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教材资料
手抄报国庆-为了爱梦一生歌词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在天晴了的时候》作者简介
戴望舒(19
05—1950),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9年4月
,第一本
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早期
诗歌多抒写个人的孤寂心
情,感伤气息较重,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
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情感和对未
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深挚。
《三月的原野》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黑龙江呼兰人。幼年丧
母,1927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
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
莱尔作品影响。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
始用笔名萧红),蜚声
文坛。著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短篇小说集《牛车上》等,1942年在香港病故,时年31岁。
杜牧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文宗大和二年进
士,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等
地刺使,以及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杜牧有政治理想,但
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
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杜牧的诗、赋、
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高,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其诗,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
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成就。与
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
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
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
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传诵甚广。
《刷子李》作者简介
冯骥才,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
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
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
兴趣,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
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
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著有长篇小
说《神灯前传》,中
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等。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活动和天津
近代历
史故事见长,特别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顾拜旦和他的《体育颂》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皮埃尔•德•顾拜旦(1863—1937),法国人,出身于贵族
家庭,从小喜欢修辞学、历史学和竞技运动,
尤其对古希腊历史中的奥运会史感兴趣。他说:“古希腊历
史上,没有任何事物给我的触动比奥林匹克更强烈。奥林匹亚
是座理想之城,它是人们出于实用而造,后
来却因是祖国的象征,变得圣洁,令人神往。”
在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顾拜旦发
表了著名的散文诗《体育颂》。其主导思想是“体育就是和平”,这也是他多
次阐述的奥林匹克主义。值
得注意的是,顾拜旦用了一个法国名字和一个德国名字——霍罗德和艾歇巴赫发表这首散文
诗,可谓用心
良苦。根据国际奥委会委员、匈牙利人梅佐的解释,这个名字暗指即使像法、德这样有着世仇的国家,也
能在奥林匹克大家庭中,增进相互了解而友好相处。
1937年9月2日,顾拜旦病逝于日内
瓦,其遗体葬在国际奥委会总部所在地洛桑,心脏则埋在奥林匹克运动发源地奥
林匹亚。
关于第一届奥运会
希腊首都雅典,位于希腊东南部的阿蒂卡半岛西侧。希
腊曾是欧洲文明的摇篮,雅典则是这个摇篮的中心,也是重要
的竞技场所之一。在距雅典西南约300公
里的地方,有一块丘陵地带,这就是驰名世界的古代奥运会的发源地——奥林
匹亚。在古代奥运会沉寂了
1000多年以后,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于1896年4月6日至15日在希腊首都雅典隆重举行。
1894年6月16日,是奥林匹克运动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皮埃尔R
26;德•
顾拜旦的倡议下,人们期待已久的“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召
开。大会通过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批准了顾拜旦制订的第一部《奥林匹克宪章》,选举了希
腊诗人维凯拉斯为国际奥委会第一任主席,顾拜旦为秘书长,
还选出了14名国际奥委会委员。会议规定
法语(现为英、法两种语言)为国际奥委会法定语言,并决定每4年举行一次
运动会。原拟第一届奥运会
于1900年在巴黎举行,后来考虑到希腊为古代奥运会发源地,在希腊举行比在巴黎意义更为
重大。大
会最后决定把会期改在1896年,鉴于古代奥运会会址奥林匹亚已成了一片废墟,会址改在希腊首都雅典。至此
,
熄灭了1000多年的奥林匹克圣火,终于得以重新点燃。
科学家关于琥珀形成的想象 <
br>关于琥珀的形成经过,科学家从两方面进行了想象。(1)松脂球的形成。离不开四个条件:第一,炎热的
夏天,太阳光
很强烈。第二,是在松树林里,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第三,有苍蝇,有蜘蛛,而且
碰巧在一起,一大滴松脂又
凑巧滴在它们身上,把它们裹住。第四,松脂不断下滴,将苍蝇和蜘蛛重重包
在里面,最后形成了松脂球。(2)松脂球
变成化石。同样也需四个条件:第一,要很长时间。第二,地
壳的变动。“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第三,
那片松树林被海水淹没。第四,松脂球淹没在
泥沙下面成了化石。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是琥珀的一般成因。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松鼠》简介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
