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核》教学设计(1)
女生皮肤大图带字-醉想听你唱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学情分析
《枣核》是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初二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在初一接触了几篇散文
的基础上,学生能够
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对本文所要表达的思乡之情也应能体会。
但是本文的思乡之情并不是一开
始就展现,而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悬念的层层设置、直到最
后才揭开谜底。学生对于悬念的设置以及
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在理解上应有一定的困难,所以
在授课时,教师应重点指导、点拨。同时,由于本文
是一篇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动人的散文,应
当通过朗读训练,指导学生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解开娴
年 级
单 位
八年级 教学形式
澄江县第二中学
讲授课
《枣核》
教材分析
《枣核》是一篇朴
实而情深的访美札记,本文通过叙写一位旧时同窗、现在的美籍华人,异常
想念旧时院里的枣树,托我千
里迢迢从北京为他带几颗枣核的故事,表现了广大海外华人对故
土的深切思念,赞颂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
有高度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伟大民族。本文可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学生质疑
,教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第二课时,深入
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及老同窗的思乡之情和爱国之情
,以及枣核引起设置的悬念和它与本
文思想感情的关系。
教学目标
1、掌握朴实的叙述表现人物深沉感情的方法。
2、增加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体会文中人物强烈的民族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本文朴实的叙述,精巧的结构。
难点:
体会文中思乡之情的具体化。
教学策略:
建议:
1、多媒体的使用
2、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办法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
我想了解一下,我们在座的同学,有哪些或者因为
探亲、旅游等原因而离开
过家的?离开家后,时间稍长一点,会有什么感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这种感
受?
现在,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的流逝、
高
山大河的阻隔,他,还会有这种思乡之情吗?
——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让
我们一起,以探究
者的身份走近《枣核》。我们看看这位老人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他
做了些什么?老人何以这样不辞辛苦,不嫌麻烦?
二、理清课文线索、结构
思考:
1、课文的题目是《枣核》,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写到枣核或与枣核
有关的事?
明确:
课文中有三处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这三处分别是:第一段,带枣核;
第三段、托(枣核)在掌心;第七段,种枣树。[板书:带枣核、托在掌心、种
枣树]
由此可见,“枣核”是这篇文章的线索
2、围绕枣核,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
索枣核、得枣核、话枣核、议枣核 (全文的线索—— 枣核)
第一部分(1)写朋友托我为他带几颗枣核。
第二部分(2—4)写朋友见到枣核,如获至宝。
第三部分(5—10)写朋友倾吐思乡之情。
第四部分(11)提示文章中心思想。 <
br>本文结构精巧,首先表现在用“枣核”设置悬念。作者由索要枣核起笔,开篇设
个悬念:用途蹊跷
。朋友得到枣核如获至宝,用途却秘而不宣,还故弄玄虚,使
悬念更吸引人关注,直到踏访后花园谈话中
才说明要枣核的原因,解开悬念。结
构精巧还表现在用“枣核”作贯穿全文的线索。枣核,把相距万里的
人连在一起,
把朋友的心和故乡连在一起。几枚生枣核在异国的土地上,“总布胡同”那座小
院
将同“北海”一道出现在朋友眼前,给游子的心添一点慰藉。读到后来,谁都
能看出,在美籍华人的心目
中,这几枚枣核的“分量”简直等于故乡故土,枣核
是一条叙事的线索,更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
。
一、学习课文:
1、(阅读第1段)提问:段中“再三”的意思是什么?有何作用?
明确:
一次又一次。作用是增强文章的悬念感,为下文表现人物的感情服务。
2、(阅读2—4段)提问:风烛残年是什么意思?
——风中的蜡烛,比喻人已到了晚年。
3、“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明了什么?
明确:
比喻。表明了美籍华人珍惜的态度,得枣核如获至宝的激动心情。
4、提问:“殷切”是什么意思?表明了什么?
明确:
深厚而激动。表明了美
籍华人急于得到枣核的心情,增强悬念感,为下文表现人
物的感情作铺垫。
5、美籍华人与分别快半个世纪的朋友见了面,第一句话说的是什么?这一句话
表明了什么?
