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沉香救母的故事-顶峰收缩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本册主要内容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册安排的主要内容有:认识正负数、分数的意义和
性质、分数加减法(一)、方向与位置、分数加减法(二)、统计、长方体与正方
体、可能性和
总复习几大章节。
(一)本册教材的编排特点:
青岛版教材与五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材比较,
内容大致相同,都是以分数与长
方体和正方体为主要内容。只不过青岛版教材在本册增加了负数、方向与
位置、
可能性等内容,而人教版在本册还安排学习了图形与变换,因数与倍数等内容,
这些我们
在上学期已经学过。总体而言,本册青岛版比人教版内容相对超前且内
容充实,容量较大。
(二)这八个单元又分为四大领域:
其中数与代数领域包括四个单元,占了一大半的比重
第一单元 中国的热极--认识正负数
第二单元 校园科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三单元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
第五单元 关注污染—分数加减法(二)
图形与几何领域主要学习
第四单元 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
第七单元
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
统计与概率领域则安排了
第六单元 爱护眼睛---统计
第八单元 下跳棋--可能性
结合以上三个领域的内容还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
我能长多高 和 有趣的溶
解现象
另外还安排了一个单元 数学与生活
主要学习统筹和优选问题.
(三)教材重、难点:
1、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3、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位置,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其中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同
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面积、体积等内容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分数意义的深刻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公式的理解与灵
活应用是本册的难
点。还有方向与位置一章中通过角度来确定方向和位置一部分内容与本册末的生
活与数学内容“找次品”也是需重点关注的教学难点。
二、单元知识解析
下面我对这几个
单元的内容,就单元知识分析、教学重难点、以及注意问题
几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第一单元
中国的热极——认识正负数
一、单元知识分析
单元内容:本单元信息窗由吐鲁番盆地的温度和海拔高度的特征引入对正、
负数的认识。
第一个红点部分是用正、负数表示温度,是这个单元学习的关键,
第二个红点部分是用正、负数表示海拔高度,可通过表示温度的方法迁移学
习,
第三个红点部分是借助温度计,直观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知识间的衔接:本单元是在学生学
习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学习的,
在本单元将认识正、负数在生活中的意义,用正、负数表示生
活中的现象、借助
温度计直观比较正、负数的大小。这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为今后学
习有理数及其运算奠定基础。
二、目标要求
教学目标: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正、负数的意
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
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
br>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结合现实生活,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
活中具有相反意义
的两个量。
难点: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三、注意问题 1、借助直观支持,初步感知负数的大小:负数的大小比较,在小学阶段只要借
助直观初步了解就可
以了,借助温度计来比较简单的负数,不要补充抽象地比较
负数大小的题目。
2、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要注意区分“约定俗成”和“临时规定”。
在用正负数描述
生活中的现象时,有些是约定俗成的,如用正数表示零上和海平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面以上等,有些是临时规定的,如果要打破约定俗成,要加以说明。只要是用正
负
数描述的是相反意义的量,就应是合理的。
3、按课标要求进行教学,不要随意增加难度。对负数的学
习,课标要求:“在熟
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所<
br>以教学中要以学生常见的、熟悉的为主,以教材上的为主,不要随意增加难度。
第二单元 校园科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单元知识分析
单元内容:本单
元共有3个信息窗,信息窗1学习分数的意义;信息窗2
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
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信息窗3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知识间的衔接:说起分数,
我们并不陌生,它贯穿了整个小学阶段。在一二
年级的学习中,学生经历了“平均分”的活动,这些活动
为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积
累了大量的经验。在三年级的教材中安排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学习。这一阶<
br>段主要定位在使学生在“平均分”的基础上,体会“不够分”,从而产生新数的
必要性;而五年级
的教材安排了“分数的意义”这一知识,则是分数再认识阶段。
通过分析我发现,五年级教材中对分数的
理解得到极大的扩充,主要表现在:分
数产生背景的扩充,不仅仅是通过分物活动,在测量中也可以产生
分数;对于“整
体”的扩充,既可以把一个物体看成整体,也可以把多个物体看成整体;学习分
数单位,体会分数是分数单位的累积;这些知识的学习为后续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真分数,假分数以及分
数的基本性质奠定基础,更是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比
的基础。因此,本单元的内容在以后学习中具有
重要地位。
二、目标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
识真分数、假
分数(带分数),并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及公倍
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会
找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结合现实素材理解约
分
的意义,会约分。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会进行分数与小数
的互化。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难点: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三、注意问题
1. 区
别单位“1”和自然数1的不同;我们所说的单位“1”,不光表示一个数,
