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6套(2018新版教材)
爱让生活更美好作文-上海女大学生
18 敕勒 歌
教学 目标 :
1 . 认识 本 课 生 字, 会写 生字 。
2
.有感 情地 朗 读并 背诵 课文,能用 自己 的话 说说 这两 首 诗的 意思。
3 . 激发 学生 热 爱大 自然 ,热 爱祖 国 大好 河山 的思 想感 情 。
教学 重点 :认 字、 写 字, 朗读 、背 诵课 文 。
教学 难点 :体 会诗 的 意境 。
教学 准备 :
1 . 教师 :教 学 挂图 、敕 勒川 草原 录 像。
2 . 学生 :读 熟 古诗 。
教学 课时 : 1 课
时
教学 过程 :
一、 激趣 导入 ,引 出课 题 。
1 .谈 话引 出课
题。
我们 祖国 风光 秀美,山川 壮丽,古代 流传 下来 大量 赞 颂
祖国 山 川的
优美 诗篇 。第 22 课 就介 绍了 两首 古诗
。
板书 : 22 古诗 两 首 敕勒 歌
今天
老师 先带 你们 到 辽阔 的大 草原 去看 看 。
2 .播 放敕 勒川 草原
风光 录像 ,引 出 诗题 。
你 觉得 大草 原怎 么样 ?
这 美丽 辽阔 的大 草原 名叫 敕勒 川,这 里一 直流 行着 一首 赞 美它
的民
歌, 叫《 敕勒 歌》 。 板书 :敕 勒歌
齐读 课题 。
这首 诗一 直流 传到 现在 ,今 天我 们 来学
习它 。
二、 初读 课文 ,读 准字 音 。
1 .自 读课 文, 借助 拼音 读准 字音 。
请你 们自 己读
读这 首 诗,遇 到不 认识 的字 把它 画下 来,再 看拼 音多
读几 遍, 把它 记住 。
2 .同 桌互 读诗 句, 纠正 字音
, 再 把课 文 读通 顺。
3 .开 火车 认读 生字 。
4 .指 名读 课文 。提 醒“ 见” 的读 音。
三、
熟读 课文 ,理 解 词语 。
1 .自 学诗 文。
要求 :( 1 )把 诗句 读流 利。 想想 诗 中写 了哪 些景 物。
( 2 ) 你读 懂了 哪些 词句, 还有 哪些 词句 不明 白,把 它画 下来。
2 .小 组交 流。
3 .指 名读 。说 说诗 中写
了哪 些景 物 。
( 蓝蓝 的天 空, 辽阔 的大 草原 ,茂 盛 的牧
草, 肥壮 的牛 羊 。)
4 .学 生对 读懂 的词 语和 不明 白的
词 语进 行交 流, 针对 学 生不 明白
的词 语教 师解 疑。
川: 指平 原 。
敕勒 川: 敕 勒是 古代 的 民
族, 敕 勒川 指敕 勒族 居住 的 平原 。
阴山 :指阴 山山
脉,位于 内 蒙古 自治 区中 部偏 西一 带 ,东 西走
向。 (可
用简 图)
穹庐 :游 牧 民族 所住 的用 毡子 做 的圆 顶帐 篷。
现俗 称 蒙古 包。
四野 :周 围 ,四 面八 方。
苍苍 :深 蓝 色。
茫茫 :辽 阔 无边 的样 子。
见: 露出 , 呈现 。
四、 细读 诗文 ,体 会
诗意 。
1 .学 习第 一句 。
( 1 )
指名 读第 一句 ,说 诗意 。教 师随 机 点拨 。
美丽 富饶 的
敕勒 大草 原, 就在 阴 山脚 下铺 展。
天空 像一 顶 巨大 的圆
顶帐 篷笼 罩 着大 草原 的四 面八 方 。
( 2 ) 展开 想 象,
体会 诗意 ,感 情 朗读 背诵 第一 句。
①指 名读 ,师生 评读
。请 你 们想 象第 一句 的情 景 ,有 感情 地读
这一
句, 比比 谁读 得 好。
② 闭眼 想象 诗 中的 情景 ,齐 读、 背
诵第 一句 。
2 . 学习 第二 句 。
(
1 )指 名读 第 二句 ,说 诗意 。教 师 随机 点拨 。
蓝 蓝的
天空 下是 辽阔 的大 草原 ,一 阵 阵微 风吹 过, 使草 儿 低伏 ,
现露 出一 群群 肥壮 的 牛羊 。
( 2 )展 开想 像 ,体
会诗 意, 感情 朗 读背 诵第 二句 。
① 指名 读,师生 评读 。请
你们 想象 第 二句 的情 景,有感 情 地读 这一
句, 比比 谁读
得好 。
② 闭眼 想象 诗中 的情 景, 齐读 、背 诵 第二
句。
3 . 读全 诗, 说 诗意 。
( 1
)自 由读 , 把诗 的意 思连 起来 说 说。
( 2 )同 桌互 相
说说 诗的 意思 。
( 3 )指 名说 诗 意。
五、 赏读 讨论 ,背 诵 诗文 。
1 . 学了 这首 古 诗,
你最 喜欢 的是 哪 一句 ,为 什么 ?
