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评课稿

温柔似野鬼°
818次浏览
2020年12月01日 00:5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生肖图片-网球俱乐部

2020年12月1日发(作者:樊映川)


《植树问题》评课稿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这一 内
容具有很强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老师的引领,也需
要学生的探究。解题并不 是主要的教学目的。主要的任务是向学生渗
透一种思想,一种在数学上、在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思想— —化归
思想。这种思想的渗透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寻求解决复杂问题的一
般方法,那就是从简 单问题、简单事例入手,寻求规律,通过规律的
得出,最终得到问题的解决。乐老师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到 这一点,在
教学中特别关注学生的对知识的体验过程,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动
脑思考。 这节课乐老师上课的思路非常清晰:首先出示了一道开放型的植树问
题:园林工人在一条长100米 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五米栽一棵,
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学生通过画图及从简单题目入手寻求 规律的方法先提炼出数学模型
(段数+1=棵数),又推广到植树问题的另两种情况:两端不种(段数-1=棵数)、一端要种(段数=棵数),并将这三种类型进行了比较,
找出三种类型的共同点都 是先求段数。
最后将这三个数学模型应用与生活实际,找出锯木头、公交车站等都
属于植树问 题,从而使本节的知识进一步得到了拓展。
纵观本节课,亮点之处有:
1、课堂开放,让学生充分体验
整堂课节奏紧凑,层层深入,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引发了乐学 的动机,


在开放的课堂中提供了乐学条件,在活动的氛围中增加了乐学的体验。
在上课过程中,“猜想到验证”的学生学习过程一直贯穿着整节课中。
比如学生已经发现了“两端要种” 的规律,这时候老师提出还有什么情
况?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学生的思维非常的活跃,想表达的欲望也
很强烈,很快找出了两端不种,一端要种的规律。所以这时候让学生
进行猜测是很有必要的,通 过画图验证绝大多数同学的猜测是正确的,
这样学生的研究成果被认可,使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也 更增强
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这样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
2、渗透化归思想
从简单的事例中去发现规律,这是研究问题的一般规律。将复杂
的问题简单化,从一般情况的出 发,寻找解题思路,寻求规律。如在
研究两端种树情况下,间隔数和棵树之间关系时,从2棵树开始,间
隔树为1,3棵树间隔数为2,4棵树间隔数为3,然后出示表格,最
后得出规律。
3、注重应用意识的培养,训练贯穿始终。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是 新课程中明确指
出的培养目标之一。本节课一开始教师就提出了普通类型的植树问题,
进而比较 段数与点数之间的关系。例题结束后,乐老师紧接着设计了
三道不同类型的生活中常见的植树问题,打破 了课堂内外的局限,将
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应用。最后给学生充分反馈本节课知识的空间。
4、学生参与度高
学生上课热情高,主动参与,全班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学习的全

< p>
过程,有充分参与的时间和空间。
5、教师教态方面
黄老师整节课语言生动、风趣、教态亲切有感染力,一节课学生都能
轻轻松松得上下来。
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
1、缺少逆向思维的启蒙训练。在学生已掌握“点 数=段数+1,段数=
点数-1,段数=点数”的规律的基础上,缺少引导学生解决逆向思考“总
长=段数X间距”的问题,没有达到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效果,没有
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更广阔的空间 。
2、本节课教师在思维提升时,在验证一共有几课树中,如果能扩展
到字母N,这节课是不 是更加完美了,学生是不是更容易归纳规律,
也能渗透代数思想,更能很好体现数学思维的过程。

学美语-小月子食谱


现货k线图基础知识-全国三八红旗手


养宠物鱼-同仁是什么意思


求助信怎么写-纽约黑帮影评


食品安全法培训-大姨妈伤不起


不再失落-酒后胃难受怎么办


海口五公祠-tv三贱客


茶树菇炖鸡-从前的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