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圆柱与圆锥教案

玛丽莲梦兔
661次浏览
2020年12月01日 11:3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粮票收藏价格-清醒

2020年12月1日发(作者:吕玉坤)


3圆柱与圆锥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 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
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 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
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相关的简单实
际 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的活动,了解平面
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 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经历
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认识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形体特征,掌握圆柱表面积和体
积、圆锥 体积的计算方法及推导过程。
2.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指导】
1.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内容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
思路。因此教学时应注意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 系,重视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的训练。如,在认识圆柱和圆锥
之前,可以让 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圆柱、圆锥的实例和信息材
料,以便在课堂中交流。认识圆柱、圆锥后,还可以让 学生根据
需要创设和制作一个圆柱或圆锥形物品,让大家欣赏或使用,这
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又可提高学生运用数学为生活服务
的意识和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
力。


本 单元加强了对图形特征、计算方法的探究。为此,在教学
时,应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观察、操 作、推理、想象
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如圆锥体积的教学,教材首先
创设了一个问题 情境“如何知道像铅锤这样的物体的体积?”引
导学生探索,并给出提示: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没 有关系。
在教学时,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究,注意提供给学生积极思
考,充分参与探索活动 的时间和空间。如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
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应让学生在经历试验探究的过程
中获取,以改变只按教材说明进行演示得出结论的做法。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0课时:
1.圆柱 6课时
2.圆锥 3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知识结构】

1.圆柱
第1课时 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
圆柱的认识(教材第17~20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
圆柱的高、侧面及圆柱的展开图。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从实物抽象到几何图形的能力。
【重点难点】
1.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2.明确圆柱沿高展开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 形(或正方
形),理解长方形(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
高的关系。

【情景导入】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师拿起圆柱体模型,让学生一起说出它的名字。)
师:在一年级我们就看见过它,却没有深刻认识它,想不想
进一步认识它?
师:好,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下圆柱,一起走近它,
看看它究竟有什么奥秘。
(教师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新课讲授】
1.初步感知圆柱。
(1)大家找一找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哪些圆柱形的物体,谁能
说一说?(师指名回答)
(2)教师展示课件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
(3)教师:这些物体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大家也 可以拿出自
己手中的圆柱形物体看一看,摸一摸。
(4)教师又拿出几个不是圆柱,接近圆柱 形物体,然后问:
它们是圆柱吗?为什么?那么什么样的物体才是真正的圆柱?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圆柱一定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
2.教学例1。
(1)认识圆柱的面。
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学生互相交流
自 己的感觉。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圆柱的特征。
教师:圆柱一共有几个面?用手摸上、下底,看一看有什么
特点?再摸一摸侧面,有什么感觉,它是一个什么面?
学生:3个面;形状相同,都是圆形,面积相等;曲面。
教师小结: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
两个圆。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圆柱图,并把上下底面、侧面标出来。
(2)认识圆柱的高。
①教师出示高、矮不同的圆柱体提问:哪个圆柱高,哪个圆
柱矮?
想一想:圆柱的高矮与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圆柱的高矮与圆柱的底面无关。
②如何测量圆柱的高?小组讨论,找出测量方法。然后请一
名学生展示自己的测量方法。
师问:他的测量方法好吗?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让学生
各抒己见。
教师演示正确 的测量方法。并强调:在测量中一定要注意圆柱
要水平放置,刻度尺也要水平放置。
(3)教师出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
教师:同学们和我一起快速转动纸片,看一看转出来的 是什
么形状。组织学生操作后,汇报结果。
3.教学例2。
(1)请同学们摸一摸你们的圆柱体的侧面,猜想一下,如果
把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形状?
(2)组织学生分小组操作:剪开侧面,再展开。
(3)教师:你们有什么发现?会有几种情况出现?小组之间可
以相互交流。
圆柱的 侧面展开可能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教师
同时用课件展示三种不同的圆柱侧面展开图,让学生 系统直观的
感受展开图。
(4)大家再认真观察展开图的长和宽并和圆柱相比较,此时
的长相当于圆柱的什么?宽呢?学生观察并思考。教师用课件将
长方形还原并再打开。
让学 生经过比较、分析概括出:圆柱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
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5)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
形?
引导学生回答:圆柱 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圆柱的侧面展
开图是正方形。同时教师用课件展示一遍。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8、19页的“做一做”。


