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专题八 古诗专项练习(含答案)
等差数列教案-入党程序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专题八 古诗专项练习(含答案)
专题八
部编五年级下册古诗专项练习
一、选择。
1.下列关于诗句中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孙未解供耕织”中“供”的读音是“gōng”,意思是“提供”
B.“敲成玉磬穿林响”中“磬”的读音是“qìng”,它是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C.“漫卷诗书喜欲狂”中“卷”的读音是“juǎn”,它的意思是卷起
D.“五千仞岳上摩天”中“仞”的读音是“rèn”,“摩天”的意思是很高的天
2.下列诗句的作者姓氏按音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夜静春山空 ②南望王师又一年 ③唯见长江天际流 ④乡村四月闲人少
A.③②①④ B. 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
3.下列诗句按照敬亭山、华山、庐山、天门山的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③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④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A.④③①②
B.③②④① C.④③②① D.③②①④
4.“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
A.初春 B.初夏 C.盛夏 D.初秋
5.我们常说的“耳濡目染”和下列哪句话意思相似?( )
A.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D.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6.关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诗选自王昌龄的《凉州词》,主要写戍边将士的怀乡情
B.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杨柳”是指塞外的杨柳树
C.这句话采用了双
关的修辞手法,表面上是说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实则是指朝廷的恩泽
到达不了这里,表达了作者对皇帝
不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
D.这两句话笔调苍凉悲壮,感情消极颓废
二、填空。
1.亲情和友情是古诗中常常为诗人们所赞颂的,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
恩时,我们会很自
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别诗是诗人表达和朋友深厚感情的一种诗体,
李白就在《黄
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写到了朋友走后自己的孤独之感: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在送朋友
出使安西
时,写下诗句表达和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孟子》 中告诉了我们同情心的重要性: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论语》中对君子和小人做了以下区别: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册古诗中我们看
到了古代农村勤劳的农民的农忙生活,如《田园四时杂兴》中描写的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乡村四月》中的情景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古语有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就是告诉我们读书不能
囫囵吞枣,要用心。
5.王之涣
和王昌龄都是唐朝著名的____________诗人,写下很多描写关外风光和军旅生活
的诗篇。《
凉州词》中描写了凉州萧索壮阔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军行》表达了作者爱国情怀:<
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填动物、植物名称。
(1)昔人已乘黄(
)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
)少一人。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
(4)路遥知( )力,日久见人心。
(5)人闲(
)落,夜静春山空。
三、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关于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在括号里改正。
1.三千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对偶、夸张 (
)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比喻 (
)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拟人 (
)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反问 (
)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比喻
( )
五、按要求写诗句。(本题答案不可重复)
1.分别写一句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诗句。
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r>
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珍惜时间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思乡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飞花令。
游戏规则:琳琳和小龙人各说一句带有“月”字的诗句,谁先答满三句
,谁就是赢家,你
加入哪个队伍,就圈上相应图片,然后帮她(他)完成吧!(帮助一位即可)
1.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判断。
