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教学课例
歌曲草原恋-远古巫灵出装
《植树问题》教学的研究
【背景分析】
一、说教材:《植树问题
》是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的内容。教材
从情境剪绳子导入,引入直线上的植树问题。我们通过
对教材的解读,把植树问
题分为三种不同情况:两端都种、两端都不种、一端种一端不种。 本节课主要
解决两端都种、两端都不种两类情况。“植树问题”主要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
些思想方法,然
后再利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从学生的知识起点来说,虽然孩
子们没有在课堂上学过这类题
目,但是可以说全部学生在日常的练习中都会接触过数量比较小、语言表述
比较
简单的植树问题。从学生的思维特点来说:三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
象思维也有
一定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
动经验。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从直观
入手再总结归纳比较顺应学生现阶段的思维
特点,同时也能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数学建模思想
。
【教学实录】
一、谈话引入,明确课题
1、谈话引入(雾霾)(出示三张图片
,你发现了什么?如果你是早新闻的节
目主持人,你今天想说什么?)
2、师:治理这种极端
恶劣的环境,我们改怎么努力?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你瞧,我们老一辈的国家领导人都加入了这个行
动当中,让我们也行动起来!
招聘启事:学校将对校园进一步绿化,特聘请校园设计师一名。要求设计
植
树方案一份,择优录取。(出示课件) 出示课题:植树问题
3、为了美化环境,同学们在全长10
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
(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
a.
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1、每隔5米就是间隔5米)
b.
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
说明:如果把这根小棒看作是这条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就是在绿化
带的两头要种。 <
br>师:现在把你设计的方案在纸上画一画。建议:请你用一条线段表示小路,
用圆圈代表树,画图实
际种一种。开始——
1
二、
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在全长10
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
要栽多少棵?
师:我们一起画图实际种一种。(PPT边演示,边叙述)
师:路长10米,每隔5米种一棵,可以分成( )段,树有(
)棵,
学生一起在PPT的指导下,观察回答。
师:想想看,两端都种,段数和棵树又什么关系?先不说。
2. 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a. 小朋友想不想自己来种一种?跟上面一样,再种12米看一看,每隔3米
种一棵(两端要
栽),一共要栽多棵?
要求:同桌合作画图实际种一种。用刚才的方法来画一画,思考: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开始——
b;交流一下,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师板演(请学生上来种
一种),观
察,12米长,每隔3米种一棵,可以分4段,两端都种,树有4棵。算式怎么
列?
c. 再种20米看一看,每隔4米种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几棵?这次
你又分了几段
,种了几棵?要求独立完成,不需要画图的小朋友可以直接列式计
算。
交流:20÷4+1=6(棵), 20÷4求的是什么?我们发现,两端都种,只要把
段数加
1就可以了。(板书:两端都种:棵树=段数+1)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
(完成表格PPT同步)
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师:这个“秘方”好不好?
通过简单的例子,发现了规律,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这个复杂的问题。以后,
再遇到“两端都种
”求棵树,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PPT出示————100米的小路种树)
师简单评价。(100÷5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加1?)
2
三、 合作探究,“两端不种”的规律
1. 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
。
猜测结果是: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 棵树=段数-2
师:到底谁的猜测是不是正确呢?我们还是用前面学习的方法,举简单的例子画
一画,种一种。
要求:给出————同学们在全长10
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
端不栽)一共要栽多少棵?
①同桌画图种一种;②教师展示PPT③初步发现的规律;
师:是否所有两端都不栽的情况,都是 棵树=段数-1 ?
再来种一种:同学们在全长12
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3米栽一棵。(两端不
栽)一共要栽多少棵?师:画图种一种,想想算式怎么列
?
①独立画图种一种;②交流黑板种一种,教师展示PPT③展示发现的规律;
师,通过验
证,我们发现,两端不栽,只要把段数减1就可以了。(板书:两端
不种:棵树=段数-1)
2. 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发现规律,验证前面的猜测。
小结:同学们太了不起了,通过举简单的例子
,自己又发现了“两端不种”的规
律:棵树=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求树的棵树,你会做了吗?
4. 做一做。
a在一条长100米的路的一侧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不种)。一共需
要多
少棵树苗?(学生独立列式完成)
b师:同学们注意看,这道题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闪烁:将“一侧”改为“两侧”
问:“两侧种树 ”是什么意思?实际要种几行树
?会做吗?赶紧做一做。
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植树问题的两种情况。发现了两端要种:棵树=段数+
1;
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以后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清是“两端
都种”还
是“两端不种”。
四、 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师: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可以运用这个规律来解决,我们一起来看一
看。
3
1、剪绳子
其实就是今天植树问题里的哪一种情况?
