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反思(全册)
熄灯一小时-64卦象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加与减(一)
买铅笔
教学反思
从课堂教学的实践看,本课的总体效果良好。基本达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
总的归
纳有以下几个比较成功的地方。
1. 能正确地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整节课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解决
问题→小组交流→汇报结果为主,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他们敢想敢说
敢
做;师生间形成了融洽、愉快、合作的氛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注重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
精神。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分组摆小棒、合作交流、小
组汇报,促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培养他
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除此之外,当然还存在着不
少需要进
一步改进与思考的地方:(1) 数学问题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的。数学
教
学应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数学
问题生活化与生活问题数学
化相互渗透;(2)在小学阶段进行探究性学习,着眼于
理念和思维方法的渗透,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特
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让他
们通过观察、比较等一系列必要的活动去主动探索。
捉迷藏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的,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水平和
经验,通过情景图把计算教学的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积极主动
的参与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发
展学生的个性思维。
在上课之前,我心里想着学生已经能把“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说得叫
好了,
那么只要学生能把方法迁移到新的知识中,学习“十几减8”一定没什么问题。
可在课堂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却不如我预期想象的那样。绝大多数的学生看
了“15-8”后都知道等于7,
可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却没那么热闹。个别孩子提
到了破十法,但有的同学还不知道怎么破十,减不知减
几,加不知加几;油腻感
想加法计算减法时,还不熟练。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不知道利用迁移
的思想方法,看来还得去生活中找一找破十法的运用,帮助学生知其然而有知其
所以然。我想这
样才能使知识真正的成为自己的东西,才能为自己灵活运用。
快乐的小鸭 教学反思
本
节课是教学20以内比多比少的剑法。教学时以小鸭子为情景主线,贯穿
全课。通过小鸭子进行口算比赛
、小鸭子有用、小鸭子出难题等情景,让学生在
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学习。本节课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开始,我借助学生喜欢的儿歌将学生带到“快
乐的小鸭的情境
图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运用新知时,利用小鸭
出难题的情境再一次机器了学生的学习热
情和挑战的小鸭难题的欲望,使学习变
得主动。
动手操作,启迪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通过
学生摆一摆、拨一拨、画一画等活动
获得数学新知。在主动思考中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开会啦教学反思
《开会啦》是北师大版第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
,
初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也可以用减法计算,进一步丰富对减法意义的
认识。
基于前几课时都是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数学信息,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心
我主要放在通过画图理解减法意义上。教学时,我还是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
一说图意,接着根据
数学信息提数学问题:还缺几把椅子?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
思维发展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加上一年级上
册学生已经学会了用一一对应的方
法比较多少,因此我提问:怎样让吴老师一眼就看出缺几把椅子?大家
异口同声
“画图”。接着让学生根据所画的直观图列出算式:11-7=4,最后我主要借助直
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算式的意义。
画图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
认知特点,单纯的语
言表达比较抽象,如果我们能经常画图,慢慢地让学生形成看到题目,能在头脑中出现图,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跳伞表演 教学反思
《跳伞表演》的
主要内容是比多少及20以内退位减法。本节课是在第三单元《在
操场上》学习比多少以及前一课学习了
十几减8、9的知识后进一步延伸出来的
知识,重在巩固比多少的算理和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在今天的
教学中,我从中
感悟出了以下两点:
一、从教学活动中规范课堂常规。一年级
学生需要用多种奖励机制来激发
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奖励一朵小红花、一个大苹果、在文明卡上加1分等
等都会
让他们兴奋良久。在课堂中我只关注了发言的学生,而其他学生的倾听习惯没有
养成,所
以课堂效率不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力求关注到全班的每一个个体,培
养他们的倾听习惯,同时设计的教
学活动注意学生的参与性,尽量让每个学生参
与、有事可做,那么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后,才不会乱而散
