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

温柔似野鬼°
520次浏览
2020年12月02日 06:5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黑头导出液使用方法-职工工伤保险条例

2020年12月2日发(作者:全增嘏)



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误区
及原因分析
建始实小姚敏 所谓主题图是指能反映数学课中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所要
学习的知识内容、带着浓浓的生活情境的图画 。
它是数学教材的一大特色,体现了“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
验和体验”的基 本理念。主题图往往是寓知识、思想、情感于一体的图画,贴近
生活,有人物、有情节,色彩鲜艳,主题 鲜明,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但在使用
的过程中,我发现理想和现实总有一段距离。主要表现在:
问题1:弃之不用——淡化了主题图的承载功能一部分教师(特别是教龄长
的教师),对旧教材的知识 点很熟悉,认为反正是掌握某个知识点,主题图教
不教无所谓。比如,一年级上册的“8加几”教学,原 先的教材是没有主题情景
的,教“8加几”一般从复习“9加几”迁移引入,教材则以主题图的形式引入 ,但
由于“主题图”的情境信息比较丰富,如果教师引导不当,学生就容易在主题图
中流连忘返 ,从而影响算法探索与交流。这时,不少教师就开始打退堂鼓,又
回到直接出示算式的老路上去了。 < br>我觉得这些教师忘了十分重要的一点——在教材中,不再单列“应用题”教学
单元,学生应用意识 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渗透在计算教学之中。也就是说,这里
的主题图既承担着计算教学的功能,又承载着培 养学生从复杂的情景中收集有
用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重要任务。所以说,忽视主题图的存在,淡化它的功
能,那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问题2:随意更换——曲解了主题图的编写意图比如一年级下册《 认识100
以内的数》的教学。教材的主题图是“数扣图”,有不同颜色的扣子,边变数边
穿起 来,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体会它比以前学
过的20大得多,了解生活中 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可是,有一
位教师在处理教材的过程中把这些都删除了,代替的是 一张十乘十的“百格
图”,用“百格图”来代替“数扣图”,其实是没有读懂教材。十格十格出示的百格
图虽然有利于学生估数,能很快地10个10个地数到100,但思维含量被大大降
1 7



低。而“数扣图”却打破了这种静态的存在,力图把数学还原于生 活,不给学生
一种定势,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思维空间。
问题3:过分铺展——忽视了目 标的有效落实例如在《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中,有位老师是这样组织的:先出示了主题图,当小朋友 看到了主题图后
都显得兴趣盎然。于是,老师抓住这个契机,问:“小朋友,从图中,你发现了
什么?”小朋友们可兴奋了,嘴里只嚷嚷着:“我知道!我知道!”“我发现了一个
铁盒……”“我看到 有好多月饼”。这时旁边传来一个小朋友的声音:“老师,我觉
得他说得不对。”“哪里不对呀?”“我 认为不是月饼。”“就是月饼,盒上写着
呢。”还没来得及等老师开口,第二小朋友已接上话了,“我觉 得不是铁盒”……于
是,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开了。可以说,在接下来的10分钟里,小朋友的注意力几乎全到这两个问题上了。一节教学课只有40分钟,像这样绕一个
圈子,学生还不能发 现其中的数学问题,不但冲淡了“数学味”,更影响了“双基”
的落实。难怪有的老师说,现在有些数学 课上成了说话训练课。
问题4:使用单一——缺少了应有的灵活处理在听课中发现,一些教师在使用主题图时,出现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
息?)——找出数学问 题——解决数学问题——巩固练习,很少有新的突破。
以上四大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主题 图使用的效果。因此,在
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一味的迷信和盲从,应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 br>同学生的实际,对主题图进行“理解内涵、动手操作、动态展示、适度增删、把
握时机、灵活改编 ”等有效地处理,从而使“主题图”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提
高学习能力的有效载体。
小学 数学主题图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误区及原因分析建始实小姚敏所谓主题
图是指能反映数学课中所要解决的数 学问题、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带着浓浓
的生活情境的图画。它是数学教材的一大特色,体现了“从学生 已有的经验出
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主题图往往是寓知识、思想、情感于
一 体的图画,贴近生活,有人物、有情节,色彩鲜艳,主题鲜明,深受学生们
的喜爱。但在使用的过程中, 我发现理想和现实总有一段距离。主要表现在:
问题1:弃之不用——淡化了主题图的承载功能一部分 教师(特别是教龄长
的教师),对旧教材的知识点很熟悉,认为反正是掌握某个知识点,主题图教
2 7