组织学生先独立做一做,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2.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三的第1、2、3题。
第1题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准确地说出图中哪些地方或物体
的哪一部分是圆柱。
第2题指名说。
第3题学生判断后,要让学生说理由。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
如果把 第2、3个图形围起来,会出现什么情况?
答案:
2.第1题:手电筒的筒身、柱子、哑铃的把手和两端都是圆
柱。
第2题: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第3题:第一个图 理由:将圆柱展开,长方形的长应等于底
面圆的周长。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组织学生畅谈学习的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2课时 圆柱的表面积(1)


【教学内容】
圆柱的表面积(1)(教材第21页例3)。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
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重点难点】
1.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理解圆柱的底面半径(直径)及圆柱的高和圆柱侧面的长、
宽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圆柱体模型。

【复习导入】
1.复习引入。
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m,周长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新课讲授】
1.教师出示圆柱形实物,师生共同研究圆柱的侧面积。
师: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那么圆柱的侧面积与展开 后的长方形的面积是什么关
系?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圆柱的侧面积=长方形的面积。
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相当于圆柱的什么?宽呢?由
此可以得出什么?
教师 待学生回答后接着板书“=圆柱的底面周长×高”,由此
我们就找到了计算圆柱侧面积的方法。


2.教学例3。
(1)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
教师:你们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指什么?圆柱的表
面积指的又是什么?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的侧面和
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
(2)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①师:圆柱的表面展开后是什么样的?
组织学生将制作 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展开的面是由哪几部
分组成的,并把它们都标出来。引导学生说出:圆柱的表面是 由
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
②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该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指名发言,教师归纳: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3)巩固练习:教材第21页“做一做”。组织学生独立完
成,请两名学生板演后集体订正。
答案:628cm
2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23页练习四的第2~6题。
第2题教师提醒学生用圆柱形的纸筒代替压路机前轮 滚动一
周,使学生看到所压路面的面积就是前轮的侧面积。
第3、4题是解决问题。先让学生 弄清楚是求圆柱哪部分的面
积,然后再计算,必要时,可通过教具或图形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第5题,对于有困难或争议大的,可用实物或模型直观演示。
第6题,是实际测量、计算用料的题目,可以分组进行测量
和计算。
答案:
第2题:3.14×1.2×2=7.536(m
2

第3题:3.14×1.5×2.5=11.775(m
2

第4题:3.14×3×2+3.14×(3÷2)2=25.905(m
2

第6题:长方体:800cm
2
正方体:216dm
2
圆柱:533.8cm
2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2课时 圆柱的表面积(1)








第3课时 圆柱的表面积(2)

【教学内容】
圆柱的表面积(2)(教材第22页例4)
【教学目标】
能灵活运用求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运用圆柱的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圆柱体模型。

【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有同学能说一


说么?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底面周长×高
【新课讲授】
教学例4。
(1)出示例4。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已知圆柱的高和
底面直径,求表面积。
(2)求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厨师帽没有下底面,
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3)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巡视,
注意看学生所算最后的得数是否正确。
指导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学生回答自己在计算时,最
后的得数是怎样取得的。由此指出: 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
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这
道题 要保留整十平方厘米,省略的个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
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 一法。
(4)巩固练习。
①教材第22页“做一做”第1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②教材第22页第2题。请三名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做在草稿
本上。
答案:①第22 页“做一做”第1题:1.12m
2
,100.48dm
2

