页 共 33 页



A.“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
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B.“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
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从“张”、
“使风”等动作中看出)



C.你喜欢他们吗?诗人喜欢吗?为什么?

学生放飞想象,仿佛和诗中的 两个小童一起收篙停棹、
张伞使风,听到了水声、风声、欢笑声,想到了自己曾做过的
调皮事, 怎能不喜欢呢?而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3)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的
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四、再读古诗,陶冶情趣



比较两首诗,你有什么话想对谁说?

[学了这两首诗,学生一定有很多感触,因此配 上轻快的
音乐,让学生美美诵读,然后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可对诗中的
儿童说,对家人说,对老 师说……既可给学生倾吐的机会,又
可拓宽思维、丰富体验。]

第 15 页 共 33 页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默写《牧童》。

(3)选择其中一首古诗,可自创一幅图画,也可改编成
一篇小短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牧童 》和《舟过安仁》两首诗,
哪个孩子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外
几个男 孩,走进他们的生活。

[通过回忆,既巩固了旧知,加深了印象,又自然地引出
新知,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揭题解题,获得知识




1.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

2.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3.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 疾
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第 16 页 共 33 页



[结合课前预习,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主发现词与诗
的区别,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4.初读全文,读准读通。

(1)自由读词,读准字音。(注意:醉、媚、锄、媪、
亡赖、剥)

(2)合作探究,理解字词。(可以查字典、看图、联系
上下文,也可以相互讨论)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且读且评,读
出韵律节奏。

三、品读全文,获得美感

1.边读边想象画面,谈谈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一个词语
概括。

[在读通课文的基 础上,让学生想象画面,谈感受,整体
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为下面准确地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2.课文中,什么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1)“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第 17 页 共 33 页









感情练读,读出孩子们的轻松、活泼、愉快。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他们会亲热地说些什么呢?

这句中的哪个字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心情?(“醉”。)

难道仅仅是酒使他们醉了吗?说说你的体会。

[从最深的印象入手,自由选择句子研 读体会,学生兴趣
浓厚。三个儿子的铺排描写,生动传神的动作,读起来琅琅上
口,理解起来形 象自然。老夫妇的亲密无间,配合学生的大胆
想象,只要合理,均予以肯定。这样,更加拉近了学生与词 中
人物的距离,贴近了人物的心理,丰富了人物的内涵,使形象
更加真实、丰满。]



(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结合图画,说说感受。

四、再读全文,升华情感



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悟情。

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欣赏到的画面描绘出来吗?

第 18 页 共 33 页



[再读全文,再现画面 ,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全文景象描述
出来。不仅是对全文意思的巩固,又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
达能力。]

总结:乡村条件简朴,但环境优美,夫妇恩爱,孩子勤
劳,生活温馨, 难怪令人陶醉。你能通过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
现出来吗?

配乐朗读或背诵。

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





1.背诵这首词。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3.改编歌曲,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清平乐·村居》。

4.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

篇章3: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教案
【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
目录】

一、教学设计:

1、认识古诗生字,指导书写“蓑”,准确,有感情的朗
读古诗,并能背诵。

第 19 页 共 33 页



2、通过注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并用
自己的话,讲述诗歌大意。

3、通过对诗歌的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
感悟诗人的心。

二、教学重点:

能通过读、想象,体验诗歌的境界。

三、教学难点:

是人的心理,并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诗人导入,整体感知

1、导入: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两位诗人(板书:吕岩、杨
万里)。吕岩,我们对他很陌生;杨 万里呢?(引导背诵杨万里
的小诗)。看来大家很熟悉它们了。但是老师要说,看似陌生
的诗人 ,其实我们早已耳闻他的大名;看似熟悉的杨万里,但
我们并未真正走进他的内心。相信吗?不信,等我 们认真学完
它们的古诗,你一定会恍然大悟。

