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__廖国生

巡山小妖精
678次浏览
2020年12月01日 01:2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只走一半打一字-经典小说排行榜前十名

2020年12月1日发(作者:蒋仲苓)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中心小学 廖国生

设计理念:
“植树问题”是经典的奥数内容,具有较高的数学思维含金量和较大< br>的探究空间,现在人教版教材把它编在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里,面
向全体学生,应该说有一 定难度。本节课为了突破从“奥数解题训练”转
变到向学生“渗透思想方法”以及情感体验上来,我根据 学生年龄特点和
思维特点,紧紧抓住引导学生充分借助“画线段图”来分析“植树问题”,
引导 学生自主发现“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
方法,从而真正把“植树问题”的数 学模型“植”进了学生的头脑。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17~119,
植树问题。
教材分析:
本册的“数学广角”主要是为了向学生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
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
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 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为了让学生对“植树问题”有个整体感悟,建立比较完整的 知识结构,我对
教材的例题进行了重组,本节课上呈现了在一条线段上植树的三种情况,增加了
课堂的容量,同时重点引导学生充分借助“画线段图”来分析“植树问题”,让
学生自主发现“棵数与间 隔数”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获取了解决“植树问题”
的金钥匙。
学生分析:
学 生到四年级时,已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规律的经验,对这类现象也有所发
现。但是,这个年龄仍以形象思 维为主,所以对于在这节课中既需要教师的有效
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

1



教学目标:
1、能借助线段图理解植树问题的典型特征,经历、探 索解决植树问题的过
程,掌握解决植树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掌握画线段图的基本技能,在画图中向学生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3、会应用植树问 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直观地发现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正确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PPT课件、作图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以手为原型,认识“间隔”
师:同学们,请伸出你的左手,看一看,告诉我一共有几根手指?
师:不错。再仔细看一看:(老师指着手缝说)有几个间隔?
2、画出原型,初步探究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师:把手放下,(手指向黑板)左手中有5根 手指4个间隔,对吗?同学们,
为什么5根手指之间只有4个间隔呢?
应变预设:
如果学生说是“因为2根手指之间有1个间隔”,则教师可以这样追问:哦,那就
是说4根手指之间有2 个间隔,5根手指之间有2个半间隔,看来说不清!谁有好办法,
既不用说又不用看手,使老师一看就明 白:5根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启发学生用画线
段图的方法)
如果学生直接说用“画线段图 的方法”,则教师可以这样说,有道理!我们一起来画
好吗?我们用“︱”表示手指,用“---”表示 手指和手指之间的间隔。(全体师生参与
画线段图)

师:接下来我们数一数,2根手指1个间隔,3根手指2个间隔,4根手指3

2 < /p>


个间隔,5根手指4个间隔。看来,用画的方法看得很清楚:5根手指之间有4
个 间隔!
[设计意图:以学生灵巧的小手为载体,引导学生用画的方法,让学生清晰
地看出手指 的个数与间隔数相差1。]
二、构建模型
1、探究建模
师:现在老师把手指变为树,请看屏幕:有几棵树几个间隔? 6棵树呢? 7
棵树呢?
师:那8棵树呢?10棵树呢?100棵树呢(有几个间隔)?
师:同学们,5棵树有4个间 隔,6棵树有5个间隔,7棵树有6个间隔,100
棵数有99个间隔,从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想一想? 同桌先互相说一说。
师:啊!(表示惊讶)你说什么?请你再说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板书:“棵数”、“间隔数”)
师:同学们,刚才她说什么,棵数比间隔数多1。(随机板书:补充完整)
师:你们同意吗?掌声送给她!大家想一想: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师:很好!同学们,你们 知道吗?这个发现是解决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
树问题)这类特殊数学问题的一把金钥匙!现在我们就 拿起这把金钥匙去解
决……(植树问题)
[设计意图:从“手指”过渡到“树”,通过让学生 观察、自主学习、合作交
流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知识,发现知识,从而发现了解决“植树问题”
的金钥匙——棵数比间隔数多1。]
2、教学例1。
师:请看屏幕:(课件出示 )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3米种一棵,
一共种了8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 )米。
师:请大家读一读题。读懂了吗?
师:好!那你告诉我,(课件出示):“沿公路一侧植树”是什么意思?
师:接下来请大家独立地画一画、算一算,看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3