1.《村晚》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雷震,抒发了作者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
2.《稚子弄冰》《田园四时杂兴》和《乡村四月》都刻画了勤劳可爱的孩童的形象。
(
)
3.“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这句话出自《左传》,意思是人有了羞耻心,就不会无底线
地做事。( )
4.陆游是南宋著名诗人,他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抒发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
怀。(
)
5.王维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和孟郊合称“王孟”。( )
七、在下列括号里各填一个字,使竖排组成成语,横排连成古诗。
1. 好 蒸
心 开 滴 独 一 一 人 博 一 无 舍 白
高 蒸 惊 门 水 辟 溜 穷 云 大 无
中 己 手
鹜 日 胆 见 穿 蹊 歪 二
亦 精 是 生 为 起
( )( )( )( )(
)( )( )( )( )( )( )( )( )
( )
2. 春 水 石 恩 惊 生 鸾 大 餐 乐
花 落 破 重 弓 不 凤 地 松 在
秋 石 天 如 之 逢 和 回 饮
其
( )( )( )( )( )( )( )( )( )(
)
八、古诗猜谜连线。
谜面
谜底
绿卡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探头迎春
一枝红杏出墙来
无与伦比
春风不度玉门关
脸面尽失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高瞻远瞩
人面不知何处去
一、选择
1.C 解析:A“供”的读音应该是四声
,意思是“从事”;B选项“磬”不是金属打击乐
器,应该是玉石打击乐器;D选项“摩天”的意思是碰
到天。
2. A 解析:①作者是王维,姓氏音序为Wang;②作者是陆游,姓氏音序是
Lu;③作者是
李白,姓氏音序为Li;④作者是翁卷,姓氏音序为 Weng。按照A-
Z排序,首先是选L,因
此②③在前,而i排序在u前面,所以③在②前,同样的①在④前。
3.D 解析:①选项出自李白《望庐山瀑布》,②选项“五千仞岳”指华山,③选项选自李
白《独坐敬亭山》,④选自李白《望天门山》。
4.B
5.B
6.C 解析:A选项作者错误,B选项“杨柳”不是指杨柳树,而是《杨柳曲》,D选项感
情虽有抱怨但并不消极颓废。
二、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
出阳关无故人
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4.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5.边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 鹤
茱萸 荷花 马 桂花
三、
1.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和天光交相辉映。
2.孩子们不懂得耕织之事,也学大人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习种瓜。
3.在一个长满
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落日好像被山吃掉一样倒映在冰凉的水波
中。
四、1. √ 2.夸张 3. √ 4.设问 5. √
五、
1.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冬: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六、
1. ×
解析:雷震是宋代诗人。
2. × 解析:《乡村四月》没有孩童形象。
3. × 解析:这句话出自《朱子语类》。
4.√
5. × 解析:王维和孟浩然合称“王孟”。
七、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2.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八、 谜面
谜底
绿卡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探头迎春
一枝红杏出墙来
无与伦比
春风不度玉门关
脸面尽失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高瞻远瞩
人面不知何处去
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低头与昂头
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他的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
源于一次拜访。那是他
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去赴一位老前辈的约会,地点在一座低矮的小茅屋。富兰克林
来了,
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嘭”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青肿了一大块,
痛得他哭笑不得。出来迎接他的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痛吧?你知道吗,
这是你今天
来拜访我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
头。”富兰克林牢记地记住了
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准则。
还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公司招聘员工
,门外排着长长的应聘队伍。每进去一个人,
主考官不由分说,当头劈来一个耳光,问:“这是什以滋味
?”几乎所有的人都捂着自己的
脸出来了。当然,这些人都落聘了。后来,有个年轻人走
了进去,主考官同样劈来一个耳
光,问:“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站直身子,定了定神,以同样的速度
,同样的力量,在
同样的位置,给主考官同样的一个耳光,说:“就是这样滋味。”因此,这位年轻人被
录取
了。
富兰克林以低头而抵达成功,年轻人却以昂起头颅而被聘用,这是
不是人生的悖论呢?
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在摆放我们自己所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
而摆
放在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着
做
人。
(1)“低头”的寓意是什么?
(2)为什么说富兰克林被撞是最大的收获?
