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负数教案课程
糖尿病的饮食疗法-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
第一课时 负数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
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
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负数的意义和数轴的意义及画法。
【教学指导】
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
意义的量的需要。教学
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
素材来唤
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
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性,并通过两种相反意
义的量的对比,
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
活中用正负数表
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用数
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感受
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
好要求,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
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
br>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
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
,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
学生能辨认正负数。关于数轴的认识,这里还没有出现严格的数
学
定义,而是描述性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
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
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
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创设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解决问题时应着眼于让学
生自主地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思
路。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
生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对于学生有道理的阐述,教师要积极鼓
励,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3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
2课时
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 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1)
【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
(1)(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
反意义的量。
【重点难点】
体会负数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有条件的
可播放天气预报视频)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
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3℃
和3℃各代表什么意
思?)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1)
【新课讲授】
教学教材第2页例1。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2)教
师讲解0℃的意思。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比
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
(负号):如-3℃
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
在数字
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3℃表示
零上3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
成3℃,读作三摄氏度。
(3)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
气温和
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刚刚同学回答得很对,读法也很正确。
(5
)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
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
家好吗?
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6)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7)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8)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
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1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答案:-18℃温度低。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1)
0℃
-3℃
3℃(+3℃)
第2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2)
【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
(2)(教材第3页例2)。
【教学目标】
通过呈现存折上的明确数据,让学生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
泛应用,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
【重点难点】
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
【情景导入】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一起学习了气温的表示,谁能说一
说温度都是怎样读写的?
组织学生讨论回忆上一课内容。
师:很好,大家都很棒。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负数知识。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2)
【新课讲授】
1.教学例2。
(1)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教材第3页的主题图)教
师:同学们能说说“支出(-)或(+)”
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
意义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2)引导学生归
纳总结:像2000,500这样的数表示的是存
入的钱数;而前面有“-”号的数,像-500,-1
32这样的数表示的是
支出的钱数。
(3)教师:上述数据中500和-500意义相同吗?
(500和-500
意义相反,一个是存入,一个是支出)。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快速
而又准确地
表示出向东走100m和向西走200m、前进20步和后退
25步吗?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师把学生
的表示结果一一板书在
黑板上。
2.归纳正数和负数。
(1)你能把黑板上板书的这些数进行分类吗?小组讨论交流。
(2)教师展示分类的结果,
适时讲解。像+8,+4,+2000,
+500,+1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正数,
前面的+号也可
以省略不写。像-8,-4,-5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负数。
(3)那么0应该归为哪一类呢?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发表意
见。师设难:“我认为0应该归为正数一
类。”
归纳: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4)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教师鼓励学生注意联系实际举
出更多的例子。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2题。
组织学生动手填一填,在小组中交流检查。
答案:
4
+41
5
1
负数有:-7 -5.2
3
正数有:2.5 +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2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2)
正数:+8 负数:-8
+4 -4
+2000 -2000
+500 -500
+100
-100
+20 -20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第3课时 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
【教学内容】
借助数轴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教材第5页例3)。
【教学目标】
1.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负数。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以
及正数与负数的比较。
【重点难点】
认识数轴、0。
【情景导入】
教师用CAI课件演示教材第5页的主题图。
教师: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呢?
【新课讲授】
教学例3。
(1)教师:怎样用数来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
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然后汇报。
(2)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用课件出示数轴,在相应点的下
方标出对应的数。
(3
)让学生说出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
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4)教师总结:我们可以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负数,
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做数轴。
(5)引导学生观察数轴
:①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
律?
②在数轴上分别找到
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
如何运
动?
