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含六课的教案)

玛丽莲梦兔
686次浏览
2020年12月02日 03:5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蓟县教育局内部办公网-韩国十大化妆品品牌

2020年12月2日发(作者:祁英涛)



教案序号: 课题:10.古诗三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年班: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络、锤、凿、焚”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竹石》。
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4.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竹石》。
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
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师生活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马诗》。
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3.体会诗人在诗歌中寄托的渴望及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了
解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成语导入,激发兴趣。
一( )当先 ( )到成功 老( )识途
千军万( ) 万( )奔腾 快( )加鞭
设计意图






趣味导入,
增加课堂吸引
力。 学生感触深
受世人爱戴的
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日行千里是高效的象征,负重不言是
马 ,在李贺的笔
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象征,温和、易接近是善良谦逊的象征,
下又是如何
早在远古时代,马就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人喜欢以“千
呢?使学生兴
里马”喻良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马的诗,看一看唐朝
趣盎然地进入
的李贺赋予了马怎样的形象。(板 书:马诗)
教学情境。



二、初读诗文,初步感知。
自学要求,4 分钟。
1.自由朗读,注意节奏。
给出自学
要求,学生学 会
运用注释学习
2.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与同桌讨论后还不认识的,古诗。加深对课
提问。 文的理解,为下
3.朗读后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明白了些什么?你不明白什么,文做好准备。
在这之中你最想知道什么,组织好语言快速提问,其他同学认真
听。
三、大概了解古诗。
1.学习古诗的方法。
一看诗题明对象,
二看作者知背景,
三看诗文解大意,
四看资料悟诗情,
插图注释也要看,
反复诵读入诗境。
2.简介作者,酝酿情感。
李贺( 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
人。他是唐朝宗室郑王后裔,但家族已经没 落。他才华横溢,壮
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因为他的父亲
叫李晋肃, “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讳父
亲的名讳不举进士,使得他终不得登第。李贺一生 怀才不遇,穷
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逝。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
宠,因而饱受世 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

















学生初步
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了解古诗之 后,
“诗鬼”。
通过对 李贺生平的阅读你有什么感受?他像一匹怎样的
马?
3.写作背景。
思考写了哪些
景物,各有什么
特点,发挥自主
学习 的意识去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而“燕山”挖掘诗歌中的

< br>
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本诗正是当时所意味。增强学生
写。
4.诗文大意。
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钩: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快走:迅速地跑,痛快地跑。
清秋:金秋,天气凉爽的秋天。
四、体察诗蕴,品悟诗情。
1.自读第一句,思考4分钟。
(1)写了什么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充分调动你的所有感觉 ,
想一想,这首诗中的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景物、色彩、
环境、气氛等)
大漠、沙、燕山、月;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战场
景色。
(2)这是一句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描写这幅悲凉肃杀战场景色,也代表有志之士报国的
决心。
(3)作者为什么特意描写“大漠”“燕山”这些地方?这对表
现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 < br>“大漠”“燕山”等地方,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
英雄用武之地。也是战马奔驰之地。
赏析前两句的含义,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
蕴,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 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
生展开想象,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板书:环境 沙
如雪 月似钩)
诗意:广阔的沙漠在月的映照下如铺上了一层霜雪,燕山之
上悬 挂着一轮如银钩(兵器)的弯月。
的诗歌鉴赏能
力。




























(4)师生共同在音乐中想象, 感受“大漠、燕山”空阔寂寥、
清冷大气的场面。师相机点拨:这悲凉、清冷的场面从侧面衬托
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板书:空旷冷
峻)
2.自读第二句,思考4分钟。
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不同?联系李贺的生平,你感受到李贺怎样的
心境?(板书:慨叹 何)
(1)“金络脑”是指什么?为什么不是铁、木、竹呢?(“金
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 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
(2)为什么是“踏清秋”?不是“踏春风”?有什么情绪的
差 别呢?踏之中你能读出什么?用“踩”好不好?为什么?(“踏
清秋”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 秋”草黄马肥,正好驰
驱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3 )你从“快走”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快走”二字,
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4)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
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形 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
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作者希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
识 所发出的嘶鸣。)
诗意: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
驰骋,建树功勋呢?
作者 多么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投笔从戎,驰骋沙场,建
功立业,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献上自己的 一点力量。可
是昏庸腐败的朝廷不认同他的才华,英雄无用武之地,他无法施
展自己的抱负。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焦急?——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
清秋。”
(板书:渴望、感慨、愤懑、矛盾 借物喻人)
五、朗读释疑,想象情境。
题目是《马诗》,却不见一个马字,是否离题了?为什么?































生:因为诗人是借马来抒发自己的壮志情怀及怀才不遇的感叹。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情境,体会作者想要实现理想的迫
切心情。
板书设计
环境 沙如雪 月似钩——空旷冷峻
马诗 借物喻人
慨叹 何——渴望、感慨、愤懑、矛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请地朗读、背诵《石灰吟》《竹石》。
2.借助注释自主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在古诗中表达的志
向。
3.分析三首古诗表达方法的共同点,学习“托物言志”的表
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根 据上节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李贺的《马诗》,今天我们继续学
教的读诗方法,
习 《古诗三首》中的《石灰吟》和《竹石》这两首古诗。(板书:
初步感知,理解
石灰吟 竹石)
二、初步感知,理解诗意。
1.作者简介。
于谦(1398-1457年 ),字廷益,号节庵,浙江杭州府钱塘
县(今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
郑板桥(169 3-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其诗书画世称 “三绝”,是清代比
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等,著有《郑
板桥集》 。
2.初步感知大意:以自学、汇报为主。
(1)《石灰吟》
诗意,自主学
习,举一反三。
增强诗歌鉴赏
能力。