2、锯木头
师:类似的问题都可以用植树问题来解决,
试一试:
1、长
平村的村道长1000米,在村道一旁从头到尾安装路灯,每隔20米安装一
盏,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算
出这条村道一共安装了多少盏路灯吗?
(从头到尾是什么意思?一旁又是什么意思?算式怎么列)
2、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之间的小路两旁栽树,相邻两棵
树之间的距离
是3米,一共要栽几棵树?
(这道题需要提醒的什么?它是我们今天植树问题里的哪一种情况?列式解答)
五、
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我们不仅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两端要种和
两端不种的规律,而且还学习了一种
研究问题的方法,那就是遇到复杂问题先想简单的。植树中的学问还
有很多,有
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继续研究。
六、 拓展提高
师:再来大胆猜想,如果是一端种,一端不种,棵树和段数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本课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在于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
【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是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的内容。内容比较复杂,根
据我班学生的
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我在教学上去教材上所提示的方法有所不
同。
首先,我的切入
点与教材不同。教材是从情境剪绳子导入,引入直线上的植
树问题。我是根据实际情况做了调整,用最近
的热点问题“天气问题”来引入植
树问题。
其次,教材上是让学生通过剪绳问题来发现规律。
我不急于让学生发现规律,
而是要让学生抓住解决植树问题的关键。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
树,这条路线的总长被树平均分隔成若干段(间隔),由于植树的要求不同,路
线被分成的段数
(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因此,段数和棵树
4
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教授的重点。而后,教材把植树问题问题,分为几个层次,
有两端都栽、两端不栽、
以及只种一端三种情况。每种情况,都安排了相应的例
题。我虽然也是按照这几个层次去教的,但鉴于时
间有限,所以我先让学生学会
解决两端都栽和两端不栽树的问题。让后在安排上,我都是按照先易后难的
层次
去安排的,然后循序渐进地去推进。
最后,在联系实际生活,教材中提供的例题比较少,
在这些方面我做了一些
拓展。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公路两旁安装路灯、挂灯笼、
人民大会堂的柱子等,它们中都隐藏着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问题,只要学生
们学会了规律,
就能利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而在教学过程中,我的主要目标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
可以用多种方法去解
决的思想,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体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所以整节课的设计我都根据我班学生实际情况展开,使学生明确
要学习的内容,并通
过例题去探讨植树问题。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开放的情景中,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用一一对应的思想
方法让学生理解棵数多1和棵数少
1的原因,建立起对规律的“形象”认识,再归纳出植树问题解题的方
法。然后
继续以例题展开,让学生动手画图验证,而后总结出段数和棵数的关系。最后再
通过表
格的形式进行概念的强化。这节课的设计依据了认知规律,以例题为载体
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以生活中类
似植树问题的应用作为探讨对象,了解植树问题
实质,多角度去拓展对植树问题的认识。
这节课虽然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但问题也存在着。首先,虽然学生能
够通过老师的引导找到简单植树
问题的规律,却无法灵活运用这个规律解决稍微
复杂一点的问题,因为学生的认知起点与知识结构逻辑起
点存在差异。以为学生
能发现规律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了,实际上这只是部分学生具备了继续学习的能力,这恰恰导致了能找规律却不会用规律的现象。也就是在发现规律与运用规律
间缺少了必要的链接
和过渡,所以今后我要加强对规律的扩散教学。其次,课堂
出现问题,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比
如:学生的疑惑,两端和两旁的区
别,应该事先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的知识认知一般是在具体情
景中通过
活动体验而自主探索得知的。没有体验,建模就会显得很抽象。在这一次的教学
设计中
,虽然我通过画线段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了段数和棵树的关系,但学生仅凭
5
一次体验是不可能全部达到数学建模的水平的。今后我要像丁老师所说的那样,
应该利用更多元
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有更多可以凭借的工具,借
助数形结合将文字信息与学习基础结合,
使得学习体验得以延续,也使得学生的
思维发展有了凭借的工具,使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真正得以渗透。
总之,整节课的教学,我努力做到放飞学生的思维的翅膀,让学生们在体验
中学习,在
画图中感悟,在建模中探索,在拓展中提升。通过数形结合和数学建
模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
析能力、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动手能力、
探究能力、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
想,让学生得到更
加全面的发展。让他们明白,数学不仅能成为他们今后解决问题的实用工具,也
能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学会生产、生活、生存打下坚实的基础。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