应变预设:
课件出示:种第1棵树3米一个间隔,种第2棵数3米一个间隔, 种第3棵数呢?然
后引导学生画完,学生汇报答案时,教师要追问学生:你是怎样画的?有没有哪个同学 不
用画图就能想出答案的?
引导学生理解:因为8棵数之间有7个间隔,所以就是求7个3米 是多少?列式为:
8-1=7(个),3×7= 21(米)。
3、教学例2。
师 :同学们,请看下一题:(课件出示)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
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 要栽),一共需要( )棵树苗。
师:请大家读一读题目,读懂吗?
师:好!如果我们 用一条线段表示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那你告诉我,(课
件出示):“两端要栽”是什么意思?
师:说得好!请大家注意看(课件随机出示!),是不是这样?对!这就是两
端要栽!
师:同学们,现在每隔5米栽一棵树(课件出示),要求一共需要多少棵树
苗?我们应该怎样想?先同 桌互相说一说?
师:那究竟有多少个间隔呢?(课件出示:线段图)谁会求?
师:这里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
师:现在我们已经算出一共有20个间隔,接下来我们就运 用这个发现,很
容易求出这个答案,你会求吗?谁来说说?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运用“棵数 比间隔数多1”这把金钥匙解决了二道植
树问题,你们真了不起!如果这把金钥匙忘记带了或不小心丢了 那该怎么办?(先
学生回答)其实,我们就可以借助画图的方法来分析解答,懂吗?
[设计 意图:这一过程,通过让学生独立地画一画、计算的方式,让学生利
用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灵活运用
1、课堂作业

4


师:请看课堂作业,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课本第119页“做一做”的第1题。

1.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装一座。
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2)课本第119页“做一做”的第2题。
2.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
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同事件(比< br>如:安装路灯、锯木头……),都含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模型”,它们都可以
利用解决“植树问 题”的金钥匙来解决它,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2拓展题
师:继续看屏幕,你敢接受挑战吗?
师:在实际生活中,植树问题往往很多特殊情况,请大家认真看看这一题(课
件出示)
1、同学们在全长42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6米栽一棵(只种一端),一
共需要( )棵树苗。 ①8 ② 7 ③6



6米
42米
师:这道题还是两端都要栽吗?
师:大家想一想,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 树苗?(如果有困难的同学可以
画一画图),有答案的请举手!
师:应选个答案?请你说说,你是怎样想得?

5


师:请看下一题(课件出示),这道题有什么不一样?
2、同学们在全长42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6米栽一棵(两端都不种),
一共需要( )棵树苗。 ①8 ② 7 ③6



6米
42米
师:那么应该需要多少棵树苗呢?有答案的请举手!请你说说,你是怎样想
得?
师 :(通过对比进行小结!)我们来仔细看看这两个图,这种是只种一端,这
种呢?所以,在做题时我们一 定要认真审题,灵活运用这把金钥匙去解决植树问
题。听懂吗?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让学 生根据具体的事件去领会“只种一端”或“两
端都不种”的情况,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四、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植树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师:看来大家收获很多。我们学会了运用这把金钥匙去解决植树问题和借助
画图的方法来分析这类问题。 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下课。
[设计意图: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不仅收获知识,还包括学习能力、方法
的积累。]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5 4 棵数比间隔数多1








学生解题区域

6


[总评:本节课突破了改变过去把知识 按不同知识点,按不同题型一点一点
地“注入”到学生大脑中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是采用探索的方法 ,把数学的
构建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其作用,培养学生
探索 精神和科学态度。本节课主要有四大特色:
一、注重创设生活情境。
以学生灵巧的小手为载体, 方便直观,把数与形巧妙结合,引入“间隔”,
为学生自主发现并 初步感知“植树问题”数学模型埋下伏笔。
二、注重整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建模活动。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不 拘泥于教材,而是把教材内容看做是学生学习的载体,根据学生的
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教 材进行了灵活处理——整合教材内容,使学生经历了
做数学的过程,教师从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转变到关 注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达成以及情感
体验上来。把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 与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
生搭设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的舞台。
三、注重变式训练。
变 式训练不仅是求异、创新的核心,还是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的最好手段。
但无论怎样变化,植树问题的解 题方法和画线段图的方法始终不变。这种高于生
活而又源于生活的练习设计,不仅能开拓学生的思维,激 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开
发创新潜能、深化规律应用。
四、注重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
这节课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演示,充分调动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
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总之,本节课应用“ 建模教学法”实现了“植树问题”教学从“奥数解题训
练”向“渗透思想方法”的有效转变。整个教学过 程既是一个“建模”的过程,
又是一个学习、实践用画线段图方法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尽管淡化了 算法,
但学生却算得不错。]

【参考文献】
杨国华副局长、李丹主任撰 写的研究报告《建模教学法——实现《数学广角》
教学由“奥数解题训练”向“渗透思想方法”转变的有 效方法》。

7

梦的起点-隐形人电影


同济大学分数线-s翼乐团


银川市政府-一根网线连接两台电脑


清纯可爱女生图片-什么最划算


惊弓之鸟教学实录-给逝者的寄语


婴儿食谱大全-中国工商银行查余额


墨守成规的故事-夏日菜谱


regarded-2017中国电视剧品质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