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论文)
英文祝福-南京三十四中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教学改革至今日,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一问题,为
什么我们
的应用题占用大量教学时间,却还是成为导致学生学习分化的主
要内容,应用题也仍是
学生眼中的“头痛题”?问题出在哪?本
人通过大量的听课调研,发现我们大部分教师在应用题教学时采
用的模式是:
这样“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教学活动封闭,应用题
题材内容的
组织呈现是定向的,教学活动是定向的,教师仍普遍
采用一问一答的讲解;二是教学目标封闭,往往以“
会解题”为
首要目标,注重解题技能、解题技巧的训练,忽视应用意识、应
用能力及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的培养;三是题材内容封闭,往往
是人为编造,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时代气息,缺少与其它
学
科的联系与沟通。学生仅仅是模仿解题,没有选择的权利,没有
思考想象的机会,更没有主动
探究、创新思维的时间与空间。教
学过程过分追求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严密性,追求答案的唯
一性。
我们大家都知道,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人的终身教育的起始
站,学习数学不应仅仅是为
了获取有限的知识和技能。我们的教
学更要注重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本领,获得终身受用的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学力,即让学生学会
学习,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和终身学
习打下基矗由此,“以学生
的发展为本”应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基于以上认识,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在理论指导下,逐步建
立“小学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新模式”,其基
本操作流程为:
下面以“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教学为例,对这一操作流程
予以阐释。
一、呈现材料,提出问题
这一教学环节包括两方面的任务:一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
学生自己提供(或师生共同提供),呈现与问题有关的材料,并
提出相关问题;二是激发学生学习应用题
的兴趣。
我们知道,教材中的应用题较多的是经过数学处理的“形式
化”常规习题,远离学生
生活实际。使得许多学生在它面前自信
心受到伤害,长此以往学生不但对应用题产生恐惧心理,也会丧<
br>失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所发生的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
教师应该让学生喜欢充满乐趣的生
活中的数学问题,所以有必要
对教材中应用题的选材,作一下改编。教材的编写是面向各地学
生
的,但不一定适合当地的实际,我们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
情况将书本上的应用题改编成学生身边的数
学问题,并创设一定
的情境呈现给学生。这种情境可以是一幅生活图景,也可以是图
表、对话、
文字叙述,甚至漫画等形式呈现数量关系。这样的教
学可以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背景中感知数学,激发他
们对应用题
的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将实际问
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
加以解决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应用意
识。
例如:呈现材料,提出问题。可
以这样设计:“六(l)班今
天要上体育达标训练课,要求分两组进行投掷垒球训练,即男生、
女生各一组,老师准备了20个垒球,你认为怎样分较合理?学
生提出两种意见:一是平均分即男、女生
分到同样多的垒球;二
是按人数多少分,即人多分到的垒球多,人少分到的垒球少。通
过讨论、
争议取得共识:按人数分较合理。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
题:男、女生各分到多少个垒球?
通过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面临的问题的确是他们自己的
问题,从而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心向,主动地参与探
索,寻求解决
问题的方法。
二、研究信息,主动深究
学习数学知识是学生主动建
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学习数
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才可能是有效的。因此,
在这一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促使学生带着积极的心态投身到探究知识
的过程中去。这一环节
的学习可以细化为两个步骤:一是独立尝试探索;二是合作交流
探究。
1.一独立尝试探索。
我们知道,真正的数学学习不是对于外部所授于知识的简单
接
受和累积,而是主体主动的建构。因此,即使就同一数学内容
的学习而言,不同的个体也完全可能由于知
识背景和思维方法等
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思维过程。由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各个学生的特殊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究方向,选
择自己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在
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
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当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应充分肯定其成
绩,
帮助他们必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当学生获得初步结果
时,教师又应督促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反
省;当学生遇到困
难时,教师不应成为“救世主”,把解决问题的方法、答案直接
告诉学生或作
过多的提示讲解,而应成为一个鼓励者和有益的启
发者--
提出适当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
位。
如:学生研究信息。思考:已有
的信息是否理解?能否解决
男生、女生各分到多少个垒球,求这一问题还需要了解什么信
息?(
教师在学生思考后提供六(l)班男生30人、女生20人
的信息)接着各自独立思考,提出解题设想。
有的学生应用份总
关系来思考解题方法
20=3:2,即是男生3份,女生2份,共5
份。男生分到:20÷5× 3,女生分到:(20÷5
×2);有的学生运
用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来思考(男生分到:3O:20=3:2,
20×
;女生分到:20×);有的学生运用正比例关系来解(男生
分到:设男生分到X个,=,X=12;女
生分到:20-12=8
个)。当然也有一些学生碰到了一些障碍出现一此错误或不合理
的现象
。此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
导学生主动反思探究过程。如当学生没有化简3
0:20,直接1列
式时教师可以问:观察一下,30:20是最简整数比吗?1可以怎
样?从而促使学生去思考、分析。
2.合作交流探究。
未来社会已辑来越注重个人
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
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
和吸取他人的意见等。因此,学校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
的培养,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组织引
导学生合作和讨论,可
以使他们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
对其他同
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从而使自己
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这样,既达到增强学生合
作精神的目的,
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等认知能力。
如:学生通过独
立思考,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了解题
设想。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同
一
个数学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式,
相互之间受到有益的启发。通
过讨论还能披露谬误,及时纠正学
生在数学思维活动中的偏差。这样学生既知道了不同的解题思
路、策略(可以根据份总关系来思考;也可以根据分数的意义来
思考;也可以根据正比例关系来思考),
也进一步掌I握了“转
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使学生不仅丰富自己的理解,又有利于
学习的广
泛迁移。
三、反馈点评,归纳总结
在独立探索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结
合
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阐述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得出的结论,使教师
以及学生相互
间了解他们真实1的思维活动,及时肯定其中的闪
光点予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产生强
大的内部
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同时,因为任何真正的认识都是以
主体已有知识和经验为
基础的,由于受到知识经验欠缺等限制,
总会出现一些错误,但我们应知道,其中一定具有“内在的”合
理性,我们不应对此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而应鼓励引导学生进
行积极的交流和自我检查、自我
反省,逐步体验成功。我们必须
坚信:学生学习数学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必能不断
增强他们的自信。
同时,研究信息、主动探究是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为使学
生主体的认知结
构更趋向稳定和加强,使主体对知识的理解更加
透彻和深刻,因此,在充分发散的基础上,教师应诊视学
生思维
过程中的每一个“成功点”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及解题策略,并尽
可能及时地让学生表达出
来,及时地总结、归纳,使这些数学思
想及解题策略及时纳入到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中去。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在主动探究,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所理解的知识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和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相互作
用,把新知识纳入(或
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以利于更好地迁移和运用。
如:在学生掌
握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后,设计这
样的习题“蔬菜专业户王大伯有一块地,面
积是2400平方米,
要种一些蔬菜,请你帮忙出出主意,种哪些蔬菜?按什么样的比
例来分配
?并算出各种蔬菜的种植面积。”
这样的应用题,由于问题情景是开放的,条件是开放的,解
题策略也是开放的,对学生富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
大胆想象,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应用题的应
用味。
我们认为,采用这一教学模式实施教学体现了现代教育具有
的主动性、民主性、自由选
择性、合作性和发展性等时代特征,
有利于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造能力。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为教
师提供一种以教学理论支撑的概括化
的教学原型,以利于教师在
运用模式及自己的教学经验组织教学时,达到对课堂教学结构驾
驭自
如,并能对模式变型,或创造出新的教学模式,最后进人无
模式境界,使学生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