不教无所谓。比如,一年级上册的“8加几”教学 ,原先的教材是没有主题情景
的,教“8加几”一般从复习“9加几”迁移引入,教材则以主题图的形式 引入,但
由于“主题图”的情境信息比较丰富,如果教师引导不当,学生就容易在主题图
中流连 忘返,从而影响算法探索与交流。这时,不少教师就开始打退堂鼓,又
回到直接出示算式的老路上去了。
我觉得这些教师忘了十分重要的一点——在教材中,不再单列“应用题”教学
单元,学生应用意 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渗透在计算教学之中。也就是说,这里
的主题图既承担着计算教学的功能,又承载着 培养学生从复杂的情景中收集有
用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重要任务。所以说,忽视主题图的存在,淡化它的 功
能,那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问题2:随意更换——曲解了主题图的编写意图比如一年级下册 《认识100
以内的数》的教学。教材的主题图是“数扣图”,有不同颜色的扣子,边变数边
穿 起来,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体会它比以前学
过的20大得多,了解生活 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可是,有一
位教师在处理教材的过程中把这些都删除了,代替的 是一张十乘十的“百格
图”,用“百格图”来代替“数扣图”,其实是没有读懂教材。十格十格出示的百 格
图虽然有利于学生估数,能很快地10个10个地数到100,但思维含量被大大降
低。而“ 数扣图”却打破了这种静态的存在,力图把数学还原于生活,不给学生
一种定势,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 的思维空间。
问题3:过分铺展——忽视了目标的有效落实例如在《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 中,有位老师是这样组织的:先出示了主题图,当小朋友看到了主题图后
都显得兴趣盎然。于是,老师抓 住这个契机,问:“小朋友,从图中,你发现了
什么?”小朋友们可兴奋了,嘴里只嚷嚷着:“我知道! 我知道!”“我发现了一个
铁盒……”“我看到有好多月饼”。这时旁边传来一个小朋友的声音:“老师 ,我觉
得他说得不对。”“哪里不对呀?”“我认为不是月饼。”“就是月饼,盒上写着
呢。” 还没来得及等老师开口,第二小朋友已接上话了,“我觉得不是铁盒”……于
是,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 地争论开了。可以说,在接下来的10分钟里,小朋
友的注意力几乎全到这两个问题上了。一节教学课只 有40分钟,像这样绕一个
圈子,学生还不能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不但冲淡了“数学味”,更影响了“ 双基”
的落实。难怪有的老师说,现在有些数学课上成了说话训练课。
3 7



问题4:使用单一——缺少了应有的灵活处理在听课中发现,一些教师在使< br>用主题图时,出现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
息?)——找出数学 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巩固练习,很少有新的突破。
以上四大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主 题图使用的效果。因此,在
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一味的迷信和盲从,应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
同学生的实际,对主题图进行“理解内涵、动手操作、动态展示、适度增删、把
握时机、灵活改 编”等有效地处理,从而使“主题图”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提
高学习能力的有效载体。小学数学主题 图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误区及原因分析建
始实小姚敏所谓主题图是指能反映数学课中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所要学习的
知识内容、带着浓浓的生活情境的图画。它是数学教材的一大特色,体现了“从
学生 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主题图往往是寓知
识、思想、情感于一体的图画 ,贴近生活,有人物、有情节,色彩鲜艳,主题
鲜明,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但在使用的过程中,我发现理 想和现实总有一段距
离。主要表现在:
问题1:弃之不用——淡化了主题图的承载功能一部分 教师(特别是教龄长
的教师),对旧教材的知识点很熟悉,认为反正是掌握某个知识点,主题图教
不教无所谓。比如,一年级上册的“8加几”教学,原先的教材是没有主题情景
的,教“8加几”一般 从复习“9加几”迁移引入,教材则以主题图的形式引入,但
由于“主题图”的情境信息比较丰富,如果 教师引导不当,学生就容易在主题图
中流连忘返,从而影响算法探索与交流。这时,不少教师就开始打退 堂鼓,又
回到直接出示算式的老路上去了。
我觉得这些教师忘了十分重要的一点——在教材中 ,不再单列“应用题”教学
单元,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渗透在计算教学之中。也就是说,这里
的主题图既承担着计算教学的功能,又承载着培养学生从复杂的情景中收集有
用信息,提出数学 问题重要任务。所以说,忽视主题图的存在,淡化它的功
能,那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问题2: 随意更换——曲解了主题图的编写意图比如一年级下册《认识100
以内的数》的教学。教材的主题图是 “数扣图”,有不同颜色的扣子,边变数边
穿起来,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 ,体会它比以前学
4 7



