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性论文)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古装mm-二人顶三人打一字
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摘要:新修
订的《小学数学大纲》十分强调数学与
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
学
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
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
活情
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
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
的事物中学习数学
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
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
魅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密切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
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
br>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
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
学科,
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学习。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
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让数学更多地
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
教学生活化”,学生学起来
就会感到亲切、真实,学
习兴趣特别浓厚。这样,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
1
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
展,具有重要的
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
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
的生活
内涵。
一、 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新知。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
br>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
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如我在
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过中
秋节,我选班上一名学生来举例:过
中秋节了,刘明
家4口人吃一个大月饼,怎样分才公平,才每人分得
一样多?学生讨论后,我出
示准备好的月饼,然后让
学生动手分一分,要求分得一样多„„最后,得出按
人数分成4份,每
份同样多,这叫“平均分”。这样
利用人分物品的生活现象,引出“平均分”,不但使
学生增加
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而且使学生对新概念感
到新颖、亲切。再如,在学习一年级的“加减混合计
算”时,我通过学生坐公共汽车上、下客人的现象来
引入。在学习“认识周长”时,我让学生在操场上跑
2
一圈,问他们跑的路程是指操场的什么?这就是我们
这节课要学习的“认识周长”。
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使学生对
数学有一个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二、 联系生活画面,学习新知。
数学是
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
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学生能够轻松地学习数
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
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
br>作活动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
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
析和综
合能力。
比如我在教学“简单的分数加法”时,创设生活
场面,每个学生拿出
两个八分之八的圆,先让学生组
成小组给圆涂色(涂成不同的几份),然后把两个圆
重叠,看一
下两个圆的涂色部分加起来是多少?这样
一来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
我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师生互当售货员和顾
3
客进行购
物活动,对于一些学困生,我还带着他们去
学校商店,通过购买学习用品,让他们了解元、角、
分之间的关系,这些知识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生容
易接受。学习“测量”时,我让学生亲自测量书的长
度、课桌的长度、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度等。学习
“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
相向而行、
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
解题规律的联系与区别,我选两
名学生搞了一次小小
的表演:表演场地在教室内,两个学生听教师的口令
表演相遇问题中的三种
情况,学生们兴致勃勃,带着
强烈的愿望学习,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
解。结合学生的
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
倍的教学效果。
三、 挖掘生活素材,巩固新知。 数学知识需要得以巩固,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
熟练应用。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
练习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
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培养
学生的创
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
比如,在教学“百分
比”的知识后,我设计:在
一个布袋里放6个同样的小球,分别标上1-6六个数
字,老师和学
生轮流每次从袋中摸出2个小球,如果
球上两数相加和为偶数学生赢;和为奇数教师赢,比
赛结
果教师赢的次数多。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并把各
种情况一一列出,得知和为偶数有6种情况,和为奇数有9种情况。老师赢的可能性占60%,学生赢的可
能性占40%,所以老师赢的次数多。学习了
“长方形
的面积公式”后,让学生计算课桌的面积、黑板的面
积、教室的面积等。学习了“三角
形的面积公式”后,
让学生算一算做一块红领巾所需要的布料。这样,学
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
印象。
四、 深入现实生活,应用新知。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
br>注意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而新教学大纲指
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解决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
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
活实际,去解
决一些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5
比
如,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
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让学
生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帮助班级或学校修理桌椅。学
习了“圆”的知识后,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
什
么车轮的形状是圆形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
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盆底、锅盖等圆
心在哪里。
通过这些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使学生
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
应用的广泛性。学
生深切的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身边就有数学,数学
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
知识,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
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同时也增强了数学的亲
和力,激发学
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
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
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
题生活化。让学生感受数
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从数学的角度
去观察、分析现
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
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6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M].2.人
民教育出版社,2009.
[2]庞维国.自主学习-
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1.上
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关于构建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体系研究方案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