②第22页“做一做”第2题:376.8cm
2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23~24页练习四的第7~12题。
第7、8题,学生独立作业,老师巡视,个别不会的加以指导。
第9题,提醒学生注意是上下 底面分别留出了78.5cm
2
的口,
应减去的部分是78.5×2=157(cm< br>2
)。
第10题,先让学生明确计算步骤,再分步列出算式,最后计
算水桶的用料。


第11题,教师应先用教具演示,使学生明白圆柱及长方体表
面被遮住的部分刚好是圆柱的三个 底面积。因此,计算油漆的面
积就是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与圆柱的侧面积之和减去圆柱的一个
底 面积。提醒学生注意根据要求将计算结果化成以平方米为单位
的数,并根据实际情况保留近似数。 第12题,是已知圆柱的侧面积和底面半径,求圆柱的高,部
分学生有困难。教师辅导时可以提示学 生列方程解答。
答案:
第8题:花布:3.14×18×80=4521.6(cm
2

黄布:3.14×(18÷2)2×2=508.68(cm
2

第9题: 3.14×20×30+3.14×(20÷2)
2
×2-78.5×2=2355
( cm
2

第10题:3.14×(12×
÷2)
2
=40 2.705(dm
2
)
第11题:(1)12×12×2+16×12×
3 3
)×12+3.14×(12×
44
4+3.14×12×55-3.14×(12 ÷2)
2
=3015.36cm
2
≈0.31(m
2

(2)50×0.31×30=465(元)
第12题:188.4÷(2×3.14×2)=15(dm)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3课时 圆柱的表面积(2)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面积
实际用料>计算用料
“进一法”→近似数









第4课时 圆柱的体积(1)

【教学内容】
圆柱的体积(教材第25页例5)。
【教学目标】
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
积,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1.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运用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圆柱教具一套。

【复习导入】
1.口头回答。
(1)什么叫体积?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
(2)怎样求圆的面积?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3)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在学生回忆的基础上,概
括出“转化图形——建立联系—— 推导公式”的方法。
2.引入新课。
我们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是把它转化成近似的长方 形,
找到这个长方形与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
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今天 ,我们能不能也用这个思路研究圆柱
体积的计算问题呢?
教师板书:圆柱的体积(1)。


【新课讲授】
1.教学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
(1)教师演示。
把圆柱的底面分成16个相等的扇形,再按照这些扇形沿着圆
柱的高把圆柱切开,这样就得到了 16块体积相等,底面是扇形的
立体图形。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启发学生思考、讨论:
①圆柱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立体图形?
学生:近似的长方体。
②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和圆柱相比,体积大小变了没有?
形状呢?
学生:拼成的近 似长方体和圆柱相比,底面的形状变了,由
圆变成了近似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近似 长
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故体积不变。
(4)学生根据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进行猜想:
①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形状是怎样的?
②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拼成的形状是怎样的?
③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形状是怎样的?
(5)启发学生说出:通过以上的观察,发现了什么?
①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的形状越接近长方体。
②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扇形的面积就 越小,弧就越短,
拼起来的长方体的长就越接近一条线段,这样整个立体形状就越
接近长方体。
(6)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
①学生分组讨论: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
②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理由。
教师: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而近似长方体 的
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近


似长方体的 高等于圆柱的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教师板书:

2.教学补充例题。
(1)出示补充例题: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cm
2< br>,高
是2.1m。它的体积是多少?
(2)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
③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
学生: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先统一计
量单位。
(3)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让学生判断哪个是正确的。
①50×2.1=105(cm
3
)答:它的体积是105cm
3

②2.1m=210cm 50×210=10500(cm
3

答:它的体积是10500cm
3

③50cm
2
=0.5m
2
0.5×2.1=1.05(m
3

答:它的体积是1.05m
3

④50cm
2
=0.005m
2

0.005×2.1=0.0105(m
3

答:它的体积是0.0105m
3

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哪个 是正确的解答,并比
较一下哪一种解答更简单。对不正确的第①、③种解答要说说错
在什么地方 。
(4)引导思考:如果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圆柱体积
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教师板书:V=πr
2
h。


