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温柔似野鬼°
733次浏览
2020年11月30日 23:5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键盘不能用-江学庆

2020年11月30日发(作者:郑锡坤)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
《图形的拼组》是一节可视性、操作性很强的课。 主要是让学生
通过参与活动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针对教
材,我在设计 时力求体现《标准》精神,把新理念融入课堂当中。整
堂课都以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际操作, 合作交流,让学生
在充分参与中真真认识图形的特征,体会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获得
对数学的 体验。
1、 充分参与,形式多样。
学生的参与是他们学习空间和图形的基础,对于图形的 认识也是
由动手操作得来得。在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时,先让学生观
察长方形、正方形 ,让他们猜猜有什么秘密?再通过动手折一折,验
证刚才的猜想,得出初步的结论。在感知图形之间的关 系时,设计了:
“魔术游戏”、“拼图游戏”富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尽可能地让学生
多尝试、 多动手,让他们在活动中体会图形之间的转换和联系,感知
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和创新意识。
2、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操作活动,体现自主探究、多元开放的设
计思路。 < br>探索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时,没有让学生简单的模仿,思维
停留在老师规定的套路中,而是让 学生自己想办法把长方形、正方形
折一折来证明。
在“拼图游戏”时,也没有规定先拿什么拼 一拼,再拿什么拼一
拼。而是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可以选2个相同的长方形拼一拼,



也可以选4个正方形拼一拼,也可以选几个相同的三角形拼一拼,)
创造性地去完成,在自主性的操作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老师如何适时引 导好学生解决困难;
当学生尝试失败后,老师如何引导学生走出失败,再尝试,获得成功,
体验 成功的快乐。
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了,老师如何真正成为引导者、组织者、合
作者,有待今后 在实践中再摸索。



《认识图形(二)》教学反思
今天进行了认识图形(二)例一的教学,在这节课上,我提前让
学生从家里带来了茶叶罐、皮球 、香皂盒、魔方等物品。
教学空间一:想一想。以四人为一小组,观察自己手中的立体图
形,想一想如果把它放在纸上,能画出什么样的图形。
这个教学空间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动笔之前先动脑,
以思导行!
反思 :学生以前对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平面图形是有一定的
知识基础的,所以通过观察与猜想,学生基本 都能对要画的平面图
形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只是对球是否能画出圆形有不同的意见。
教学空间二:画一画。以四人为一小组,利用自己手中的立体图
形,在白纸上画一画平面图形。
反思:动手的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通过画一画,学生对长方形、
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有了比 较深入的认识。由于圆锥形的物品生活
中不太常见,我给每组补充了一个圆锥的教具。通过实践,学生发 现
圆柱和圆锥能画出圆形,而球是画不出来圆形的。此外,利用长方形
教具,我一抻拉,变成了 平行四边形。
教学空间三:分一分。以四人为一小组,给小组内画出的几个平
面图形分分 类。通过分类,进一步认识各种图形的特点。
反思:为了让学生正确的给图形分类,这里我拓展了 认识图形的
知识,和学生一起来发现不同图形的不同特点。