第 20 页 共 33 页



2、你们说,怎么学?(读准-〉读懂-〉读出感受)。请同学们慢慢地,认真、仔细地将这两首诗读三遍以上。(老师
板书课题)

3、谁有勇气单独为大家朗读这两首诗。

(评价、正音。指导书写“蓑”字:手和老师一起书空,
默记5秒钟)

4、故事读 正确,读通了,我们还应该争取把诗歌——
(读懂)。请大家借助注释,理解故事的大意。同学们可以单
独思考,也可以前后左右相互提醒学习,还可以询问老师。



5、学生说故事大意,老师纠正。

6、从刚才同学对故事的理解,你能发现这两首诗有很多
共同点吗?





(1)、都是些孩童的故事。

(2)、都是表达一种愉快的心情。

(3)、都表达了诗人向往孩童生活的闲适。

(学生如果说不全:老师相信同学们学完他们的两首古
诗,一定还会有更多地发现)

第 21 页 共 33 页



(二)、从形象入手,教学《牧童》

1、让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位孩童,他是一位— —(牧童),
大家在电视动画片中看过牧童吗?你印象中的牧童是怎样的?

2、让我们认真地读,没读懂,细细体会,你一定会从诗
句中找到牧童的形象。




3、大家说你从古诗的哪些字句中看到了牧童?

[预设一]: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

(你看他,正撑着小肚皮,一路归来,吃饱了,喝 足了。
困了,就往草地上一趟,有清风明月为伴)

(2)这样的生活真是——? (板书:悠闲、自在、无拘
无束)

(3)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展开
丰富的联想)

(4)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
(指导朗读,范读)

[预设二]: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第 22 页 共 33 页





(1)你能给我们描述一下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一片葱茏的广阔原野上,牧童 正在逗弄他的短笛,
偶尔吹出几声清脆的笛声,好不自在)

(2)那是一片怎样的原野?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
首》教案设计

(“铺”:着一“铺”字,让我们想起眼前绿草葱茏,
一片生机。

“六七里”:眼前是无限宽阔的原野。随身一躺,都似
乎躺进了大自然的怀抱。




(3)你能读出这样的原野吗?

(4)眼前绿草茵茵,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

(清脆悦耳欢快牧童的笛声。你是从哪个字中,听到了
这样的笛声。)

“ 弄”:逗弄的意思。快乐的牧童吹着悠扬的笛声。同
学们,张开我们想象的翅膀,听着晚风中传来的牧笛 声(音乐
《牧童短笛》)或许,他刚一吹气,老牛便张起头看着牧童;
或许,不远处传来了更有 远的牧童声,或许老牛一听着笛声,
便……或许……

第 23 页 共 33 页



4、眼前绿草茵茵,耳畔牧笛声声;白日老牛牧笛为友,
晚上清风明月为伴,真如世外桃园的生活。在这样的怀抱中的
牧童,是怎样的牧童?




(板书:童乐)你能读出这样的快乐吗?

5、你向往这样的生活吗?读出你的向往。

6、吕岩又为何要写这样的牧童呢?(展开吕岩小传)你
知道了些什么?

7、总结:生于兵荒马乱的吕洞宾更渴望能过上这样安悠、
快乐的生活。谁能读出这种渴望。

(三)、从场景入手,学习《舟过安仁》

1、牧童在清风明月下安然入睡,让我们 目光跟随杨万里。
在晴空之下,碧波之上,路过安仁,看到了什么?

(课件: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你看到
了什么)

2、看到这样的一幕,假如此时你也和杨万里立于船上,
心中会发出怎样的疑问?

3、诗人也和我们一样百思不解,左思右想,愣是想不明
白。大白天撑着一把雨伞,撑篙、船桨叶放在船 上。忽然,他
第 24 页 共 33 页



明白了,他 ——(恍然大悟),原来是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你是从哪里读出了诗人的恍然大悟?——怪生(理解“ 怪生”)
来,谁能读出这样的恍然大悟?(知道朗读)

4、请同学们想象:假如是 你,假如你便是杨万里,恍然
大悟,你会是怎样的表情?(体验诗人情绪——〉引出童趣)

5、小结:一个“怪生”让我们看出了诗人的恍然大悟,
还让我们看到两个有趣的孩童,更让 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孩童的
喜爱之情。

6、如此有趣的一幕,如此可爱的诗人,谁能用你的读书
声,传递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呢?