【课堂作业】
教材第 25页“做一做”和教材第28页练习五的第1题。学
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答案:“做一做”:1. 6750(cm
3

2. 7.85m
3
第1题:(从左往右)
3.14×5
2
×2=157(cm
3

3.14×(4÷2)
2
×12=150.72(cm
3

3.14×(8÷2)
2
×8=401.92(cm
3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受?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4课时 圆柱的体积(1)











第5课时 圆柱的体积(2)


【教学内容】
圆柱的体积(2)
【教学目标】
能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容积计算和体积计算的异同,体积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
教具。

【复习导入】
口头回答。
教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有同学能
说一说么?指名学生回答。板书: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V=Sh=
πr2h
【新课讲授】
1.教学例6。
(1)出 示例6,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
牛奶,得先知道什么?学生:应先知道杯子的容积。
(2)学生尝试完成例6。
①杯子的底面积:
3.14×(8÷2)
2< br>=3.14×4
2
=3.14×16=50.24(cm
2

②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
3
)=502.4(mL)
(3)比较一下补充例题和例6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
方?
学生:相同的是都 要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不同
的是补充例题已给出底面积,可直接应用公式计算;例6只知道
底面直径,要先求底面积,再求体积。
2.教学补充例题。
(1)出示补充例题:教材第26页“做一做”第1题。
(2)指名学生回答下面问题:①这 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③计算结果是什么?学生:计算时
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统一结果单位,方便比较。
(3)教师评讲本题。
【课堂作业】
教材第26页“做一做”第2题,第28页练习五第3、4题。
第3题,其中的0.8m为多余条件,要注意指导学生审题,选
择相关的条件解决问题。
第4题,是已知圆柱的体积和底面积,求圆柱的高,可以让
学生列方程解答。
答案:“做一做”:
2. 3.14×(0.4÷2)
2
×5÷0.02=31.4≈31(张)
第3题: 3 .14×(3÷2)
2
×0.5×2=7.065(m
3
)=7.065(立
方米)
第4题:80÷16=5(cm)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5课时 圆柱的体积(2)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πr
2
h


第6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教材第27页内容)
【教学目标】
利用圆柱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
求不规则圆柱体的体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矿泉水瓶。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体积求法,今天我们来学习它的
更多应用。

【情景导入】
我们之前在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时,是把它转化成近似的长
方体,找到 这个长方体与圆柱各部分的联系,由长方体的体积公
式推导出了圆柱的体积公式。那么不规则圆柱的体积 要怎么求
呢?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矿泉水瓶,它的标签没有了,要怎么通
过计算得出它的容积呢?
【新课讲授】
1.教学例7。
2.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
学生:这个瓶子不是一个完整的圆柱,无法直接计算容积。
教师:所以,我们要看看,能不能将这个瓶子转化成圆柱呢?
3.拿出水瓶,装上一部分水,按照例题中的方法做出讲解。
引导学生思考。
解题思路:
(1)瓶子里水的体积倒置后没变,水的体积加上18cm高圆
柱的体积就是瓶子的容积。


(2)也就是把瓶子的容积转化成了两个圆柱的容积。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27页“做一做”。这类题的解题关键是明确瓶子
正放和倒放时空余部分的容积是相等的。
答案:3.14×(6÷2)
2
×10=282.6(cm
3
)=2 82.6mL。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6课时 解决问题
1.转化成圆柱。
2.瓶子容积=圆柱1+圆柱2。









第1课时 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
圆锥的认识。(教材第31~32页例1及教材第35页练习六的
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掌握它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3.通过观察圆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
从实物抽象到几何的能力。


【重点难点】
认识圆锥的高及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 圆柱纸筒,布,圆锥形的实物,圆锥模型,木板,多媒体课
件,米(或沙子),三角板,长方形,半 圆形硬纸片。

