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
西安高新技术学院-高考资源网语文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
(部编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课“稚”等生字和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等生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
(1)凭借注释、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
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
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2)体会诗人用词的生动传神。
3.情感与价值
(1)让学生感悟诗歌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2)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朗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中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阅一下关于这三位诗人的资料——他们生活时代的情况,所写诗歌的写作背景。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诗歌是
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今天,诗人范成大给大家带来了一首
诗,咱们一起来看看诗人有怎样的情
感要与大家分享,好不好?
板书课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介绍作者。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说,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播放范成大的简介资料。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至能,号石湖居士。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
二十四年中进士。著有《石湖诗集》《石湖词》《吴船录》等。范成大是一
个关心
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一贯的忧国恤民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
得到了
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
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
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2.释题。
教师批注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猜想一下诗文会写
些什么内
容。《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三、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说说古诗应该怎样读。
(2)明确古诗的朗读方法:朗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出古诗的节奏。
(3)听范读。
(4)个人自由朗读。
(5)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地说说诗歌写了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边画:
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村庄儿女——耘田织布
童孙——学种瓜
四、再读古诗,读懂诗意
1.学习古诗,光会读还不行,还要明白诗句的含意。谁知道以前我
们理解古诗文的方
法都有哪些?
看注释,联系上下文,问别人,查字典,看插图。
2.现在就让我们用以上这些方法,和同桌两个人合作学习,试着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吧!
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举手问老师,也可以做上记号,一会儿一起交流。
学生自学,师巡视。
3.质疑:谁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4.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
前
两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理解是:白天在田地里除草,夜里在
家中把麻搓成线,村里
的男人和女人都能担当起家庭的责任。
后两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理解是:儿童不
懂得耕田织布的方法,
也在桑树的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五、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诗歌一、二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想象:“昼”和“夜”分别指什么?围绕“耘田绩麻”启
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
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儿?(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
对村
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
(3)结合想象诵读。(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
反复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
读。
2.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
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你们喜
欢这些小孩子吗,为什么喜欢?(天真、勤劳、不怕苦、好学、
可爱、爱劳动。)
赏析后指导诵读,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
br>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喜爱之情。一遍一遍地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1.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2.指名读。
3.老师配乐诵读。
4.学生入情入境地齐读,朗读中自然成诵。
七、指导写字
书写“昼、耘、桑”等生字。
八、总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
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收集一些
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可以成为像范成大
、李白一样的大诗
人。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大作。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九、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稚子弄冰》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诗人范成大
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与儿童的天真可爱,这节课老师又给大
家带来了一首写
天真活泼的孩子的诗,我们快来看看吧!(板书课题:稚子弄冰)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
,号诚斋,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著名诗人。
他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当
时人称“诚斋体”。
2.字词理解。
①稚子:幼小的孩子。
②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③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④磬(qì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⑤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3.学生自由读诗,读正确,读通顺。
三、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合作学习。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
情?
四、品读古诗,想象画面,领悟诗境
1.师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品读理解。
“稚子
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
一个(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
。“脱”字形象传神,写出了孩子(取冰)的样子。
2.交流感受,练习朗读。
带着“诗中
描述的儿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的?”
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全班交
流。允许有自己的感受。对学生不正确的认识要恰
当地进行引导。
教师批注
五、结合学生的积累,拓展阅读
1.交流已经背诵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2.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稚子弄冰》。
2.以“散落在诗词里的童年”为主题画张手抄报。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村晚》
一、谈话导入,理解诗题
同学们,你们有过在乡村生活的经历吗?今天我
们要学习的内容与乡村生活有关,
快让我们看一看吧!
(板书课题:村晚)同学们,谁能给老师解释一下诗题?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提出要求,指导自学。
2.简介作者:雷震,宋代诗人。
3.检查自学效果:
读好诗句:重点指导学生按古诗的节奏读好诗句。学习生字“漪”。
草满 池塘 水满陂,
山衔 落日 浸寒漪。
牧童 归去 横牛背,
短笛 无腔 信口吹。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2.交流议答,使学生明确。
(1)第一句诗:指名读。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里的“陂”的?(陂:池岸。)
看书上的插图,哪部分是和这句诗的意思相对应的?
提示:这句诗的意思可说成“草满陂,水
满池塘”。两个“满”字表现出了水草丰
美的样子,写得生机蓬勃。(板书:草、水满)
(2)第二句诗:指名读。
这句诗里的“衔”是什么意思?点击“衔”进入链接,屏幕上出示:“衔”,用嘴含,
叼。
“山”如何“衔”落日?请同学们看图想象,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同桌之间讨论讨论。 交流议答:诗中的“衔”是什么意思?(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好像被山含住
了。)图上哪
一部分和“山衔落日”相对应?
你是怎么理解“寒漪”这个词的?点击进入链接,屏幕显示:“寒漪”
,让人感到寒
意的水中波纹。
“浸”是把东西泡在液体里,诗中是把什么浸泡在寒漪中呢?
谁来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谁再连起来说一说一、二两句诗的意思?齐读第一、二
两句诗。
(3)学生探讨第三、四两句诗。
“牧童”指什么人?(这里指放牛娃。)
教师批注
“归去”表示回到哪里去?(回到村里去。)
看图:你是怎么理解“横牛背”
的?(横骑在牛背上。)“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
信口吹。”这两句诗你是怎么理解的?
指名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四、品读古诗,想象画面,领悟诗境
1.师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品读理解。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读完这两句诗,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
情景?
2.交流感受,练习朗读。
体会乡村儿童生活的乐趣,感悟童年的美好。
全班交流。允许有自己的感受。对学生不正确的认识要进行恰当的引导。
五、结合学生的积累,拓展阅读
1.交流已经背诵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2.拓展阅读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六、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村晚》。
2.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
村庄儿女——耘田织布 辛劳 赞扬
童孙——桑阴种瓜 可爱 喜欢
稚子弄冰
宋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 晚
宋 雷震
草满 池塘
水满陂,
山衔 落日 浸寒漪。
牧童 归去 横牛背,
短笛 无腔 信口吹。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创设情境。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游戏导入
、音乐渲染、语言描述等教
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环节。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在识字写字和理解诗意等方面。
[不足之处] 整节课
下来还有许多遗憾和不足之处。因为新接这个班,对学生不够了解,备课时考虑不
够全面,不能针对学生
差异创设问题的情境。另外,我说得较多,学生发挥得有点少,没有做到以学生自学为
主,老师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