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中的数学思想

别妄想泡我
581次浏览
2020年12月01日 01:2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沉思-流逝的大自然

2020年12月1日发(作者:严怪愚)




植树问题”中的数学思想

楚雄市环城小学 数学组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
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 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数学的理解是从动手操作开
始的。因此,植树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初步感受植树问题的特征。
在不封闭的直线段上植树常出现 的三种植树情况:“两端都种”、“两
端都不种”、“只种一端”;2、认识“间隔的长度”,为学生提 供
多次体验“植树”的机会。同时把几个类似的问题放一块研究,容易
在解决过程中发现问题中 隐含的规律,让每个学生动脑、动手、合作
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为理解植树问题 中棵数
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思维建构的支架。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
有以下特点:
1、生活切入,认识间隔
从学生熟悉的“3+2”饼干引入认识间隔,并通过课件将一些生< br>活中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放在一起,意在让学生体会,不同的事
物或现象之间存在着相同的数 学本质。这样引入亲切自然,既让学生
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洋溢着数学的气息,又让学生充分体验各种不同 类
型的间隔方式,为接下来的学习分散难点。
2、经历探究,构建模型

1



创设了“为校园设计植树方案”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经历两次有
效的探究体验:1.)初步探究,“应该怎样设计”。让学生从自己已
有经验出发,设计出植树 方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初步感受植树问
题的特征。在不封闭的直线段上植树常出现的三种植树情况: “两端
都种”、“两端都不种”、“只种一端”;通过画图来解决条件开放
的植树问题,使全体 学生形象地感知到在不封闭的线段上植树常出现
的三种情况。同时,关注学生经验中的“符号世界”,为 全面构建植
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建立点数与棵数、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为用数学语言 刻画植树问题的本质特征做了精心准备。2)、分组探
究,开放“间隔的长度”,为学生提供多次体验“ 植树”的机会。让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考过程,逐步发现隐含于不同的情形中的
规律,经 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
题中的应用。
3、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1)出示经过改编的例1。随着条件数据的变化,棵数增多了,
学生 在解决过程中,会意识到如果还用画线段图来数一数很麻烦,体
会应用规律直接提升为算式来解决的便利 。从而达到优化解决策略的
目的。
2)出示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的模型 是现实世界中一类相近事件的放大,它源于现
实,又高于现实。所以,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为 了让学生
理解这一建模的意义,教师加强了模型应用功能的练习。本课练习有

2



以下两个层次。(1)直接应用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A、林老师
去某班教室,从一楼开始,每走一层有32个台阶,一共走了96个台
阶,你知道林老师去几楼的教室 吗?B、一根10米长的木头,把它平
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需要多少分钟?C 、
前后每两个同学间的距离大约是1米,那么裴秋雨到熊杰之间的距离
大约是几米?数学来源于 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上楼、锯木头、位置
的距离等都是学生可以遇见的生活情景。通过把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
化,学生既体验到活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也感受到数学的实
际应用价值。(2)推 广到与植树问题相近的一些问题中。巩固升华,
综合运用。让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中例1、2题。通过练习 ,使学生进
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同事件,如第1题中敲钟的事件,第
二题中公共汽车 站台的事件,都含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它
们都可以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感悟数学建模 的重要意义。
植树模型的应用并不界限于植树的情境,它广泛应用于具有同样
数学特征的其他 事件中,通过对上述几题的解答与思考,使学生体会
抽象的数学模型高于生活,它具有普遍的使用价值。
4、总结拓展,灵活孕伏。
课末设计了一道拓展题,意在使学生通过画图发现:去时可以当作 是
“两端都种”的情况,而回来则可看作是“两端都不种”的情况,从
而找到解题方法巩固本节 课所学的知识;此外,还可以把它看成是一
个封闭图形上的植树问题,为以后的学习作好适当的孕伏。


3

游戏霸气网名-death是什么意思


杀鸡儆猴-吉林旅游景点


春节菜谱大全-人非草木


泛滥的意思-2015上海高考作文


建筑施工技术-狰狞的意思


煲仔饭的做法大全-小皮匠


班级管理理念-风景名胜作文


橄榄球运动员-everytime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