(3)公司在招聘员工时,为什么许多人会落聘?年轻人被录取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案】 (1)谦虚。
(2)因为这次被撞教育他一生要学会谦虚。
<
br>(3)落聘的人因为没有维护自己的尊严。年轻人之所以被录取是因为他维护了自己的尊
严。一个
人不论遇到什么情况,如果连自己的尊严都维护不了,又有什么能力去胜任一份
工作。
【解析】【分析】(1)、(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
整体
感知文章内容,从第一自然段概括答案。(3)解答第一问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
体感知文章内容,
从第二、三自然段概括答案。第二问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
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谦虚。(2)因为这次被撞教育他一生要学会谦虚。 (3)落聘的人因为
没有维护自
己的尊严。年轻人之所以被录取是因为他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一个人不论遇到
什么情况,如果连自己的尊
严都维护不了,又有什么能力去胜任一份工作。
【点
评】(1)、(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只要观点正确
,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别让眼睛老去
一夜之间,一场雷电引发的山火烧毁了美丽的“森林庄园”,
刚刚从外祖父那里继承了这
座庄园的保罗经受不住打击,闭门不出,茶饭不思,眼睛布满了血丝。
一个多月过去了,年已古稀的外祖母获悉了此事,意味深长地对保罗说:“孩子,庄园成<
br>了废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眼睛已经失去了光泽,一天一天地老去。一双老去的眼
睛,怎么
能看得见希望……”
保罗在外祖母的说服下,一个人走出了庄园。在一条街道的拐弯
处,他看到很多人。原
来他们正在排队购买木炭。那木炭让保罗眼睛一亮,他看到了一线希望。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他雇了几名烧炭工,将庄园里烧焦的树木加工成优质木炭,送
到集市上去卖。
结果,木炭被抢购一空,他用这笔收入购买了大批新
树苗,几年后,“森林庄园”再度绿
意盎然。
别让眼睛老去,才不会让心灵荒芜。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获悉:________。
②盎然:________。
(2)用“________”画出短文中一组相互照应的句子。
(3)“森林庄园”为什么能再度绿意盎然?
(4)读了短文,你怎样理解“别让眼睛老去,才不会让心灵荒芜”这句话?
【答案】 (1)知道,得知;浓厚的样子,文中指庄园恢复了生机勃勃的样子。
(2)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泽,一天一天地老去。一双老去的眼睛,怎么能看得见希望……
别让眼睛老去,才不会让心灵荒芜。
(3)因为保罗听了外祖母的劝告,没有再继续
消沉下去,看到了存在生活中的希望,想到
了拯救庄园的办法,使庄园再度绿意盎然。
(4)生活中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眼中不再对生活中的事情充满希望,你的眼睛
不再能发现
生活中的美好,这样,你的内心充满失望,心灵不再有活力,只要你能正视生
活中的不如意,你就能发现
希望,你的心灵就不会荒芜!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考查照应句。解题思路引导: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
代;
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前后照应要根据文章整体
意思找相照应的句子
。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
br>息,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
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
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
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
义。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
词句的表
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故答案为:(1)①知道,得知;②浓厚的样子,文中指庄园恢复了生机勃勃的样子。
(2)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泽,一天一天地老去。一双老去的眼睛,怎么能看得见希望……
别让眼睛老去,才不会让心灵荒芜。
(3)因为保罗听了外祖母的劝告,没有再继续消沉下
去,看到了存在生活中的希望,想
到了拯救庄园的办法,使庄园再度绿意盎然。
(
4)生活中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眼中不再对生活中的事情充满希望,你的眼
睛不再能发现生活
中的美好,这样,你的内心充满失望,心灵不再有活力,只要你能正视
生活中的不如意,你就能发现希望
,你的心灵就不会荒芜!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理解词
义。
(2)此题考查对照应句的把握能力,要求会判断,写作时会运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4.课外阅读。
木匠张三
张三是个小木匠儿,他的本名叫什么我不知道,人们都这样叫他
,我也跟着叫。初次见
面,我对他就颇有好感——午休时分,别人都横七竖八地躺着休息,只有这小伙子
实在,
干活不惜力。去的次数多了我才发现,重要的技术活儿总是少不了他,装推拉门时一个四
十来岁的师傅摆弄了半天装不上,张三一上手,不到半个小时就完事了。在这支装修队
里,他拿的是小工
的钱,干的却是技工加小工的活儿。
原来,年仅19岁的张三,已经有了四年的“
工龄”。15岁时,父亲让他学裁缝。家里老
少七口,只靠二亩薄田根本不行。可是张三觉得,一个小伙
子学裁缝。浑身的力气使不
出,便自己作主干起了木匠。他心灵手巧,又肯卖力,技艺日见长进,每月下
来,也有千
儿八百元的收入寄回家里。
半年以后,一天晚上,我正在新居
里伏案赶写一篇文章,忽然门铃响了,打开房门,一
眼让出是张三。“啊,是你,请进。”张三依然那么
强健,那么充满青春的活力,只不过衣
着比在我家时“新潮”了许我:上身穿一件白色T恤衫,下身穿一
条深蓝色牛仔裤。一晃,
近二百个日日夜夜如水逝去,这中间张三遭受的坎坷与艰辛,以及获得的成功与
喜悦,一
切尽在不言中,全部融在了他递给我的名片上。那名片的头衔是:华普家居装饰公司施工
队长。“张三,不错呀,进步了!”
