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论文:浅议开放式数学教学
杜郎口中学学习心得-你迷上了我
小学教学论文:浅议开放式数学教学
【摘 要】: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要
学有价值的东西,
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成长.但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
自主性
、创造性,让学生全面发展呢?开放式教学可以为解决上述问题
起到一定的作用.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注重
知识的讲解,把教师的讲述定位
为主体部分,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开放式<
br>教学则强调了解决问题的过程。
【关键词】:开放式 创设情境 小组合作 自主探索
讨论
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探究一个数学问题,一般先创设问题情境,在情境中,引出
要解决
的数学问题是什么,让学生知道我们将要探究什么,一个好的教学问题
情境能够激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入教学。
1、从具体的现实情景中引入
学生探索学习的主动性往往来自
于知识的诱惑和问题的情境。《数
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师可根
据教学内容、生活实际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产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引
入一种参与问题解决的情
境之中,使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主动
探索动机。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由“幸运52
”节目的猜
词游戏引入,教师先说游戏规则;一会儿大屏幕上会出现一些词(转圈、
走路、开门
、跳绳、开车),同学们先理解词的意思,然后用动作表示
出来。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面向大家,让他
根据大家的动作猜出这个
词并说出来。接下来一人猜词,其他学生用动作表示看到词的意思。再
1 6
让学生看书,从而引出两种不同的运作方式,这样由猜词游戏引入,很
好的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状态。再让学生看读
书要求,这样使学生知道学习内
容,明确学习目的,带着问题和任务看
书,使学生有思考的内容,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学的更积极更主动。
2、在问题情景中引入
问题能够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勇于思考,乐于探索,积
极投入到新课的探究中。 <
br>在教学“乘法的简便算法”时,出示题目:125×16,教师说:“老
师能直接口算出125和
16的积是2000.”很多学生都怀疑,不进行笔
算,答案能正确吗。教师接着又问:“你想知道老师
是使用了什么超能
力吗?”带有挑战性的情景把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一下子转移到
了要学
习的问题上来了,为学生后面顺利地学习乘法分配律奠定了基
础。
二、自主探索,尝试解决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学生只有在充满活力的的课堂中学习、实践,
在自主探究中去动手操作,
合作交流,才能成为具有探索精神和实践能
力的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探索精神被激发,就容易迸发
创造的火
花,教师为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创设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具体的操
作中去感知、体
会、感悟知识形成的过程。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
课内容时:在认识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时
,没有告诉哪是圆心、
半径、直径,而是让学生在通过折一折,看一看,想一想的活动中,让
学
生去体会去感悟,然后让他们互相交流发现了什么秘密,进而很自然
2 6
地得出:哪是圆心、半径、直径。并且很自然得出在同一个圆中,直径
和半径的关系。并知道直径是圆内
最长的线段。然后进一步又设计了这
样一个环节: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对圆有了哪些认识?让学生各抒己
见,
详谈自己的收获!然后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些教具:一些圆形物品、
两支笔、钉线、圆规
等。进而抛出:“那么怎样能画出一个圆呢?下面
咱们进行一次画圆比赛,你想用什么画圆就用什么画,
你想画多大的圆
就画多大的圆,看谁想出的方法多。”然后让学生再进行交流自己的画
法。从而
得出:要画一个圆,首先要确定圆的位置,圆的位置需要圆心
的位置来确定;圆的大小是由半径的长短决
定的。然后让学生画出一个
半径是5厘米的圆,然后又设计一个问题:谁能画一个直径是8厘米的
圆?最后又进行拓展:我们学校要建一个直径是20米地圆形花坛,怎
样画呢?把生活实际和所学知识
紧密的联系,让孩子感受数学的价值,
促进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整个过程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围绕问题
积极
主动的操作、观察、比较、试探,在动手、动口、动脑中积累感性材料,
建立表象,初步体
验数学思维和方法,力求把教学内容涉及成物质化活
动。只有做了,才会真正理解。在学生动手中学习,
在动手中思维,在
体验中发现,在体验中发展,从而不断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
了事半
功倍的效果
三、讨论学习,相互学习
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交流,在交流中相互理解,在交流
中丰富、完
善或修正自己的思路,在交流中体会合作的力量,在交流中既学会如何
3 6 <