先驱者。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他用40年时间写成
了36卷《自然史》。这是一部博物志,
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部分,对
自然界作了科学的解释。
居里夫人简介
玛妮娜·斯克洛多夫斯卡1867年出生于波兰的华沙由于是女性的原因,
她不能在任何俄罗斯或波兰的大学继续进修,
所以她做了几年的家庭教师。最终,在她的姐姐的经济支持
下移居巴黎,並在索邦大学(巴黎大学的旧名)学习数学和
物理学。經過四年的努力後,玛丽於巴黎大學
取得物理及數學兩個碩士學位。在那里,她成为了该校第一名女性讲师。
玛丽在索邦结识了另
一名讲师,皮埃尔·居里,就是她后来的丈夫。他们两个经常在一起进行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以沥
青铀矿
石为主,因为这种矿石的总放射性比其所含有的铀的放射性还要强。1898年,居里夫妇对这种现象提出了一个
逻
辑的推断:沥青铀矿石中必定含有某种未知的放射成分,其放射性远远大于铀的放射性。12月26日
,居里夫人公布了这
种新物质存在的设想。
在此之后的几年中,居里夫妇不断地提炼
沥青铀矿石中的放射成分。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们终于成功地分离出了氯化
镭并发现了两种新的化学元素
:釙(Po)和镭(Ra)。因为他们在放射性上的发现和研究,居里夫妇和亨利·贝克勒尔共
同獲得了
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夫人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八年之后的1911年
,
居里夫人又因为成功分离了镭元素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出乎意外的是,在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奖之后
,她并没有为提
炼纯净镭的方法申请专利,而将之公布於众,这种作法有效的推动了放射化学的发展。
居里夫人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两项诺贝尔奖的人,而且是仅有的两个在不同的领域获得诺贝尔奖
的人之一。在第一次
世界大战时期,居里夫人倡导用放射学救护伤员,推动了放射学在医学领域裡的运用
。之后,她曾在1921年赴美国旅游
并为放射学的研究筹款。居里夫人由于过度接触放射性物质于19
34年7月4日在法国上萨瓦省逝世。在此之后,她的大
女儿伊伦·若里奥-居里获1935年诺贝尔化
学奖。她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在她母亲去世之后写了《居里夫人传》。在20世
纪90年代的通货膨胀中
,居里夫人的头像曾出现在波兰和法国的货币和邮票上。化学元素锔(Cm,96)就是为了纪念居
里夫
妇所命名的。
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1920年5月,一位叫麦隆内夫人的美国记者,几经周折
终于在巴黎实验室里见到了镭的发现者。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
异常简陋的实验室,给这位美国记者留下
了深刻印象。此时,镭问世已经18年了,它当初的身价曾高达75万法郎。美
国记者由此推断,仅凭专
利技术,应该早使眼前这位夫人富甲一方了。
但事实上,居里夫人也正是在18年前就放弃了
他们的专利,并毫无保留地公布镭的提纯方法。居里夫人的解释异常平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淡:“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麦隆内夫人困惑不解地问:“难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你想要的东西吗?”
“有,一克镭,以便
于我研究。可18年后的今天我买不起,它的价格太昂贵了。”这出乎意料的回答,使麦隆内夫人既
感到
惊讶又非常不平静。镭的提纯技术已使世界各国的商人腰缠万贯,而镭的发现者却困顿至此!他立即飞回美国,先
找到了几个女百万富翁,以为她们肯定会解囊相助,但却碰壁。这使麦隆内夫人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
金钱的需求,
更是一场呼唤公众理解科学、弘扬科学家品格的社会教育。于是,她在全美妇女中奔走宣传
,最终获得成功。
1921年5月20日,美国总统将公众捐献的一克镭赠与居里夫人。数年
之后,当居里夫人想在自己的祖国波兰华沙创设
一个镭研究院,治疗癌病的时候,美国公众再次为她捐赠
了第二克镭。
一些人认为,居里夫人在对待镭的问题上固执得让人难以理解。居里夫人在后来
得自传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所说
的并非没有道理,但人类需要善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获得
较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
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
无私。”
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
。李白的一生,是“济苍生”、“安社稷”、报效国家的一生;
又是酷爱祖国大好河山,不知疲倦地寻求
大自然之美的一生。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因此,在李白漫
长的旅游和游仙访道的生
活中,他的诗歌,随着他旅行的足迹和他终身离不开的酒,飘逸着一种“仙风道骨”之气,洒遍
了天下名
山大川。所以“斗酒诗百篇”的李白,是集“诗仙”“酒仙”于一身的奇才。
苏轼简介
苏轼
(1037—1101),宋代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
苏洵、弟
苏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奇的
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
见的事物中揭示深刻的哲理。
关于大渡河与泸定桥
大
渡河,岷江支流,古称渽水、沫水。在四川省西南部。大渡河沿途多峡谷,水流湍急。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
军长征
途中,曾强渡安顺场渡口(石棉县)夺取大渡河铁索桥(泸定县)。
泸定桥是
泸定县县城西的一座铁索桥,跨大渡河上,形势险要。泸定县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
川藏公路经过境内。
关于长征
长征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实行的战略大转
移。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开始长征,连
续粉碎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193
5年1月,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后,红
读
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军两过娄山关,四渡赤水,冲破乌江天险,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
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在1935年10