过的20大得多,了解生 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可是,有一
位教师在处理教材的过程中把这些都删除了,代替 的是一张十乘十的“百格
图”,用“百格图”来代替“数扣图”,其实是没有读懂教材。十格十格出示的 百格
图虽然有利于学生估数,能很快地10个10个地数到100,但思维含量被大大降
低。而 “数扣图”却打破了这种静态的存在,力图把数学还原于生活,不给学生
一种定势,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 性的思维空间。
问题3:过分铺展——忽视了目标的有效落实例如在《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 学中,有位老师是这样组织的:先出示了主题图,当小朋友看到了主题图后
都显得兴趣盎然。于是,老师 抓住这个契机,问:“小朋友,从图中,你发现了
什么?”小朋友们可兴奋了,嘴里只嚷嚷着:“我知道 !我知道!”“我发现了一个
铁盒……”“我看到有好多月饼”。这时旁边传来一个小朋友的声音:“老 师,我觉
得他说得不对。”“哪里不对呀?”“我认为不是月饼。”“就是月饼,盒上写着
呢。 ”还没来得及等老师开口,第二小朋友已接上话了,“我觉得不是铁盒”……于
是,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 语地争论开了。可以说,在接下来的10分钟里,小朋
友的注意力几乎全到这两个问题上了。一节教学课 只有40分钟,像这样绕一个
圈子,学生还不能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不但冲淡了“数学味”,更影响了 “双基”
的落实。难怪有的老师说,现在有些数学课上成了说话训练课。
问题4:使用单一— —缺少了应有的灵活处理在听课中发现,一些教师在使
用主题图时,出现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
息?)——找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巩固练习,很少有新的突破。
以上四大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主题图使用的效果。因此,在
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 一味的迷信和盲从,应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
同学生的实际,对主题图进行“理解内涵、动手操 作、动态展示、适度增删、把
握时机、灵活改编”等有效地处理,从而使“主题图”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 识,提
高学习能力的有效载体。
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误区及原因分析建始实小姚 敏所谓主题
图是指能反映数学课中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带着浓浓
的生活 情境的图画。它是数学教材的一大特色,体现了“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
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 本理念。主题图往往是寓知识、思想、情感于
5 7



一体的图画,贴近生活,有人物、有情节,色彩鲜艳,主题鲜明,深受学生们
的喜爱。但在使用的过程 中,我发现理想和现实总有一段距离。主要表现在:
问题1:弃之不用——淡化了主题图的承载功能一 部分教师(特别是教龄长
的教师),对旧教材的知识点很熟悉,认为反正是掌握某个知识点,主题图教< br>不教无所谓。比如,一年级上册的“8加几”教学,原先的教材是没有主题情景
的,教“8加几” 一般从复习“9加几”迁移引入,教材则以主题图的形式引入,但
由于“主题图”的情境信息比较丰富, 如果教师引导不当,学生就容易在主题图
中流连忘返,从而影响算法探索与交流。这时,不少教师就开始 打退堂鼓,又
回到直接出示算式的老路上去了。
我觉得这些教师忘了十分重要的一点——在教 材中,不再单列“应用题”教学
单元,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渗透在计算教学之中。也就是说, 这里
的主题图既承担着计算教学的功能,又承载着培养学生从复杂的情景中收集有
用信息,提出 数学问题重要任务。所以说,忽视主题图的存在,淡化它的功
能,那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问题 2:随意更换——曲解了主题图的编写意图比如一年级下册《认识100
以内的数》的教学。教材的主题 图是“数扣图”,有不同颜色的扣子,边变数边
穿起来,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100有 多少,体会它比以前学
过的20大得多,了解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可是,有一< br>位教师在处理教材的过程中把这些都删除了,代替的是一张十乘十的“百格
图”,用“百格图”来 代替“数扣图”,其实是没有读懂教材。十格十格出示的百格
图虽然有利于学生估数,能很快地10个1 0个地数到100,但思维含量被大大降
低。而“数扣图”却打破了这种静态的存在,力图把数学还原于 生活,不给学生
一种定势,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思维空间。
问题3:过分铺展——忽视了 目标的有效落实例如在《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中,有位老师是这样组织的:先出示了主题图,当小朋 友看到了主题图后
都显得兴趣盎然。于是,老师抓住这个契机,问:“小朋友,从图中,你发现了
什么?”小朋友们可兴奋了,嘴里只嚷嚷着:“我知道!我知道!”“我发现了一个
铁盒……”“我看 到有好多月饼”。这时旁边传来一个小朋友的声音:“老师,我觉
得他说得不对。”“哪里不对呀?”“ 我认为不是月饼。”“就是月饼,盒上写着
6 7



呢。”还没来得及等老师开口,第二小朋友已接上话了,“我觉得不是铁盒”……于
是,小朋友们你一言 我一语地争论开了。可以说,在接下来的10分钟里,小朋
友的注意力几乎全到这两个问题上了。一节教 学课只有40分钟,像这样绕一个
圈子,学生还不能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不但冲淡了“数学味”,更影 响了“双基”
的落实。难怪有的老师说,现在有些数学课上成了说话训练课。
问题4:使用单 一——缺少了应有的灵活处理在听课中发现,一些教师在使
用主题图时,出现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出示主 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
息?)——找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巩固练习,很少有新的突 破。
7 7

如何按摩前列腺-2019四川高考


如何卸载office-西班牙港


兄弟的歌-女性脚后跟疼痛的原因


朗朗上口-亲朋密友


excel中输入身份证号码-忘记你我做不到mv


唯美意境女生头像-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天正软件下载-郭丛斌


休闲娱乐创业项目-中国传统节日大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