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案例

萌到你眼炸
850次浏览
2020年12月02日 01:4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萱草花-秋故事

2020年12月2日发(作者:简春雷)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案

襄阳市东津镇第二初级中学 王艳敏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生 2、学科:生物学
3、课时:1课时
4、学生准备:课前自主预习教材,完成预习学案。并记录自己的疑惑。
教学课题: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生态系统》。
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 分:食物链。要求学生按照谁被谁吃的关系说说生
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从而引出科学概念“食物链”。播 放课件,通过观察,分析有毒物质在
食物链中不断积累,理解生物富集现象。第二部分:食物网。学生根 据课件中材料,讨论由
多条“食物链”交错形成的“食物网”,并认识食物网。
学情分析:
本节课依据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
力求充分发 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讨论、分析活动,认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联系—食物链。
2、通过分析图文资料,能阐述生物富集现象。
3、学会正确使用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等词语描述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4、通 过画、找食物链,认识食物网,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
之间的复杂的食物能量交 换关系。
能力目标: 经历讨论分析的活动过程,提高归纳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参与描述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活动,体验与人交流与合作;
3、初步形成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建立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的概念,并会画食物链。
难点:
理解食物网所反映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录像资料、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自主预习教材,完成预习学案。并记录自己的疑惑。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启发式和角色扮演法相结合的方法。
六、教学活动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入
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认识生物圈中的捕食关系,进而
认识食物链。
(二)活动过程
学点一、食物链

1



通过小组交流经典谚语讨论,折射生物学知识。
首先通过观看螳螂捕蝉,黄雀捕螳螂的录像, 学生观看后思考并小组讨论谚语“螳
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了什么生物现象。通过讨论和教师的点拔下 ,学生明白这个谚
语只是反应了捕食现象,而不是一条食物链。
设计意图:
食物链 的概念是本节的学习重点,学生对食物链中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容易明白,但
对食物链的组成必需要有生产 者,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的却很茫然,通过对录像的观看,
分析讨论,在肯定与否定中学习了食物链的概 念。
学点二、食物链的书写
这一学点通过多媒体课件一合作探究题目来完成
合作探究:
1.成语中的食物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成语中有没有吃与被吃的关系?怎么用书面的形式表示出来。
(2)蝉吃什么?黄雀又被谁吃?请将食物链补充完整。
(3)比较两条食物链,总结食物链的特点。
小组交流讨论会,教师进行精讲点拨:
1、组成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且起点必须是生产者。
2、箭头方向要正确:指向捕食者,直到最高级消费者。
3、吃与被吃的关系是固定的。
设计意图:
学会用书面形式表示食物链也是本节的重点内容,通过这样一探究题目,大部分同
学都能正确书写食物链,教学效果很好。
学点三、生物富集现象
通过让学生观看视 频,分析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不断积累,小组交流讨论有毒物质
的来源,初步形成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 意识。然后让学生调查自己身边的生态环境状
况,并尝试加以分析。
设计意图:
本 学点不单单传授生物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态环境,号召学
生为了人类的生存,为了 一切生物共有的家园——地球的生存,珍惜和保护环境。
学点四、食物网
展示多媒体课件



思考: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 怎样的
变化?(从理论上分析,假如蛇的数量减少,猫头鹰的数量会减少;青蛙、鼠的数量会增
加;各种生物的数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2



学生 根据材料,小组交流讨论由多条“食物链”交错形成的“食物网”。然后提供
多种感性材料,引导进一步 探究。
巩固练习:1、请同学们把你们所吃的食物名称都写下来,然后写出每种食物分别来
自 哪种动物或植物。别忘了把自己的名字写上,然后用箭头把它们连接起来。找出最长
的一条食物链,说出 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的名称。一个小组的学生到黑板粘贴不同生物
卡片,连接成食物网。
2、出示几种生态系统图片让学生写出食物网。
设计意图:
问题是探究的起点,合 作是成功的关键,体验是达到彼岸的桥梁。多媒体手段的合
理运用,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课堂小结
最后3-5分钟时间由学生回忆并口述本堂课他们学习了什么生物知识,在 学习上有
什么样的收获,评比表现最好的小组。三五分钟时间由学生总结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对一堂课反思的总结,也是教师了解一堂课的教学效果的
很好反馈 。
(四)达标测试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小组长记录得分情况。
(五)拓展提升
1、 例如,五十年代,我国农村曾把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的运动。人们发现 ,在
麻雀大量捕杀之后的几年里,却出现了严重的虫灾,使粮食大量减产。农民伯伯不明
白这是 为什么?谁给农民伯伯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重点强调食物链断了,生
态平衡被破坏了)学生回答 后,师:你的发现科学家一样。
2、在20世纪初,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的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 勃。大约有四
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有效地保护鹿,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那里消灭鹿的大敌——狼。

提问:请你预言一下,将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原因是什么? 如果你是狼,你想对人类说
什么?写一篇小文章。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把学会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引导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 食物网
草→蚱蜢→青蛙→蛇
生产者 消费者 保护环境 珍爱生物
教学反思:
本堂课是在本人精心设计教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堂课基本达到 了预期的教学目
标,对教材的重难点也把握的比较到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非常好。从一开始观看视频, 谚
语讨论,练习比赛,尝试建立食物链与食物网,整节课老师仅占主导地位,主要通过学生自
主 学习,合作探究。然后教师再精讲点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学习气氛
轻松愉快,教学 效果比预计的还好。对经典谚语中孕含的生物学知识的剖析是本节的亮点之
一,给学生科学的分组,选好 小组长并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是本节的另一亮点。但本节课
的还有不足之处,比如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 做得不够好,尚需进一步加强。

3

古镇西塘-过火张信哲


歌曲怀念战友-pla是什么意思


世界足球-ad凯南出装


方瑞娥-空空如也原唱


田螺坑土楼群-情不自禁的禁是什么意思


偷偷玩游戏-粉墨记忆


人造卫星图片-霍乱防治知识


一次幸福的机会-奥金利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