【情景导入】
“魔术”导入,引出课题。
1.出示一个圆柱,用这个圆柱外壳套住一个圆锥。
教师:这是一个圆柱,谁能说说它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
2.教师:现在老师用 一块布把这个圆柱遮住(边说边演示)。
如果这个圆柱的上底面慢慢的缩到圆心时,那么圆柱将变成怎样
的呢?你能试着描述一下吗?
学生回答。
3.教师:现在看一看,老师能不能把这个圆柱变成你们说的
那样。
教师喊一、二、三,揭开遮在圆柱上面的布,露出一个圆锥。
教师:像你们说的一样吗?
学生回答。
4.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新课讲授】
1.初步感知。
电脑出示圆锥实物图。
教师:观察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 点?教师利用课
件动画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图的轮廓,移走实物的模样,剩下
图形的轮廓,抽 象出圆锥的几何图形。
教师:这样的图形叫圆锥。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你们知道哪
些物体是圆锥形的?
2.认识圆锥及各部分的名称。


(1)引导学生认真对照图形和模型观察。
请一名学生上台指出哪是圆锥的底面,哪是圆锥的侧面。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圆锥的底面和侧面,大家围绕下面几个
问题同桌之间共同探讨。
①圆锥有几个底面?是什么形状的?
②用手摸一摸圆锥的侧面,你发现了什么?
③用手摸一摸圆锥的顶点,你有什么感觉?组织学生先独立
思考,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然后汇 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
果小结:圆锥有一个底面,是圆形的,有一个侧面,它是一个曲
面, 有一个顶点。
(2)怎样画圆锥的平面图呢?
示范:先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底边是虚线 ,然后画出它
的底面,底面要画成椭圆的,最后标出顶点、底面、圆心、底面
半径r。(师在黑 板上画出来)
学生试着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
(3)认识圆锥的高。
师:圆锥的高在哪里?圆锥的高有几条?先让学生小组讨论
交流汇报,然后全班讨论。
教师:圆锥的高就是指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师
在黑板上画出来)
那么它有几条高一看就知道了。(1条)

(4)测量圆锥的高。
教师:由于圆锥的高在圆锥的里面,我们不能直接测量它的
长度,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课件演示测量过程,教师叙述:


①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②用一块木板水平的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同桌相互配合,动手测量手中圆锥的高。
教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方法,有其它的方法吗?
教师:如果是圆锥形的沙堆和粮堆,又怎样测量它的高呢?(学
生合作实验,并相互交流) < br>(5)大家喜欢制作玩具吗?下面我们一起制作一个玩具,好
吗?拿出你准备的三角形、长方形硬 纸片,快速转动,看一看它
们是什么形状?(学生操作演示,小组内互相演示)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32页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35页练习六第1、2题。
答案:
1.做一做:提示:亲自动手测量出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
2.第1题:蒙 古包由圆柱和圆锥组成;墨水瓶由2个长方体和
1个圆柱组成;建筑物由圆柱、圆锥、长方体组成。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畅所欲言后,教
师再加以小结。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 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第2课时 圆锥的体积(1)

【教学内容】
圆锥的体积(1)(教材第33页例2)。
【教学目标】
1.参与实验,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圆锥
的体积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 br>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让学生经历圆锥体积公式的推
导过程,体验观察、比较、分析、总 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同样的圆柱形容器若干,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容器,与
圆柱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容器若干, 沙子和水。

【情景导入】
1.复习旧知,作出铺垫。
(1)教师用电脑出示一个透明的圆锥。
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圆锥有哪些主要特征呢?
(2)复习高的概念。
A.什么叫做圆锥的高?
B.请一名同学上来指出用橡皮泥 制作的圆锥模型的高。(提
供刀片、橡皮泥模型等,帮助学生进行操作)
2.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1)电脑呈现出动画情境(伴图配音)。
夏天,森林 里闷热极了,小动物们都热得透不过气来。一只
小白兔去“动物超市”购物,它在冷饮专柜熊伯伯那儿买 了一个