师及时小结,数轴除了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分
数。每个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
它们相对应的点。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汇报。
2.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
第4题。第4题组织学生独立完
成,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检查。教师用课件出示答案、订正。
答案:
1.略
2.第4题:点A表示的数是-7;点B表示的数是-4;点C表<
br>示的数是-1;点D表示的数是3;点E表示的数是6。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3课时 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
上面这样的直线叫做数轴。
2百分数(二)
【教学目标】
1.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
的简单应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
计算。
2.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正确地回答有
关百分数的问题。
【重点难点】
利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指导】
注意
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概念较多,教学时要突出重点,帮助学生
弄清概念间的
联系与区别。只有理解了百分数的含义,才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
百分率、折扣、成
数、税率、利率等实际问题。再如,百分数和
分数虽然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在意义上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的:
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
又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
系。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5课时:折扣1课时 成数1课时 税率1课时
利率
1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 折扣
【教学内容】
折扣(教材第8页的内容,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明确折扣的含义。
2.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
3.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4.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2.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圣诞节期间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销活动?谁来
说说他们是怎样
进行促销的?(学生汇报调查情况。)
【新课讲授】
1.教学折扣的含义,会把折扣改写成百分数。
(1)刚才大家调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
段,是一个商业
用语,那么你所调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打“七折”,
你怎么理解?
(2)你们举的例子都很好,老师也搜集到某商场打七折的售
价标签。(电脑显示)
①大衣,原价:1000元,现价:700元。
②围巾,原价:100元,现价:70元。
③铅笔盒,原价:10元,现价:?
④橡皮,原价:1元,现价:?
(3)动脑筋想一想:如果原价是10元的铅笔盒,打七折,
猜一猜现价会是多少?如果原价是1元的
橡皮,打七折,现价又
是多少?
(4)仔细观察,商品在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有一个什么样
的关系?带着这样的问题,可以利用计算器,也可以借助课本,
四人小组一起试着找到答案。
(5)讨论,找规律。
A.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并在计算或讨论中发现规律。
B
.学生汇报寻找的方法:利用计算器,原价乘以70%恰好是标
签的售价或现价除以原价大约都是70%
;或查书等等。
(6)归纳,得定义。
A.通过小组讨论,谁能说说打七折是什么意思?打八折是什
么意思?打八五折呢?
B.概括地讲,打折是什么意思?如果用分母是十的分数,该
怎样表示?(
“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C.通俗来讲,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
,通
称“打折”。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如八五折
就是85%,九折就是90
%。一般情况下,不把折扣写成十分之几这
样的分数形式,写成分数时,有时会出现小数(例如八五折就
会
写成
8.5
),不便于计算和理解。
10
(7)练习。
①四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②六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③七五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④九二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2.运用折扣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问题(1):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
元,
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①
导学生分析题意:打八五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
“1”?
②
找出数量关系式。
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然后再找出数量关系式:
原价×85%=实际售价
③ 学生独立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
④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180×85%=153(元)
答:买这辆车用了153元。
出示问题(2):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
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①
导学生理解题意:只花了九折的钱怎么理解?以谁为单位
“1”?