从不同的诗
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 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歌意向分析不



(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①逐句理解: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指用铁锤击,用钢钎凿。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
(诗意: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对待烈火焚烧、锤炼看作
很平常的事。)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身碎骨”指石灰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
浑不怕:一点也不怕。浑:全,全然。
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诗意: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
世间。)
②整体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竹石》
竹石:扎根在石缝 中的竹子。作者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
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①逐句理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
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破岩:破裂的岩石。
这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裂
的山岩 之中。(体会竹子坚忍不拔的性格)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磨:折磨。
“坚劲”:坚定强劲。(强调“jìng”,四声读音)
任:任凭。
尔:你。
同的精神品质,
从而引出“托物
言志”。


这句诗的意思是: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
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 能把它吹倒,不让它屈服。
②整体理解: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诗歌的意思。
三、感悟诗歌,体会情感。
(1)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这两首诗分别描绘的是石灰 与竹子,说一说,石灰与竹子给
你分别留下怎样的印象?(板书:石灰 竹子)
石灰:开采石灰时非常艰苦,烧制石灰时面对严峻的考验。
朗读,读出石灰的面对各种考验泰然自若。
竹子:长在高山岩石中的竹子。它高大挺拔,扎根艰难与顽
强。
看图,感受竹子的坚强。
朗读,读出长在岩石中的竹子在那种艰难、恶劣的环境中
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2)深入感知作者的情感:
再读古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竹子吗?用上咱们上节课学会的方法,联系作者写诗时的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生平,小
组讨论,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汇报。
《石灰吟》:
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来感受。重点体
会“清白” ,这个“清白”到底指什么?
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是拿石灰自喻。说明自己不管遭受多
大的 挫折,即使是粉身碎骨,也要保持高尚的品格。表达出作者
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 求。于谦就是这
样,到死也不向恶势力低头,实践了他的誓言。(板书:不怕牺
牲)
教师小结:这就叫做“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石灰
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
朗读,把诗中“物”的形象与所蕴含的精神融合起来,读出
作者的情感。



《竹石》呢?汇报: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引导学生认识到: < br>①《竹石》也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诗人的情感。作
者借赞美岩竹的坚定、顽强,说明做人 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
(板书:要有骨气)
朗读,读出这做人的道理。
② 再联系诗人的时代背景,我们也能看到诗人自己对当时黑
暗、污秽的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
朗读,读出诗人所言的志向。
四、总结方法,深华主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古诗,具有什么特点?(托物言志)
在学古诗时,我们一方面要从 字面上理解古诗表面的意思,还要
结合作者生平与时代背景来看诗隐含的意思。这种方法你学会了
吗?
2.背诵这三首古诗。
板书设计:

《石灰吟》 石灰 不怕牺牲
托物言志
《竹石》 竹子 要有骨气
教学反思: < br>《古诗三首》是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写的事物抒发了作者做
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教学过 程中遵循“整体感知—知
人识文—分析品味—理解共鸣”的古诗教学程序,通过一个个层
层推进 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紧紧扣在理解作者思想情感上来推
进课堂,放手给学生思考、讨论,教学秩序井然 ,教学收效良好。
但学生真正能感悟到作者心境,为什么?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引
导学生来体会 这首诗的感情的。
1.抓住诗眼,挖掘诗的内涵。 教学中要抓住重点词句,围
绕重点词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的意境。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
般表现得比较含蓄。教学时,必须启发学生逐 句逐段地进入诗中
所描写的意象中去感受,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3.反复吟咏,从感性意象到达理性领悟。“书读百遍,其义
自见”, 学习古诗必须遵循由感 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首先要使
学生对诗歌充分感知,通过诵读,在头脑中想象,逐步形成诗歌
所表达的整体形象。
4.注重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能够自学简单的古诗。
5.从本节课来看,总体效果还可以,可以说达到了预期的教
学目标。

教案序号: 课题:11.十六年前的回忆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年班: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阀、避”等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
2.掌握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3.细读文本,抓住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的句子 ,从言行体会他对亲
人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贞。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阀、避”等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
2.学生掌握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3.学生细读文本,抓住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外 貌的句子,从言行体会他
对亲人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贞。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师生活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阀、避”等12个生字。正确、流
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掌握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







师: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

神。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李大钊同志就
借用毛诗赞
是其中一个 ,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
颂顽强不屈的
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 品德,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
精神,从而引出
人之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直 接组织者和领导者。
文中主角李大
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
钊同志。
师: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

的 ,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
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 忆》。板书课题。李大钊的
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
带到 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词语,
通过看注释、查词典等方式弄懂。
2.词语学习:
(1)交流自己已懂的词语。
(2)认读生字新词。
埋 头、军阀、避免、皮靴、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
苦刑、严峻、残暴、匪徒、拘留、啃窝头、绞 刑、捡起。
(3)理解词语。















含糊:不明确;不清晰。
军阀: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局势:泛指 [政治、军事等]一个时期内的发展情况。
轻易:本课指十分容易随随便便。
恐怖:惊慌、害怕。
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
严峻:严肃而厉害。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绳子勒死。
沉着:冷静,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三、默读课文,理清结构。
1.标注自然段。(共33个自然段)
2.思考:作者回忆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作者重点回忆了父亲李大钊被害的事情。