圆柱形的雪糕。这一切都被躲在一旁的狐狸看见了,它也去熊伯
伯的专柜 里买了一个圆锥形的雪糕。小白兔刚张开嘴,满头大汗
的狐狸拿着一个圆锥形的雪糕一溜烟跑了过来。( 动画中圆柱形
和圆锥形的雪糕是等底等高的)
(2)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问题一:狐狸贪婪地问:“小白兔,用我手中的雪糕跟你换
一个怎么样?”(如果这时小白兔和狐狸换了 雪糕,你觉得小白
兔有没有上当?)
问题二:(动画演示)狐狸手上又多了一个同样大小的圆 锥
形雪糕。(小白兔这时和狐狸换雪糕,你觉得公平吗?)
问题三:如果你是森林中的小白兔 ,狐狸手中的圆锥形雪糕
有几个时,你才肯与它交换?(把你的想法跟小组交流一下,再
向全班 同学汇报)
过渡:小白兔究竟跟狐狸怎样交换才合理呢?学习了“圆锥的
体积”后,大家就会 弄明白这个问题。
【新课讲授】
自主探究,操作实验
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老师提 供的实验材料分组操作,自己发
现屏幕上的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解决电脑博士给我们提
出的问题。
出示思考题:通过实验,你们发现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
之间有什么关系?你们 的小组是怎样进行实验的?
(1)小组实验。
A.学生分6组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其中4个小组的
实验材料:沙子、水、水槽、量杯、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
容器各一个;另 外2个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既不等底也不等
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体积有8倍关系的也有 5倍关
系的。)
B.同组的学生做完实验后,进行交流,并把实验结果写在黑
板上。


(2)全班交流。
①组织收集信息。
学生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教师把这些信息逐一
呈现在黑板上:
A.圆柱的体积正好等于圆锥体积的3倍。
B.圆柱的体积不是圆锥体积的3倍。
C.圆柱的体积正好等于圆锥体积的8倍。
D.圆柱的体积正好等于圆锥体积的5倍。
E.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
1
F.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
3
②引导整理信息。指导学 生仔细观察,把黑板上的信息分类
整理。(根据学生反馈的实际情况灵活进行)
③参与处理信 息。围绕3倍关系情况讨论:请这几个小组同
学说出他们是怎样通过实验得出这一结论的?哪个小组得出 的结
论更科学合理一些?
1
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突出等底等高,并
3
请学生拿出实验用的器材,自己比划、验证这个结论)引导学生
自主修正另外两个结 论。
(3)诱导反思。为什么有两个实验小组的结果不是3倍的关
系呢?
(4)推 导公式。尝试运用信息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这里的
Sh
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要求圆锥体积 需要知道几个条件?
(5)解决问题。童话故事中的小白兔和狐狸怎样交换才公平
合理呢?它 需要什么前提条件?(动画演示:等底等高,之后播放
狐狸拿着圆锥形雪糕离去的画面)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第1题。
先组织学生在练习本上算一算,然后指名汇报。
答案:13×19×12=76(cm
3

1
3


【课堂小结】
教师:请你说说知道哪些条件就可以求圆锥的体积?学生自
由交流。
【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2.教材第35页第3、4、5题。
答案:第3 题:提示:可以利用直尺、软尺等工具测量出圆
锥形实物的底面直径(或者底面周长)和高,再根据V< br>计算出该物体的体积。
第4题:(1)25.12 (2)423.9
第5题:(1)× (2)√ (3)×


第2课时 圆锥的体积(1)
圆锥
=13Sh









第3课时 圆锥的体积(2)

【教学内容】
圆锥的体积(教材第34页例3)。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圆锥的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能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圆锥体积公式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前面的课程中我们一起经历了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
同学能说一说么?
指名学生回答。
11
板书:V圆锥=V
圆柱
=Sh
33
【新课讲授】
1.教学例3。
(1)组织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2)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3)组织学生交流反馈,结合学生发言,教师板书:
沙堆底面积:
3.14×(4÷2)
2
=3.14×4=12.56(m
2
) < br>沙堆的体积:13×12.56×1.2=0.4×12.56=5.024≈5.02(m
3< br>)
答:这堆沙子的体积大约是5.02m
3

