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案例
唯美古风图片-葫芦娃歌词
植树问题
授课教师:
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和前面几册教材一样,
本册也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
节课主要是渗透
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植树问题分为:两端都栽、两端
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在解
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
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
,通过现实生
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
然
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本课的教学,不仅要让
学生会解决与植树问题相类
似的问题,而且要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
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
生的思维能力。
2、学情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情况,我进行了前测。
前测
题目:同学们在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4米栽一棵树,一共需要
多少棵树苗?请你写出思考过程。
结果与分析:
情况如下表:(全班共25人)
结果
20÷4=5(棵)
人数
16人
5人
6棵
6棵
20÷4=5(棵)
5+1=6(棵)
3人
1人
分析:
(1)从前测的结果看,大部分学生都是很直观的认为总长÷间隔就是植树棵
树。
1
(2)部分学生有了画图的意识,能够通过画图得出正确结果。
(3)全班只有1个学生对此有所了解,但是却对总长÷间隔表示什么不清楚。
(4)全班所有学生都没有想到生活实际。
3、我的思考
基于对教材和学生状况的分析,我有以下的思考:
(1)在研究运用数学方法解答两端都栽的
方案时,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互
动交流,引导学生围绕“20÷5=4,‘4’是棵树还是间隔数”
的问题在辨中思辨,
使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思维、认识不断地得到修正和深入,使学生对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有更深切的感悟,对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有更深入的体
会。
(2)让学生明白三种情况是根据生活实际而产生的
植树问题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类问题,
如果间隔数是n,那么到底是n+1,
还是n-1又或者是n是由谁决定的?是由实际情况决定的。因此
,本节课一开始,
我就用一张图先明确了这三种情况,再分别对这三种情况进行研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掌握植树问题中棵数与
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这一关系解决简单的新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体验“化繁为简”、“一一对应”等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热爱数学的
情感。
教学目标分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让学生从画直观图—〉画线段图—〉列式的过程中,
逐步抽象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在分析、解决队列问题、锯木头问题等实际问
题时,进一步巩
固这一模型的同时,还进行了新的应用。
达成目标(2)的标志: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在全长10
00米的小路一边
植树,需要多少棵树苗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受:这要是画图也太麻烦了。从而
引发学生思考:那怎么办?学生说出可以少画一点。在学生用较小的数据得出结
2
论后,再把结论进行推广。
达成目标(3)的标志:在整
节课中,所有的情景都来源于生活;在抽象出
数学模型后,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教师也会出
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从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体验“化繁为简”、“一一对应”的解题策略和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体验“化繁为简”、“一一对应”的解题策略和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师:观察这幅图片,他们在干什么?
生:植树。
师: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植树问题。
二、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1、创设问题情境
在一条直线上植树,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情况
师:借助我们的经验,我们思考一下,在一条直线上植树,会出现哪几种情
况呢?
师:你能指着图说说,那种是两端都要种的,哪种是一端要种的,哪种是两
端都不种的? 小结:像这样,路的两端都没有障碍物的,是两端都要种的;像这样,路的
一端有障碍物的,是一端
要种的;像这样,路的两端都有障碍物的,是两端都不
种的。
师:在这三种情况中,我们先来研究两端都要种的情况。
抛出问题
课件出示题目:
同学们在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两端要载),每隔
10米栽一棵树,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监控问题:
(1) 小路的一边植树什么意思?
(2) 两端要栽指的是什么?
(3) 每隔10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
3
师:每隔10米栽一棵什么意思?
(课件演示1)
师:在数学中,我们把这个距离就叫做——间隔。
(课件演示2)
2、提出研讨问题
学生猜想
师:那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呢?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说思路)
预设:学生列式
监控问题:
师:你能说说你这个算是表示什么意思吗?这100表示的是什么呀?
生:表示把1000米,每10米分一段,一共分了100段。
师:这个段,实际上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间隔)
师:那这100呢?(就是有这样100个间隔)
师:在数学中,我们把这个间隔的个数,也就是这个100就叫做——间隔数。
1000÷10+1=101
1000÷10-1=99
师:怎么还有在间隔数上+1或-1的呢?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那种情况,棵数都与间隔数之间存在的联系
师:看来,我们要想弄明白那
个答案正确,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弄清楚棵
数与间隔数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对吗?看来,我们要想
准确的解决这个问
题,就要先研究清楚棵数与间隔数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现在我们就以两
头种的情况为例,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你想怎样研究呢?