小 组合作
学习,整体感知
课文,理清写作
顺序和课文结
3.请同学们结合题目, 看注释,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知
构。
道了什么?
“被害日”指什么?
(板书: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
4.默读2~32自然段并思考:
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写到
的?可以小组讨论。
5.小 组通过交流讨论,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融入重点
片段的朗读感悟。建议2~32自然段分为四个部 分:
(1)第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
(2)第8~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3)第18~29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
庭上)
(4)第30~33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
害后)。















四、小组合作,交流感悟。
组内初步交流自学成果,互相补充,如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可作上记号,待合作探究时解决。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作者是在父亲逝世十六周年时写的,通过回
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在法庭上以及父亲遇难后的沉痛心情,
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我们把这样 的表达方法称作倒叙。你
还想起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文章,也采取了这样的表达方法呢?
课后收 集一下。
2.布置作业:
(1)自学生字、抄写文中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细读文本,抓住描 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的句子,
从言行体会他对亲人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贞。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并说说这样
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深入学习。



















回顾倒叙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采 用倒
的描写方法,巩
叙的方式描写了哪些内容呢?那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固 知识。
更深入地了解李大钊同志。
二、体会忠贞,学习品质。
1.分析被捕前和 被捕时的句子,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画出
来,把你的体会标注在旁边。(板书:被捕前:局势严重 忠于革
命 被捕时:不慌不忙)



训练学生
抓住关 键词理
2.默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思考:李大钊同志是个怎样的人?
解句子,从而更
从 哪个句子、词语能看出来?请画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写出你
好地感悟人物



的体会。
3.自主读书并思考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
4.汇报交流,随机品读。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
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 慈祥的脸。”
引导学生体会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
着、慈祥。 < br>出示练习:“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这句话抓住了
人物_________的外貌__ _______描写,说明了_________。
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 的折磨后依旧
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 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
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
是他 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出示练习:
(1)从“瞅了瞅”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
李大钊同志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
的喊声、哭声而忧伤。
(2)“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这是抓住了人物的_________描
写,这可以看出______ ___。
李大钊同志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对革命的
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 心。(板书:被捕后:平静慈祥 坚贞不屈)
三、体会沉痛,触动心弦。
1.过渡:鲁迅先 生有这么一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
甘为孺子牛。”这也是李大钊先生的写照。请大家轻声读课文 第
四部分,并思考一下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自主读课文,思考问题并画出相关句子。
3.汇报交流,(板书:记住父亲被害的日 子)并引导学生理
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关系。
品格。
























学生在具
体实践中弄清
楚“前后照应”,
并分析这样写



出示练习: 的好处,引导将
我知道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关 系是________,这样写的这样的方法放
好处是_________。(板书:前后照应 首尾连贯) 进自己的日常
4.文章除了开头和结尾做到了首尾呼应,在文中还有很多这习作中。
样前后照应的句子,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1)弄清什么叫“前后照应”。
(2)试找出与下面句子相照应的句子,说说有什么好处。
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②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
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③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④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 检查。为了避免党组
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⑤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⑥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5.小结:这些句子前后照应,使人读了 会对事情的来龙去脉
了解得更加清楚,印象和感受也会更深。
6.知识小擂台。
①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慈爱( )镇定( )占领( )
②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关系是( ),这样写的好
处是( )。
③“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中的“伟大的力量”
是指_________。
④学了《十六年前的回忆》,我认识了一位_________的李
大钊。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除了李大钊,你


























还了解哪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呢?
2.教师小结:通 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对亲
人充满慈爱,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
的李大钊。让我们继往开来,把和平之花呵护得更好吧。
3.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李大钊的故事或者他写的文章。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
前后照应 被捕前:局势严重忠于革命
被捕时:不慌不忙
首尾连贯 被捕后:平静慈祥坚贞不屈
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教学反思
《十六年前的回忆》这 篇文章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
儿李星华于1943年写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时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到长文短教。
由于 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学生在理解上肯定会有一定
的难度。备课前我也去查阅了有关长篇课文的教学 方法,可以采
取“直奔中心”法,即从整体入手,通过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

触及中心正题,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放弃逐字逐句的讲解。

于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方面,

从整体上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出李大钊是怎样的人,并以此为

线索,抓重点词句探究;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现的情感,以朗

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李大钊的品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

优美。
二、走进李大钊的内心,实现与文本对话。
























当我读完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我也被李大钊对革命事业充满
必胜信心 ,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亲人的高尚
情操深深感动。我想这是每一位阅读了这篇课文之 后的读者都会
共鸣的想法。那么如何让学生也能够体会到这些呢?这成为了我
备课时的一个难点 和重点。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
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 李大
钊的内心世界,于是在教学中抓住“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
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 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
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
开呢?”“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 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
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
量就 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父亲立刻
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 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
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
系。’父亲 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等句段引领学生体会
李大钊的高尚品质。
三、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的空白点需< br>要学生去思考,比如“父亲在敌人面前态度严峻,猜测父亲当时
心里是怎么想的?”“父亲说完了 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想一
想父亲心里在想什么呢?”等等,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点。于是
课 堂上我引导学生们开始思考。这些口语表达的设计,即让学生
走进了李大钊的内心,体会到他当时的情感 ,又进行了口语表达
能力的训练。


教案序号: 课题:12.为人民服务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年班:



教学目标:
1.学习“彻、迁”等9个生字,会给它们组词,学会“革命、街坊”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
述的。
3.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子含义,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学习“彻、迁”等9个生字,会给它们组词,学会“革命、街坊”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
述的。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子含义,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师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你在哪里看到过“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呢?
2.你在哪里听到过这句话呢?
预设:阅兵式上。
3.谈话导入。
你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吗?你知道这句话是谁提出 来的吗?
你知道他是在什么场合提出来的吗?一起走进课文来看看。
4.历史解读。
设计意图