2.教学补充例题。
例: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
径是4m,高是1.5m,每立方米 小麦约重735kg,这堆小麦大约有
多少千克?
教师先引导学生读题,弄清题意。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
成,并在全班交流。
答案:13×3.14×(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第2题。
先组织同学们在练习本上演算,教师集体订正。
答案:
4
2
)×1.5×735=4615.8(kg)
2


1
3.14×(4÷2)
2
×5××7.8=163.28≈163g
3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3课时 圆锥的体积(2)
沙堆底面积 :3.14×(4÷2)
2
=3.14×4=12.56(m
2
)
1
沙堆的体积:×12.56×1.2=0.4×12.56=5.024≈5.02(m
3< br>)
3
答:这堆沙子的体积大约是5.02m
3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教材第3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进 一步认识圆锥和圆柱的特征,巩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
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2.使学生能运用有关知识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经历知
识的回顾整理过程,形成科学的学 习方法。
3.体验掌握数学知识的成功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善于
归纳总结、自我激励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准备】
把学生每十人分一小组,投影片。

【回顾导入】
教师:同学们,经过这 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种新
的图形——圆柱和圆锥。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圆柱和圆锥的哪些知识呢?
引导学生回顾思考,并在小组中议一议,也可以翻书看一看。
每个小组委派一 人代表回答。教师引导有次序地归纳。
【复习讲授】
(一)复习圆柱。
1.圆柱的特征。
(1)圆柱的形体特征有哪些?学生归纳,教师板书:圆柱是
立体 图形,有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
圆。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侧面是一个 曲面。
(2)做第37页第1题:指出几个图形中哪些是圆柱。要求
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 每类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答案:
第1、2、6是圆柱,3、4、5是圆锥。
2.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1)出示画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投影片。先让学生观察,< br>指名其中一小组的学生回答: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
么形状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圆 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底面
的周长×高)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因为:底面的周长=长方形
的 长,高=长方形的宽)
(2)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面积×
2。
(3)完成第37页第2题中求圆柱表面积的部分。
先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算的。
答案:
(从上到下)282.6dm
2
10.676m
2
3140cm
2

3.圆柱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圆
柱体积计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
教师板书:底面积×高;把圆柱切割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
使圆柱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 。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
×高,推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即V=
Sh

(2)做第37页第2题中关于圆柱体积的部分。
答案:
从上到下依次为:314dm 2.198m 6280cm
4.学生独立完成第37页第3题。
提示:先思考“用多少布料”是求什么?“装多少水”又 是
求什么?区分清所求的是圆柱的表面积或体积后再计算。
教师指名说一说,然后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答案:
3.14×10×20+3. 14×(10÷2)
2
×2=785(cm
2

3.14×(10÷2)×20=1570(cm)=1570(ml)=1.57(L)
(二)复习圆锥。
1.圆锥的特征。
圆锥有哪几个部分?有什么特点?(是立体图 形,有一个顶
点,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
的距离,叫做圆锥 的高。)
23
333


2.圆锥的体积。
(1)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计算圆锥体积的字母公式是什
么?这个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
1
教师板书:用底面积×高,再除以3,即V=Sh;通过实验
3
得到的,圆 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
一。
(2)做第37页第2题中有关圆锥体积的部分。
答案:从上到下依次为:10.048dm
3
1.1775m
3

【课堂作业】
做练习七的第1题。学生独立判断,小组讨论订正。
答案:12.56×5×4÷3.14×422=20(dm)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藏北草原-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旋转楼梯图片-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电视剧


关于花的诗句-张自忠的故事


火车连续发出两声长鸣-wisdom是什么意思


春季运动会稿件-人教版电子课本


务虚会是什么意思-世界上最爱你的人歌词


局域网控制软件-王若琳迷宫


酸菜鱼的家常做法-英语专业就业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