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应用教学设计说明
贫困助学金申请书-成熟男人
教学设计个人信息
设计者
青芹
单位
市天泰中学
联系方式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学科
相关
领域
教材
第2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二节 网络应用
信息技术
书名:《信息技术》第4册 :教育 出版日期:
学段
初中
年级
七年级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依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提出的“培养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让
学生了解和掌
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指导思想。参考教育部普通高息技术《课
程标准》,依据教科书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第二节网络应用的容,根据个人
教学能力,结合信息技术发展,结合天泰中学初
一年级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及天泰中
学教学环境,进行二次开发教材,设计了本节课。
2.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版《信息技术》第4册第2章第二节
《网络应用》,是在《计算机网络》
一节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因特网的一些基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也
是因特网应用的基
础。这节课知识容不多,操作、体验、理解的容较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
和体验使用万维网请求浏览信息与响应服务的过程,了解和体验收发电子的过程;理解
利用因特
网传输信息的过程中,都要使用到IP协议和TCP协议。利用因特网传输信息
的过程比较抽象、乏味,
为了让学生能轻松达成学习目标,特别设计了PPT动态演示的
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
了解与认识。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在小学已经接触了因特网,有了一定的上
网操作基础,大部分学生会使用
电子,中学阶段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已经学习了第2章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
对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及网络协议TCPIP协议有了了解。他们对于这门课程比较
感
兴趣,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尤其对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更加关注,所以他们应该愿意进行
更多的
学习,并且乐意参与其中,学习的积极性应该很高。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因特网提供的一些基本
服务;了解使用万维网请求浏览信息与响应服务的过
程;了解收发电子的过程;理解利用因特网传输信息
过程中,需要使用TCPIP协议。
2.学会利用搜索引擎快速搜索指定的信息;掌握电子地址的结构;掌握收发电子的
规则和方法。
3.体验并感受因特网提供信息服务的优势,体验电子的优缺点。
教学重点:
因特网的应用---万维网及电子
教学难点:
TCPIP协议在网络应用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与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类比、启发、引导、实践探究等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网络教室、计算机、WindowsXP操作系统等。
4.教学过程
时间
(分)
教 学 过 程
教师学生
活动 活动
组织
提问
就坐
思考
回答
设计意图
组织课堂
复习回顾
为突破难
点作铺垫
设置问题
引入新课
实现目标1
为后面突
(课前2分钟预备)
按要求做好,填写上机记录。
2分
复习提问
(2分钟):
1分
1.因特网使用的协议?(TCPIP协议)
2.在因特网信息传输中,TCPIP协议的功能?
(图示给出答案)
思考
回答
观看
接受
记忆
引入新课
(1分钟):
提问
通常你利用因特网做些什么?
(上网浏览、QQ聊天、收发电子、网上购物
等)
讲授新课
(40分钟):
3分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板书
第二节网络应用
一、因特网信息服务
万维网服务、电子服务、电子商务、即时通
呈现
信、远程教育等。
TCPIP协议集中的几个协议 :
4分
12分
4分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SMTP:简单传输协议 ;播放
POP3:邮局协议(第三版)等。
二、万维网服务
万维网
(World
Wide Web,简称为
WWW)
是运行在
因特网上的一项服务,是一个由许多互相的超文
本文档组成的系统。
讲解
呈现
讲解
演示
巡视
指导
统计
听讲
理解
观看
理解
实践
体验
练习
听讲
理解
出重点做
铺垫
突破难点
实现目标1
突出重点
实现目标2
实现目标3
分层教学
巩固
实现目标1
请求浏览服务
动手实践1:
体验浏览请求服务的过程。在打开
浏览器搜
索框中,输入“万维网”、“超文本传送协议”、“超
文本”、“统一资源定位符”等
关键词语,了解相
关的知识,并把相关的信息保存下来,放到自己
文件夹。
使用不同的搜索引擎搜索,
分析讨论比较两
个以上搜索引擎搜索的速度、信息量多少、准确
程度等效果。
反馈
课堂练习1(纸质打印)
三、电子服务
电子
(E-mail)
是网络的一种非实时通信系统。
使用E-
mail通信时,要用到2个协议,一
是发送使用的协议:简单传送协议(简称为
SMTP)。二是接收使用的协议:邮局协议(简称
为POP3),其中“3”表示第3个版本。
收发电子:
呈现
①发信人发送电子时
(使用SMTP协议)
,将发送
讲解
的
电子先放入“邮筒”,等待服务器按次序排队
演示
发送到接信方的“”中。
②收信人并不知道自己的“”中,已经有新
发来的电子。为及时处理,要时常地到自己的“”
中查一查,如果发现有新发来的电子(使用POP3
协议),将电子接收下来,打开阅读。
讲解
播放
PPT
收发电子
电子优缺点:
电子传送速度快,方便快捷,可以异地接收。
在不打断接信方的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情况
下,发送电子。
有时可能会收到太多的垃圾,需要采取技术
方面的处理和通过相关的法律来解决。
思考
回答
讨论
交流
实践
体验
探讨
交流
突破难点
实现目标1
突出重点
实现目标2
实现目标3
分层教学
2分
讨论交流1:
14分
计算机病毒、木马程序等经常会藏身于
“DOC、EXE、HTML、TXT、MP3”等格式的
文件中。因此,在打开电子的附件之前,是否先
引导
要确认发信人是否认识?