在阅兵式
的铿锵回应中,
在每位学生的
琅 琅诵读中,拉
近了学生与文
本的距离,引导
学生形成正确
的人生观,正所这句话原本是毛泽东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上的演讲。
谓“居高声自
张思德因奋力将队 友推出窑外,自己被埋而牺牲。毛泽东在演讲
远,非是藉秋
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 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
风”。
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

民的利益工作的。”
二、认读生字

预习是培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了。课文中的生字新 词,你认识
养学生自主学



它们吗?
革命 解放 彻底 利益 意义 剥削 压迫
批评 兴旺 五湖四海 目标 责任 牺牲 死得其所
制度 寄托 哀思
2.和同桌互相指读生词。
三、内容感知
习能力的 一个
重要环节。通过
预习,学生可对
新知识有初步
的理解,学生通
过 自己的独立
(一)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围绕中心论
思考就可以学
点 讲了哪些?
(二)快速默读课文,完成任务。
要求:
(1)把文章读通顺,读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文章除作者外还涉及到了几个人物,他们是谁?
(3)作者围绕中心论点谈了几点?
(三)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课文,交流讨论:
(1)谁来为人民服务?
(2)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
会自主学习,从
而提高自主分
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对文
章主要人物的
分析有利于学
生对文本进行
整体感知, 从而
为下面的学习
(四)再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号,思考:课文每个自然段都
做好铺垫 。
讲了什么内容?试着找出关键词句加以概括。
1.每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都在讲什么?你有什么疑
问吗?
2.合作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展示:
示例一:
(1)自然段内容:革命队伍是为人民服务的。
(2)每句话在讲什么?(谁是革命队伍?革命队伍为谁工
作?)
(3)提问:张思德是什么人?
4.小组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填好表格,交流展示:总结本文
的中心论点: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













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5.谈一谈你对中心论点的理解。
四、整体感知
1.文章除作者外还涉及到了几个人物,他们是谁?
预设:张思德、李鼎铭、司马迁。
2.简单谈一谈你对他们的理解吧。
3.认真品读课文,作者围绕中心论点谈了几点?
预设:
(1)要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的生死观。
(2)要接受批评,接受批评的原则是“是不是出发点为人
民服务”。


“文体意
识”是沟通学生
语感和境感的
唯一枢纽,这是
学生接触的第
一篇议论文,学
生自主发现、总
结文体,有助于
学生的理解和
(3) 我们要团结起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减少牺牲。
运用,为今后的
五、学写生字
议论文学习奠
下面我们来学习会写的字9个,相信大家可以很认真地记住
定基础。
它们。
1.课件出示:
会写的字:彻 迁 泰 迫 批 标 牺 炊 葬
2.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
注意笔顺。
3.小组讨论:要写好看这些字,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预设:观察字形,掌握结构,仔细书写。
4.巩固生字:抄写今天学的9个生字。展示书写, 跟课本上
范例比较一下,看谁写得好。想一想你能怎样记住它,组成词语
记一记。比一比谁的方 法最好用。
5.小组评选最美书写,教师投影展示。
六、巩固练习
完成配套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



1.这篇课文是一篇演讲稿,先来明确一下演讲稿的格式。
预设:同学们说一说,老师进行补充和强调。
2.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又是怎样来证明的呢?
预设:提出观点——证明观点。
3.根据学习要求,小组进行研读,合作学习。
二、探究思考
(一)提出论点。
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到作者的论点。
1.出示句子一:
上节课所学内
容,为本节课学
习做好铺垫。





本环节将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课文由薄读厚,
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
让学生进一 步
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预设:
(1)完全:除了为人民服务没有别的目的。
体会“为人民服
务”的深意,受
到革命人生观
(2)彻底:无论何时何地就是为人民服务,是贯彻到底的为
的启蒙。
人民服务。

2.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请找

出相关的词语或短语,进行整理。
预设:
(1)要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的生死观。
(2)要接受批评,接受批评的原则是“是不是出发点为人民
服务”。
(3)我们要团结起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减少牺牲。
3.作者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 中心论点,是怎样一层一层
证明的呢?(二)证明观点——死的意义。
1.认真读一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表达观点
的?
(1)出示句子: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2)作者怎样说明了“死的意义”不同?
(3)你读出了什么?
(4)“死的意义”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学生试试回答。
2.读一读司马迁的话。
预设: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
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引用来例证。
(2)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什么样的生死观是正确的
呢?
预设:学生自由回答。
(3)你还能想到哪些古诗词也是在论述生死观呢?
预设: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坚持“语文
学习的外延与
生活的外延相
等”的大语文教
育观,引导学 生
诵读日常积累
的关于生死的
名言。力求加强
课内课外的联
系,努力 促进教
学向学生开放,
向生活开放,向
3.读一读“阅读链接——十里长街送总理”的 内容,说说对
未来开放,促进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学生情感、态
重点研读: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
4.研读价值观。
(1)出示句子:
度、价值观与文
情文理的共鸣,
提升学生的人
为 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
文素养。
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预设:分别说一说你所了解的人物。
(2)出示句子: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
的。 < br>(3)在说明生死观的问题上,列举了张思德同志的事例,说
明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这一观点 。
(4)听老师讲一讲张思德的事情。
预设:老师准备张思德的故事和他牺牲的有关资料。










