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天边歌曲-坐上火车去拉萨歌词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与生活实际同行
小学数学与生活实际同行
摘要
:《数学课程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在生活、劳动和
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
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
然现象和社会现
象。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
知
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
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就是在快乐中学,效率也
会大大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巩固新知、应用新知
一、创设情境,让问题引入生活实际中。
“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具有引导学生
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
要作用。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通过情境设计、媒体使用、活动组
织、物质刺激等外在手段
达成目标。它可以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
的兴趣。例
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平移》时,某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金鱼吃小虫子”的童话情<
br>境,巧妙地设计了“小鱼金向左平移几格才能吃到小虫子”这一挑战性的问题,很自然地把
学生的
注意力引向对金鱼中有特征的部位,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较、体悟。
尽管在这样的过程
中学生有过挫折,有过怀疑,有过失误。但创设这样的情境就是让学生带
着问题去研究,在研究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发现判断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学生在
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
,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体悟、学习新知。
现代教学论认
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两个转化过程,一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
生的认知结构转化;二是有
学生的认知结构向智能转化。这种转化过程只有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才能实现。没有学习
主体的积极参与是没有办法学会数学的。在课堂教
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
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
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
生抽象、概括、比较、
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
: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
同向而行。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
,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
的表演: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作演示,表演场地在教室
内外自由寻找,
过5分钟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学生们兴致勃勃,个个洋溢着笑容开始了自己的演出。通
过
这次实际演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通过这些活动,拓宽了学生的感
性
认识,丰富了表象,同时也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
让学生经历操作
,并感悟其中的问题,激起的学生的思维,,放射出欲罢不能的情感元素,
从而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展开学
习讨论,从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找寻现实生活素材,练习、巩固新知。
练
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境。但也往往被呆板
的练习形式、乏
味的练习内容,把在学习新知识中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而无情淹没,使学
生愉快的心情
、振奋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扼杀和抑制。因此课堂练习要设计得精彩有趣,教学
中教师根据所学内容,设计
不同形式的练习。
1、练习形式要注意层次性。
设计不同类型、不同
层次的练习题,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
热情。比如“三角形内角和”中在运用
规律解题时, 先已知两角求第三角;再已知直角三
角形的一锐角求另一角,感知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之
和是90°;最后已知三角形的一角,
且另两角相等,求另两角的度数,或已知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均相
等,求三角形的三个角的
度数。以上设计,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不断掀起学生认知活动的高潮,学生学起
来饶有兴趣,
没有枯燥乏味之感。
2、练习形式要注意科学性和趣味性。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
学材料的兴趣。”教学时可适当选编一些学生
喜闻乐见的、有点情节又贴进学生生活经验以及日常生活中
应用较广泛的题目,通过少量的
趣题和多种形式的题目,使学生变知之为乐知。比如,本课在完成基本题
后,让学生在自己
的本子上画出一个三角形,要求其中两个内角都是直角。在学生画来画去都无从下手时
,个
个手抓脑袋,冥思苦想。这时教师说出“画不出来”的理由,学生们恍然大悟。
四、、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应用新知。
新的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
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
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
导学生深入生活
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比如,学生学完求平均数
应用题以后,我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来
了解某家、某厂或某队日常生活中的用电、用
水的平均费用,自己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平
均年龄等。在元、角、分的教学以后,我利用数学活动组织
学生开展模拟超市购物活动,教
师、学生互相充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通过买一些学习用品,让
学生自己明白元、
角、分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
人教版四年级《平移》
北师大版相遇问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平均数》
北师大版三年级《元、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