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枣核》一课时 教学设计
北京鲁迅故居-slipping
第28课《枣核》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核、妻”等10个生字。正确读写“枣核”等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明白“枣
核”指的是什么,然后弄清楚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情,表
现了枣核怎样的品质。
4.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5.培养自学能力。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借助字典,尤其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的能力。
6.培养读的能力。练习默读课文,指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在独立的阅读和思
考中培养阅
读能力。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7.感受枣核的聪明和勇敢。
【教学重点】
1.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明白“枣核”指的是什么,然后弄清楚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情,表现了枣核怎样的
品质。
【教学难点】
感受枣核的聪明和勇敢。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教材插图。
2.同学们,今天我
们来认识一位朋友,他只有一个枣核那么小,他的名字叫“枣
核”。别看他人长得小,但是非常机智勇敢
。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叫《枣核》的
民间故事。
3.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
提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课件出示)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2)开展读字游戏。
开火车读,再读。
小老师领读,齐读。
(3)古文识字
(4)多音字
折zhē:折腾 折跟头
zhé:折断
损兵折将
shé:折本 枝折花落
涨zhàng:涨红 头昏脑涨
zhǎng:涨价 水涨船高
3.理解词意(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
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借助图片理解犁)
牲口没了,官府岂能善罢甘休。
善罢甘休:指好好地了结纠纷,不再使事态持续下去。
县官说:“把他塞进钱褡里,背到大堂去!”
钱褡:装钱物的口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1.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2.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整体感知内容。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1)“枣核”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主人公的名字。
(2)课文写了枣核的哪几件事?
第一件事:枣核一直没有长,但是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第二件事:枣核不仅勤奋,而且聪明,设法帮大家解救了牲口。
第三件事:枣核解救牲口后引起县官的责难,于是他智斗县官。
四、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
“枣核”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从第二自
然段“枣核”的话中可以体会出枣核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2.“枣核”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因为枣核刚出生时只有“一个枣核那么大”,所以夫妻俩就给孩子起名叫“枣核”。
3.出示第二自然段。
一年又一年,枣核一点儿也不见长。爹说:“枣核呀,白叫我欢喜了一
场,养活
你这样的孩子能做什么!”娘说:“枣核呀,你一点儿不见长,我真为你愁得慌!”枣
核说:“爹、娘,你们不用愁,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
(1)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枣核有什么变化吗?爹娘心情如何?
一年又一年,枣核一点儿也不
见长。爹娘都很为他担心、发愁,觉得枣核长得
太小,什么也做不了。
(2)面对爹娘的担心,枣核是怎么反应的?由此可以看出什么?
枣核安慰爹娘说,自己可以做事情。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3)指导朗读:读出父母的发愁和担心,读出“枣核”的懂事。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枣核做到对爹娘的承诺了吗?他都学了哪些
本事?
2.出示第三自然段
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
打得
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邻居们都夸
枣核,枣
核的爹娘非常高兴。
(1)中心句: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2)枣核做到对爹娘的承诺了吗?他都学了哪些本事?
做到了。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
3.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4-7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4-7自然段,思考:
(1)当大伙儿的牛、驴被官府牵走,枣核说他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猜猜看,
此时大家都是怎
么想的?枣核心里又想着什么?
(2)枣核解救牲口时,为什么不直接牵走,而是折腾了大半夜?
2.出示句子:
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
(1)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2)“不光……也……”关联词,表并列关系
(3)用“不光……也……”造句。
小明不光学习好,也乐于助人。
这幅画不光有草有花,也有绿油油的大树。
3.当
大伙儿的牛、驴被官府牵走,枣核说他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猜猜看,此
时大家都是怎么想的?枣核心里
又想着什么?
有的人可能会想:“人长得小,口气却挺大,真能吹牛!”枣核心里可能想:“此
时不和你们争辩,等我牵回了牲口,你们一定无话可说!”
4.枣核是怎样帮乡亲们夺回牲口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等衙役们睡着了,枣核解开缰绳,又一蹦蹦到驴耳朵里,“哦喝!哦喝!”大声
吆喝着赶驴。
闹腾了一阵,衙役们什么也没搜着,刚刚躺下,又听到了吆喝声:“哦喝!哦喝!”
折腾了大
半夜,衙役们困得很,有一个衙役头子说:“不用管它,不知是个什么
东西在作怪,咱们睡咱们的觉吧。
”这时候枣核从驴耳朵里跳了出来,把门开开,赶
着牲口回到了村子。
5.枣核解救牲口时,为什么不直接牵走,而是折腾了大半夜?
因为这么多的衙役看守着,想
直接牵走牲口是不可能的,只有等到衙役们累了,
没精神看守了,才能安全地把牲口牵走。
6.这样做说明了“枣核”的聪明。
7.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8-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8-13自然段,思考:县官并不知道是谁牵走了牲口,枣核为什
么要自己承
认呢?
2.因为县官如果找不到偷牲口的人,一定不会善罢甘休,所以枣核自己承认,
是不愿意牵连他人,并且他已经想到办法制伏县官了。
3.这样做说明“枣核”是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孩子。
4.出示句子:
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
哈大笑。
想象: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他会说些什么呢?
“县官老爷,你不是要抓我吗?我就在这儿,过来呀!”
5.枣核是怎样机智脱险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
哈大笑。
衙役们打这面,枣核蹦到那面去,打那面,枣核蹦到这面来,怎么也打不着。
枣核这次不往别
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县官直喊:
“快打!快打!”衙役一棍打下去,没打
着枣核,却打着县官的下巴骨啦,把县官的
牙都打了下来。满堂的人都慌了起来,跑上前去照顾县官去,
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
(五)回顾全文
1.回顾全文,尝试复述这个故事。
2.设想一下 ,枣核离开后,会发生什么故事?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预设:
县官吃了这么大的亏,怎么肯善罢甘休?于是,他派衙役们把枣核的父母抓来
作为人质,还威胁枣核:“
如果不投案自首,就杀掉你的父母。”枣核这么孝顺,怎
么肯让自己的父母代替自己受过?于是,枣核回
到衙门,换回了父母,让父母和乡
亲们躲进了一座山谷,那里有他准备好的粮食和水,够大家生活一段时
间了。
每到夜深人静,他就偷偷潜入县官的房间。第一天拔光了县官的胡子,县官拿
他没办法
。第二天,又拔掉了县官不少头发,县官还是怎么也抓不到他……一连几
天,把县官折磨得不成人样,只
能跟他求饶,赦免了他,答应不再难为乡亲们。大
家都夸枣核是一个小英雄!枣核的父母
可开心了!
五、拓展
1.课件出示:除夕和过年的来历
2.学生自由阅读,指名读,教师范读。
六、课堂练习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2.把故事讲述给父母听。
八、课堂小结
枣核虽然长得小,志气却很大,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勇敢智斗恶人,帮助乡<
br>亲。希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也能发挥自己的聪 明才智,去帮助需要帮助
的人。
九、板书设计
28、枣核
身世和名字的由来
优秀品质
勤劳:学会很多本领
聪明:解救牲口 智斗县官
承担责任
人小志气大 英雄出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