②
学生试算,独立列式。③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第一种算法:原价160元,减去现价,就是比原价便宜多少
钱。
160-160×90%
=160-144
=16(元)
第二种算法:原价160元,现价比原价便宜了(1-90%)。
160×(1-90%)
=160×10%
=16(元)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二种算法,知道现价比原价便宜了10%。
3.典例讲析。
例
在某商店促销活动时,原价800元的某品牌自行车九折
出售,最后剩下的几辆车,商家再次打八折出售
,最后的几辆车
售价多少元?分析:原价800元,第一次打九折出售,价格是原
价的90%,
再次打八折出售,价格是第一次打九折后的80%。可以
先求出第一次打折后的价格,再求出第二次打折
后的价格,即为
现在的售价。
解:800×90%×80%=720×80%=576(元)
答:最后的几辆车售价是576元。
【课堂作业】
1.(1)爸爸买了一个剃须刀,原价240元,现在只花了八折
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A.打八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
B.学生试做,讲评。
(2)判断:
①商品打折扣都是以原商品价格为单位“1”,即标准量。( )
②一件上衣现在打八折出售,就是说比原价降低10%。( )
2.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练习题。
3.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1~3题。
说明:第1题是一道开放题,有多种可能,应注意给学生提
供交流自己想法的机会。练习后可指出“五
折”也可以说成“半
价”,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第2题,要注意指导学生理解9.6元表示
的实际含义,它与
八折有什么关系。使学生明确9.6元就是打折后比原价少的钱数,
它相当于
原价的1—80%,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列出方程或算式。
答案:1.(1)240-240×80%=48(元)
(2)① √ ② ×
2.第8页“做一做”:52 73.5 30.8
3.练习二第1题:
(1)1.5×50%=0.75(元)
2.4×50%=1.2(元)
1×50%=0.5(元)
3×50%=1.5(元)
(2)(此题答案不唯一)
可以买一种面包,也可以两种或两
种以上合买。单独买各种打折后的面包:
①3÷0.75=4(个)
合买各种打折后的面包:
②3÷0.5=6(个)
3
3÷1.5=2(个)
○
④3÷1.2=2(个)……0.6(元),再买1个打折后0.5元的
面包。
⑤可以买3个0.5元的面包,买2个0.75元的面包。
可以买1个1.5元的面包,买2
个0.75元的面包……第3题:
分析:按原价的八折买,优惠价占二折,9.6元占原价的20%,<
br>求出原价,用除法计算。解答:9.6÷20%=48(元)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 折扣
八五折180×85%=153(元)
九折160×(1-90%)=160×10%=16(元)
总结: 解决与折扣有关的实际
问题实质上是求一个数的百分
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在
分
析折扣时,不要把打折后的价格当作定价,正确区分定价、进
价和售价是解决折扣问题的关键。
第2课时 成数
【教学内容】
成数(教材第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明确成数的含义。
2.能熟练的把成数写成分数、百分数。
3.正确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成数的理解。
2.成数的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来表示。例如,报纸上写道:“今
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产二成”……
教师:同学们有留意到类似的新闻报道吗?(学生汇报相关
报导)
【新课讲授】
1.介绍成数的含义,会把成数改写成分数,百分数。
(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
(1)刚才大家都说了很多有成
数的发展变化情况,那么这些
“成数”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增产“二成”,你怎么理解?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板书:
成数 分数
百分数
二成 十分之二 20%
(2)试说说以下成数表示什么?
①出口汽车总量比去年增加三成。这里的“三成”表示什么?
②北京出游人数比去年增加两成。这里的两成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
2.运用成数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教材第9页例2: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
瓦时,
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2)分析题目,理解题意:
①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怎么理解?是以哪个量为单位
“1”?
②找出数量关系式。
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然后再找出数量关系式:
今年的用电量=去年的用电量×(1-25%)
③学生独立根据关系式,列式解答。
④全班交流。
方法一:350×(1-25%)=350×75%=350×
0.75=262.5(万千
瓦时)
方法二:350×(1-25%)=350×75%=3
50×75100=262.5(万
千瓦时)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答案:15000÷(1+20%)=15000÷1.2=12500(人)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成数的知识,你们对成数的知识
有哪些了解?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2课时 成数
第3课时 税率
【教学内容】
税率(教材第10页有关纳税的内容,练习二第6、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
的含义,
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
的义务。
【重点难点】
1.税额的计算。
2.税率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
(2)50吨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
(4)50万元的20%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新课讲授】
1.阅读教材第10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2.税率的认识。
(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
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
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A.商店按营
业额的5%缴纳个
人所得税。这里的5%表示什么?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
缴纳
个人所得税。这里的20%表示什么?
3.税款计算。
(1)出示例3:一家饭店十月份的
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
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
万
元?