。
二、课堂中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上课的注意时间
过
短,所以在涉及到较宏观的内容时一定要注意细化,比如:本课中“试一试”
的算式较多,算过后还需找
规律,如果单纯的引导学生看书,显得过于困难,本
身的趣味性不够,又比较抽象,学生易疲乏,而且做
小动作的学生增多,课堂有
些活而乱、活而散。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用小黑板事先将题板
书出来,先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再集
体订正,后引导学生找规律,让学生来说他的发现,这样既发挥了
学生的主体性,
又让学生记忆深刻。注重细节,从学生实际年龄、知识水平、接受程度入手,以
掌控学生的学习节奏,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提高听课效率。
美丽的田园 教学反思
《美丽的田园》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的最后一课,这节课是
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加
减法后的一节综合课,主要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
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也利用这一载体,
帮助学生复习已学过的20
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知识,使学生的计算能达到正确与熟练地要求。因此在一开
课,
我就鼓励孩子去发现数学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出数学问题
并解决问题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另外数学问题的提出可以分为
两类,这也是一年级孩子没有的一个
数学常识。一类是同类问题简单的数量关系。
如关于鸟的问题,可以分为飞的鸟与停留的鸟,所以可以提
出加法与减法问题;
另一类是不同种类物体间的数量关系。如鸟与羊之间的数量关系,也可以提出加法与减法问题。此外,在课堂上还应指导学生认真倾听,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
同伴交流学习经验,
只有这样,才会逐步养成一个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材只有
一幅图,只看一幅图提出问题,对低年级学生
来说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更何况
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在一起,因此,我将一张图制成
了动画,
由机灵狗前后贯穿,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 在教
学中我发现学生很乐意接受这种学习形式,通过小动物的言语及多媒体的应用,
给学生一个推动
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也抓住学生乐于追求新鲜,勇于挑
战的心理,能让每个孩子都全身心地投入
到学习中,一点走神的机会都不给他。
是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这堂课充满神秘感,因此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较
好。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看一看(一)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
目标是让学生经历观察过程,认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
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通过观察,正确辨认
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
间想象力和抽象
思维能力。
本课教学注重发挥教具的作用,让学生自己操作观察,取得直观
的感性认
识,通过动手操作使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我将数
学设计
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对抽象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
操作后获
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在学生做练习的时候,分不清楚哪个图片是哪道题,这
需要教
师个别的辅导和实物的展示来解决问题。通过学生信息反馈,我发现学生
的空间观念很薄弱,让他们正确
快速的说出正面、侧面存在着问题,还需要教师
的引导和帮助。
看一看(二) 教学反思
本课以观察学生熟悉的小汽车、茶壶、玩具等物体为线索,引导学生体会从不同
角度观察物体所
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一致的。因此,
本课教学的着眼点主要放在“趣”“实
”“活”三个方面。首先,我创设了“猜一
猜,它是谁”的问题情境,从一开课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有效调动起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为什么刚开始猜的时候,我
们不敢确定谁猜的对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在“猜”中思考,在思考
中产生求知的欲望,从
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趣”还体现在换位置
观察小汽车、当“小小摄影师”为同学“照相”
、用肢体语言模仿茶壶是什么样
子的、看图找位置游戏等多个环节,这既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充
分展现
了数学的魅力,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深入挖掘教材,“遵循而有所立”,
是设
计本课的指导思想;怎样既让学生真正觉得“有趣、好玩、有新意”,又使
这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落到实
处,是本课教学所极力追求的目标。在课堂上如何
更科学有效地组织合作学习、开展数学活动,以及如何
适当把握本册“观察物体”
中学生发散的“度”,还有待进一步思考、改进。
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数
数花生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
及1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
进行教学的。我努力做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数数教学时体现数
数方
法的多样化、充分学生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数数、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