7、拓展:诗人杨万里,还写过其他描写孩童的诗篇呢。
请同学们读读这几首诗,再看看我们 今天学的诗歌(轻音乐
起),结合起来,你能见到诗人一颗怎样的心?(喜爱儿童,
未泯的童心 )

8、总结:诗人杨万里就是这样一位对孩童充满喜爱之情,
童心未泯的大诗人。 杨万里还写了许多其他的田园杂诗,每一
首诗的背后,我们都能见到诗人深藏的美好的心。

四、诗人结尾,两手整合。

第 25 页 共 33 页



1、现在我们在读这两首诗(老师范读),你发现他们还
有什么共同点?

2、陌生 的诗人:吕岩,其实我们早已认识,今天更让我
们看到了吕岩对悠闲、安定生活的向往。熟悉的诗人:杨 万里,
之前我们并没真正走进他的内心,今天让我们看到了他那颗未
泯的童心。千百年前的诗人 ,今天依然呈现他们那么美好的心,
让我们怀着对诗人的崇敬,齐读一遍,老师引读。你们愿意了
解更多的诗人吗?那就去读更多的诗,是个给我们指明了一条
走进诗人内心的路。

第二课时

清平乐·村居

课前预热



1同学们,你在农村生活过吗?

2和城里相比,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一、导入

1、时光如水, 岁月如流,今天让我们一起慢慢回头,走
进南宋词人辛弃疾笔下的田园,去品味那个时代的乡村生活--
----一起读:《清平乐·村居》。

第 26 页 共 33 页



2自己读一读这首词,看看和我们平时所学的诗有什么不
一样?(读)

交流: (词牌名 上下片 押韵 长短句)

二、初读

1、打开课本,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争
取读得有感情。



2、谁来读一读。(1-2人)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再读一读,看看你能读懂哪些
词句。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学生自由读。

(2)交流:我们来交流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
么不懂的?



A翁媪:根据字形就能猜测它的意思。

在这首词里,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关 系是?(夫妻)所以,
在这首词里“翁媪”的意思是?(一对年老的夫妻)



相媚好:你认为呢?

吴音:吴的地方话!

第 27 页 共 33 页







醉:知道意思吗? 可能是谁喝醉了?你们认为呢?

无赖: 调皮的样子。

卧剥:谁知道?(躺、趴)

词语的意思你们都读懂了,这首词你们读懂了吗?谁来说
一说。

三、品读。

过渡:刚才有同学提到了“相媚好”,老师还有更深的
思考: 词中说到“茅檐低小”,足以看出生活的清贫,可为什
么他们还这么“相媚好”呢?

(一)自由读:自己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个
问题。








(二)交流:(感悟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

这个问题读懂了吗?谁来说一说。

1、学生发言:我觉得儿子勤劳孝顺,他们才相媚好。

2、你是从哪儿读懂的?

出示: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第 28 页 共 33 页





3、你是怎么理解的?

大儿子正在锄草,他觉得父母年纪大了,想尽孝心 ,体
谅父母。(谁来补充的?你认为呢?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理
解的呢?)

二儿子正在织鸡笼虽然没有哥哥力气大,能干,但也很
尽力。

4、小结 :夫妻俩看着勤劳能干的大儿、中儿,心中的喜
悦之情溢于言表。那么年幼的小儿也让他们喜欢吗?


(三)感悟小儿调皮可爱。

1、你是从哪儿读懂的?点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
莲蓬”




2、为什么喜欢?(小儿子调皮可爱)

3、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哪些地方写出了小儿的调皮可爱?