几个数,还可以表示I个整
体。
2. 把握单元知识的难度,不要急于延伸与扩展。把握标准内容,不要提出过高
要求
:在教学中可以渗透假分数与带分数相互转化的知识,无须掌握把整数或带
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技能。
3. 要 以“0除外”为牵引,沟通分数基本性质与除法性质的内在联系。
第三单元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
一、 单元知识分析
单元内容:
本单元有4个信息窗和1个链接,窗1学习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的意义,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窗2
学习约分;窗3学习同分母分数的连加、
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窗4学习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找
两个数的最小公
倍数;相关链接学习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知识间的衔接: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同分母、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 、
因数与倍数的认
识、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今后学习通分、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及混合运算的基础。
二、目标要求: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
,掌握通分的方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会正确地计算,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约分;同分母分数加减
法。
难点: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约分的方法。
三、注意问题:
1、学习最大
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时,注意借助直观活动,经历概念的形
成过程。把握概念的内涵,准确理解概
念的含义。
2、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提倡策略多样化。教材为我们呈现了
两种方法:列举法和短除法。
3、学习了约分以后,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即使是题目中没有要求,一般
情况下,
计算结果也需要用最简分数表示,使学生养成约分的习惯,在六年级学习的分数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的乘除法、化简比中很多学生总是不能得到一个最简分数、最
简比,咱们的数学
上一开始就打牢这个习惯,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比较难,教学时要引起注
意。
4.、把握目标尺度,根据教学需要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
(1)淡化最简分数化有限小数规律的教学
(2)淡化带分数化小数的教学要求
(
3)记住一些特殊分数化小数的得数。数学也需要记忆,适当地补充一些常见
的分子分母较小的分数化小
数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记住这些分数化小
数的数值(分母是10
、2、4、5的分数等等),有助于学生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12 14 34
15 25 35 45 18 38 58
78这
些常见分数的小数值的大小。
第四单元 走进军营 — 方向与位置
• 一、单元知识分析
本单元共有3个信息窗,窗1学习数对,窗2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
确定物体的位
置,窗3学习描述简单路线图。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
示物体位置和东西南北等八个方
向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认
识自己
的生活环境、发展空间观念及第三学段学习坐标具有重要作用。
二、目标要求
1、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位置,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会描述简单的
线路图。
2、结合具体实例,能根据指定的要求设计方案。
本单元教学重点: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三、注意问题:
要注意渗透数对的“有序性”。充分利用有限的习题,提高教学效率。
把握目标深度(先列后行),降低教学难度。
第五单元 关注污染——分数加减法(二)
一、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公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倍数基础上学习的,为后面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比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并能利用通分比较分
子和分母都
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是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则是本单元的教学
重点
第六单元 爱护眼睛——统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题研究报告[2003] 》提供的信息为切入
点,引起学
生对有关患近视事情的关注。并通过引导学生解决患近视的年龄是
不是提前了的问题,引入对设计调查表
和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
图等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1借助具
体事例,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用
简单复式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达、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体验复式统计图在
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了解统计图画法不同对数据描述和解释的影响。
3.在统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折线统计图,会用简单复式统计图来
描述数据。
第七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
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将系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为进一步认识其他立体
图形和学习有关
计算打好基础。
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
方体的表面积,常
用的体积单位及换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容积),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二、单元教学目标: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能进行单位间
的换算。
2、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会求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单元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的计算。