养学生合作
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整节课下来学生的思维得到调动,注意每个
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在操作中体
验和感悟,但不足之处是教师应该多引导,
帮助学生进行抽象思考。
数一数 教学反思
这是学生认识100以内数的开始,也是培养数感的好机会。在本课中我认为
处理得比
较好的方面有:重视学生的知识基础,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上学习
新知识。之前,学
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对20以内数的组成比较熟悉,
且多数学生会口头唱100以内的数,
当然这种数数知识属于唱数水平,并未真正
理解数的概念。教学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启发学生
用小棒很快地摆出
20根小棒。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发现摆“2捆10根”最快,又不容易错。接着我一捆一捆地添,让学生说说多少根。一直摆到10捆,这样直观地让学生懂得
10个十是100。
在这个过程中缩小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因为把拼好的图案粘在白
纸上挂起来,使还想拼一拼的学生没有拼
图材料了,这等于告诉学生:“你只能
创作一幅图”。如果不是这样,学生利用这些材料还可以拼出一些
更精彩的图案。
所以,在课后,我想:如果这里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作品,既能使学生充分享受到
成功的喜悦,又能充分满足他们的创造愿望。
动手做二 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本
课时,按照递进的层次安排“折一折”“拼一拼”“说一说”“猜
一猜”“叠一叠”等活动,让学生经历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过程、从设想到实际创
作的过程、由个人创作到观赏以及描述他人作品的过程、由拼组
平面图形到折叠
立体图形的过程,使他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真切感悟到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
教学过程中的各环节过渡,我采用激发兴趣、启发诱导、悬念引领等方式,以激
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
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开发他们的
潜能,培养创新思维。 问题:本节课中
有些地方给学生的思维空间不足。如:
“拼一拼”这一环节,为了便于展示和欣赏,我事先为每个学生准
备了一张16
开白纸,并且在教室里拉上线绳,要求学生先拼好一幅图,再粘到白纸上,最后
用
彩笔装扮好,挂在绳子上。可是在课堂中我发现这“粘――画――挂”的过程
缩小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因
为把拼好的图案粘在白纸上挂起来,使还想拼一拼的
学生没有拼图材料了,这等于告诉学生:“你只能创
作一幅图”。如果不是这样,
学生利用这些材料还可以拼出一些更精彩的图案。所以,在课后,我想:如
果这
里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作品,既能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又能充分满足他
们的创造愿
望。
动手做三 教学反思
如何寓教于乐,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司空见惯的玩
具中发现、探索新的知
识,从而使得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活动活而不乱,是我在上课之前一直思考的问题。
因此,在课堂上给七巧板――这个学生都比较熟悉的朋友“说话”的机会,大大
激发学生探究、
创新的兴趣,使得他们重新认识七巧板,发现七巧板与所学图形
的关系,并通过独立思考及与人合作,完
成各种图形的拼、摆,教师只是在其中
起了协调、引导的作用。当学生个人的拼、摆活动无法独立完成时
,他们自然会
主动去与人合作,自然能体会到不是每一件事都是可以独立完成的,从而自动放
弃
或改掉封闭、固执、不善合作等性格上的弱点。
2.注重学科间的渗透,关注学生的发展。新的
学科理念是:学科本身并不是
核心内容,它们只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媒介。本节课中学生对于七巧板组
成的
叙述、问题的解答、各自想法的交流、说故事拼图形,以及对于个人或小组作品
意义的阐述
讲解等等,都是在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促进学生的
全方位发展,这已经完全突破了数学
学科的范畴。
3.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把教材上简单的模仿拼图:鱼、蜡烛、小船,设计为“出题拼图”,因为这些东西对学生来
说太熟悉了,学生完
全可以独立拼出来。结果正是如此,学生所拼出的图形比教
材上所列出的还要形象、生动,并且种类很多
。在最后的自由拼图活动中,学生
的思路完全打开了,各种各样的设计令人惊叹。于是,
这节课便像学生想像的翅
膀,无限地伸展……
加与减二
小兔请客 教学反思
《小兔请客》是一年级数学第二册教材计算教学的起始课,对于加法学习,
学生的兴趣
很重要。在教学中,我把计算教学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情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
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本节课我通过“小兔
请客”的童话故事,
分别创设加减法的具体情境,从中引出两个要研究的问题:①一共有多少个果
子?②草地上还剩下多少个果子?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帮助学生建立
加减法的表象,最后鼓
励学生列出抽象的算式,再让学生尝试解答,全班同学进
行交流。通过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同时结
合算式引导学生认识加减法算式
的各部分名称。最后通过有趣的游戏进行巩固练习,练习题目也由浅入深
。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较好地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
童话故事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它能激发
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生在观察情境图时,看到小刺猬扎
走了许多果子,
他们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融入到了情境中,讲出了非常有趣的故事,提出
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求得发展。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
