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核》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玛丽莲梦兔
632次浏览
2020年12月01日 11:4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燃烧翅膀-月光奏鸣曲贝多芬

2020年12月1日发(作者:孙奎)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枣核》教案

目的要求
一、理解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增强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
二、了解作者怎样选用细小的生活材料,曲折地表达一个有
深刻意义的中心思想。 要点难点
一、体会海外华人的思乡心态,培养热爱自己民族和故乡的
思想感情;
二、学习本文选材具体,小中见大的写作手法;
三、学习本文围绕枣核设置悬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结构方
法;
四、理解本文标题的特点及在文中的作用。 写作背

1979年8月,萧乾 应邀赴美进行访问交流,回国后将自己在
美的见闻,写成系列文章。《枣核》便是萧乾的特写《美国点滴 》
中的一篇(或一章),写于1980年4月,是年5月全文分为10篇
先后在《人民日报》连 载,它犹如一股从大西洋彼岸吹来的春风,
送来了一束有关美丽现代社会生活及一些海外华人心态的信息 ,
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作者简介
萧乾,1910年生,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蒙族人,祖籍
内蒙古,生于北京。
19 29年进燕京国文专修班学习,一年后考入辅仁大学。1933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 读参考
年转入燕京大学新闻系,选修“特写——旅行通讯”课程,1935
年6月毕业。
1939年他赴英讲学,开始了七年的欧美生活。第二次世界大
战期间,他曾作为《大公报 》的记者,奔波在西欧的反法西斯战
场上。1945年,他从莱茵河前线返回伦敦,经加拿大东岸转旧金
山,采访了联合国成立大会。在那些年代里,他先后写出了《矛
盾交响乐》、《血红的九月》、 《伦敦一周间》、《南德的暮秋》及《美
国之行》等优秀特写。他的《美国之行》,是40年代对美国认 识
的真实记录。 段落大意
课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 )写一位在美国旅居的旧同窗托“我”带
给他几颗枣核。这位老同窗不远万里,写信索要的竟是几颗不起
眼的枣核,而且是用“航空信”“再三托付”,可见这几颗枣核对
他很重要。读者不禁要问,它 做什么用呢?而作者又不肯说破,
只说:“用途很蹊跷。”这样巧设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自然地开启下文。
第二部分(第二──十段)写“我”与老同窗相见,到他家
作客,了 解到枣核的用途。这部分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第二──四段)写“我”与老同窗相见。多 年
不见的老同学,相见的第一句话就问及那几颗枣核,得到之后“托
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 重”。待问到它的用途时,他却要“我”
等会儿。这就更紧紧地吸引住了读者。引出“我”的登门拜访。
第二个层次(第五──七段)写“我”去老同窗家作客,了
解到枣核的用途。这里笔锋一转 ,避开枣核,写路上的风光,写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这位老同窗的 住宅、车库、精美的后花园;写“我”与老同窗的
交谈。说明这位老同窗住的是具有优雅环境的现代化住 宅,有一
双成才的儿女和从事高科技研究的的爱人——“家庭和事业都如
意”,可是思乡之情日 切。他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总布
胡同院里的那颗枣树”。祖国、家乡的一景一物他都思念。 这思念
之情是高级住宅、称心如意的家庭和事业所无法替代的,所以他
要朋友不远万里从祖国带 几颗枣核,他要种下这故乡的种子,寄
托他对自己的民族、自己的故土的眷恋之情。
第三 个层次(第八──十段)写老同窗兴建小“北海”,寄托
思乡之情。造小“北海”的假山石是“到几十里 以外,一块块亲
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的。假山上嵌的“红庙”、“白塔”“都是从
旧金山唐人 街买来的”。真是不惜重金和气力。这位美籍华人的良
苦用心在于:创造出像故土那样的环境,使他和老 伴如身临其境,
回忆往日故乡生活的情趣,寄托思乡的苦恋之情。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 点明中国人最依恋故土。文章在上面
叙事的基础上,用一个递进句式议论,揭示文章的中心——中华民族是一个民族意识很强,民族感情极深的民族。
本文以枣核为线索,写一对老同窗的交往, 相互交谈的也全
是家庭、生活的琐事,可表现的却是热爱自己的民族这样重大的
中心思想,体现 了作者在选材上的匠心。作者还巧设悬念,使故
事曲折生动,紧紧吸引读者。另外,文章语言平实自然, 亲切动
人,人物的对话和环境描写都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主题思想
文章以枣核为线索,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


本文整理于网络 ,仅供阅读参考
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民
族意识和丰富 的民族情感的民族。 写作特点
以小见大、以物传情。枣核——一颗看似寻常不被人留 意的
种子;送枣核——一件极为平凡普通的小事,而在萧乾笔下,却
写得那样情意浓浓,含义深 刻。小小的枣核寄托了一位远离祖国
近半个世纪的美籍华人思恋故土的民族深情。“改了国籍,不等于< br>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象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作者
独具慧眼,从小处着笔、从大处 着眼,寓情于物,以小见大、从
一件小事中,发掘出了一个有深意的重大主题。 悬念一:“动
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
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 却很蹊跷。”是“蹊跷”,
背井离乡几十年,故土牵魂夺魄之物多矣,为何单要几颗生枣核?
文 章看似起笔平平,但一下子抓住了读者,不由你不读下去。
悬念二:二人见面“拥抱之后,他就殷切 地问我:‘带来了吗?’
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
还贵重 ”。“我问起枣核的用途,他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
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这“故弄 玄虚”,的确很吊人胃
口,枣核的用途一问便知,可他偏不正面作答,非让你“等会儿”,
那么 ,读者只好带着疑问去读下文了。 悬念三:“他把我安顿
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他 的后花园”。两个“分
手快有半个世纪”的同学不去倾心长谈,为何踏访花园?悬念之
上又设悬 念,真可谓是“紧锣密鼓”。
当层层设置悬念之后,“他”才道出了枣核的用途:“近来,
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的那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籽,试种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 阅读参考
一下。”简简单单几句话,却说出了他“年纪越大,思乡越切”的
感情,至此,我们 也被他的情绪深深地感染了。 悬念的特点
是先把疑问提出来,把矛盾摆出来,直至高潮,再解开疑问 ,写
出结局。它的好处是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引起读者的兴趣和
思考,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 。《枣核》层层设置悬念,除有上述特
点外,还有揭示人物性格、升华感情的作用。 为了充分展示< br>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枣核》在设置悬念之后,又补叙了“他”
家的“北海”,使文章的材料更 为丰富,使我们进一步看到了世界
上“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样依恋故土的”。

微店怎么开-质量安全


人寿保险招聘-nba什么时候开始


白岩松语录-五行属土的字


北京理工大学录取分数线-居里夫人的名言


子弟规-挡土墙施工


没有了-鸿雁传书


人寿保险招聘-我是海雅谷慕


和几个阿姨的美好回忆-怎么给电脑设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