让 学生 有感 情地 读出
自己 最喜 欢的 诗 句, 然后 说说 为什 么 喜欢 。
① 小组 讨论
。
② 集体 汇报 ,教 师随 机点 拨。 如:
“ 天似 穹庐 ,笼 盖四 野。 ”
这 句把 天比 作巨 大的
帐篷,盖住 了草 原的 四面 八方。让我 们看 到了
天地 相连 的景
象, 想 起了 牧民 的蒙 古包 和 他们 的生 活。
“ 天苍 苍,
野茫 茫。 ”
读 了这 句, 让我 们看 到了 蔚蓝 色的 天 空下
那辽 阔的 绿色 大 草原 。
“ 风吹 草低 见牛 羊。 ”
这 一句 把草 原写 活了。让我 们看 到茂 盛的 牧草 和时 隐时 现 的肥
壮的
牛羊 。
2 . 背诵 诗文
。
这 首诗 就像 一幅 鲜活 的画 面,呈 现在 我们
眼前。让我 们再 想象 一下
诗中 壮美 的情 景, 有 感情 地背 诵一
遍。
六、 忆生 字, 指导 书 写。
1 .
读要 求会 写 的字 :阴 、似 、野 、 苍、 茫 。
2 . 按结
构记 忆 字形 。
左 右结 构的 字: 阴、 似 、 野。
3 . 指导 书写 :
让 学生 观察 字帖 里的 字,
然后 描和 写 。
重 点指 导: 首、 似
七、 板书 设计 :
敕勒 歌
天
野
敕勒川
风
草
牛羊
18 古诗两首——敕勒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乐府;会认“似”、“笼”、“庐”“茫”“盖”“苍”
6
个字。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结合图画了
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
苍茫的景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价值观:
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诗歌;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的美景。什么样的景色给你留下的
印象最深呢?
师:看样子,大家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你们去过美丽的大草原,见过草原
的美丽景色吗?播放腾格尔的《天堂》,听了歌曲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咱们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北朝有人用简单的 27 个字概括
了我们用话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就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师(板书诗题):谁来读读诗题?
师(给“敕勒”注上拼音):看看拼音,再来试试。
师:(请学生读,齐读诗题)诗写得可美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二、初读古诗
1.师: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借助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 笼盖 苍茫 见(xiàn)牛羊
3.这些字谁会读?(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指名读、 “开火车”读!
4.师(出示整首诗):字音都读准了,我相信古诗也一定会读得很棒的!谁
来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指名读)
5.师:谁来评一评?
6.师:分组赛读吧,看哪组的字音读得最准,读得最流利。
三、背景资料: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乐府,
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所搜
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今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
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
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
四、品读诗文
结合文中注释,同桌间自己理解诗中含义。看你读懂了多少?(
蓝蓝的天
底下,草地一眼望不到边, 风吹过来,草低下了头,
露出了一群群肥壮的牛
羊。
)
(一)前四句
1.师(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蒙古包):你看到了什么?
2.师:你们说得真好!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敕勒川,阴山下。天
似穹庐,笼盖四野。)
3.生说含义:(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像圆圆的大屋顶,
笼罩在原野上。)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
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想读读吗?大家赶快试试吧!
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师: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
阴山下”。还有谁想读?
5.师:说说他读得怎么样?(他读得又流利又有感情。听了他的朗读,我觉
得草原很大!)
6.师: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
比作什么?
7.师:你们读得真棒,老师真高兴!下面咱们进行男女生赛读这两行诗句,
好吗?
(男女生赛读)
师:男生把阴山的雄伟高大读出来了,女生把草原的辽阔无边读出来了,男女生
都得第一!
(二)后三句
1.师: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诗人看到了蓝蓝的天空辽阔无边,一望无际
的草原上长满了绿油油的草,而且草长得很高,很茂盛。风一吹把草吹弯了,露
出了成群的牛羊。)
2.师:你们把这个画面描述得真美!肯定有很多的感受。想想,从图中,你
体会到了什么?先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生 1:我体会到这儿非常美。
生
2:我觉得这儿的牛羊肯定长得很肥,因为这儿的草长得很茂盛,牛羊吃
得好就长得壮!