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
主选择适合自己
的方法。
3.关注数学的人文价值。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
殿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素材,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
互帮互助、懂礼貌的品德
教育。 不足之处:
1、 学生的学法不够多样性,就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2、
课堂前5分钟
应该加入口算,让学生复习口算知识 3、 100减几计算不够准确,强调不够
采松果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放手,相信学生能通过自主探究
和合作交流
有所感悟、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课堂上比较满意的是以下几点。
1.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和谐。本节课以学生喜欢的童
话故事为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发现
其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
去交流,教师不用刻
意地去牵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不用刻意地去调整自己的注意力,在自然平和的气氛中学会了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关注学生发展,注重学科间渗透。由
于教材主题图提供的相关数学信息
相对较少(只有25和4),因此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相对就较少。于
是学生在提
出问题时,只能从语言的不同表述方式上与别人有所区别, 才会出现了一个减
法问
题的三种不同的提问方法,教师给以高度评价并全部展现。这也体现当前的
学科理念:学科本身并不是核
心内容,它们只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媒介。另外
如编故事、阐述自己的想法、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等,
都是在关注学生的发展,
已超越原来所谓“数学”学科的范畴。
3.了解学生原有认知水平
,促进学生主动地、个性化地学习。本节课内容相对
简单,学生在课前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因此,在课
上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
索研究,体验知识形成与获得的过程。在算法的探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
点
自我选择口算、摆小棒或是拨计数器,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收获的多少可能不同,却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青蛙吃虫子 教学反思
这节课总体
来说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中我在以下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1.以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导入,穿
插拟人化的动物语言,激发学生兴趣,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竞
争。2.利
用小棒、计数器,运用数的组成转化为已经掌握的口算等方法,采用小组合作交
流的
形式,开展操作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既让学
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合作意
识。3.学习计算方法之后,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和应用意识。
收玉米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一位数列竖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都已具备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
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础
知识,教材中提供淘气和笑笑收玉米的情境,目的是从中引出“笑笑比淘气
少收
多少个玉米?”这一个减法数学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尝
试列式计算
,充分体现出算法多样化和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所以在教学中,要给
学生提供交流各自算法的机会,鼓励
和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让学生自主选择适
合自己的算法,为不同的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供有
效途径:但由于一
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低,在学生提出多种算法后,要引导学生分析比较,
推荐一种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普通适用、易于接受的方法,即算法优化。当然,在
教学中有些地方不太理
想,需要改进。要加强训练生与生之间的评价。本节课教
学中,本着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的理
念,尽量给学生创造参与各种数
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去主动探究不同的计算
方法,
以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回收废品》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
学能感觉到重点在哪里,但是不够突出,更重要的是突破重点难
点知识的策略没有落到实处,就是摆小方
块这一环节,知识点没有渗透进去,只
是浅浅地沾边,所以导致了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另外,这是一个
解决实际问题
的一节课,在让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我忽略了一点,就是没有让每一个学生找
出
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样对学生理解题意很不利。如此看来,“深入了解学生,
做到有的放矢”这一方面就
很欠缺,对学生知识状态了解不细致,对于学生认知
水平估计不周到,对他们期望值过高,而在教学中,
我操作不细致,过于心急,
要知道,一年级小孩子的认知需要有一个扎扎实实过程啊!