张三略带羞涩地望我一眼,自语道:“进
步了吗?”随即又自我否定说:“这不算进步,
还是在为人打工。”我愕然了:“怎么?你也想当老板?
”他反问我:“您不是说过吗,不想
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现在,我还只有当老板的打算,没有当老
板的实力,不过,再
过几年,资金和经验积累得差不多了,我倒真想回家乡拉起一支装修队,努力干出一
番事
业呢!”
——好个张三,我真为你高兴!
(1)理解和体会加横线字词的意思。
衣着比在我家时“新潮”了许多。
张三略带羞涩地望我一眼。
(2)作者为什么通过张三之口,引用“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话?
(3)文章中的张三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
(1)①新潮:跟上社会流行的风气。
②羞涩:不好意思。
(2)因为第
一,在于说明胸无大志,不想大有作为的人永远也不可能有大作为;第二,表
明张三不满足现状,不仅只
是当个施工队长,而是要当老板;第三,揭示张三内心世界在
于不断奋发进取。
(3
)①勤劳能干,不顾惜自己的力量。②刻苦钻研业务,精益求精。③不满足于现状,
不断奋发进
【解析】【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第一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意思,不
难写出“新潮”:跟上社会流行的风气。“羞涩”:不好意思。作者通过张三之口,引用“不想
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话,因为第一,在于说明胸无大志,不想大有作为的人永远也
不可能有大作
为;第二,表明张三不满足现状,不仅只是当个施工队长,而是要当老板;
第三,揭示张三内心世界在于
不断奋发进取。张三的勤劳能干,不顾惜自己的力量、刻苦
钻研业务,精益求精、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奋
发进等等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
【点评】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需要根据
题目要求找出解答,对学生
能力是一种提升。
5.课外阅读
《 》
徐文长从小就善于动脑筋思考,他聪明、机智也充满了情趣。
徐文长的伯父很喜
欢他,时常想些法子逗他玩,考他的思考能力。有一次,伯父领着徐
文长来到一座贴着水面、桥身既窄又
软的竹桥边,把两只水桶装满了水,对徐文长说:“我
想考考你,你能提着这两桶水过桥,我就送你一件
礼物。”
少年徐文长想了一下,就脱下鞋,用两根绳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装
满了水的木桶放
到水里,就这样他提着两根绳子走过了木桥。
伯父还想用一个更难的
法子把徐文长难倒。他说:“既然你过了桥,礼物我当然要给你,但
必须要按我的要求去取礼物。”说着
,他就把那件礼物吊到一根长竿顶上,并且告诉徐文
长:“你____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
____不能把竹竿横下来。”
伯父想,这下徐文长就没有办法了。
但徐文长摸了摸后脑勺,马上就想出了取礼物的方法。只见他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
井边,然后把竹重向
井里放,当竹顶快到井口时,他就顺利地拿到了那件礼物。
伯父被聪明的徐文长惊呆了,不禁拍手称赞:“真是聪明的徐文长啊!”
(1)给本文加上一个小标题 。
(2)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你________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________不能把竹竿横下来.”
(3)伯父想两个什么难题考考徐文长的?
(4)徐文长是怎样解决伯父的两个难题呢?
(5)你觉得徐文长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
(6)请你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1)《聪明的徐文长》
(2)既;又
(3)提着两桶水渡过一座贴着水面、桥身既窄又软的竹桥。
竹竿顶取礼物,但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也不能把竹竿横下来。
(4)脱
下鞋,用两根绳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装满了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这样他提着两根
绳子走过了木桥;
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井边,然后把竹重向井里放,当竹顶快到井口时,他
就顺利地拿到了那件礼物
(5)善于用脑,在难题面前善于变通,相当机智,临危不惧。
(6)本文主要描述徐文长在伯父两次的考核中,善用自己机智的头脑顺利地通过了考核,从
而取得了
礼物.
