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如何煮汤圆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分数的意义》教案设计
学科:小学数学 年级:五年级 教材:青岛出版社 学校:舜都小学 作者:田中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小学数学
3.课题:分数的意义
4.课时:1
5.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型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
流,动手操作,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培养学
生抽象思维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
态度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具体
的数学活动中获得学数学,用数
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与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三、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
五年级下册《校园科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信息窗1《船模试航,
航模放飞》P9-13。这节课
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对学生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对单位
“1”的理解。学生更喜欢学习较为直观,形象
的知识,所以在对学生教学时,需要将
抽象的知识与形象的场景相结合,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培
养学生抽象思维能
力。
四、教学方法:
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主
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
推理与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
的重要方式。与
此同时,我将结合实际,合理选择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促进
方法迁移。
五、教学思路及设计理念
1、在情境中引入
教学中,我直接引入新课,提出“三年
级对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分数,你能说出一
个分数来吗?这个分数是怎么得到的?”
复习导入是为了了解并做到尊重孩子的知识
基础,然后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2、在操作中感知
教学时,我让学生帮我分苹果,用这种方式对刚才各个小组
的操作和汇报进行总
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学生惊奇地发现14可以是一个物体的14,也可以是
一
些物体的14。我就顺势告诉学生这上面例子中的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
整体,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用分数14表示。这也是对教材
中小精灵提出的说明14的
含义的一个完整概括。
3、在交流中内化
我结合前面的引入材料让学生把对“一个整体”的
认识延伸到生活中去。提出
“我们身边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后,可以表示哪一个分数
?”我
开始引导孩子们做这件事,从四分之一到几分之一,从分子是1到分子是几,引导他
们尝
试用单位1来表达这些分数的意义。这让学生感受到分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
了生活的数学,也为理解
分数意义奠定了基础。
4、在练习中发展
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而概念的
运用则是一个由一般到个别的
过程,通过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加深、丰富、巩固学生对数学概念
的掌握,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在设计练习时我也是分层次、有梯度来设计练习。
六、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
,对于分数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举例说出
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联系实际说出分数表示的意义。
【学生活动】
思考并回答
【教师活动】
对于分数还想了解的知识,进而导入新课。
(由旧知引入,既为新知的学习铺路搭桥,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1、初步感知。
【教师活动】
出示情境图1“船模试航”。
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
题?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5只航模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的航模数占总数的
几分之几?
【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画有5只船模的题卡分一分,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
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分组活动时,教
师参与到学
生的小组学习。
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适时引领:把5只船模看作一个整体,
平均分成5份,1份占这个整体的15。
在学习15的基础上,老师可以继续引导学
生提出问题:如两个同学分得的航模
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3个同学呢?
2、深入探究
【教师活动】
出示情境图2“航模放飞”
同学们,航模要放飞了,我们一起去看看
吧。请你观察这幅图,根据图中的这些
信息,你又能提出哪些与分数有关的问题?
【学生活动】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适时梳理。
如:一小队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几分之几?二小队呢?
学生利用手中的学
具摆一摆、分一分,分别解决“一小队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占
本小队飞机总数的几分之几?二小队呢?”
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分组学习,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中。
全班交流时,学生先利用4
个飞机模型动手摆一摆,可能会出现12、24两个答
案。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辩析、补充,得出结论。
教师适时引领:每份是2架飞机,
为什么说是占这个整体的12呢?
【教师活动】
通过摆模型得到第一问题的结论:把4架飞机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
份占这个整体的12。
课件演示将4架飞机平均分的过程,并板书结论。
解决第二个问题
【学生活动】
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答案;再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并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全班交流时,适
时点拨:“每份是2架飞机,为什么占总数的13呢?”。从而引导
学生得出结论。
3、观察比较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所得到的分数,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学生质疑:两个小队每组放飞的都是2架飞机,为什么表示出来的分数却不
一样呢?
【学生活动】
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得到结论。
通过对两个小队
飞机放飞情况的比较,得到: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不一
样,表示出来的分数也不一样。所以同样是
2架飞机,表示出的分数一个是12,一个
是13。
4、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百度】图片
http:?ct=503316480&z=&tn=baid
uimagedetail&word=%B7%D
6%CA%FD%B5%C4%D2
%E2%D2%E5&in=12527&cl=2&lm=-1&st=-
1&pn=21&rn=1
&di=49184584590&ln=1996&fr=&fm=result&fmq=12_R&ic=
0&
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
=&istype=2#pn21&-
1&di49184584590&objURLhttp%3A
%2F%%2FArticle%2FUploadFiles%2F
201010%&fromURL
http%3A%2F%%2Farticle%2
%3Farticleid%3D1564&W55
8&H428&T9208&S22&TPjpg
(学生解决)
【教师活动】
想
一想,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也可以自己找
材料,动手分分看,你能得
到哪些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活动】
学生动手操作,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1张
长方形纸片、8根小棒、长1米的
绳子),也可以自己找材料,得到不同的分数。
交流:你利用什么材料,得到一个什么分数,你是怎样得到的?
总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5、总结概括
【教师活动】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
br>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学生活动】
举例还可以把哪些量看作单位“1”?并区分单位“1”与自然数1的不同。
结合操作过程,
讨论、交流、总结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
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6、看书质疑。
【学生活动】
阅读67—69页,质疑问难。
【教师活动】
教师巡视,解答学生困惑、疑难问题。
习题巩固:【百度】图片
http:?ct
=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7%D
6%
CA%FD%B5%C4%D2%E2%D2%E5&in=18096&cl=2&lm=-1&st=-1&pn=20&rn=1&di=&ln=1996&fr=&fm=result&fmq=12_R&
ic=0&
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
&is=&istype=2#pn20&-
1&di&objURLhttp%3A%2F%%2Fx
j_admin%2Fxj_bianjiqi%2F
Edit%2Fuploadfile%&fro
mURLhttp%3A%2F%%2
Fxiazai%2Fpukj_%3Fid%3D78636&
W632&H475&T10405&S60&TPjpg
(学生学习的不仅要重视学习的结果,更要
重视学习的过程,本环节为学生创设
有趣的活动情境和探索空间,通过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活
动,让学生充分
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并感悟、体验这一过程。在教学组
织形式上,
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与个人独立思考、全班集体学习有机结合。学生在合作探究
中
,交流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思维在交流中碰撞,问题在交流中得到解
决。)
(三)巧设练习,深化理解
【学生活动】
1.自主练习1、2。
2.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课件出示)
3.游戏:“取糖果”。学生按要求取糖果:盒
子里有11块糖,取出总数的211;
取出剩下的19;再取出剩下的14;如果取出2块,是取出了剩
下的几分之几?„„
独立完成,进行交流。
(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练习
的设计充分体现这一点。通过形
式多样的练习,既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又能让学生通过多样的练习,
进一步理解
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我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
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能用学生自
主学习、提出问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
体地位。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另外,多
媒体网络课件的使用更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