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余年寄山水
978次浏览
2020年11月30日 04:1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2011江苏高考语文-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2020年11月30日发(作者:索加)


第一单元 童年往事
童年如诗,澎湃着激情,洋溢着欢笑;童年如歌,飞旋着梦想,律 动着趣味。
回味童年,几多愉悦,几多难忘:瞧,小小的的芦叶船正乘风破浪,驶向远方;
听, 璀璨的星子正和月亮姐姐说着悄悄话;当然还有那自由自在的我们,肆意挥
洒着花样年华……。这游戏的 童年,这快乐的童年,这难忘的童年,我为你欢呼,
我为你歌唱。
童年时,孩童们在田边学做 农活,脱晓冰敲击,横牛背吹笛,于后园戏耍,
都有无穷的情趣。童年时,不得不远离故乡,远离亲人, 那淡淡的回忆中充满的
是对故土的思念,对乡人的不舍。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珍贵的,童年更是让人< br>无比眷恋的。让我们在对童年往事的回忆中飞扬,飞向远方……
本单元围绕“童年往事”这一主 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每篇文章描写的童年
往事虽然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 我们在学习课文时,
要仔细体会字里行间蕴蓄的情感,懂得珍惜美好的童年时光。

分类 具体内容 内容简说
这三首古诗或描
写农人及小孩劳动的
情景,或描写孩童穿冰


古诗三首
作钲的场景,或描绘优
美的山村晚景,都极富
画面感,表达了作者 对
乡村美景的赞美和对
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要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熟读成诵,理
解古诗的大意;想象
三首古诗描绘的画
面,体会三首古诗在< br>表现情趣、表达感情
方面的异同。
2课时
课时安排
1


祖父的园子课文
通过对祖父的园子里
体会作者在园
子里自由自 在、快乐
的景物和“我”在其中无忧的童年生活,感
祖父的园子 的活动的描述,写出了受作者对童年、对祖
童年生活的自由与快父的怀念之情;领会
2课时
乐,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并学习文章寄情于
生活的留恋。
月是故乡明课文
物的写作方法。
理清文章脉络,
以“月”为抒情线索,把握 行文线索;学会
通过对故乡和童年生品味语言,理解重点
1课时 月是故乡明 活的回忆,特别 是对故词句的含义,体会作
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者对故乡永恒的思
发了作者对故乡永恒
的思念与牵挂。
课文通过描写一
位身在异国他乡的老
念与牵挂之情,感受
作者的家国情怀。
抓住文中对外
祖父的语言、动作、
华侨对梅花的挚爱,反神态等的描写,分析
梅花魂 映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人物形象;深入感悟
眷恋之情,表露了一位梅花精神及外祖父
华 侨老人坚贞不渝的
中国心。
深厚的爱国情意,激
发爱国之情。
引导学生把故
讲述自己了解到
的大人们小时候的故
事。
事讲具体、 清楚;通
过交流,感受童年的
美好、纯真,使学生
珍惜童年,热爱生
活。
1课时
1课时
口语走进他们的
交际 童年岁月
2


引导学生把事
选取成长过程中
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
写下来。
情的经过写具体,还
要把感到自己长大
的“那一刻”的情形
写具体,记录当时 的
真实感受。
交流平台
交流体会课文表
达的情感的方法。
想象例句描写的
语文
园地
词句段运用
情景;体会运用对比手
法的语句的表达特点;
进行仿写。
日积月累
朗读、背诵古诗
《游子吟》

1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 三十一)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
诗,诗人抓住村庄男女劳动的场面进行描写,真实地再现了夏 日乡村农
忙时的质朴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
扬。全诗语言平 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




《稚子弄 冰》是一首写童趣的七言绝句,全诗用老者的视角写稚子
的情趣。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 态上,寒天“弄冰”,
童心炽热;色泽上,晓脱“金”盆,“彩”丝穿“银”冰;形态上,是
用 “金盆”脱出的“银钲”,圆形;声音上,有“玉磬穿林响”的高亢,
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 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
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村晚》是一首描写乡村晚景的七言绝句,主角仍然是儿童。这首
诗展示的是一幅牧童骑牛晚归 图,真正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绿
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 衔着彤
3

