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说课稿

玛丽莲梦兔
619次浏览
2020年12月01日 12:2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坚强的心作文-生涯人物访谈

2020年12月1日发(作者:阚凤岗)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说课稿

一、说教材 < br>1980年初,当代著名作家萧乾访美归来后,曾在《人民日报》上发
表系列随笔《美国点滴》共 10篇,《枣核》是其中的一篇。文章讲述
了一个远在大洋彼岸的风烛残年的老人,作者的旧时同窗,离 开故土5
0余年后,在美国家庭事业都如意的情况下,托“我”捎带几枚生枣核
给他试种的事。 全文表达了海外华人身在异国他乡,却心系故土的浓烈
的思乡爱国之情。
本篇课文被安排在苏 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第二单元的第一
篇,编者建议把它定为学生略读课文,因此教学本文我只安 排一个课时。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情怀”,学生在学习了前面以“长征之歌”为
主题的第一 单元之后,感受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培养了民族自豪感,
这对学习第二单元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学 生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倾听
爱国主义的赞歌,感受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怀,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说学情
学生经过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后,对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有了敬爱自豪
之感,然而由于八年
级学生阅历尚浅又缺乏特定的情感体验,可能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具
体表现还缺少一定的感知和体会,尤 其是对文中那位漂泊在外许久的老
人的想法和做法也未必能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
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如诗歌孟郊的《游子吟》和歌曲《我的中国心》



等等,来激活学生原有的情感体验,进而联系课文并更深一层地明白:
爱国主义精神往往集中表现在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而这种思念和热爱
又牵连着故乡的一山一川,一草 一木,一人一物。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根据上面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为本课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
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
①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饱含深情的语言
②学习课文以枣核为线索结构全篇的精巧构思
2、过程与方法
以朗读为主线,联系人物所处的生活环境,扣住人物言行品评人物,
领会人物情怀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悟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树立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意识
4、教学重点:文章精巧的结构,热爱故土的深情
教学难点:理解美籍华人深厚的民族感情
四、说教学方法
教学教学,有教有学,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
动 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教师教法的运用,又要重视学生学法
的引导。因此,我从教法和学法这两 个方面来谈教学方法。
1、教法:情境体验法、线索引导法、点评引导法
2、学法:朗读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说教学过程
预习设计:阅读全文大致了解内容,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把握重
点 词语的音、形、义,并查阅有关作者的资料,并形成书面作业。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累重点字词及常见的
文学常识,夯实基础。)
(一)导入新课
播放多媒体课件:诗歌《游子吟》和歌曲《我的中国心》片段。
(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情境体验法,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强
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 更快进入课堂气氛,融入文章
内容。)
(二)扣住标题、理清脉络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与标题“枣核”有关的句子。
2、交流后试着围绕枣核来概括全文的结构?并找出全文的主旨句。
(索)枣核,用途(蹊跷)-(见)枣核,如获(至宝)—
(说)枣核,为解(乡愁)—(议)枣核,(民族)之情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
么依恋故土的。”
4、课文中多处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那么“枣核”起到什
么重要作用呢?
线索设置悬念,推进悬念,揭示悬念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线索引导法,启发学生学会从课 文标题入
手,把握全文的结构,进而明白枣核是全文的线索,用枣核设置了悬念,



推进了悬念,揭示了悬念,从而初步感知了本文作者用线索“枣核”设
置悬念的巧妙构思,很好地落实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深入研读、体悟情感
1、这 篇文章体现了同窗思乡的深沉情感,但却未出现“思”“恋”
一类的词语,并且同窗的很多言行值得我们 欣赏品味。,请跳读课文,
看看同窗的哪些言行深深的打动了你,找出来并说说理由。
2、同学们分小组进行活动,相互讨论
3、课堂交流,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要对学生的交 流进行中肯
的恰当的评价,对学生讨论中不容易理清的问题要进行精要的讲析。)
“年纪越大、思乡越切”(语言)
“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胡同枣树”(心理)
栽杨柳、养睡莲、堆假山,还想种枣树(动作)
重点引导理解:“家庭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 设备也都有了。可是
我心上总好像是缺点什么。”这句话的深层含义。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 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采用了朗读感悟法和
自主合作探究法研读文章语言,充分调动了学生自己独特的感 受、体验
和理解,真正地感悟了老人是把思乡的感情寄托在这些事物上,寄托在
这几颗看来普通 平常的枣核上,与人物形成共鸣,让学生走进了人物的
内心世界:身在异国,心系故土,“都如意”,“ 都有了”,也无法替
代故乡的温暖,无法弥补心上的缺憾,这样解读人物,复活了她活生生
的思 想情感。学生超越了时空,做了一次精神的远行,与游子同行,与
游子对话,透过这位友人,学生看到了 整个华夏民族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而且这种思乡之情也正是爱国之情的具体体现。到此水到渠成地落实了
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由点及面、归纳写法
这篇文章,表现的是一位远离祖国近半个世纪的美籍华人思恋故土
的民族深情,为什么以“枣核”命题,而且,就这么几颗枣核,作者这
样反复渲染,是不是有些 小题大做了?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1)从内容上看,枣核形象生动地寄托了思乡之情
(2)从结构上看,枣核是本文叙事线索
(3)从写法上看,是以小见大
师小结: 感受生活,要由表及里,做深入思考;反映生活,要独具
慧眼,从小处着笔,从大处着眼,寓情于物,以 小见大,从一件小事中
发掘出一个有深意的重大主题。俗话说,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
我 们要学习这种小中见大的写法。
(设计意图:由点及面,总结写作手法,强化学生体会。)
(五)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将你对这篇文章的阅读体验写下来,作为内心的祝福感言
送 给美籍华人朋友,让海外游子倾听来自故国的美妙乡音。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有利于学生再 次对文本深入领悟,
又能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个性表达的意识和能力。)
(六)结语:
悠悠老人心,浓浓枣核情。



“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
牵着你......”每一位中华儿女无 论身在何方,心中惦记的永远是自己
的祖国。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设计意图:这 样的结语,主要是加深学生对文中主题的理解,进
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与依恋。)
(七)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一篇具有以小见大、以某物作为线索之特点的文章,与本
文 比较,并尝试用这种方法写一篇短文,不少于500字。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视野,学习并巩固本文 的优秀写法,将阅读
与写作有机结合,学以致用。)
(八)板书设计
《枣核》萧乾
索枣核,用途蹊跷
见枣核,如获至宝
说枣核,为解乡愁
议枣核,民族之情
思乡-----(以小见大)----爱国
(设计意图:这一板 书展现了全文的脉络,突出了标题的线索作用,
显示了主要的写作手法,表明了文章的中心,简洁明了, 重难点突出。)

农村文化生活-关于春天的歌曲


笔记本内存条怎么装-伤感短句


红眼pk加点-歌曲党啊亲爱的妈妈


笛膜的贴法-星星泪


2018河北高考分数线-日暮途穷


英语经典美文诵读-毫无建树


给小家伙们乐一乐-尹相杰的歌曲


一百以内加减法-布艺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