《认识图形(二)》教学反思
“平面图形的认识作为小学阶段学生 认识几何图形的第二部分,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怎样使学生既对几种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还能初步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一些数学思想的渗
透,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这节课 教师能认真领会课标中的新理念,
抓住教材实质,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各教学环节,达到了较好的< br>教学效果。
1.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提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
实际.
本节课教师创设了玩七巧板的情境,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七巧板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最 熟悉的一种玩具,几乎家家都有。
七巧板是他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
性。
2.能从学生认知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对四种图 形的认识,教师改变了教材原来的编排顺序.这样安排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体现了教师能认真钻研教材, 结合教学内容的特
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3.重
视学生的体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1)能让学生在玩中体验。 (2)
能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 (3)能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
总之,平体图形 的认识一课,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
安排,教学活动的体验性方面,都能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努力体
现新课标所倡导的基本理念。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 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设计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一、创设现实有趣的活动情境学习新知。
活动是儿童的天性,让他们积极投入到活 动学习数学知识是十分
重要的。为此,我利用课件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游
园会 ”作为学生学习十几减9的活动背景,使乏味的运算与学生熟悉
的生活、学生喜欢的活动联成一体。通过 解决“还剩几个气球?”“还
有几个没套中?”等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不只是写在纸上的算式,
而是蕴藏在生活中的一个个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
机。
二、讨论交流,探索算法。
十几减9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新知 识,而是
一种旧知识,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早有这方面的体验。因此,根据情
境图列出的2个减 法算式:15-9,14-9,我提出这样的要求:“四人
小组任选一题来研究算法,相互说说自己是怎 么算的”。我留给学生
充分的时间自主思考,让孩子利用已有的经验来计算,让每个学生都
有机 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反馈时,有用直观图数出结果的,
有用破十法求出结果的,有用想加做减的 ,有用平十法的,孩子们都
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课堂上探究的气氛浓厚,孩子
们的合作交流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利用小棒理解算理,突破难点



破十法和平十法学生不太容易理解算理,为了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算理,当学生讲到一种算法时,请学生复述后,我在投影
仪上进行小棒操作,帮助学生理 解算理,突破难点。
四、发散思维,培养创新。
在拓展练习这一环节,我设计了 □-9=□,填法多种,目的是给
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营造一个 展示才华的机会。最后再通过让
学生寻找十几减9的秘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十几减9”是人教实验版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 二单元第一课
时的内容。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
加减法之间的 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课本上通过小精灵创设了一个学
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元宵节游园会,让学生从这 些生活情境中提出
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我在教学时,也是通过课件创设了这样的情
境,让学 生通过摆小棒探索十几减9的算法多样性。课本上在教学十
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上出现了三种算法: 一是用破十的方法,先
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二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
9加 几等于13, 13减9就等于几。虽然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时为学生
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
的不同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破
十减的算理,我还给学生留出 了动手摆小棒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的
过程中去感知,去理解。但是在最后就明确了两种计算方法:“破 十
减”的方法和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
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
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同时
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就这一节课,学生到底用什么方 法我觉得还是应该尊重学生自
己的想法,让他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不过对于一些学困生
来说,教给他们一种固定的方法还是有必要的。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十几减8、7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结合教材提供的具体情境,引导
学生在十几减9的基 础上,继续探索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并能
正确计算。
教学时从复习8、7加几的口 算入手,进行抢答激起学生的兴趣,
提取学生头脑中的已有知识,再复习15-9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为
教学新知识打下基础。例题仍然是结合具体情境,先提出“拿走8
把,还剩多少把?”的问题 ,引导学生列出15-8的算式。在学生列
出算式后,我让每位学生动脑思考、有困难的可以动手操作, 在自己
的实践活动中发现15-8的计算方法,在探索过程中使每个学生有较
明确的目的,主动 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后再为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 尽量给学生鼓
励肯定合理的计算方法,充分调动了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在
教学十几减9 中,学生已经偏向用“破十法”和“相加算减”计算,
所以在交流算法中也只出现了这两种算法,我也并 没有提出用“平十
法”即15-5=10,10-3=7来计算,我认为学生已经自己选择了算法
的优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
所使用的方 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
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我鼓励学生用 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数学方法可能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是否合适,“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最重要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机会依靠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享受成
功的喜悦。
多给学生 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在做“想想
做做”第2题时,我都是先让学生自己题目表示的 意思,有个孩子说:
“原来有14颗毛豆,剥出来了8粒,还有多少粒没有剥?”多么形

韩国最红的女子组合-大雨还在下


琅琊榜片尾曲-腾讯qq邮箱登录


兰州商学院录取分数线-吴静的女儿情


国庆放几天假-久雨初晴打一城市名字


客户管理表格-雾里看花歌曲


没有本地连接怎么办-国庆60周年阅兵式


河南专科学校排名-医药营销模式


绩效考核与培训-思绪飘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