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如何积累作文素材
关于中秋节的歌曲-特殊身份影评
浅谈小学生如何积累作文素材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
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
就是说,小学生的作文只要能以自己熟悉的事物为素材,写出自己的所
见所闻所感即可。
但是,小学生的作文现状并不乐观,许多同学要么三
言两语、无话可说,要么“心中有,笔下无”,作文
言之无物、套话连篇,
缺乏真情实感。究其根本原因是习作素材缺乏,而材料对于写作,就如
同
粮食对于做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高明的作家或写手,都
不可能在头脑空空、毫无积累的状
态下写出好的作品,小学生习作更是
如此。
小学生应该如何积累作文素材呢?下面就结合自己
多年的作文教
学实践,谈谈小学生作文素材积累的三条基本途径。
一、观察积累
观察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生活观察
得越细致,感受就越深刻,描写的事物才会越生动鲜活。我们生活的空
间大至社会、
自然,小至学校、家庭处处蕴藏着习作素材,一场雨雪、
一顿美餐,一次游戏——四季变化都可入景,嬉
笑怒骂皆成文章;我们
生活的环境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即使每天往返于家庭与
学
校之间的路上,只要留心观察,也能发现写作的素材:坑洼的小路变
成了平坦的水泥路,
破旧的房屋改成了气派的高楼……可见,学生写作
不是缺乏素材,而是缺少发现。要积累写作素材,学会
观察就显得尤为
重要。
写作中的“观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观察,而是作为写作
主体认识过
程的“观察”。从认识论的角度说,“观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知觉自
然或社会
现象的过程。“观察”并非一般意义的“看”它是视觉、听觉、嗅
觉、味觉、肤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共同参
与的结果。它自始至终渗透着思
维活动。平时,我们要求学生亲自去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
尝一尝,想一想等等都是指导学生观察的具体体现。观察的目的在于捕
捉客观事物的特征,发现
事物的共性与个性,要在观察中有所发现、有
所积累,就必须充分调动多种感官的力量,掌握正确的观察
方法。这样,
才能有计划、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事物,全面、准确地认识客观事物,
丰富、积
累写作的素材。
教学中,指导学生常用的观察方法有:
1、有序观察:观察是有意
识的活动,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
察,或从上到下,或由近及远、或由点到面、由表及里……观察的
顺序、
方位不同,所观察到的情状也就同。正如苏轼看庐山:“横看成岭侧成
峰,远近高低各不
同。”只有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才能使材料积累循序
渐进、条理清楚;写作时步步写来,文章才会层次井
然。
2、想象观察。这种观察方法就是要启发学生积极动脑,展开丰富的
想象和联想
。在众多的观察方法中,想象观察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
动,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它能从实际自然所提
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
自然。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观察中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可以
使学生思维更活跃,观察的感受更深刻,材料的积累更丰富。
在观察雪景时,我要求学
生一边观察下雪的场面,一边展开联想和想象:
飞舞的雪花是什么样子?它远看像什么?近看又像什么?
树杈中、电线
上的积雪有何不同?房顶上、田野中厚厚的积雪又是什么样子?这场大
雪给庄稼、
树木,给大自然和农人们又会带来些什么呢?这样,通过具
体事物展开联想,学生在作文中不仅将雪中及
雪后的景象描写得生动形
象,同时还联想到了树木的滋润、庄稼的丰收、空气的净化、环境的保
护。大家在欣赏雪景的同时不仅积累了写作素材,而且受到了深刻的教
育。
3、比较观
察:要观察到一个人物或一个事物的本质特征,往往需
要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才能掌握人物或事物的特
征。不同的人和事物
在不同的时间里是有变化的;同一个人或事物,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
地点
也有不同的表现。大自然的景物在不同时序节令里更是千变万化,
需反复观察、比较才能看得全面、悟得
透彻,才能有新的发现。
4、机遇观察:有些素材的获得可遇而不可求,如地震、洪水、
雨雪、
海市蜃楼等自然景观,人事纠纷、助人为乐等突发事件,他们不以小作
者的意志为转移,
或千载难逢,或触手可得,这种观察就不能按计划进
行,而是遇到机会,及时观察。这就是所谓的机遇观
察。
当然,这些观察方法不是孤立的,他们既独立存在又相互补充、有
时还相互融合在一起,必须综合加以运用。掌握了观察的方法,学生就
能从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客
观事物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二、体验积累
所谓体验积累
就是引导学生用身心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在实践
中积累素材。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只有让学生亲
自去实践,去体验,
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把活动的过程、细节及活动的体验、感受把握好,
写
作时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丰富的生活,真情的体验是积累写作素材
的又一重要途径。
(一)、感受多彩的校园生活
学生的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内容丰富的课程、风格
各异的老师、
活泼可爱的同学以及多姿多彩的课内外活动,都是小学生体验生活、感
悟生活,积
累素材的好途径。要引导他们认真观察——观察老师同学的
动作、神态,倾听他们的语言、心声,感受大
家的情感、变化……从而
进行比较分析、归类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丰富、积累习作素材。
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活动之中,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感受多彩的校园生
活。课内,我经常组
织学生开展“词语接龙”、 “读书心得交流”、“手抄
报展评”、“班级文集装订”等语文主题活动;
课外,我还经常组织学生
