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教学设计((8篇汇总)
菲古拉大战600男子-战歌歌词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第一篇
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及交流活动中抽象出植树问题的模型,掌握种
树棵树与间隔数间的关系。
(2)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快乐。
教学重点应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如下文)。
一、课前谈话
手指游戏
师双手创造了幸福的生活,在我们的手上也隐藏了数学奥秘,同学们想明白
吗?请举起右手
像老师这样做,五指伸直,并拢再张开。看着张开的手,你从中
想到了什么数字?(5,5个手指)
师老师从中也得到了一个数字4,你们明白它指的是什么吗?(缝隙、空格
等)
师对了,指的是手指间的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空格叫做间隔。每两
个手指之间有一个间隔,大家
仔细观察老师的手,5个手指,有几个间隔,4个
手指时有几个间隔呢?3个,2个手指时呢?
师你们发现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了吗?谁能说一说?(间隔数+1=手指
数)
[设计意图以趣激学。从学生最熟悉的教学资源“手”入手,在简单的氛围中
进
入学习状态,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导入课题
师我
们手上都有这么多数学奥秘,看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生活中的间隔到
处可见。比如,刚才我们看到的5
根手指有几个间隔;爬楼梯要几层;栓广告牌
要几个柱子等就是数学中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这天咱们主要来研究
“两端都栽”的规律。(板书两端都栽)
二、动手种树,初步感知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例1
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侧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要栽)。一
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2)理解题意
①指名读题,从中你了解哪些信息?
②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3)讨论交流
师我这样认为,100÷5=20,所以要准备20棵树苗。你们觉得呢?有了答
案后与同桌交流交流。
全班讨论、交流,汇报后得出结论,这种说法不对。就应是
100÷5=20(段)20+1=21(棵)(板书)
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师把双手举起来叉开手指,能够看到10根手指共有9个间隔,如
果把手指
看成树苗,10棵树有9个间隔。
课件演示每5米一棵,种到第100米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两端都要种)
问100÷5=20(段)20表示什么意思?(两棵树之间的距离)
20+1=21(棵)20段为什么不是20棵,而是21棵呢?
我们把这条小路平均
分成20份,其中的每一份(或者说每一段,每一个空)
就是一个间隔,在这道题中,间隔指什么?共有
几个间隔呢?也就是说,如果两
端都种,种的棵树=间隔数+1
透过这个例题,你明白了什么?(棵数与段数有关,求棵数得先求段数。即
段数=总长÷间距)
师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植树问题中十分重要的规律,那就是
间隔数(段数)=全长÷段长
植树的棵数=间隔数+1
全长=段长×段数
[设计意图导之敢学。在决定、计算、验证探索中学习
知识,发现知识,并透
过讨论交流,发现植树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规律。]
三、利规律,解决问题
师其实植树问题并不只是与植树有关,生活中还有许多现象和植
树问题很相
似,我们一齐来看一看下面几个问题。
①刘怡瑶从家到校园乘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3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
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②张老师去某班教室,从一楼开始,每走一层有12个台阶,共走了36个台
阶
,你明白她去几楼的教室吗?
③广场上的大钟3时敲3下,8秒敲完。11时敲11下,需多长时间?
师这些题是不是应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的?看来,应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