【解析】【分析】伯父还想用一个更难的法子把徐文长难倒。他说:“既然你过了
桥,礼物
我当然要给你,但必须要按我的要求去取礼物。”说着,他就把那件礼物吊到一根长竿顶
上,并且告诉徐文长:“你(既)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又)不能把竹竿横下
来。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
文
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向日葵
春天来了,雪化
冰消,山青了,水绿了。农民伯伯开始播种了。他们把玉米、大豆、谷
子等优良种(zhǒnɡ
zhònɡ)子种(zhǒnɡ
zhònɡ)进了责任田,也把乌黑发亮的葵花籽儿,撒进
肥沃的泥土里。
一阵春风,一场春雨,玉米出来了,大豆出来了,谷子也出来了。葵花呢?葵花用它那
两片有力的嫩芽举
着“人”字形的种子硬壳也出来了。
阵阵春风,场场春雨,向日葵长高了,已经有五
六片叶子了。它像一个欢乐的孩子,无
忧无虑地生长着。
夏天到了,在这生
长的季节里,向日葵已经告别了自己的幼年,长成了一个“小伙子”
了。你看,它那舒展的叶子多像一把
把芭蕉扇啊!头顶上隐隐约约长出了一个花骨朵——
小小的绿色的花盆。它的花盆一天天长大,终于开出
了轮子似的花朵。几十个黄色的花
瓣。花盆中间是密密麻麻的金灿灿的花蕊。
一阵狂风,一场暴雨,向日葵在风雨中摇摆,而它的头却时时刻刻朝着太阳。
早晨,葵花张开笑脸,第一个迎接冉(rán
rǎn))冉升起的太阳,中午太阳当空,葵花总是扬
起那金色的脸庞(pánɡ
bánɡ)。傍晚,太阳徐徐落山了。向日葵又面向西方,恋恋不舍地和
太阳告别。
啊!多美的葵花呀!金色的阳光照进它们的心里了。
秋天来临,在这收获的季节里,向日葵度过了它朝气蓬勃的青年时代,渐渐成熟了。
习习秋风,丝丝秋雨,向日葵的叶子由绿变黄,花盆外的花瓣也慢慢凋谢了。但是花喷
里那些数不清的花
蕊下面却结出了饱满的果实——葵花籽儿。这时,向日葵谦虚地悄悄地
低下了头。好像在向人们暗示,该
收获了。
农民伯伯开始秋收了,他们打下葵花籽儿,选好的交给国家榨油,剩下的留
给自己吃,
还用葵花的叶、茎做饲料。向日葵对人们的贡献多大呀!
到了冬天,向日葵的一生虽然结束了,但它留下的丰收果实,却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由于向日葵时时刻刻接受阳光的哺育,它的果实才格外饱满,格外香。
是的,我们少年儿童也正像葵花一样,在党的阳光下,天天向上,茁壮成长。
(1)选出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从文中找出你
最喜欢的四个词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
写出你从课外想到的四个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冉冉”是慢慢的意思,请你在文中找出三个和“冉冉”意思相近的词。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描写向日葵外形特点的一段话:________
写出描写向日葵作用的句子:________
(5)作者抓住了向日葵的特点,写
出了“果实格外饱满,格外香”并且产生了联想,这联想
是________
(6)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向日葵的?请选出的正确。( )
A. 按时间顺序。
B. 按事情的发展、变化顺序。
C. 按事物的特点、类别顺序。
D. 按空间顺序。
【答案】 (1)zhǒnɡ;zhǒnɡ;rán;bánɡ
(2)播种;肥沃;无忧无虑;隐隐约约;播撒;贫瘠;无法无天;马马虎虎
(3)徐徐;慢慢;渐渐
(4)它那舒展的叶子多像一把把芭蕉扇啊!头顶上隐隐约
约长出了一个花骨朵——小小的
绿色的花盆。它的花盆一天天长大,终于开出了轮子似的花朵。几十个黄
色的花瓣。花盆
中间是密密麻麻的金灿灿的花蕊。;他们打下葵花籽儿,选好的交给国家榨油,剩下的留
给自己吃,还用葵花的叶、茎做饲料。
(5)少年儿童
(6)A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
br>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主要是培养
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
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
。
(3)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