(2)分析题目,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理解“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
税”的含义,明确这
里的5%是营业税与营业额比较的结果,也就是缴纳的营业税占营
业额的5
%,题中“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因此十月份应缴
纳的营业税就是30万元的5%。
(3)学生列出算式。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列式:30×5%
(4)学生尝试计算。
(5)汇报交流。
30×5%这个算式有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1: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30×5%=30×
(万元)
方法2: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30×5%=30×0.05=1.5(万
元)
【课堂作业】
1.巩固练习:教材第10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
答案:
1.(5000-3500)×3%=45(元)
2.300×3%=9(元)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纳税的知识,你们对纳税的知识
有哪些了解?
【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2.教材第14页第7题。
第3课时 税率
应纳税额=收入额×税率收入额=应纳税额÷税率税率=应纳税额÷收入额×100%30×5%=1.5(万元)
5
=1.5
100
答: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
1.5万元。
第4课时 利率
【教学内容】
利率(教材第11页有关利率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
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
进行简单计算。
2.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以及支援国家、灾区、
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
【重点难点】
1.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2.正确地计算利息,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
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这样一来可以支援国家
建设,二来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有
计划,同时又得到利息,
增加收入。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新课讲授】
1.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
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2.阅读教材第11页的内容,自学讨论例4,
理解本金、利息、
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例如:王奶奶2012年月8月1日把5000
元
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两年,到2013年8月1日,王奶奶不仅
可以取回存入的500
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150元,共5150
元。)(注:这里不考虑利息税)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王奶奶存入的5000元就是本
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1
)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
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
的。
(2)阅读教材第11页表格,了解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
一定的。
3.学会填写存款凭条。
把存款凭条画在黑板上,请学生尝试填写。然后评讲。(要
填写的项目:户名、存期、存入金额、存种、密码、地址等,最
后填上日期。)
4.利息的计算。
(1)出示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计算方法:
若按照2012年7月的银行利率,如果王奶奶的5000元钱整
存整取,两年到期的利息是多少?学生计算后交流,教师板书:
5000×3.75%×2=375(元
)
加上王奶奶存入的本金5000元,到期时她能得到本金和利息,
一共5375元。
【课堂作业】
本题是有关“打折”和“纳税”的问题,是百分数的具体应
用,在练习
时应让学生说说自己每一步计算的意义,并进行集体
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什么叫本金?什么叫利
息?什么叫利率?如何计算利息?
【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2.教材第14页第9题。
第4课时 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任何一种存款
,在计算利息时,都要乘以存入的时间,如果
存款的利率是年利率,计算时所乘时间单位应是年,如果存
款的
利率是月利率,计算时所乘时间单位应是月,不要一律按年计算。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材第12页例5)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认真审题,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折扣、成数、税率、利
率等百分数在生
活中的具体应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们更多的应用,学习新
知识之前,我们
来回忆下之前的内容。
口头列式。
(1)妈妈想买一件原价500元的裙子,五折之后这条裙子多
少钱?
(2)爸爸这个月工资由原来的6000元涨了一成五,爸爸现
在工资是多少?
(3
)爸爸的月工资是6000,扣除3500个人免税征额后的部
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他
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4)小云将压岁钱10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为3年,年利率
为4
.25%。到期支取时,小云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师:这几道题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应用题?
学生交流,汇报。
【新课讲授】
教学例5。
1.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
路。
2.利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归纳出解题思路。
教师:“满100元减50元”是什么意思?
引导回答: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
00元减去50
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解题思路:
(1)在A商场买,直接用总价乘以50%就能算出实际花费。
(2)在B商场买,先看总价中有几个100,
230里有两个100,
然后从总价里减去2个50元。
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后,让他们计算并给出结果。
板书:A:230×50%=115(元)
B:230-2×50=130(元)
A4.回顾与反思。
提问:通过计算,我们知道了A商场更省钱,在什么时候两
个商场价格差不多呢?
反思:看起来满100减50元不如打五折实惠。如果总价能凑
成整百多一点就差不多了。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解。
答案:A商场:120-40=80(元)
B:120×60%=72(元)
B商场更省钱。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将如何运用到生活中呢?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A商场:230×50%=115(元)
B商场:230-50×2=130(元)
115<130,A商场更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