张思德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庭。1933年12
月参加红军,不久加入共青团。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经担任过中央警备团 警备班长和毛泽东的卫士。在一次反六路结合具体事
围攻的战斗中,他右腿先后两次负伤仍强忍剧痛,冲 入敌阵,缴例,理解重点句
获了敌人两挺机枪。在长征途中,他曾两度经过人迹罕至的雪山、子含义,理 解课
草地,历尽千辛万苦。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文内容,受到革
塞县执 行烧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命人生观的教
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牺 牲时年仅29岁。 育。
为了悼念张思德,中央机关和中央警卫团在延安凤凰山下枣
园沟口的操场上为张思德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参加了追悼会,
亲笔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
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高度赞扬了张思德完全、彻底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和革命精神。
5.如何通过了解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呢?
预设:
(1)了解背景
(2)了解人物
(3)归纳整理,课后扩展
(三)证明观点——接受批评。
1. 出示句子: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
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
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1)先想一想每一句话的意思,然后说一说句子之间是怎样
联系起来的?
(2)你读到了什么?
(3)句子一:我们要欢迎批评。
(4)句子二: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
(5)句子三、四:我们接受任何人的批评。






2.大家思考问题:衡量批评是否正确的标准是什么呢?
预设:是不是为人民服务?
3.思考:关联词语的使用有什么作用?
预设:紧密联系,层层递进。
(四)证明观点——团结互助。
1.出示句子:
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 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
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互相 帮助。
(1)在革命中会遇到困难,会有牺牲,我们要减少牺牲,团
结起来。
(2)谈一谈你的理解。
2.小组成员交流讨论:开追悼会的目的是什么?。
预设:
(1)寄托哀思。
(2)使大家团结起来。
三、阅读理解
总结一下本文论证论点的方法有哪些呢?
预设:
(1)举例子证明。
(2)对比证明。
(3)引用材料、经典证明。
四、交流展示

















“教学是
通达灵魂的镜< br>子”,一堂课的
学习,只能激发
学生对革命精
神的兴趣,因
1.在革命 年代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献出了生命,在和平年代
此,在课后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为人民服务” 的人物和事迹呢?
预设: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白衣天使们。
2.作为小学生可以做点什么?
预设:自由表达即可。
五、巩固练习
中,让学生去网
站留下自己的
感想,以及阅读
其他英雄人物
的事迹,有助于



完成配套练习册。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情感
上得到升华,受
《为 人民服务》一文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到革命精神的
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它通过缜密的 论证,号召革命队伍中的每个熏陶。
人为人民服务。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以下三点:
1.扎扎实实,关注字词的理解。


在词句教学中,运用了不同的理解词语的方法,精雕细琢,

对语言文字训练做到扎扎 实实。如:“鼎”字的学习,通过观看
“鼎”字的演变,加深学生对该字的理解记忆。
2.紧扣中心,关注文体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紧扣文章的中心“为人民服务”,引导学生
读懂文本。初读时将文本由厚读薄,概括出围绕“为人民服务”
这一中心论点展开的三个分论点 ,并随之对议论文进行介绍,使
学生对议论文形成初步印象。
再将文本由薄读厚,放手让学生 自主探究,总结出文本所运
用的方法——引用、对比、举例子,使学生对议论文有了进一步
理解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
3.适当拓展,关注时代的背景。
这篇 文章是小学阶段学生遇到的第一篇议论文,它创作的年
代比较特殊,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比较遥远。针对 这一情况,教
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的补充,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同时渗透
对学生革命人生观 的启蒙教育。课后作业注重阅读拓展,类文链
接结合阅读链接中的《十里长街送总理》,让学生自读革命 先辈
的事迹,深化情感。



教案序号: 课题:13.金色的鱼钩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年班: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结合对老班长的人物描写,说说老班长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儿看出
来的。
3.感受老班长的精神,和同学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结合对老班长的人物描写,说说老班长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儿看出
来的。
教学难点:
感受老班长的精神,和同学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
师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下面这幅图片吗?
出示雪山草地风景图。
预设: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等。
设计意图


通过言简意< br>赅的谈话,,让
2.这里的风景看起来很美。但实际上自然条件非常的恶劣,
学生很快进 入
不适合人类居住。这里海拔很高,氧气稀少,缺少食物。可以说
这节课学习状
是生命 的禁区。但是你知道吗?曾经有一支军队赤着脚跋山涉
水,走过了25000里长征。这支军队就是—— 中国工农红军。
3.背景介绍: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
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
态。




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6年10月结

束。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中央红军长征前约8.8万人,

到达陕北后只剩下约七千。
4.了解长征:
谈一谈长征路线,讲一讲长征途中的艰难,让学生们了解长




征的困难。
5.我们在上册曾学到过毛泽东同志的《长征》,对长 征有一
定的了解,今天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长征途中……一起走进课文
《金色的鱼钩》。
二、初读课文
1.认真听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
用什么样 的办法来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的?
2.和同学一起总结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预设:
(1)要素串联法。
(2)段意合并法。
(3)小标题概括法。
(4)关键句段综合法。
3.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1)独立阅读。





自主学习本
课的字词,阅读
并 概括主要内
容。以学生为
主,让学生做课
堂的主人。




(2)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将内容进行概括性叙述。

预设:课文讲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

嘱托,尽心尽力照顾三个生病的同志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

感人事迹。
三、感知理解
1.带着问题小组讨论交流。
(1)故事发生在什么背景下?
(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3)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哪里?
(4)老班长接受了怎样的任务?
2.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展示,明确:
(1)故事发生在长征途中,粮食紧张,情况恶劣。
(2)故事发生的时间:1935年秋天。