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这
次长征整整历时一年,走过了11个省,攻占了62座县城,进行了
380多次战斗。在以毛泽东为首的
党中央领导下,最终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七律•长征》就是毛泽东
在红军通过
岷山、长征即将胜利时所写的颂扬红军的壮丽诗篇。
红军长征的大致路线是:
瑞金→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夹金山
→
穿过草地→陕甘会师
关于延安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西安以北371公里。它是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终点,以及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至1948
年的根据地,故被视为“
革命圣地”。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此创建陕甘边和陕北两个根据地。1937年1月中共中央进驻延
安,1937年9月成立陕甘宁边区。1949年5月共产党执政后设陕北行政区。1997年1月设地区级延安
市,撤销县级延安
市,设县级宝塔区成立延安市。主要景点宝塔、窑洞等,多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旧址,
附近有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等
人文自然景观。
关于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位于距西安
市30多公里的临潼以东的骊山脚下。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
丞相
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9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
之
先例。当时,秦朝总人口约2000万,而筑陵劳役达70多万。修陵冢用土,取自今陵园以南2公里
的三刘村到县采石场
部之间,有高5~25米的多级黄土崖。修陵园所用大量石料取自渭河北的仲山、峻
峨山,全靠人力运至临潼,工程十分
艰难。
秦始皇陵土陵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
700余米,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都城的皇城和宫城。内城略呈方形,
周长3890米,除北面
开两门外,其余三面各开一门。外城为长方形,周长6294米,四面各开一门。陵冢位置在陵园南
部。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昔日,这里是一片坟地,
当地农民在掘墓时曾发现
有像人一样的东西。1974年3月,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井时,在陵墓以
东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
下2000多年的秦俑宝藏。
关于圆明园
圆明园本是一座专供皇帝、后妃居住游乐的皇家园
林,位于北京海淀区,始建于1709年。这一年,清朝康熙皇帝将这里
的一座面积约600亩的园林赐
给他的第四子胤祯,并亲自题写园名为“圆明园”。后胤祯即位,即为雍正皇帝,便将圆明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园大规模扩建。到乾隆皇帝时,又在其东郊和东南郊增建长春园和绮
春园(后改为万春园)。其后的嘉庆、道光、咸丰
皇帝也都不惜代价,对圆明园进行扩充营造,1744
年基本建成,比颐和园还大850亩,全园占地5200余亩,方圆10多
公里。园林景观100多处,
宫殿楼阁140余所,桥廊、水榭、亭台难以计数,且藏有大量的珍贵文物,是集中华文化艺
术精粹的博
物馆。它成为当时世界最精美壮观的园林,被称为“万园之园”“一切园林艺术的典范”。
《掩耳盗钟》的寓意
《掩耳盗钟》出自《吕氏春秋-自知》。寓言讲了一个盗钟人掩着自己的
耳朵去偷人家的钟的故事。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
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骗
了自己,骗不了别人,这种人是极可笑的。
《画蛇添足》的寓意
《画蛇添足》选自《战国策-齐策二》,讲几个人得到了主人送的一壶酒,觉得几个人一起喝嫌少,一个
人喝又有余,于
是几个人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就喝酒。有个人蛇先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喝,看看其他
人还没画好,便左手拿壶,右
手给蛇画脚,还没等他画好脚,另一人的蛇画好了,夺过酒壶说:“蛇本来
就没有脚,你怎么能添上脚呢?”说完把酒喝
了。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事情已经到了完美无缺的地步,再
做多余的事,是多此一举,不仅无益,而且有害,是自己害
自己。过和不及也许仅仅相差一点点,但是要
掌握分寸必须明智。
寓言的特征
寓言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较深的
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具有鲜明的训诫性、讽刺性和哲理
性。寓言一般结构简单,情节集中,故事风趣
幽默,人物性格突出,常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寓言的语言生动形象,常
用简约的语言勾画人物的动作和
心理。
吴承恩简介
明人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出生在一个由书香门第而衰落为商人
的家庭。吴承恩自幼敏慧,博览群书,但科举
失意,直到年近半百才考取了岁贡生,后在好友礼部侍郎李
春芳的帮助下,六十一岁时屈就长兴县丞,后因对官场不满,
愤然辞职,返归故乡。七十一岁时,始执笔
写《西游记》。
《西游记》简介
《西游记》,中国古典神话小说,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
八十一难的故事。全书共一百回,分为三部
分:一至七回写孙悟空花果山称王和大闹天宫;八至十二回写取经的缘由和
唐僧的身世;十三至一百回,
写唐僧师徒在取经途中所经历的八十一难。书中讲述唐朝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
恶扬善的古老主
题。它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自问世以来几百年间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久盛不衰。至今已被
翻译成十几种语言。在中国,乃至亚洲部分地区,《西游记》已经家喻户晓。其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
人物
和“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更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几百年来,《西游记
》被改编成了各种地方戏曲、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电影、电视剧、
动画片、连环画,版本繁多。在日本等亚洲国家也出现了以孙悟空为主角的文艺作品,样式众多,数量
惊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