数学课
堂上,我们不仅仅要教会学生把题目做正确,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
生的思维能力。为此,教学后,反思课
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地整改措
施。中午,我马上针对这次课“比多比少”问题的训练点,制作
了专项练习课件,
对学生进行此种问题的强化训练。而在以后教学的习题设计中,有意识地经常性
地设计或选用 “比多比少”的问题情境,带领学生们练习,让学生经常与“比
多比少”问题对话,逐
渐养成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
《分扣子》教学反思
《分扣子》这
节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好玩中的内容,通过本
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是非常喜欢这样的内
容的。在本课中我安排了两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根据形状、扣眼数这两个标准对14个扣子进行分类。
第二个活动
是根据颜色、形状、扣眼数这三个标准对17个扣子进行分类。两个活动结束后
还安
排了自我评价。首先是分14个扣子,这个活动相对简单,只有两个标准,
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动手操
作,展示以及最后课件的演示,学生很快能接受,
知道分法虽然不同,但最终的结果是一致的,这是本课
的重点活动。 第三是让
学生进行了自我评价,并在自我评价之后又以对子的形式进行了相互之间的鼓励
或者建议,将自我评价的作用落实。
但本课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一是在第一次分
扣子时,放手还不
够大胆,对学生的分法还有一些束缚。二是在让学生讨论为什么结果一样时,没
有充分利用板书的作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讨论效果不理想;三是学生自我评
价部分,还没有充分落
到实处,有点走过场。四是,板书还不够严谨,总结性的
语言:结果一样,应该改为最终的结果一样。
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要注意到一些细节的东西,避免出现类似错误。要加
强学习,以提高自己的
教学能力!
活动二相对复杂些,有三个分类标准和六种不同的分类顺序,学生只要能在
动手的
基础上找到一种就行了,所以在课堂上没有一一呈现六种,只是让学生在
操作的过程中明白怎样分就可以
了,然后四人小组以及四个大组分工,按不同顺
序进行分类,结果一致,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
六种分类顺序,也是一
种经验的积累。
两个活动之后是自我评价,在评价后又两人一起说一
说,互相评价,把自我
评价的作用落实。最后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了解分类应用,明白分类来源于生活,<
br>结束本课。
在本课教完后,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
用美丽的扣子图案情境导入,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创设情景,让学
生复习上学期学过的简单的分类知识,为这节课后面的学习
做好辅垫。使学生能
从旧知顺利迁移到新知。所以在本节课的新知识第一次分类时,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正确的方法来分类。
《填数游戏》教学反思
《填数游戏》是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数学好玩”这一单元中的一堂课。数学
家们说数学十分有趣,可对于尚未对数学入门的小朋友们而言,
实在很难体会数
学中蕴藏的趣味。本节课从与数学相关的游戏中领略其中的奥妙,让学生体验一
下其中的乐趣。在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
作意识和
主动探索的精神;经历填数游戏活动,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
生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
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设计了三个游戏,用和羊村们的小羊们玩游戏作为
教
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此过程中,我也预设了一些学生出现的状况,然而,
我的预设似乎
还不够,还是有很多的学生状况考虑到,所以处理起来比较生硬。
上过课后,经过数学组各位老师的指导
,发现了自己在这堂课的处理过程中的一
些问题。首先,《填数游戏》这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走九宫格
,但是我所设计
的第一个游戏是让学生完成3*3排列的填数游戏,这个3*3的九宫格对于从未接触过九宫格或者成绩中下的学生来说,一开始就让他们填数,有点措手不及,难
以下手做,所以,是
不是可以在第一个游戏之前,先设计一个如“田字格”、“十
字交叉型”的简单九宫格,让学生先明白游
戏规则,什么叫横行,什么叫竖行,
什么叫不能重复。从一些简单的数据接触开始,多一些简单的练习,
主要先得让
学生了解游戏规则。其次,就是第二个游戏5*5排列的九宫格填数游戏的呈现形
式
,由于第一个游戏是重点,让学生探究得到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式是让学
生上台填一填的办法,而我
的第二个游戏的处理办法还是让学生填一填,显得有
点过于单调,在第二个游戏的处理办法上是不是可以
新颖一点的办法,让学生提
高学习兴趣,比如让学生自由完成之后,是不是可以呈现一下学生的练习,从
中
找到新的解决办法。第三个游戏的处理办法还是算比较成功的,大部分学生都试
着走出了迷宫
。这三个游戏中,最重要的是第一个游戏的方法处理,所以花费的
时间要多一点,如果第一个游戏处理得
当,会为接下去的两个游戏做好铺垫,起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在教
学上又有了新的收获,认识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