对于陌生人发来的直接就设置为垃圾、非
法!进行网络举报后,并及时地删除!更不能轻
易地打开其中的附件!
动手实践2:
巡视
①打开电子,填写收件人的电子地址。
指导
②输入:“提交的网络应用作业----”
③添加两个附件:一个搜索保存的信息文件
和一个图像 文件(牡丹花.jpg)。
④同时发给老师、自己和邻近的同学。
⑤查阅自己的电子,并注意整理存放收到
的。
实践与探讨
查看你所使用的电子,一次发送时,系统允
引导
许添加的附件的个数?发送一个附件的最大存
储空间是多少?
课堂练习2(纸质打印)
总结归纳
一、因特网信息服务
万维网服务、电子服务、电子商务、即时通
信、远程教育等。
二、
万维网服务
统计
反馈
引导
归纳
练习
发言
巩固
巩固
2分
三、
电子服务
课后作业
1分
搜索关于“网络安全”的相关信息并保存,
发到自己的。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
2.通过课堂练习反馈评价。
6.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这是一节注重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形式多样的课,整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根据
知识点难易程度需求,设
置了不同的教学形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尽量让学
生多体验,多思考,多种手段营造出良好的
学习氛围完成教学。通过过程性评价激发学
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
难点特设计了两个演示活
动,两个实践活动,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下,顺利的达成学习目标。通过
同步练
习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浏览器程序向网络中的某一Web服务器发出请求浏览某些网页时, 服务器
根据浏
览器发出的请求,将生成的网页返回发出请求的计算机。
2.万维网请求浏览信息与响应服务的过程中,信息的传输需要使用 TCPIP 协议。
3.电子地址中“”是识别电子地址的标识符号。“” 左边
是用户名。用户名是在申请
电子地址时自己起的,并得到ISP的唯一认可。
4.电子(E-mail)发送使用的协议:简单传送协议(SMTP)。
5.电子(E-mail)接受使用的协议:邮局协议3(POP3)
二、判断题
1.(
)因特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交往的方式,缩短了人际之间交往的
时间和空间。
2.( )万维网是世界围的大规模分布式的信息储藏所。是通过使用超的方式,探索因
特网
的系统,是因特网中最重要的应用之一。
三、单选题
1.浏览器和服务器的请求浏览和发送文档的过程中,同样用到(①)协议。
①TCPIP
②SMTPPOP3 ③IPXSPX ④NetBIOS
2.使用E-
mail通讯时,要用到(②)协议。
①TCPIP ②SMTPPOP3 ③IPXSPX
④NetBIOS
四、多选题
1.万维网(WWW)是( ①②③ )。
①世界围的网 ②大规模分布式的信息储藏所
③因特网中最重要的应用之一
④星型连接的计算机网络
2. 万维网(WWW)的特点是(①②③)
①使用超文本
②由多个信息源连接而成的文本
③用户利用一个连接就可以找到位于世界上任何超文本系统中的另一个文档 ④因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