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打电话》教学案例

余年寄山水
904次浏览
2020年12月01日 04:3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丛的组词-幼儿园保育知识

2020年12月1日发(作者:史若虚)



五年级数学《打电话》教学案例
肥东县实验小学:蒋志聪 赵慧兰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32-133页《打电话》(综合实践)
教学目标:1、让 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
通过动手操作、画图、模拟等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 br>律——2n-1和2
n

2、合作探究,使学生亲身经历寻找最优方案的全过程。
3、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 中的运用以及对策论方
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最优方案的寻找
教学难点:最优方案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
设计思路:本节课是通过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打电话这一素材,让学 生
帮助老师设计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方案。而在本节课的
设计中,为了能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打电话尽快通知到所
有人的最优方案的形成、规律的发现,不是老师“给予”
的,而是学生在老 师提供的有效学习资源和材料的背景
下,通过老师的有效提问、有效引导积极主动探索出来的。
最后再通过规律的应用,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流程:
阶段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情境导入)播放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片段。启发:老



村长要 通知它们立即回来,可以用什么办法呢?(板书课题:打电话)
同学们赶紧帮忙想想办法吧!
(教学预设:这时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1:逐一通知;2:
分组通知。分组通知中7只小羊可以 怎样分组呢?)
(设计思路:情境来自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
学生兴 趣盎然。学生从已有经验为基础,想想都有哪些分组的形式。
这里重点引导学生分出不同的组别,在分组 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多
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介绍优化方案做铺
垫 。在分组时,要学生大胆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我们才能从众多的方案中选出最 佳的方案。)
2、 猜一猜:哪种方案用时最少?是不是分组越多,用时就越少?
怎样通知到每只小羊是最省时的?
师: 为了更好地研究今天的这个问题,我们假设每打一次电话
要一分钟,那么 你估计一下你最少要几分钟呢?(学生可自由猜测)
(设计思路:猜想一是为了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心 中有个疑团,激
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二是要让学生体会到验证的必要性。)
阶段二:分析方案,探索比较
(一)寻找方案,分析每种方案的用时
方案一: 逐一通知。
(出示课件,并板书方案图,如下图)引导学生研究得出这种方案
要7分钟。
问:这种方案有什么缺点呢?(板书:“空闲”)





方案二:分组通知
1、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把所知道的分组方案都列出来。展示
组别为:( 3,3,1 )、( 2,2, 2,1 )、( 1, 2, 4 ) ,等
2、 老师重点演示 ( 3,3,1 ),课件出示方案图:


2 3
1
2
3 4
3
(画面一) (逐一播放通知的过程,得出通知的总
时间为4分钟。)
同学们说一说,这种方案是怎样通知到每只小羊的?需要几分钟?
老师演示这种方案图的画法,并算出它的用时。(4分钟)
为什么这样做会节省3分钟?是不是分组越多用时就越少呢?
(设计思路:让学生经历由猜想到验证这一过程,实现思维的一次飞
跃。)
3、让学生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分组方案,并算出这种方案的用时。
(设计思路:让学生从自己 最感兴趣的方案图出发,更能激发学生的
思维,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4、用展示仪展示学生成果,并让学生与同桌分析比较这几种分组方
案。
(设计思路:让学生把所知道的分组方案都列出来,再作比较,经历
优化的过程。)



(二)探究最优方案
1、启发:在分组方案中,虽然比逐一通知的 方案用时少了,但是否
还存在空闲的小羊呢?如何调整你的方案图,使得每只小羊都不空
闲,得 到用时最少的方案呢?
2、组织学生分组探究,课件演示优化过程。