3.师:牛羊长得这么壮,这儿牧民的生活怎么样呢?
生
2:他们每天能看到怎么美的景色,肯定很幸福!
生
3:我觉得牧民的生活很富有,他们养的牛羊这么壮,一定可以卖很多钱。
4.师:对呀,能生活在这么美的大草原上是多么幸福的事呀!谁愿意把最后
三行诗句读一读?
(生抢着举手,请一名学生读)
5.‘‘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千古名句,特别为人称道,请你分析这句诗的
意境?
6.师: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诗中只写了景色,没有提到敕勒人,
你猜那些人在哪里?(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者说有一双发
现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现在诗里。)
7.欣赏着自己美丽的家园,看着水草丰美之处的牛羊那心情老好了!还有谁
来读读?读出生机感、喜悦感;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指名读)
(三)写法指导:
看全诗,看板书:景物描写中有动态和静态描写,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
景物描写?(静态描写) 风吹草低见牛羊呢?(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的写法
诗
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
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四、诵读古诗
1.这首古诗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呢!据说,在公元 646 年,统治中国北部的
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之间爆发一场大战,东魏丧师数万。军心涣散,主帅高欢为
安定军心,在宴会上命大将斛律金唱《敕勒歌》,群情因之一振。
2.听范读录音
3.看节奏,朗读时应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
慢
: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
4.学生先自己反复练习朗读,再指名朗读,集体评议是否读出诗中天地旷远
宏大的气势。
5.师:谁先来试试?读得好,你们就把掌声送给他!(请 3—4 名学生配乐
读)
6.师:看到你们读得这么美,老师也想读一下。
7.师:我们来齐背这首诗,希望大家都能背出自己的感受,这样你们会比老
师背得还要棒。如果不会背的同学可以看着书读。(学生配乐齐背。)
五、画中展示:
1.师:“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
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蒙古包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在苍苍茫
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
的牛群和羊群。” 交流: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2.师:大草原就是一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学生作画,师巡视。)
(展示绘画作品)
3.师: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已经有 1500 年的历史了。我们有
56 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国家的骄傲。我们以后要多关注
古典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最真实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板书:
敕勒歌
苍苍
茫茫
(辽阔无边)
静
草低
见牛羊
(茂盛肥壮)
动
(教学反思参考
1)古诗二首——敕勒歌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期的乐府诗歌,本节教案我精心组织,认真搜集资料,
经过多次思考,最后制定了本教学设计及配套课件。课后,我反思自己的教学,
既有成功,也有不足。
一、成功的地方
1.导入设计较好,我由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引入新课,学生从画面上
先感受草原的辽阔壮丽,拉近了学生与课本的距离,使学生快速走进课文。
2.拓展较好。由敕勒人热爱自己的家园,激起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在此,
我设计“家乡园”图片展,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家乡的风景。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3.问题设计合理。关于诗歌中为什么选穹庐比喻天空,是教学中的难点,为
此,我设计介绍敕勒族的特点,帮助学生突破了难点,很好的理解了这个问题。
二、失败的地方
1.朗读环节,学生读的太少,虽然进行了指导,但没有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
起来,大部分学生掌握朗读技巧之后,我应再设计一个环节,让男女生 PK 朗读
比赛。
2.对学生的评价不到位
3.知识把握还不全面,很多预设的知识没有及时展示出来,而且语言组织不
到位。
(教学反思参考
2)古诗二首——敕勒歌
《敕勒歌》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中的一首古诗,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
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意境开阔,感情真挚,描绘了一幅辽阔、
富饶而壮美的草原画卷,表现了阴山一带祖国山川的美丽景色。在教学这篇课文
时,我先播放有关大草原的课件,给学生在直观感受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大草原
的美丽景色。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在理解诗歌内容时,我引
导学生总结我们理解诗歌的一般方法,放手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看注释,结合图
画等方法,自主理解诗歌的意思。之后,学生相互质疑,合作探究,相互解答。
在朗读课文时,我同样注重了学生的自主感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后升
华感情,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
(教学反思参考
3)古诗二首——敕勒歌
结课时,看到学生脸上那一缕庄严肃穆的神情,我知道,这堂课是成功的。
成功的原因有三:
首先,这堂课充分考虑了我班学生的学情。课中某些教学环节,需要学生有
一定的古典文化基础,否则就很难上出好的效果来。我班学生有了一年诵读古诗
的经验积累,对于诗歌孩子们都已不再陌生。所以,课堂才有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其次,这堂课对课程资源进行了充分的挖掘与合理利用。课中,我适时引进
了老舍先生描写草原的相关段落,让学生在感受草原美景的基础上,认识到要用
非常少的文字描绘出草原的美丽更不容易,为后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还有
相关人物、典籍及诗歌背景资料的适时呈现,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诗意,
