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比较大小综合测试题
注会准考证打印时间-2013年6月思想汇报
高中数学比较大小综合测试题
比较大小 同步练习
1、设
,则下列各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A、 B、
C、 D、
2.若
,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 B.
C. D.
3、下列命题:①
;② ;③ ;④ ( ),其中真命题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
4.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1)若 ,则 .
(2)若 ,则 .
(3)若 ,则 .
(4)若 ,则 .
问:哪两个命题是正确的?对不正确的命题,添加什么条件
后变成正确命题.
5、(1)若 ,试比较 与 的大小;
(2)设 ,且 ,试比较 与 的大小。
6.已知 , ,求证: .
7.已知 , ,求证: .
8.如果 , ,
,求证: .
第1页共3页
9.已知三个不等式:(1) ,(2)
,(3) .以其中两个作
为条件,余下的一个作为结论,写出两个能成立的不等式命
题.
10.已知 , ,证明: .
11、已知 ,设 ,比较M、N、P的大小。
12.求证: .
13.设 ,求下列式子的取值范围:(1) ;(2) ;
(3) ;(4) .
14.设 ,分别求出(1) ;(2) ;(3) 的取值范围.
15.已知 ,求 的取值范围.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
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
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
声读,幼儿小声读,边
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
一边幼儿反复
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
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
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
而一般学
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
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
义比之“老师”
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
第2页共3页 <
/p>
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16.船在流水中
在甲地和乙地间来回行驶一次的平均速度和
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否想等,为什么?
“师”之概
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
文解字》中有
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
教育工作或是传授
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
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
中
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
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
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
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
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
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
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
师”的
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