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别妄想泡我
926次浏览
2020年11月30日 04:2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赤峰人事网-邀请信范文

2020年11月30日发(作者:郝京平)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一、我会写:

昼:昼夜 白昼 极昼 昼夜不息 耘:耘田 耕耘 春耕夏耘

桑:桑树 蚕桑 桑叶 沧桑 沧海桑田 晓:拂晓 破晓 报晓 知晓 揭晓

二、多音字:

解:jiě解释 jiè押解 xiè 浑身解数 供:gòng供品 gōng提供

三、形近字:

昼(昼夜) 耘(耕耘) 晓(报晓)
尽(尽头) 耕(耕地) 浇(浇水)
四、问题归纳:

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答: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
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
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2、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答: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
瓜的可爱场景。《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
戏”。《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五、课外积累:
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六、课后习题答案: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一个“学”字 使儿童天真的形象跃然纸上。不仅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他
们耳濡目染大人们的勤劳,从 小就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场景: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 ,喜
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的桑树底下学种瓜,那一本正经的样子,
真 是太有趣了!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 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丝穿起来,提在
手中当钲来敲。
前两句诗主要对稚子进行了动作描写,“脱”“穿”等动词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动作。
场景: 清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铜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提
在手中,当作 银钲来敲打。当孩子们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美妙的声音时,忽然冰块
儿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唉,太令人失望了!从中体会到孩子自得其乐的
盎然情趣。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意: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
定的声腔。
“横”坐不是规规矩矩地坐着,表现了牧童的天真顽皮之态。如改为“骑”则没有这种效果。
场景: 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慢悠悠地走着;他的手里还拿着一支短笛,有模
有样地吹着自 己编的小曲,虽不成调但那头老牛似乎听懂了小主人吹奏的曲子,“哞哞”
地叫着。
从中体会到 孩子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
七、其他内容: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作者介绍:
范成大,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南 宋诗人。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
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 兴四大诗人”。著有《石湖集》《吴船
录》等。 主要作品:《夏日田园杂兴》《喜晴》《卖痴呆词》等。



主题:《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以朴实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乡村农人耘田绩麻以及儿童
学着大人的样子种 瓜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闹的劳动场面,
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
情。
译文 :
白天在田里除草,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男村里的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小孩
子虽然不 懂得耕织之事,却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桑树的树荫旁学着种瓜。
注解:

①昼(zhòu):白天 ②耘(yún)田:在田间锄草
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⑤解:理解,懂得。 ⑥供(gòng):从事。
⑦傍:靠近。 ⑧阴:树荫。
鉴赏:
①这首诗描写农村初夏时节生活中的一个场景。诗的前两句用昼和夜对 比,生动地描绘了
乡村里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
② 诗的后两句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形,一个“学”字让天真可爱的
儿童形象跃然纸 上,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喜爱和赞扬之情。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 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与陆游、
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 “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
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主要作品:《小 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舟过安仁》等。

主题:
《稚子弄冰》从小孩幼稚贪玩 的心理特征切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
盎然的“脱冰做戏”的场景,表现了儿童调皮、可 爱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译文:
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金属盆里把冰取 出来,用彩丝穿起来当钲来敲。敲
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


注解:

①稚(zhì)子:幼小的孩子。 ②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③取:这里没有实在意义。 ④钲(zhēng):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⑤馨(qì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⑥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鉴赏:

①前两句 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脱”字形象
传神,写出了孩子取冰 的样子。
②后两句写孩子玩得正高兴时突然冰块落到地上,发出如玻璃碎裂的声音。“忽作玻璃碎地< br>声”一句,让我们仿佛听到了那清脆的声音,看到了孩子那失望的表情。
诗中从三个方面上描写 稚子弄冰的情:形色泽上,“金”盘“彩”丝穿“银”冰;形态上,“金盘”
脱出的冰犹如“银铮” ;声音上,既有“玉磬穿林响”的高亢,又有“玻璃碎地声” 的清脆。有
形有色有声,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无限乐趣。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作者介绍:雷震,南宋诗人,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
士。
主题:
《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描写了自然景物变化和牧童
的活动,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表现了牧童
无忧无虑、悠闲自在 的情致,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对悠然恬静的
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译文:

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红红的 落日,
一起把影子倒映在寒冷的水中,闪动着粼粼的波光。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向家
走去 ,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注解:

①陂(bēi):池岸。
②衔:口里含着。本诗中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 ④漪(yī):水中的波纹。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调。
⑦信口:随口。
鉴赏:

①前两句写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 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
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两个“满”字,写出了仲 夏时节的景物特点,描
绘了景色的生机勃勃;“衔”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来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 ,将山写活
了;一个“漫”字,写出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生动形象。
②后两句写人。与前两句 恬静相比,这两句描绘得生动活泼“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
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牧童吹笛也 不是认真地吹,而是“无腔信口吹”表现了牧童的
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

爱读书的名言-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遵义医学院教务处成绩查询-关于爱情的格言


400字美文摘抄-周工作总结与计划


我的红颜-亚运会口号


上海建桥学院-煽情话


庆祝六一儿童节诗歌-教师主要工作成绩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荷花淀读后感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分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