图片的展示、音乐的渲染,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情境,为学生体会诗境起到了好的
促进作用。
再次,各个教学环节严谨、扎实、有效。导入部分意在感受草原的美丽,获
得一些感性的认识,结课环节意在激发学生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两个教
学环节细针密线,扎实高效。另两个环节一“读”一“悟”, 悟”为教学重点,
以提出问题开始,以问题解决结束,前后照应,浑然一体。
本堂课安排的合作学习内容是每个同学在小组内读一遍《敕勒歌》,同步安
排了五位教师对小组活动情况予以记录。经过观察发现,很多组组长很负责任,
安排好读的顺序后,各自读诗,然后有组长进行正音,可惜的是给的时间不够,
组长正音后没来得及让出错的同学再读就叫“停”了。之后的展示环节每个组都
有代表主动上台,两人一组进行展示,我给其中表现好的画上红旗。本次合作学
习的要求是明确的,合作过程有序,但是评价环节薄弱,基本由老师包办。合作
检查后正音的力度也弱了一点,发现有好几个同学将“低”读成了“地”,此处
应该还要多叫学生读、听,而不应急着进行下面的教学。
敕勒歌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
草原美的写法。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
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
4、学生会背诵这首民歌。
教学重点;
1、学习 11
生字。
2、正确、流利的读诗,感悟诗的意思。
一、歌曲导入:
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
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
勒歌》。
(课件中出示标题)
二、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
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
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
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
雀东南飞》等。
三、朗读指导:
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
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
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
把诗歌读通、读懂。(两分钟)
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找 3
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四、重点分析:
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
到的?从诗中看到了什么?(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师: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苍苍
及时板书)
师: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
及时板书)
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
生:很大、望不到边等
顺势总结板书:辽阔无边
还能看到什么?
牛羊
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
草怎么样?
茂盛
牛羊怎么样?
肥壮
板书:茂盛肥壮
回头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
静态描写
草低、见牛羊呢?
动态描写
动静结合的写法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
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
什么情感?
天高地阔
辽阔无边
热爱家乡的情感
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
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
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4、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
并非无人,“见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
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
5、在浩瀚苍茫的自然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机感、喜悦感、怡然自在感
五、当堂背诵
诗歌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诵诗歌,同时请用心去感
受诗中优美的景色。学生自行背诵三分钟,然后分男、女生检查两遍
六、作业:
将《敕勒歌》改写为一段写景抒情的文字
(基于原诗、合理想象、注意抒情)
歌曲欣赏中结束本课
本篇课文是首民歌,仅仅有 27 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给我们描绘了一
幅壮阔,富饶,幸福安康的草原生活,本课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风格
朴素、意蕴真淳,语言浅近明快。所以本课以阅读欣赏为主,以课件为辅助给学
生美的的体会进而美的教育。
板书设计:
苍苍
草低
敕勒歌
茫茫
静
(辽阔无边)
见牛羊
动
(茂盛肥壮)
或者另一种板书设计:
敕勒歌
(北朝民歌)
草原美景
背景:
阴山下
全景: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特写:
风吹草地见牛羊
教学反思:
我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首先,多层次朗读,给学生几分钟时间朗读全
文,背诵全文,识记注释,读为主线,多形式。朗读是赋予作品以生命,是老师
的再创造。朗读是活的,讲解是死的。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则理解、感动。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的
匠心,学生是用“两只眼睛”读书,这样,才能不断地读出恍然大悟。所以,对
于这样的文章要多朗读。
此外,目标简明,扎实有效。首先主题明确: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北方草
原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风光,抒发了敕勒族人对养育他的的水土、
对游牧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其次,描绘景物, 动静结合。 诗中写平川、 大
山、 天空、 都是总体的静态勾画, 末句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是对草原景物的动态描绘,展现了辽阔大草原生机勃勃的景象。风在“吹” ,
草在“低” ,牛羊在悠闲地吃草。另外,我在上课时讲到侧面描写。此诗写草、
风、牛羊,都是写人的侧面,其实人是多么的幸福与知足,快乐与恬静。毕竟,
安居乐业是人们的普遍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