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湖北财税职业学院官网-推进技术
四时田园杂兴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
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
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
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本课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查找跟诗有关的资料、课
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
于中而言溢于表”
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
美,体会
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
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材料交流
1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 南宋
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
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诗歌成就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
务、同情人民疾苦的
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范成
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他的田园诗
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
把《诗经·七月》以来的农
事诗、陶潜以来的赞颂农村生活恬静闲适的诗和唐代诗人的一些反映
阶级压迫的农家词、山农谣一类作品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田园
诗的集大成者。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
《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
的代表作品。
2田园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
园生活、描绘山水景
物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
农村和
农民的生活作为自己的歌咏对象,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不
仅有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
而且教全面地描写了劳动
的艰辛、劳动的欢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反映农民疾苦、
揭露剥削的诗篇。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园诗人(仅描写
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和优美的田园景
象)
3解题:〈〈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
日”“秋日”“
冬日”五组。我们学习的两首分别描写农村的春天和晚
春。
4诗歌体裁: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
(二)诗歌朗诵
1诗歌朗诵指导(节拍、语调、重音)
2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蕴涵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景。表现了人人爱劳动以
及劳动充满乐趣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
表现什么呢?
明确:在
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
另外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
3诗歌的写法(1)正面描写劳动景象(2)语言清新自然,充
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练习:1小组朗读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四小结:1文学常识
2朗诵知识
3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五作业
1理解、背诵并默写所学的诗歌。
2借助工具书或者网络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歌并与所
学的诗歌加以比较。
七、板书: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耘田 辛勤劳动
(赞美)
夜绩麻
学种瓜 天真可爱
(喜爱)
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人文底蕴,教师
要把学
生引入诗境,自己必须批文入情,和作品对话,和诗人对话,明诗意,
悟诗情,入诗境,
在课堂上才会有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点燃学生的
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开放周我与同学
年老师进行深
入的故诗教学的研究,我看了一些有关古诗教学的理论知识,课堂实
录及《四时田
园杂兴》的背景资料介绍,来弥补自己的先天不足。在
与备课组的教师讨论后,结合四年级的年段特点,
决定以“学习借助
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理解
诗句,引
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为教学重点,
予以突破。下面我就结合这两点谈谈我的教
学感受。
一借助注释,引导方法
我觉得,对四年级学生而言,在古诗的学习
过程中除了要解词理
句解诗意外,最主要的是能够习得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迁移运用。
于是,
在预设中我想大胆“放” 手让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质疑,协
作解疑,了解古诗的大意。然后在交流中巧
妙的“扶”,在疑惑处启
发,思维阻塞处疏导,词句关键处点拨,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交流中,
疏
通整首诗的意思。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在前一节古诗教学中,由于
学生的预习做得非常充分,都已经批注
了诗意,他们毫不费解地照本
宣读,根本没有真正字字句句疏通晓义。于是学生在自学时已经了解
到的诗意,上了课后,还是处于同一种水平,也就没有真正习得借助
注释学习古诗的方法。
在经过备课组教师讨论后,决定对这个环节再进行精心打磨:第
一步,一句一句理解。如果学生预习充分
的,就由意到词回扣,如果
学生说起来比较困难的,就解词理句来点拨。第二步,在学生基本会
说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仅仅把意思带进去说,还缺少什么呢?
想想还可以补进什么!让学生再次练
习,加上时间、地点、人物、动
作、神态等说得更加具体,说得流畅。然后再来交流评价。这样一来,<
br>层次清晰了,教学就显得更丰满,更扎实了,让学生真正经历了“解
词一理句一连意”这么一个自
主探究的过程。也为之后迁移运用借助
注释的方法,学习《四时田园杂兴》之“梅子金黄杏子肥……”作
好
了铺垫。
二体味诗境,拨动琴弦
钱正权老师曾说过:“引领学生
走进诗词意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
地去寻求诗词地信息意义,而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词中的画面
,
也就是说再诗词的语言文字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读者要读出
诗情须发挥想象。”于是
,在预设中,我想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充实
画面的物象,丰满图画的内容,感受田园劳动的繁忙与快乐,
感受桑
阴下学种瓜孩子的俏皮可爱,从而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可在试
教中发现,学生说来
说去是插图中的,“男人耘田,女人搓麻”,始终
处在解诗意的层面,没有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学生
没有悟到诗情,
课堂就缺少那诗味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还在于教师缺少课
堂的观察能
力,不会捕捉动态的信息引导学生去品味语言,领悟诗境。
讨论后,决定把原先分割成几块的“想象——
朗读——感受——朗读”,
融合起来,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诵读。同时,教师
予以随时点拨,如抓住“昼”和“夜”感受农民的勤快,抓住“各当
家”,联想农民是多么繁忙啊!这样
,田园生活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宁静安详的生活画面就呈现出来了。以上提到的两点也是我们在试教<
br>中讨论最多的,在最后的教学中感觉重点一落实的还可以;重点二教
师的引领还可以再放一些,学
生的那种情感体验可能会更到位。反观
自己的整节课,觉得还可以适时融入一个“写”的环节。比如,创
设
情境,让学生尝试着运用这些名句,或者改写诗的内容等,让这些富
有生命力的句子“活”在
学生的心中,也是很有必要的。诗人范成大
追求的是那种和谐的生活,我希望自己的课堂也时时充满着和
谐的气
氛,因而我将继续不懈地去努力,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