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再从文中找出即可。
(4)、(5)考查对课文
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
容,就能找到答案。
(6)考查写作顺序。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由“春、
夏、秋、冬”可
知,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故答案为:(1)zhǒnɡ;zhǒnɡ;rán;bánɡ
(2)播种、肥沃、无忧无虑、隐隐约约、播撒、贫瘠、无法无天、马马虎虎
(3)徐徐、慢慢、渐渐
(4)①它那舒展的叶子多像一把把芭蕉扇啊!头顶上隐隐约约长
出了一个花骨朵——小
小的绿色的花盆。它的花盆一天天长大,终于开出了轮子似的花朵。几十个黄色的
花瓣。
花盆中间是密密麻麻的金灿灿的花蕊。②他们打下葵花籽儿,选好的交给国家榨油,剩下
的留给自己吃,还用葵花的叶、茎做饲料。
(5)少年儿童
(6)A
【点评】(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
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
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
义变。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优秀文学作品做一些摘抄、积
累,
分类整理,加强记忆,此题会迎刃而解。
(3)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
,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
累,增加词汇量。
(4)、(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6)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7.
梦想背后的故事
王列
王老师没想到一向很听话的燕红,突然变得这么倔强。
进入高二,学校对学生进行分
流。所谓分流,就是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以及文化课基础,
把爱好相同的学生分到同一个教学班,这样便
于管理与教学,也有利于学生发展。
燕红的文化课基础很好,老师希望燕红专心学习文化课,
想不到燕红坚持学习美术。实事
求是地说,学美术的学生文化课基础多数较差,文化课基础这样好的一个
学生,学习了美
术,王老师觉得非常可惜。
王老师做了很多工作,想不到燕红却毫不
动摇,他异常生气。他想跟燕红的父母交流一下
情况,让她的父母劝说她,偏偏他们都在外地打工,通过
电话联系上后,他们都表示孩子
学什么由她自己决定。既然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阻止她,干脆先让她学习一
段时间,如果她
觉得不合适,再让她回到普通班级学习也未尝不可,王老师有些无可奈何地想。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过去了。期末考试,燕红的文化课考得很好。让王老师想不到的是,
她的绘
画也几乎是最优秀的。王老师询问美术老师燕红今后发展潜力如何,老师赞扬燕红
说,她对色彩和线条非
常敏感。王老师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有些莫名的失望。
高三下学期,市电视台组织一次以“我
的梦”为主题的中学生绘画大赛。大赛分两个阶段进
行:第一个阶段是初赛,学生自由创作。第二个阶段
是决赛,学生现场作画。学校很多学
生都参加了比赛,但是进入决赛阶段的只有燕红一个人。
这次比赛除了看学生的绘画基础,还委比学生的想象力。不用说,凡是参加比赛的,绘画
基础都
不错,谁的想象力更强,谁肯定会胜出。
通过前几轮的比赛来看,燕红的想象力非常强;几乎
每一张画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
最后一次比赛的题目是《梦中的家乡》,只要胜出,燕红就会获得冠
军,大家对燕红也非
常期待。然而那幅画燕红却画得非常普通甚至连一点想象的成分都没有:弯曲的柏油
马路
、低矮的远山、清清的小溪、几块石板搭成的小桥,还有低低的石头房子……
当然,燕红与冠军失之交臂了,大家都为燕红感到惋惜。
“自从参加比赛以来,你的
每一幅画都是充满想象力的,为什么最关键时候的这幅画却这么
普通?”主持人问她。<
br>
“我梦中的家乡就是这样的!”
燕红说这话时,眼里已经充满了泪水。
“为什么不是更美好一些的呢?”主持人感到奇怪。
“我梦中的家乡就是这样的!”