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会再接再厉,争取有更
大的进步。
《图书馆》教学反思
《图书馆》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
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
法。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小棒操作中感知“满十进一”的算理
在学生借助情境图,提出“《童话世界》和《丛林世界
》共有多少本?”的
问题,并列出算式28+4之后,首先让学生进行小棒操作,并用算式记录操作的<
br>过程。有的孩子先把8根和4根合起来,得到1捆又2根,再和原来的2捆合起
来,共有3捆又2
根,也就是32根。即:8+4=12;20+12=32。而有的孩子则把
4分成2和2,28根先和
2根合起来就是3捆,再加上2根就是32根,即:28+2=30;
30+2=32。在操作的过程中
,孩子们经历了10根捆成1捆的过程,所以对满十进
一有了初步的体会,为下一步的竖式计算的算理理
解打下了伏笔。
二、在拨计数器中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在学生摆完小棒,理解
口算方法之后,请学生拨计数器。重点解决个位相加
满十了怎么办?让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个位原来有8个
珠子再加2个珠子就是10
个珠子,因为10个一是1个十,所以要将个位的10个珠子拿掉换成十位上
的一
个珠子,个位再加上2个珠子,得到结果是32。还有的小朋友发现个位原有8
个珠子再加
上4个共有12个,满十个了,要将个位上的10珠子拿掉,换成十位
上的一个珠子,因而结果也是32
。这样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将个位的
十个珠子换成十位上的一个珠子的过程,进一步深化理解“
满十进一”的算理。
三、在沟通联系中强化“满十进一”的算理
在
让学生动手操作,对“满十进一”有了相当的理解之后,请孩子们列竖式
计算。在这一环节还注意将前两
项动手操作的活动与竖式计算紧密结合起来。在
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时,以“为什么8和4要对齐?这是
拨计数器的哪一步?”
“8+4满十了怎么办?怎么做不会忘了进一?”“十位变成了几?这个过程是前
面两项操作的哪一步?”“当你看到竖式上的“进一”你想到了什么?”等问题
来沟通操作与竖
式计算的联系,让学生真正理解“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的
道理。
虽然整节课非常重
视学生对“满十进一”算理的理解,使学生在竖式计算时
都能较得心应手,正确率较高。但由于考虑这一
节是进位加法的起始课,所以不
敢一开始就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探究,而是一种方法接一种
方法逐
一进行,导致时间花费的较多,占用了练习的时间,因此如何做到即让学生充分
理解算理
,又让课堂有学生练习的空间是我下一阶段要研究的问题。
《摘苹果》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
是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是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
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
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第一次出现
了估算,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同时,教材安排了摆小棒、拨
计数器、列竖式计
算等方法,展示不同的算法,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
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
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初步体
验了算法多样化,有了摆小棒、拨计数器和竖
式计算的计算经验,掌握情况较好。
从各个环节还说,情境引入环节简洁,直入主题,快速开始新知的
学习,让
整个课堂数学味道更浓一些。
探索新知环节,在找信息时,我请孩子举手说找到的数
学信息,同时请全班
孩子重复说,一方面训练孩子的倾听能力,另一方面训练孩子读题的能力,在找准数学信息后再解决数学问题。
估算是新教材新增加的知识,目的在于让孩子们能从小开始培养估
算的意
识,在这一环节因为孩子是第一次遇到,虽然前面的学习中对把两位数转换成整
十数的好
处有所铺垫,但是孩子对估算的好处还没有很深入的认识和体验,所以
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比较慢一
些,通过方法的渗透和同桌之间的互相学习,
部分孩子还是能比较准确的找到估算的方法并能正确估算。
这一点在以后的学习
中还需要不断渗透和练习。
在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孩子自己探索。因为在
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有了摆
小棒、拨计数器和列竖式计算的经验,所以,学生很容易想到用这些计算工
具来
计算,只是在汇报时,孩子在语言表达方面表现较弱,一些数学语言和计算过程
不能比较流
利地说出,很多孩子理解了算理但是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在语言表
达方面,平时的课堂
上也在强调和训练,但是效果不理想,孩子的参与面不是很
广,所以在以后学习退位减法时还要在这方面
继续训练。
练习方面因为让孩子自己探索的时间给的比较多,所以练习量不够,而且在
竖式计
算时还是有个别孩子容易出现写了进位“1”还是忘了加到十位上,还要
再次强调检查的作用与好处。
课后孩子们在谈收获反馈出多数孩子能把握到这节课的重点知识,再带着孩
子一起回顾本节课学
过的知识,在孩子头脑中渗透归纳的意识与方法,为以后的
学习打好基础。