2

1
3
2
3 4
3
3
2 3
1 2
3
3

(探讨这一活动的缺点: (可以利用第3分钟时组1中
在第4分钟时,只有组长2 空闲的小羊通知第4分钟的小羊)
忙,其余小羊都空闲。)
(阶段一、二的设计思路:引导题数值比较小,便于将学生的思维重
点落在对方案的研究上,减轻了学生的思维负担,分散了难点。)
阶段三:深入探究,发现规律
1、 学习例题:一个合唱队共有15人,暑假期间有 一个紧急演出,
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
钟通知1人,请帮 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
(1) 学生自主探究。
(2) 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组织评价与讨论。
(3) 课件出示通知15人的树状图。
2、根据方案图,完成表格:(课件出示)
时间
新接到通知的人数
知道通知的总人数

1


2


3


4









3、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显示结果)
时间
新接到通知的人数
知道通知的总人数
1
1
1
2
2
3
3
4
7
4
8
15






4、根据表格中数据发现隐含的数学规律:
(1)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第几分钟通知的人数,是前一分
钟通知人数的2倍。) < br>生参与探究并最终得出:后一分钟的新增人数正好等于前一分钟知道
通知的总人数,后一分钟知道 通知的总人数正好是前一分钟知道通知
的总人数的2倍。
根据这一规律,你知道第5分钟的情况吗?
(课件出示“5”,根据学生回答完成表格填空)
(2)师:请同学们进一步观察:“知道通知的总人数”与“时间”之
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引导观察:
时间 1 2 3 4 5
新接到通知的人数 1 2 4 8 16
知道通知的总人数 2 4 8 16 32
×2 ×2 ×2 ×2
×2
×
1 2 4 8 16
2
32
第一分钟乘一个2,(1×2)第二分钟乘几个2?(1×2×2) 第三分
钟呢?(1×2×2×2)由此类推:第五分钟是否乘5个2得到32的?
请验证一下。 (1×2×2×2×2×2)。
那么,不用表格,你能知道第10分钟一共可能通知多少人吗?
学生运用这一规律推算出结果。
“要通知50人需要几分钟?”(学生解答)
(设计思路:让学生应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答
实际问题的能力。)
阶段 四: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有一棵奇妙的树,原来没有树枝,第一年长出1个新树 枝,第二
年这个新枝和树干分别长出1个新枝,照这样计算,第五年这棵树上
一共有几个树枝? (基本应用)
2.小鸭子想开一个游泳会,如果通知一只鸭子要3分钟,你能帮它想一
想, 有什么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通知到7只鸭子来参加游泳会吗?



(拓展应用 )
3.一棵浮萍漂流到一个池塘里,第二天就生出2棵浮萍,第三天生
出4棵,到了第40天就长 满了整个池塘,你知道第几天能长满整个
池塘的一半吗? (逆向应用)
(设计思路:通过多方位的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拓展学生的思
考空间,实现学生思维的跳跃。)
阶段五:总结反思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打电话中也有数学规律,而且这一规律在
生活中运用还相当广泛。)
师:从打电话中你受到什么启发?(①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我们要
认真分析,寻找最优的解决 问题的办法。②众人拾柴火焰高,人人参
与效率高。)
板书设计:
打电话
方案一:逐一通知 7分钟 空闲
方案二:分组通知
( 3,3,1 ) 4分钟
( 2,2, 2,1 ) 4分钟
( 1, 2, 4 ) 3分钟 最优
教后反思:从整 个教学流程的实施来看,打电话的方案从低层次
的“逐一通知”到较为常规的“分组通知”,从“平均分组”到“分组可以有不同”,从“老师、组长同
时打”到“每个接到通知的人都同时打。”方法 从低
层次到最优化,学生的理解与认知呈现出一个阶梯状
的递增过程,其“逐步优化”的线索已 是相当清晰。
从而达到“资源共享,有效互动,促进生成”之目的。

工作收入证明怎么开-survive什么意思


月饼图片-qq老掉线


严明的纪律-战争领主的嗜血


好看的qq图片-暗箭


生活的图片-海贼王全集漫画


好听的网游名字大全-暴走邻家


内衣市场调查报告-北海旅游路线


2020年清明节-伍子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