单元教学难点:
体积及体积单位的建立。
三、注意问题:
1、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一定要看
清楚共有几个面,是六个面、
五个面(无盖的),四个面(方形雨水管等),每个棉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还要尤
其注意粉刷教室墙壁的题目,粉刷的是屋顶和四面墙壁(出去门窗的面积),
2、把几
个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的变化,体积的变化情况,一少就
是两个面,这个虽然是在聪明小屋
中出现的,但也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用排水
法求不规则图形的体积,出现相关链接中,通过水位的上升
,进而把梨的体积转
化成一个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体积,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会计算各种不规则图形的体积了,这个知识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八单元 下跳棋——可能性
教学重难点:
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
性。
2.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对随机思想的理解。
数学活动中初步了解简单的统筹法和优选
法。解读完各单元的内容后,我们
再来看看这一阶段的学生心理和认知特点。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经过四年多的在校学习,已经积累了大
量的知识,对问题开
始有独立见解,已有的行为习惯日趋稳定,求知的欲望和能
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自我意识有所发展,但
是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死板,缺少
必要的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缺少通过活动体验探究的得出结
果的能力
。本册教材中很多知识比较抽象,如:正负数的理解、方向与位置中隐含的数形
结合
的思想,长方体正方体中的转化思想的应用,又如:通过商不变的性质类推
方法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运
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分数的加减法等。
四、教学建议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从旧课标和2011版课标对比来看,旧课标注重双基教学,新课标中则强调
掌握
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领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重视四基教
学, “双基”变“四基”,
为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加强学科整合、
数学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针对学生
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
难点,结合教学实际,对本册教学有以下建议:
1、切实加强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
习和理解教学。教学要联系实际,加强探
索性,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加深对知识
的理解。
如在教学正负数时:
加强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关系,使学生形成初步的代数的意识。
(1)可以
让学生观看天气预报,了解每天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晚上以及中
午的时间把温度计放到窗外,让学生
亲自动手测量室外温度,并记录下来,让学
生带着兴趣既学会了读数,又能及时地根据天气情况做好自我
调节。
(2)不光温度可以用正负数表示,还可以让学生看看自己家里的存折,读一读
存折上
的正负数,分别表示什么,并计算一下,全年收入和支出情况等,这个小
小的存折中就蕴涵着很多的数学
知识。
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就更大了,可以搭一搭、包一包、
剪一剪
、围一围,
搭一搭:要求学生用咱们的橡皮泥和小棒动手搭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架子,在搭
架
子的过程中,了解到长方体架子分别需要的多少根小棒,这些小棒分别有什么
关系,学生在搭的过程中自
然地就了解到了它有8个顶点和是12条棱,分别是
4长、4宽、4高,也就能轻松地得出它的棱长之和
。
包一包:再给架子添上包装纸时,就能清楚地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而且相对的
面都是完全
相等的。
剪一剪:学习表面积时,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盒子沿着顺序剪一剪,通过这智慧的
一剪
就能了解到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的面一模一样,再在上面标上长宽高,长
方体的表面积就出来了。 <
br>围一围:在认识1m³有多大时,这个太抽象,我们可以利用直观演示的方法,让
学生沿着墙壁围
一围,看能装得下几名学生,奥,让学生知道1m³的空间能大约
挤得下几名学生,1立方分米和我们的
粉笔盒差不多大等等,让学生在主观上有
个大体空间观念。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通过这一列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地探究知识,从而在活动
中
轻松地获得了知识。
2、教学方向与位置时,要向学生们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我们可以分以下四步进行:
第一步,用自己的语言表示实物图中物体的位置;(实物图)
第二步,用列与行表示实物图或点子图中物体的位置;(点子图)
第三步,用数对表示点子图中物体的位置;
第四步,用数对表示方格图中物体的位置。 将实物图抽象为点子图,再将点子图抽象为方格图,既由立体的全方位的到
了直观的平面图,再由平
面到形象直观的数的方格图,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
过程,在活动中更好地领悟数与形的完美结合。
3、灵活渗透润物无声
(1、新知学习时要关注“生长点” 与“延伸点”。
例
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时,如果上来就求体积,学生可能无处下手,
这就要寻找知识的生长点,为新
知学习建构思维的坡度。引导学生说一说:看到
课题后你想到了哪些知识?一句话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学
生可能会列出很多,我
们及时将这些已学内容板书到黑板上,学生们一目了然,由旧知迁移到新知,接<
br>下来再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学生得出长方体的体积用底面积×高计算时,
不能让思维就此止
步,及时关注它的延伸点,还有哪些图形也是这样算体积的,
将课堂知识的触角延伸下去。
(2、及时引导学生做好课堂小结。
网撒的再远,没有收网的过程,掌握的知识也是一盘散沙
,学完这一单元后,
及时渗透数学思想,从点线面体四方面回顾和整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3、多种形式促学生发展。
知识树梳理完善知识(学期开始制定全册知识树图,每学完
一个知识,及时填
充,等到学期结束时,知识树枝繁叶茂)
数学循环日记动态记录思维发展。
花样习题编排、主题拓展学习。
4、重视分数口算、估算的平日练习。
为了适应实际需要,应经常结合实际,对分数计算进行细水长流的练习,切实提
高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