《阅览室》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阅览室“这一个与孩子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入
两位
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课上我尽量给孩子们创造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孩子
们在已有的
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去主动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
样化,发展孩子们的思维能力。
教学时,先引导孩子们看懂主题图中的统计表,因是第一次系统地出现,通
过横着看和竖着看两
种方式来分析统计表,然后鼓励孩子们提出问题,并有选择
地引导孩子们探究“《儿童画报》还剩下多少
本?”这一问题。
因有前面进位加法的迁移,很多孩子都会想到从3捆小棒中拿出1捆,拆开
后是10根,从10根中拿去7根,还剩下3根,与剩下的2捆合在一起是23根。
当用计数器演示时
,孩子们也懂得向十位上借1个珠子,拨到个位上是10个珠
了,我适时地追问:为什么要从3捆小棒中
拿出1捆?为什么要从十位上借1
个珠子?孩子们也脱口而出,因为没有单根的小棒,个位上没有珠子。
接着,我让孩子们尝试进行竖式计算,因为这是孩子们第一次面临真正意义
的退位。此时,我对
于竖式算法足够重视,结合摆小棒或计数器来帮助孩子们理
解,针对竖式,追问:个位“0减7不够减”
怎么办?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向
十位“借1”到个位就“当十”来用了。在竖式计算时,孩子们容易忘
记减被借
走的“1”,教学时,我结合摆小棒或计数器,帮助孩子们理解。写竖式时,一定
要把
被借走的“1”点在十位上,我们称给它戴帽子,这样才不容易忘记,以此
来加深孩子们的印象
《跳绳》教学反思
本节数学课,我用跳绳比赛这一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引出学习内容,提出
数
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道
理。在教学过
程中,教师设计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试一试等教学环节,给学
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让学生在活动中
探索新知,勇敢地试,从而培养学生主动
探索新知的意识以及学习的能力。练习中,教师利用数学游戏、
数学故事等有趣
的练习形式,不仅使学生达到对所学内容的巩固练习,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
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
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
题,
还有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
1、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创设活跃的
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好玩”
是孩子的天性,我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不同的游
戏、故事,这样不
仅使学生认识了8的加减法,还为以后9的加减法学习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
子的合作学习习惯。
2、我还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大练习题中,<
br>有习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
刚开始,当我问
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这
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
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
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讲《跳绳》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
都列算式为:
2+6
(2个摇绳的,6个跳绳的),这时,有个小女孩却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
她列的算式是:4+4 我故
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列成4+4呢?”她说:“有
4个小男孩,4个小女孩,共有8个小朋友在玩
跳绳。”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
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
”。然
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通过这幅图还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谁还能做一
个爱动脑
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
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
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
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
方法来解决问题。可
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
的。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前面内容说得较多,以至后面的数学故事时间紧,学
生讨论时
间少了。今后在时间分配上还需多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