每个学生都参与,小组体
验,人人都是这
节课的主人。使
每个学生都有
不同程度的收
获。



(3)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草地行进中。
(4)老班长接受的任务是照顾三个病号。
3.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他的哪些言行中看出
来的?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老班长为了照顾别人而牺牲了,这多么令我们感动啊!下面

就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把令你感动的部分找出来并勾画,有感

情地多读几遍。
出示句子一:


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

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

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
预设:
(1)我读出了老班长的心理活动。他在为三个病号伤员着
急。
(2)我读出了老班长睡不好觉,因为他在为伤员担心。
(3)我觉得老班长为伤病员焦虑着急,他瘦得那么厉害,
也是为伤病员操心啊!
出示句子二:





学生边读边
思 考,在读中体
会,在思考中提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
高自己的理解
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
能力,在小组互
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预设:
(1)动作描写,我从这些动作里读到了老班长吃草根、鱼
骨的时候很痛苦。我很感动。
(2)神态描写,我读出了老班长的痛苦。
(3)读“我”喊出来的话应该快一些,读到结尾要停顿,
因为我的心情很难过。
四、感悟中心
1.思考:老班长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助合作中,提高
自己的语言表
达能力。





先自由朗



预设:从精神层面分析。
2.品读句子。
读、体会情感,
再通过文字描
(1)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 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
述体会老班长
(2)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
太脆弱!
(3)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
嘴边。
3.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一谈你的感受。
预设: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4.思考:为什么说鱼钩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五、课外延伸
1.讲一讲长征故事。
2.聊一聊解放军。
预设:海外救援、抗疫前线 救灾现场等。
六、作业布置
拿起你的笔,写下想对老班长说的话吧!
七、巩固提高
完成配套练习册。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尽职尽责
老班长 舍己为人 金色 鱼钩
忠于革命
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略读课文,描写的 是红军长征途中发
生的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
深刻。“鱼钩 ”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
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本文的教
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
的高尚的情操
和高度的革命
热情,让情感教
育深入学生心
中。











品质教育,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了人物
内心的表达方法。训练简要复述故事的 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
达能力。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难点是
理解“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这句话的含义。
一、给学生足够时 间自主学习。在这个环节中,我根据学生
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四道题,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
学习的过程中,小组中的成员可以互相讨论,时间是8分钟。这
4道题是这样的:(1)课文写 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的题目是
“金色的鱼钩”,这个鱼钩是金色的吗?作者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3)本文的
哪些内容让你深受感动,找出来, 并说一说让你感动的原因。(4)
把描写老班长神态的语句找出来,并说说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讨论的也很热烈,与
平常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 比。

教案序号: 课题:口语交际:即兴发言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年班:
教学目标:
1.掌握即兴讲话的基本技巧。
2.学会运用即兴讲话的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良好的语言、语文素养,增强对汉语的兴趣和认同感。
教学重点:
1.掌握即兴讲话的基本技巧。
2.学会运用即兴讲话的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良好的语言、语文素养,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增强对汉语的兴趣和认
同感。



师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
1.在生活中能够针对生活中 的事例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我
们日常交际的重要内容。下面这些事例,请你选择一个话题,表
达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


通过谈话的
形式导入新课
出示话题:吃野生动物、过奢侈生活、跨越公路护栏、扶摔开门见山,直奔
倒的老人。
学生自由选择话题,表达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
2.同学们做得很好。像这样没有准备就开始 发表自己观点的
发言就叫即兴发言。生活中有些场合,需要我们作即兴发言。什
么是即兴发言呢 ?怎样才能说得好呢?让我们开展一次口语交
际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即兴发言水平吧!
3.那 些经过深思熟虑写成稿子,甚至拿着稿子走到讲台上去
的发言,不是即兴发言。而没有特别的准备临场发 挥的发言就是
即兴发言。
4.即兴发言是临场有感而发的演讲,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下,
没有太多准备,让你快速组织语言,临场发挥。
例如爷爷奶奶过生日的时候,要求你临时表达自己的 祝愿;
你走在马路上突然被电视台采访;你的作文获了奖,临时要求发
表获奖感言;班里来了新 同学需要你对新同学致欢迎词。这些都
属于即兴发言。
二、小组交流
(一)首先让我们针对即兴发言展开一次讨论,请看讨论提
纲:
1.即兴发言有什么特点?
2.怎样才能做好即兴发言?
3.即兴发言的时候有什么注意事项?






本环节通过
小组交流可以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感受即
兴 演讲的魅力
主题。









学生根据交流提纲,进行讨论。然后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交
所在。同时鼓励
流成果。
学生大胆尝试。



(二)小组展示。
1.即兴发言有什么特点?
预设:
(1)即兴发言因为是临时的,所以要求发言者思维敏捷,
反应迅速,能够出口成章。
(2)即兴发言要注意气氛、场合和对象等,见什么人说什






么话,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想想要讲哪几点,先讲什么,后讲
什么,再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逐条说清楚。
(3)优秀的即兴发言常常以简练、含蓄取胜,必要时还可
以有点幽默。
2.怎样做好即兴发言?
预设:
(1)确定话题后,要迅速判断发言的主题,是致欢迎词,
还是获奖感言,还是答记者问……
(2)根据场合、对象、气氛等,快速理顺思路,确定围绕
这一环节
是在学习即兴演讲相关知识
的基础上对学
生的进一步提
高。为了能将知
识更好地运用< br>到实践中,在下
主题谈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哪一点需要多
一环节课 堂练
讲几句。
(3)情绪饱满,镇定从容,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逐条说
清楚。
3.即兴发言的时候有什么注意事项?
预设:
(1)仪态:站立姿势——目视前方,态度自然。
(2)发音:响亮、语速不紧不慢、语调抑扬顿挫。
(3)内容:紧扣主题,条理清楚。
(4)情感:情绪饱满,以情感人。
三、小组试讲
1.请选择一个话题,小组内试讲。
(1)班里来了新同学,班主任让你代表全班同学向他表示
欢迎。
(2)学校作文比赛获奖,老师临时让你发表获奖感言。
习时,教师要提
醒学生注意这
三点,使即兴演
讲达到更好的
效果。