/p>
听取别人的意见、发现别人的长处,又学会表达自己,完善自己。因此,
人与人之
间的讨论交流也是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实践研究中,我把前后桌4人编为一个小组,
并对小组的合作交
流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组内每一个学生都要讲述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
其他组
员的想法并对其想法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要一个一个地讲,对
于讲的学生来说,要把自己的想法尽可能
地表达清楚,要讲的有条理;
对于听的学生来说,要认真仔细听,尽可能先站在发言的这个学生的立场上加以理解,如果有疑问可以提出来共同讨论。在小组交流中,如果
后面几个学生的发言与前面的
学生发言相近,要说得简单一些。通过这
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并通过交流使学生学会
倾听,
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相互学习,达到共同前进的目的。
四、小组合作,思想活跃 传统教育以教师的教授为主导,教师讲学生记,学生只是被动的接
受知识,这种教育教学方式,严重
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小组合作学习使
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亲自参与探究知识,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的个性
得
到张扬,智慧得到锻炼。这样的学习方式就把学生从单一、被动、不平
衡的师生关系中解脱出
来,让学生有自主、平等的锻炼机会,使学生积
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真正的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做课堂
的主人。改变传统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的单调模式,建立平等交流、相
互促进的和
谐氛围,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也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
健康、全面地发展。
4 6
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我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它
一共有几个面
?学生用不同的途径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于是我又问你
是怎么数的呢?小组开始纷纷讨论并进行了汇报
。一组汇报:长方体一
周有4个面,上下还有两个面,所以一共有6个面;二组是这样汇报的:
长方体有三组相对的面,分别是: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
面,所以长方体有6个面;三组的
同学说: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一样;
四组是这样认为:长方体有12条棱和8个顶点……。在小组合作中
学
生有了收获,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学生在课
堂学习中出现障碍或
分歧时,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教师要适时的巡视,及时发现小组合作中的问题,
并进行纠正、指
导和点拨;要调控好小组合作,避免出现混乱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可以
使“不同
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以达到张扬学生的个性、培
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五、解释应用,拓展延伸
通过开放式的教学,学生研究、探索了新的知识,效果如何呢?新<
br>知识的巩固,只有通过适当的练习,才能得以巩固理解,才能逐步形成
技能。练习的设计要有目的
性、层次性,重点突出,形式要多样。例如:
在学生学了百以内数的认识之后,让学生做填数题(
)、( )、( )、
(50)、( )、( )。学生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填写之<
br>后,老师要问:“还可以怎么填。”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
进一步观察、思考、解决问
题的愿望。他们就会很积极的解决“还可以
怎么填”这一问题方案。之后再问:“这些数的排列有规律吗
?“,同
5 6
学们又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出了填数的方法。最后
,再利用规
律进行练习。以此来巩固初步掌握的填数规律,提高思维和应用能力。
六、整理汇报,师生总结
学生小组交流,能够极大地发挥主体积极性,但仍需师生共同的疏
通、理解,寻找解决问题的
最优途径。教师应引导全体学生尝试归纳、
整理各个小组的研究成果,掌握所学知识及学习方法,并积极
寻求规律,
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我们的做法是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每个小组
选好一名代表
(可以小组内同学轮流担任发言代表)记录好小组讨论交流的成果,向
全班汇报本
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要力求发言简捷,有针对性,
特别是说一说本组独特的、新颖的研究成果,
之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答
案,并找出其中最有价值的解决方法在全班推广。
参考资料:
1.《山东教育》2008年28期
2.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
科学版)2001年第二期
3. 卢元锴、陶礼光、陈爱苾、钟祖荣主编《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
4.石中英、王卫东主编、于建福著:《素质教育》
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