习作
那一刻,我
长大了
1~2课时 < br>引导学生体会
课文表达情感的方
法;体会情景描写句
和对比手法的表达
效果,并进行仿写;
积累描写母爱的古
诗,提高文学修养。
2课时


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那牧童横坐在牛
背上,缓缓地把家还;他 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 抒发了诗人对
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疏通古诗大意的基 础上,通过朗读,
看插图补画面,想象意境,使学生对童趣的理解更为深刻,对乡村生活
的感受 更为真切,让学生产生热爱和向往之情。
1.会认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供”,会写4个生字;结合注释理
解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通过看注释、查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古诗
所表达的情趣和感情。
标 4.赏析古诗语言,体会借景抒情、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法的妙处以
及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好处,并学会运用。
5.能够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并将古诗改写成短文。
1.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体会每首诗的思想
感情,体会诗中的童
趣。
2. 分析三首古诗在表
现情趣、表达感情方
面的异同。



明诗意,悟诗境,引
导学生想象三首古诗所描
绘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

时< br>安

2课时
点 言表达出来。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


1.会认“昼、耘、稚”等 3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
桑、晓”4个生字。
4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想象 诗中描绘的画面,将古诗改写成短文。
3.在诵读中感悟,感受诗歌美的意境,体会诗中的童趣和诗人所抒发的感情。

1.理解诗句的意思,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古诗意境,获得审美愉悦。
2.通过诵读感悟,培养 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对古代儿童
生活的情趣体验,激发学生对美好儿童生活的热爱。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介绍乡村儿童的生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 br>导语:美丽的乡村有那绮丽多姿的风光,游戏的童年更是趣味无穷。你看,
在广阔的原野上,乡村 儿童追逐奔跑,尽情玩耍,多么欢乐!古往今来,无数文
人墨客用动人的笔触展现这种童真情趣,让人无 限向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
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感受一下诗人 笔下的
乡村风光和童真童趣。
2.教师出示《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引导学生理解诗题。
明确:“四时”即春、夏 、秋、冬四季;“兴”在这里读第四声,“杂兴”
指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合起来就是诗人看到一年 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及劳
作场面而产生了很多的兴致、感想。作者范成大一共写了60首《四时田园杂兴 》,
宛如勾画了一幅农村生活的长幅画卷。本课所选的是第三十一首,属于《夏日田
园杂兴》。
二、学习古诗,掌握方法
1.教师介绍《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范成大(1126—1193)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
宋诗人。曾 出使金国,坚强不屈。晚年退居石湖。他是一位爱国诗人,诗作大部
分描写农村风光和民生疾苦。其诗语 言清新自然,风格温润委婉。他与尤袤、陆
游和杨万里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5


创作背景 范成大早年游宦四方,57岁以后退职闲居苏州石湖,在江南乡
村度过了相当长的一段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在这段时间,他写了《四时田园杂
兴》。这是一组 大型的田园诗,共60首,宛如构画了一幅农村生活的长幅画卷。
组诗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和冬 日共五个篇章,各12首。诗歌描写了农
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 农民遭受的剥削
以及生活的困苦。
2.初读古诗,明确节奏,疏通诗句。
(1)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学习生难字,读准字音,读懂句子,读出诗的
节奏和韵律。
过渡:同学们,请把这首诗认真地读上四遍,前两遍读准,后两遍读好。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教师检查朗读情况,教学生字,弄准易错字。
zhòu
昼出 耘田 供耕织 桑阴
yúnɡònɡsānɡ
◆识字方法:“供”为多音字,可通过查字典来理解其音、义;“昼、桑”
可结合相关图片进行识记;“ 耘”可通过动画演示来识记。识记生字的方法有很
多,好的方法可以推广到全班。
◆易错提示 :“昼”是上下结构,下部是“旦”,不是“日”;“耘”的左
边是“”,不是“”。
(3)重点词语释义。
[耘田]在田间除草。[绩麻]把麻搓成线。[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傍]靠近。[阴]树荫。
3.再读古诗,整体理解诗意。
朗诵与交流:
(1)结合课文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义、句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画上
记号。
(2)小组内讨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把疑难问题记下来。
(3)我们可以先弄清以下问题: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的事?你是从哪里知
6