学会运用
即兴讲话的技
巧,提高口语表
达能力。



(3)参加爷爷的寿宴,宴席上向爷爷说几句祝福的话。
(4)在街上玩耍,路遇电视台采访,记者让你谈谈对“小
学生带手机去学校”的看法。
四、我的风采
1.学生选择话题后,开始即兴发言。
首先有请选择给新同学致辞的同学发表欢迎致辞……
2.学生发言,老师随机点拨。
3.发言结束后,学生进行评价。
初试评价标准:
(1)谁的主题最明确,条理最清晰,表达最清楚?
(2)谁的声音最洪亮,仪态最大方,态度最自然?
(3)谁的感情最饱满,针对性最强,最符合场合?
(4)今天的活动让你有了什么新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自己拟一个即兴 发言的题目写在纸条上,折起来放
入盒子里,请其他同学随意抽取纸条,依据抽取题目作即兴发言。
六、课堂总结
在今天的即兴发言中,同学们都做得很好。大家都能够提前
打好腹稿, 想清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重点说什么。都能注意
说话的场合,能够针对特定的说话对象。展现了很优 秀的口语交
际能力。即兴发言或即兴演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平时
要注意积累,最重要 的还是勤加练习。
板书设计:
①提前打腹稿,想清楚重点说什么,先说什么,
后说什么。
即兴发言
②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即兴发言》后,经反思获得的启示主要有:
一、探究“即兴发言”式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师




培养良好
的语言、语文素
养,增强对汉语
的兴趣和认同
感。



生共同探究出“即兴发言”式口语交际的5条基本要求:①有共
同的 交谈话题;②兴致高、表达快、感染人;③体态自然大方,
用姿势辅助说话;④倾听耐心、专注,应答及 时、切题;⑤相互
促进话题的继续。这较好地把“口语交际”的形式和“即兴讲话”
的内容有机 地结合起来,并整合为一体。这既是本课特定教学内
容的客观要求,也是对本课教学实践的创新性探索。
二、发挥了学生口语交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由于学生在新
课开始后经充分探讨,清楚地明确了 “即兴发言”式口语交际的
基本要求,在“即兴发言”前又安排了分小组讨论演讲的话题、
内容 、方法等,所以在举行班级“小小即兴演讲会”的口语交际
时,学生表现出了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
三、较好地处理了“训”和“练”的关系。本课教学做到了
先“训”后“练”,“训”“练 ”结合,“训”中有“练”,“练”中
有“训”,以“练”为主。在学生明确了“即兴发言”式口语交< br>际的基本要求后,即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每两人自选一个话题进
行自主独立构思并练说,然后先在 小组交流、评议、修改,最后
每组推荐一个即兴演讲得最好的学生到台上进行口语交际。在台
上 进行口语交际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评议、修改,并对修改
好的部分进行再次展示、评议、演说。这样 以“练”为主,“训”
“练”结合的口语交际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学生的主动
性,发挥 了学生的创造性。

教案序号: 课题:语文园地四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年班:
教学目标:
1.梳理学过的课文,体会好的开头和结尾对文章的好处。
2.回忆学过的古诗,感受诗人运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效果。
3.回忆已学课文,体会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及文章表达效果的作用。
4.背诵并默写“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体会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1.梳理学过的课文,体会好的开头和结尾对文章的好处。
2.回忆学过的古诗,感受诗人运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文 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试着将学到的知识学着这样的方式融入自己
的习作中,并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 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师生活动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梳理学过的课文,体会好的开头和结尾对文章的好处,学
习作者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
2.回忆已学过的课文,体会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及文章
表达效果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 、 细读语句,品一品
1.回顾前面所学课文的开头与结尾,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由交流。
(1)预设一:关注首尾呼应。
文章的开头:
设计意图








师生共同
探讨相关文章开头、结尾的好
处,这既是本课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 被难
的教学重点,也
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是本课教学的
——《十六年前的回忆》
重要途径。让课
①自由朗读,说说你的发现。课件出示相关语段:
文章的结尾: < br>堂成为学生自
由发展的地方,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 ,
成为学生个性
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释放、自主学
——《十六年前的回忆》
习、主动探究的
②联系前文的开头,说说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地方。



③首尾呼应(前后照应),更突出“我”和母亲对父亲的怀

念,牢记父亲的被难日,使文章结构篇幅紧凑。
(2)预设二:关注设问式开头。
文章的开头: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
呢?
——《藏戏》
①指名学生朗读。
②这样的开头又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③ 交流体验妙处:这个开头表达方式新颖独特,用反问、排
比的形式先声夺人,强调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等方 面的突出特点,
同时,也为下文的着力描述面具的颜色、形状及作用埋下伏笔。
(3)预设三:关注开门见山式开头。
文章的开头: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 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
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
快 。
——《草原》
①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②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补充:开 头直抒胸臆,开门见山,只
用一个简洁的短句“这次,我看到了草原”,即抒发了老舍先生
为终 于能看到美丽的草原而感到自豪。通过景物描写,融情于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原一碧千里、明朗宽广 的特点,激发了读者
的阅读兴趣。
(4)预设四:以景烘情式结尾。
文章的结尾:
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





