燕红再次强调说。
“作为这太比赛的亚军,电视台会帮你实现一个梦想,您的梦想是什么呢?”主持人问。
“我想找到一个和我画上一模一样的地方,哪怕哪怕十几年前曾经这样也行。”燕红说。
“能告诉大家为什么吗?”主持人问。
燕红说这是她的一个秘密,她非常希望找到这
样一个地方,主持人只得答应想尽一切办法
帮她寻找。
也视台通过多种方式,最终还
是找到了那个地方。那是几千里路外的一个小山村,而燕红
的秘密也随之揭开,原来她是一个被拐卖的孩
子。被拐卖的时候,因为年龄太小,根本不
知道家乡是哪里,只是隐约记得自己家乡是这样的,而家乡的
样子也曾一次次闯进她的梦
乡,于是她发誓学习绘画,画出家乡的样子并找到家乡。这个秘密,此前,她
没告诉过任
何人。
知道实情后,王老师感慨无限,他不禁暗暗告诚自己,今后一定要
尽量尊重学生的选择。
因为,有时,你不可能知道学生有怎样的梦想,也不知道这个梦想背后有怎样的故
事。
(选自《当代青年》,有改动)
1.文题为“梦想背后的故事”,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仔细品味文中画”
”句,王老师因为什么而高兴?又为什么有些莫名的失望?
3.文章主要写了王老师和燕红两个人物。请分析一下这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4.文中画横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5.最后一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1.小时候被拐来的孩子燕红,为了找到家乡,毅然放弃基础很好的文化课坚持学习美术,<
br>并最终凭借一幅美术画,在电视台的帮助下,找到了家乡。
2.因为燕红文化课考得很
好,绘画也几乎是最优秀的,而且美术老师说她对色彩和线条非
常敏感,所以王老师高兴。而因为燕红在
绘顺方面的发展潜力很好,所以分流后她不会专
攻文化课了,所以王老师觉得可惜和失望。
<
br>3.王老师:关爱学生,为学生的长远负责,尊重学生的选择;燕红:学习成绩优异,性格
倔强,
思念家乡。
4.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表达了燕红内心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已经极度汹涌,她
非常渴望
能够找到家乡。刻画了燕红倔强执着的人物性格和对家乡的殷切思念。
5.
结构上:总结全文,服应题目。内容上:这一段写出了王老师不禁暗暗告诚自己的原因
,也含蓄地表达了
希望大家尊重学生的选择这一思想和理念,揭示了文章的题目,深化了
文章的中心。
8.
送报的少年
①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6楼,每天清早8点
多钟的时候,便
有一阵轻捷(jié jiě)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 )晴天雨天,他
.
(
)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
礼貌地喊一声:“万
老师,报纸来了!”
②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
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
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③骄阳似
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
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
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
.
(diǎn
tiǎn)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④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
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
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
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
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
不满意。8
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饮酸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
考完了可以
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
早起床!”
⑤儿子不屑(xuè xiè)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
⑥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
⑦儿子笑得
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
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
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⑧一个大雨滂(pāng páng)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
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才出现
.
在我家门口。
⑨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
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
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般嗫嚅着说:“对
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
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
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
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⑩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
⑪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
老师,从明
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⑫我随口问:“那你呢?”
⑬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⑭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那少
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若
送迟了,您多包涵!”
⑮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选择一组恰当的关联词填入文中的括号内。
①不但……而且……
②不论……都……
3.第⑦自然段中画线句子表面上看是儿子嚣张的无礼貌表述,实际上,作者有什么目的?
4.引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的是少年说的哪句话?
5.在下面语段中找出三处令你感触深的短语,在其下面画上波浪线,并谈谈你感受到了什<
br>么。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
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
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é tiǎn xiè pāng
2.不论……都……
3.同送报青年形成对比,更为后文送报青年考上北大作铺垫。
4.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
5.“凌晨5点”“两百多户人家”“一万八
千多级台阶”(或:“凌晨5点就起床”“为
两百多户人家送报”“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感受:①
表明少年的家庭经济环境不
好;②表现少年成熟、懂事的性格。(表达与此相近即可)
9.