道的?诗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分别做了哪些事?
(4)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理解整首诗的字面意思,说出诗的大意。
明确:(1)“桑阴” 指桑树成荫。当桑树成荫时,那就是——夏天。所以
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田园风光。
(2)这首诗写了“儿女”(大人)、“童孙”(小孩)等人。
(3)这首诗写的事有:大人 们白天在田间除草,夜晚把麻搓成线。小孩子
们在桑树荫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过渡:把整 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可不是简单地把词句的意思串起来。我们
可以在句子中加上时间、人物等,这样说 起来就更生动、更流畅。谁再来试试?
(可指名,也可自告奋勇)
明确:整首诗的意思:白天 ,村子里的大人们都去田里除草,到了夜晚回来
搓麻绳,他们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孩子们不懂得耕田 和织布,但他们也没闲
着,在桑树荫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过渡:同学们说得正确、全面, 那么这首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诗人通过
写夏日农村的田园风光、村民劳作、孩童种瓜,抒发了什么感 情?接下来我们深
入探究。
4.进入意境,逐句赏析。
(1)品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过渡:农村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 么季节,不论什么地点,大家都在
劳动。请大家再自由读读这两句,边读边想象,说说你的脑海里出现了 哪些画面。
在想象画面的时候,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两句诗是以什么人的口吻写的?你从哪
儿看 出来的?(生齐读)
预设:画面:白天除草图、夜晚搓麻图。
诗人不写成“男女”而写成“ 儿女”,说明这两句诗是以一位老人的口吻写
的,当然也是古诗平仄、韵律的需要。
体会示例:
生1:我体会到了农民们的辛苦、勤劳。他们从“昼”劳动到“夜”,一刻
也不停歇。
生2:我体会到了农民们的忙碌。他们“各当家”,男的女的各有各的活儿
7


干,白天要耕田、织布……,晚上还要补衣服、编草鞋……,总有那做不完的活
啊! 就这样日夜忙碌着。
生3:我体会到了他们的和谐、幸福。他们各有各的本事,各干各的事,不
挑肥拣瘦,不推来推去。
生4:我体会到了他们分工合作,井然有序。你看,他们男耕女织,分工合
作,白天干什么,晚上干什么,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师总结:刚才大家的体会非常丰富,从短 短的诗句里读出了这么多!他们的
劳动在我们眼里是辛苦的、劳碌的,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 令人向往
的。因为今天的辛苦,将换来收获与幸福!把这种感受带进诗句,再来读读。(齐
读)
(2)结合想象诵读,反复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
齐读。
朗 读指导:读好“昼、夜、各当家”,“昼、夜”重读,“各当家”要上扬。
要读出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 。
(3)品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过渡:大人们都到田里劳动去了,孩 子们在干什么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这两
句,边读边想象,说说你的脑海里出现了哪些画面。在想象画面的 时候,你体会
到了什么?这两句诗是以什么人的口吻写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这样写有什
么好 处?(生齐读)
预设:画面:童孙学种瓜。
诗人不写成“孩童”而写成“童孙”,说明这两 句诗是以一位老人的口吻写
的,这样写能更好地展示田园风貌,更好地展示村民们的劳作场面,更好地展 示
孩童们在大人们忙碌时的表现。
体会示例:
生1:我体会到了孩子们的好学。“ 童孙未解供耕织”,暗示孩子们想了解、
懂得大人们“耕织”方面的事。
生2:我体会到了孩 子们的懂事。父母的勤劳品质感染了孩子们,孩子们想
赶快学会耕种、纺织,以后好为父母分担一些劳动 重担。
生3:我体会到了孩子们的可爱。孩子们学得有模有样,俨然大人,充满了
8

民族风俗作文-作风建设年心得体会


广东农工商技术学院-民间工艺品作文


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搞笑双簧剧本


兰州市西北中学-行政文员实习报告


北京人大附中-元旦的诗


山东大学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校本研修工作计划


山东艺术高考网-云南民族大学录取分数线


山东高考语文-毕淑敏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