明确:
第一句话是“带来了吗?”表明了美籍华人急于得到枣核的心情。
(分析思乡的心理活动)
6、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他想
做什么呢?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明确:
这位友人想在自己的家园中种下一颗枣树——因为他思念家乡。
7、那么我们从课
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位老人思念故乡呢?(齐读第七自然
段后找关键字词、句)
明确:
第七自然段中“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
胡同枣树”等词语
就集中表达了这种思乡之情。
板书: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枣树
8、除了这些词、句外,课文前几段中还有没有表达这种思乡之情的词语?
明确:
殷切(第三段) 劈头(第七段)
小结:
通过老人这番朴实的话语,
通过作者这些朴实的描写,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
到老人在想家了。真是:朴实的话语,浓浓的乡情。
板书:抒发殷殷思乡之情
(读5—11段)
1、写沿途风光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
一是再次造成悬念,二是为下文作暗示。
2、“一座两层小楼”
,“车库的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启”,孩子们“都成家
立业了”,“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以
上这些话语表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确:
这些话语表明美籍华人朋友事业家庭都如意,更深沉地体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3、我们看看这位老人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他做了些什么?他还急
切地想做什么
?
(学生齐读8——10段后讨论)
归纳:
这位老人亲手栽了垂杨柳、种了睡莲、堆叠了假山,还想再种下枣树。板书:
栽杨柳、种睡莲、堆假山、种枣树
4、我不知细心的同学有没有发现老人把垂
柳栽在什么地方?睡莲池修在什么位
置?北海是怎样堆叠起来的?
明确:
垂柳——花园的台阶两旁
睡莲池——草坪中央
北海——挑选、买下、拉回、堆砌
1、小结:
老人的花园里既有垂柳、睡
莲,还有北海,还即将种下枣树,老人何以这样
不辞辛苦,不嫌麻烦?而且老人已到了风烛残年,到哪年
才能看到枣树长大?有
种枣树的必要吗?
明确:
老人是把思乡的感情寄托在这些事
物上,寄托在这几颗看来普通平常的枣核
上,真是满园景色,满园乡情——这就是老人表达思乡之情的独
特的方式。
板书:
寄托切切思乡之意
2、“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中的“一……就……”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
“一……就……”这个词语起强调的作用,“一”过圣诞,“就”自然而然想旧
历年,把游子
之情表达得自然深沉。
3、找出文中美籍华人倾诉心里活动和借助谈话写人物行动的句子,
说说这些句
子在语言方面有何特点?体现了人物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
“家庭
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缺点什么”,“我
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
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
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
——这些句子语言的特点是朴实,“心上总像缺点什么”是对游子心境最朴实
的描述,身在
异国,心永远系着故乡,“都如意”也无法代替故乡的温暖,无法
弥补心上的缺憾,一连串的想,把故乡
的形象再现得多么真切!这位美籍华人朋
友情不自禁地用京腔京味述说对故乡的思念句句是思乡之苦。
(分析思乡的表达方式)
思考:
1.我想了解一下,我们在座的同学,有哪些或者因为探亲、旅游等原因而离开
过家的?
(调动学生去体验老人的感情)
离开家后,时间稍长一点,会有什么感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
达这种感受?(学
生自由讨论、发言)
2、思考: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一点什么呢?
明确: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
土的。
——
这就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透过这位友人,作者看到的是整个华夏
民族对故土的依恋之情。而且,这种
思乡之情也正是爱国之情的具体体现。
3、这篇文章,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为什
么却以“枣核”命题?而且
就这么几颗枣核,作者这样反复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
明确:
从内容上看,枣核形象生动地寄托了思乡之情。
从结构上看,枣核又是本文叙事线索。
从写法上看,以小(枣核)写大(思乡之情)。
(感受生活,要由表及里,做深入的思考;反映生活,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加以
表现
,有时不妨就用一个小小的物件,以小见大)
板书设计
枣
核
索枣核——用途蹊跷
见枣核——如获至宝
说枣核——为解乡愁
议枣核——民族之情
分层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练习
2.完成优佳学案
单位: 澄江县第二中学 姓名: 解开娴 日期: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