温暖的小刀
那年春末,我到一所中学去监考。
发卷的时候,我发现,靠近讲台的一个女生怪怪的
,左手藏在袖口里,遮遮掩掩,不愿伸
出来。和我一起监考的,是另一所学校的一位女老师。大约,她也
注意到了这个细节。随
后,我俩便开始留意这个女生。在我们想来,她袖口里的那只不愿示人的手,一定
藏着什
么秘密。
考场里静悄悄的,学生们都在全神贯注地答题。只有这个女生,一边
答题,一边有意紧握
着她的那只手,一边还不自觉地环顾着左右,神色紧张而怪异。这愈加坚定了我们的
怀
疑:她的手里一定攥着小纸条或者其他用来作弊的东西。
然而,我们错了。半小时
后,也许女生做题做得太过专注,一不小心,露出了自己的左手
——天哪,这个女生的左手居然没有手指
头。
原来,她竟是一个有残疾的学生!
这多少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愧疚
之余,不禁心生悲悯。那位女老师,更是一脸的痛楚,
小声地嘟囔着:“怎么会是这样,多可怜的孩子啊
,多可怜的孩子。”
考试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有一道地理题需要改动。办公室送来了一沓纸片
,纸片上,印着
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地形图。我们分发给了学生,然后让他们各自粘贴在试卷的答卷纸上。
由于是临时赶印出来的,太过匆忙,这些纸片裁剪得很粗糙,考生们只有自己动手把四个
毛边撕
去,大小合适,才能贴在试卷上。
这下可难为了这个女生。大约,她还是不愿让别人看到她的
那只手,就用左胳膊使劲压紧
纸片,右手一点一点地撕。可是,那张小纸片仿佛不听话,只要她一用力,
就从她的胳膊
下跑出来,再压下去,再跑出来。她急得都有些冒汗了。
“这位女同学,我可以帮你吗?”女老师走过去,俯下身子,声音低低地征询女生的意
见。女生抬起头
,看了看,迟疑了一下,还是把纸片给了她。
女老师并没有立即动手,她把那张纸片放在讲台
上后,便在满考场里寻找着什么。我有些
纳闷,这不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嘛,她究竟想要干什么呢?
不一会儿,女老师从一个学生那里找到了一把小刀。然后,她坐在讲台前,一点一点小心
翼
翼地裁着那张纸片,“哧——哧——”,小刀割裂纸片的声音很好听。我和女生看着她
做这一切。那一刻
,女老师慈祥得像坐在讲台前的一尊佛,她专注的神情,仿佛是在完成
一件精致的手工艺品。
随后,她微笑着把这张小纸片轻轻地放在女生的桌子上。女生欠了欠身子,低低地说了声
谢谢。
她拍了拍女生的肩膀,说:“赶紧答题吧。”便走开了。
然而,我还在纳闷着。一张小纸片,
用手也完全可以撕得很整齐,为什么一定要找把小刀
来呢?
考试结束后,我道出了心
中的不解。那位女老师笑了,说:“这个女生所残缺的,是一只
手。我不想在她面前,用自己灵巧的手指
头去撕那张纸片,那样的话,会撕碎这个女孩的
心。我满考场去寻找一把小刀,就是想借助小刀,避开对
她的这种伤害。”
一直以来,小刀在我心中不过是一片冰冷的铁片而已。而那年春天我懂得了
,原来即便是
锋利而冰冷的一片小刀,也会折射出人性的光辉。
1.你如何理解文章的题目”温暖的小刀”?
2.从女老师留意女孩、裁剪纸片等细节,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女老师?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是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4.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得隽永而生动,耐人寻味。请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分析。
5.假若你是那个女生,考试结束后,你会怎样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1.小刀是冰冷的,但因为有一颗爱心,小刀也是温暖的,温暖着残疾女生的心。
2.细心,关爱学生,充满爱心和理解,和蔼可亲。
3.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
象生动地写出了女老师裁剪纸片很细致很认真且态度很慎
重,表现了女老师对残疾女生的关爱。表达了“
我”对女老师的赞美之情。(意对即可)
4.示例:把“冰冷”和“温暖”进行对比,揭示出
一个善良的举动的感染力;画龙点睛,
升华了主旨。(意对即可)
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