开展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元旦”、“六一”排练一些小品、舞蹈、合唱等文艺节目;平时则经常开展拔河比赛、接力赛,踢毽子、跳绳、打沙
包等活动;演
员、运动员场上的表现、拉拉队助威的情况,都是学生写
作的好素材。我还鼓励学生积极各种兴趣小组和
特长班。在丰富的实践
活动中同学们培养了能力、找到了乐趣,更为写作积累了素材。
(二)、感受自然、感受社会
古人云: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因此,我有意将学生的视
线从校
内引向校外,引导学生不断走出校门,去寻找写作的“活水”。
节假日要
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家人或朋友一起走出家门,
或拜访名胜古迹、或游览名山大川、或欣赏小桥
流水,或指点家乡江山,
或走亲访友……让学生在游玩中,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领略大自然的浩繁神奇、秀美旖旎,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
我们还经常配合学校大队部组织学
生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活动:捡拾白
色垃圾、清理小广告、擦拭护栏、清扫楼道,为灾区捐款,为弱势群
体
献爱心等等;平时,则要求学生每天做一两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
中感受父母的艰辛、劳
动的乐趣。
这些活动的开展,充分拓展了学生的生活空间,既开阔了视野,增加
了情感体验,又丰富了写作的素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多彩的生活才是孩子们取
之不尽,用之不竭
的“活水源头”。教学实践也证明,成功的作文取材不
能只局限于课堂,拓展宽阔的教育空间,构建开放
的教学结构,内外结
合,才是丰富学生生活,开拓学生写作“源泉”,丰富写作素材的重
要举
措。
三、阅读积累
直接经验固然可靠,但世界之大,世事之繁,我们每
个人,不可能样
样亲历,所以要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就必须学会积累间接经验。而间
接经验的
获得最主要的途径就是阅读。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所说
的就是这个理。
(一)、多读、精读
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鲁迅先生也说过,读
书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
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
了。”由此可见,要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写出
优美的文章,必须大量地阅读。
1、课内阅读积累 教科书是学习语文的载体,小学语文课本选取的
文章文质兼美,内容丰富,贴近儿童
的生活,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有
介绍风土民情的;有介绍英雄故事的;有童话寓言故事,还有科普知识
介绍……教师可充分利用它们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
课文、让学生充分地读、精
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受到熏陶,在读中完成积累
2、课外阅读积累 我们的学生需要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单靠课本
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开发利用其它信息资源,拓展课外阅读面。
怎样阅读才有利于写作呢?
首先要选择优秀的书籍。古今中外的童话故事、神话传说、科学小品、
中外名著等等都
是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好书。为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最好能预设阅读进程,结合生活实际、或学习
进程,把好书介绍给
学生。如,学习了课文《蜜蜂引路》后,及时地向学生介绍法布尔的《昆
虫
记》。这样学生读起来会更有趣味。
第二,要有针对性地阅读。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
炸的时代,每
天都会有许多优秀的书籍上市,要全部读完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有重
点、有针对
性地阅读。既要读和写作有关的专业书,又要读写作以外的
各类书籍,不仅要广泛阅读各种体裁的中外名
著,而且应该选择其中最
优秀的几本书或书中的几个精彩章节、片断,精读细读、深入钻研,力
求精通或摘录背诵。
第三、要拓宽阅读渠道。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电影、电视、网络
、
报刊杂志等都是我们进行课外阅读的好渠道,通过他们可以更好地把握
时代脉搏,了解社会热
点,使写作素材的积累更具时代性、社会性。现
代书报紧跟时代步伐,富有时代气息,可以有针对性地订
阅,如《中国
儿童报》、《中国儿童画报》、《小学生作文》等。
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生动的词语、优美的句子、精彩的片段,
写作的方法与技巧等。都在不知不觉
中储存起来。多读、精读是习作成
功的必由之路。
(二)、背诵“储蓄”
背诵是一种储蓄式的积累,就像蜜蜂采集花粉,虽一时一点一滴,
但却能积少成多,酿出香甜的蜜。鲁迅
、巴金等名家行文时之所以能挥
洒自如,就是因为他们在精读、背诵方面下了许多苦功。
青少年时期,精力充沛、记忆力强,应不失时机地背诵一些名篇佳
作。这样会不断
吸收大量的词汇聚于脑中,储存许多布局谋篇的章法于
脑际,下笔时,一旦触发灵感,就会意到笔随,妙
笔生花。
(三)、勤于动笔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仅靠读、
背是不够的,要使写作素材
积累得更多、更长久,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分类记录下来。
(1)摘抄优美词句 。近年来,我班开展了“小蜜蜂采花粉”活动。要
求学生每人建立一个记录本,专
门摘录好词佳句,优美片段及课文中的
名言警句,记录的材料越来越多,学生的头脑也越来越充实,写作
时查
查找找、活学活用,作文增色不少。
(2)勤做笔记和卡片。为了积累写作素材
,读书时可以边读边用笔在
好词佳句下加批注,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做读书卡片,或写
简短的读书心得,随时记下“思想的火花”,笔记和卡片是记忆的贮存器,
是积累写作
素材的好仓库,更是思考的激发器和创作的发源地,做好这
一工作,能更好地丰富我们的素材库。
“勺水渐积成沧海,拳石频移作泰山” 只要善于观察、善于体验、善
于阅读,并坚
持做好观察记录、写好生活日记和读书笔记,随时把自己
的所见、所闻、所感如实地记录下来,就能不断
发现素材、积累素材,
为将来的习作建立一座丰富的“素材仓库”,写作的源泉就会汩汩滔滔,
长流
开掘农村学生写作素材的活水之源——让学生有效积累素材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