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那个星期天》
①读一读,说说这个结尾的特点。
②交流这种结尾的好处:借助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如
描写光线的消逝其实就是表达男孩的期盼彻底破灭。
(5)预设五:侧面描写式结尾。
文章的结尾:
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在他身边 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
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 来了。
——《腊八粥》
①同桌交流这段结尾的特点。
②学生交流:通过侧面描写 ,如“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来体现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也给我们传递了一份如腊八粥一般
甜蜜的浓浓亲情。
3.交流所学,探寻规律。
一个好的开头,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一 个好的结尾,
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令人回味无穷。那么除了上面列举的这
些,你还发现了哪 些很好的开头或结尾呢?
4.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汇报。
二 、 联系课文,想一想



















通 过多媒
体课件展示外
1.下面的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如果删貌描写的好处,
去这些内容,是否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课件出示“词句段让学生在对比
运用”中的3句话 )
2.分男女生对比朗读相关语句。
3.边读边想,请学生发言说自己的感想。
4.结合语句,议一议。
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
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 我看到了他的脸。
朗读中感受外
貌描写在文章
表达上的重要
效 果。读与说的
结合,让学生真
正理解外貌描



预设一:“没戴 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父亲施写在写作中的
了重刑,“平静”说明父亲经历了残酷的折磨 后依旧坚强,“慈祥”重要作用。
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 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

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

耳朵,向两边拉。
 扁鼻子军官向前伸出两只大手,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
向两边拉。



预设二:通过“扁鼻子”“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等对军

官的外貌、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军官心狠手辣,非常残忍。

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

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

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 他没有什么模样。


预设三:通过外貌描写,把祥子这一普通但又有自己特点的

北京劳动人民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脸上的精神”“头上永远剃

得发亮”等描写,也体现了他积极向上的一种生活态度。
5.师生共同总结。
(1)学生发言。
(2)教师相机补充。




外貌描写在人物刻画时能起到加强的作用,对塑造人物的性

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回忆读过的古诗,感受诗人运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效果。




2.背诵并默写“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体会其中蕴含的

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 、 背诵古诗忆旧知



通过复习



1.请学生背诵本单元的《古诗三首》。
2.说一说这些诗都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托物言志)
旧知导入新课,
不仅巩固了 所
3.联系你读过的古诗,想一想:还有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学知识,也为学
品格和志向呢?
4.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二 、 学习诗句解诗意
1.学生交流。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
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
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赠刘景文》
2.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和同桌交流诗句的意思。
3.以上诗句中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4.学生交流,全班补充。
( 1)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表达作者
要像石灰一样,坚守清白,报效国家。
(2)墨梅反映了诗人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表明了
他不向世俗献媚的操守。
(3)“菊残犹有傲霜枝”反映了作者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秋
菊也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5.指名读、分组读诗句,读中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6.拓展延伸:联系读过的古诗,说说还有哪些事物被赋予了
人的品格和志向。
7.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8.教师小结,
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宋·王安石《梅花》
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唐·骆宾王《咏蝉》
——宋·苏轼
——元·王冕
——清·郑燮
习新知识做好
了准备。

























9.学生自由朗读熟记。
三 、 学习寓意深刻的谚语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名言警句,句句都是精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句能使我们受益一生的名言。
1.读名言警句。
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1)同桌互读,正音。
(2)指名读。
2.悟名言警句:这些句子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1)学生尝试回答,同桌互相补充。
(2)查找资料补充。
(3)教师重点指导。
①“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 待。”这句话出自《孔
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意思是:树希望静止不摆动,风却不
停息;子 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反映了“百善孝为先”
的重孝观念。
②“常将有日思无日,莫 把无时当有时”出自《增广贤文》,
意思是:在过富有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还像过富有生活时那样铺张浪费。这句
名言告诉我们要节约,不要浪费。
(4)连一连。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到。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忠言利于自己进步。
百善孝为先。
存心想求得却得不


好的语 文老
师可以让学生
爱上阅读。所以
推荐学生阅读
相关书刊,不仅
丰富 了教学内
容,更拓宽了学
生的知识面。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事情,就不知道它的艰难。
没有亲身经历过的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要节约,不要浪费。
3.背诵名言警句。
(1)教师引读。
(2)男女分组比赛读。
(3)指名背诵。
4.阅读古文长知识。
推荐阅读: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与启迪还 有很多,《增广贤
文》中有大量篇幅叙述了如何待人接物,希望大家课后有机会去
阅读此书。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请你说一说。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预设:
(1)写好作文的开头、结尾有技巧。
(2)托物言志的诗句可以表达人物的品格。
(3)人物的外貌和神态描写可以体现人物的精神内涵。
(4)富有哲理的诗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要多积累。
板书设计:


蜜蜂 梅花 月亮


托物言志
▶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涉及的内容较多,本次教学设计,教师充
分考虑到了以下两点:



1.注重学生的阅读。
本课有很多重要片段以及诗句和名言,读是 必不可少的教学
步骤,只有通过读才能有所体会,有所思考,有所发现,有所收
获。
2.查找利用资料帮助学习。
语文园地的教学中有许多古诗及古文名言,涉及到许多课外知识,那么,学生通过自主查找资料来了解学习内容,不仅可以
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还可以拓宽自 己的知识面。

动物图-中国四大名著


做梦梦见别人死了-孔繁森简介


1988年属什么-下载空间克隆器


可爱qq昵称-u盘没办法格式化


寻找自我-2018高考语文


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规定-增强法律意识


吴泽恒-渔樵仙


qq飞车大恶魔-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