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清平乐教案-新版推荐

萌到你眼炸
572次浏览
2020年12月02日 04:2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故乡是北京歌词-大的反义词

2020年12月2日发(作者:苏锦章)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大体把握词意。
2.理解黄庭坚在词作中流露出的惜春、恋春却不伤春的思想感情。
3.鉴赏这首词曲折新颖的结构和清奇的风格。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春 天一派朝气,生机勃勃的景象。古代文人最喜春天,但春天却又是稍纵即逝的美景,很多文人
写春时,都 不免表达一种惜春、惜时的情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黄庭坚的《清平乐》,看看他是如
何表达惜春的。
二、初读诗词,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读,借助注音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2.指名读,生评价。(注意读出节奏、情感)
3.范读,齐读。
4.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
宋著 名诗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与苏轼并称“苏黄”,是江西诗派创始
人。黄庭坚 的书法也自成一家,擅行书、草书,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三、再读诗词,整体感知。
1.阅读注解,掌握词意。
(1)全词的线索是什么?
(寻春:自行寻春—请人唤春—询问黄鹂。)
(2)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结果如何?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关键词在于“寂寞”。 )
2.交流对词意的理解。
(春天回到了哪里?到处都是一片寂静,找不到它的踪迹。如果有人 知道春天的去处,一定要喊它回
来同我们在一起。春天的踪迹谁知道呢?除非去问一问黄鹂鸟。可惜黄鹂 鸟的婉转啼鸣无人能理
解,只见它凭借着一阵风飞过了蔷薇。)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这首词写春天,词中有画,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在哪里?有什么作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br>手法,表现在“归”“行路”“唤取”“同住”等词语上。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
处觅得安慰。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天离开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情感冲
击。)
2.词人思想感情的变化经过了哪几个阶段?结合全词分析。
(春归无行路<寂寞伤春>→若 有人知<假设希望>→春无踪迹<更加失望>→问取黄鹂<最后希望>→
无人能解<彻底绝望>。觅春思 春伤春之情层层深化。)
3.感情的变化反映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此词为惜春之作, 全词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热爱和怀念,对美好事物的执
着与追求。)



4.你认为本词构思中最有境界的词句是哪些?请简单赏析。 < br>(“百啭无人能解”黄鹂鸟仿佛知道春天踪迹似的发出婉转的歌声,可这歌声人们谁也听不懂。表
达了词人的惋惜之情。)
五、诵读和背诵这首词。
六、总结诗词,拓展延伸。
师 :这是一首惜春词,表达作者惜春之情。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下片惜春之无踪影可以追
寻。用笔 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直至最后,都不一语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
意无穷。作者 大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奇。课下注意仔细体会,然后搜集整理
能表现惜春这一主题 的古诗词,和同学讨论交流,诵读。


清平乐
思春(归何处)
由现实到幻觉 惜春(无行路)
唤春(归来住)
问春(知踪迹)
由幻觉到现实 解春(蔷薇开)
惜春(不复归)


我在 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是古诗词教 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所以在设计教案及上课时,我都努力抓住古诗词
的特点来帮助学生更 好地学习。如抓住这首词“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
进行教学。

职业定位怎么写-小学生数学作文


财险公司-梁静茹所有的歌


童真童趣-中国矿业大学专业


香港十大珠宝品牌-永垂不朽是什么意思


领异标新二月花-中国公主图兰朵


教师节散文-windows10安装失败


梅尔贝里-风一样自由


表现友情的诗句-钢琴品牌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