生:画图
生出现质疑:这要画图也太麻烦了。
师:是啊,100个间隔呢,画起来也太麻烦了,你有什
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个
问题吗?(让学生思考,如果学生想不到,教师可以适当提示)
师:我们
非得要画100个间隔才能找到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吗?少一点
行不行?你有想法了吗?
3、学生操作,暴露资源,组织探究
师:现在,就请你把你的想法、研究的过程和结果都记录
在这张研究记录单
1000÷10=100
4
上。
展示学生资源
① 直观图
师:他是用画图的方法来研究的,你通过画图得到的结果是什么?
生:棵数=间隔数+1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棵数=间隔数+1吗?+1在哪呢?
生:结合图说一说。
在这里指的时候既可以从前往后指,也可以从后往前指。有可能是多头,也
有可能是多尾。
② 线段图
如果有学生有线段图,就出示学生的线段图,如果没有,老师引入线段图。
③列式
1000÷10=100(间隔)
100+1=101(棵)
师:这两个100所表示的含义一样吗?
生:100个间隔就对应着有100棵树。
推广结论,加以强化,渗透“极限”思想
师:5棵树有这样的规律,那6棵、7棵、甚至更多
的树都有这样的规律吗?
如果数据继续增大,这个规律还成立吗?
两头都种的前提下,10间隔,共有几个树? 1200个间隔?N个?如果有
500棵树呢?
4、迁移方法,自主探究其他情况中的规律,建立模型
迁移方法,进行验证
提问:刚才我们研究了两头都种的情况,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做的?
你能试着用这样的方法,
结合结合刚才我们研究的经验,跟同桌一起研究一
下,另外两种情况下,间隔数与棵树有着怎样的关系?
把你们的想法表示出来,
让别人一眼看明白。
暴露资源,汇报交流
监控:
你怎么知道棵树=间隔数?
为什么还要再“-1”?
5
小结:虽然大家举得例子各不相同,但是最后我们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
整体梳理
师:我们研究了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请你回忆我们是怎样研究的,发现了
什么规律。
师: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类似的现象,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监控:说清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点?把什么看作间段?
如果我记不住规律,该怎么办呢?(用手记)
三、解决问题,深化拓展
1.在一条
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
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2.
这列同学每相邻两个同学间的距离是1米,那图中第一位同学和最后一
位同学间的距离是多少?
3.锯一次需要5分钟,现在要把这根木头锯成6段,需要多长时间?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请你回忆一下,在研究植树问题时,我们经历了怎样一个学习过程?对你有
什么启示?
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单元是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单元,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
,除
了要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外,更应该教会学生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教学中做了如下两个认为比较成功的变化:
1、增加了“20÷5求出来的是什么?”让学
生明白20÷5求出来的是4个
间隔,那“加1的1是指什么?”学生认为“1”是1棵树,这时学生心
理就矛
盾了,4个间隔加1棵树等于5棵树?学生的思维有了矛盾点、质疑点,这样,
让学生在
思、辩的过程中逐步理解20÷5求出来的就是几个间隔,但是通过一一
对应的方法知道4个间隔就相当
于4棵树。
2、在上课伊始,我首先让学生明白在一条路上植树的三种可能,并提问“有
哪三
种可能?他们分别是怎样的?”在学生思考后,用图的形式让学生看的更明
白。在学生探索出规律后,让
学生判断前测题中谁做的对?让学生在争辩中体会
6
由
于没有前提,所以都可能对,都可能不对。让学生感受问题来源于生活,我们
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来解决问
题。
在本次教学中的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时间的分配上我有些前松后紧,在规律的寻找和
简单应用中
花费的时间有点长,以致后面的练习有些仓促。因担心上不完,当遇到学生“答
非所
问”的时候就表现的很急躁不能静下心来仔细地听完学生的发言。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会及时的总结
经验,弥补不足,为了让每节课的遗憾
能少一些,我会继续为之努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