无赖:a 一般情况下“无赖”是指什么样的人呢?(蛮不
讲理 游手好闲)

b 在课文中是这个意思吗?

第 29 页 共 33 页



C从“无赖”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老夫妇对小儿特别
喜欢,是对小儿的爱称)




卧 (点击图)

a“卧”可能是什么姿势?(躺 趴)

b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无拘无
束 自由自在 天真可爱 调皮可爱)

C 练习说话:看看图,想象一下小儿顽皮的样儿,可以
自己说一说,好可以同桌讨论讨论。






4指导朗读:小儿顽皮的样儿该怎么读出来呢?

(1) 听老师读一读?

(2) 你觉得老师哪些词读得好呢?(好在哪儿)

(3) 谁能读出小儿的顽皮?

小结过渡:大儿、中儿勤劳孝顺,小儿调皮可爱,难怪
他们“醉里吴音相媚好”

过渡:还有什么原因让他们相媚好呢?(再读读课文,想
一想)

(四)感悟景美

第 30 页 共 33 页








1、生回答: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这儿的景色很美。

2、你从哪儿读懂的?

3、谁来读读这句话:[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4、从青青草你读懂了什么?(草青 草茂盛 生机勃勃)

5、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优 美的山村,你能按顺序说说这乡
村的美景吗?(可以由远到近,也可以由近到远)




A自由练说

B指名说

6、指导朗读:这么美的风景,真是如诗如画呀!你能读
好吗?



指名读。(草真青啊!)

7、小结:瞧这一家子,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农村真是自有
一番乐趣呀。




那就让我们走进画中,听他们聊聊吧!

(五)感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自己读一读,想一想,你仿佛听到老两口在说什么?

第 31 页 共 33 页






2、自己说一说,然后同桌讨论讨论,

3、交流:(假如你是老爷爷、老奶奶,你会说什么?)

4、小结:乡村的景色如此优美,农家的生活如此幸福,
真令人陶醉呀!

5、指导朗读:女生齐读,男生齐读。

四、感情朗读全文。

1、喜欢这首词吗?自己练习读一读,注意把感情读出来。





2、老师读上阕,谁来读下阕。

3、还有谁愿意读的?你读上阕,老师读下阕。

4、回过头来,我们来看看作者的生平:

出示:辛弃疾(1140—1207),字 幼安,号稼轩居士。
南宋爱国词人。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任地方
官期间,表现 出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才干,可是却受到朝廷当权
者忌恨,被罢职,闲居在信州上饶(今江西省上饶市)前 后近
20年,中间虽短期出任福建安抚使等职,但很快就被罢免。
到了晚年,朝廷情势危急,被 起用,但仍然得不到信任,最后
含恨辞世。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

第 32 页 共 33 页



(1)这样一个孤苦伶 仃的老人,经历了风风雨雨,饱受
了打击,而如今还要面对晚年的凄凉和寂寞。当他看到眼前这
一农家的生活时,他有什么想法和感受?



(向往之情油然而生)

(2)羡慕有多深,忧愁就有多深,面对如此美景,诗人自然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让我们在静静地聆听中走进他的
忧愁,读懂他的向往。

5、配乐吟唱。

五、拓展积累

1、像这样清新的诗,辛弃疾还写过不少。辛弃疾一生写
过600多首词。你读过他的哪些词?



2、学生推荐

宋词历来和唐诗并称双绝。每首宋词都是一幅绚 丽多彩
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课后,找来宋
词读读,感受中国古代文学 的魅力。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第 33 页 共 33 页

求职信怎么写-梅西大学世界排名


澳洲纽卡斯尔-高考填报志愿参考系统


巴鲁斯-自我总结


士官改革-托福考试试题


广州商学院-自学考试自我鉴定


国家外专局-秋天的谚语


哈佛家训-南开大学录取分数线


关于安全的名言警句-邀请信英语作文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