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1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主体地位体现
故宫太和殿-腾讯qq空间打不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主体地位体现
摘要:新世代的课堂教学最大的特征是让学生成为
课堂教学的主体,强调学生的自
主学习和在课堂上的积极主动的参与,注重学生的主体教育,打造以生为
本的高效课堂。
这就意味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完善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学生实际出发,打<
br>造新的小学数学课堂。对此,本文着重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进行
了深入探究
,以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完善教学方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新世纪的课堂教学最大特征是
让学生自主化,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教育。为了适应时代的需
求,要求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
两个方面做出调整。作为教师来说,需要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
放权,给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空间;作为学生来说,也要改变之前被动学习的状<
br>况,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够提升
课堂教学效
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方方面面做出改变。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一线的
数学教师,我结合教学实践谈
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师的教学方法会影
响学生的学法,进而影响教学效果。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
断深入发展,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教学模式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普遍推进。作为数学教师
来说,需要接受新理念,主动应用新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服务
于学生学习。
(一)遵循教育规律,给学生参与课堂的空间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使很
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把关注点放在了成绩和分数上,关注结果而往往忽视过程。但是从
学生认知的规律
来看,知识的学习是由过程到结果的流程,没有过程中的体验和积累,
便难以在学生原有基础上牢固构建
新知,这也是新课改三维教学目标中强调重视过程和
方法的缘由所在。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在发现式
、探究性的教学模式下往往积极性
更高,思维更容易被调动起来,才能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才能够在
此基础上发现、
质疑、探究、总结,进而收获新知识。所以,要想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我们在<
br>教学思想上必须要接受新理念,学习新要求,进而遵循教育规律,调整教学方法。
(二)深刻认识教学的联动关系,实现教学相长真正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的教和
学生的学之间的双向
互动过程,但是在旧有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说的太多、包办的也多,
是课堂的“主宰”,这样的模式下一
方面学生学习被动,另一方面学情难以及时地反馈给
教师,这样会导致教和学之间的脱节,这无疑会影响
教学效果,导致低效教学甚至无效
教学。我们一定要清楚,教学的核心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是一体的,
是不可分割的。
所以真正的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这就是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课<
br>堂教学主导者的真正呈现。要想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变和调整,
引导学生
转变学习态度,由“学会”转变为“会学”,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才会确立,
同时也有利于提升
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非常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
(三)重视教学活动,提升实效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
来说,因为知识积累的欠缺和
学习能力有待提升,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最好的学
习过程还是
由具体感知到抽象升华的过程,这就需要学生去体验和感受,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应用学生活动来辅助教学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模式。教师要在教学方法合理选择的基础上,
把感性直观的
学生活动融入其中,最好是把学生的多种感官都调动起来,这样学生的兴
趣会大大提升,会主动去参与、
讨论、分析,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发现新知识,构建属于
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体现主动、和谐、民主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
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此新颁
布的课程标准也再次强调,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在人格
上是平等的。在教
学过程中,师生关系也会影响教学效果,亲其师信其道。反之,师生关系的僵化往往会
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会影响学生的成绩。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平等、尊
重的基础
之上,教师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名学生,正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千万不要把“分数”当成是
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具体来说,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对
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要分层次提出要求和进
行指导,对于每一名学生都要公平,鼓励学
生参与教学活动并进行积极地引导,理性对待学生学习过程中
出现的问题,给予学生必
要的人文关怀,这样才能够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够积极、大胆
地参与
课堂教学中。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这些方面。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平等对待每
一名学生学生的成长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家
庭氛围、周围环境都会造成学生在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等方面
的不同。面对这样的差异,
教师要学会尊重,耐心包容,要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有其可塑性
,只要我们耐心等待,用
心引导,学生一定会学有所得。
(二)差异性引导,成就自我学生个
体上的差异性意味着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来统
一要求每一名学生,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成全学生,成就自我
。所以在进行数学教学时,
我们要注意层次要求的差异性,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学习目标。对于优
等生生,
可以额外提供一些学习建议,推动其拔高提升;对于中等生,要求其做好当前,巩固提
升;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寻找自己数学学科中的增长点在哪里,然后提供助力,辅助
提升。这样学生都
会有目标,有努力的方向,才能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属于自己的收获,
成就自我。
(三)创设
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生要想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需要我
们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条件,其中最
有效的途径就是给学生创设有利于其参与的情境。小
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
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
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
推理、交流等活
动,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知识本身就是源于生活的,但是随<
br>着知识学习的深入有些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在提高,这无疑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
度。这种情
况下就需要给学生具体情境的引导,把看似有难度的知识融入到学生熟悉的、
感兴趣的情境之中,这无形
中会减轻学生畏难的心理压力,从而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
课堂教学中来,乐于参与其中,在实践中、体
验中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收获新
知识,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
三、有效参与,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受新课改潮流的影响,很多教师
都开始重视调整教学方
法,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但是一些教师的关注点是课堂的外在形式,学生
在课
堂上表现得很活跃,但是实际学习效率不高;对于一些关键问题和重点问题,教师不敢
交给
学生去探究,导致学生活动实效性不高。所以我们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参与,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性。
(一)尊重主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学
习的主
人,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平行与垂
直”的教学案例:课一
开始,教师先让学生初步感受“平面无限性”的数学活动。即让学生
拿着一张纸闭上眼睛展开想象:把手
中的白纸看作一个平面,这个平面在不断地变大、
变大,变得无限大,在这个无限大的平
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另一条直线。想
一想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会是怎样的,并在白纸平面上
画出来。此时,学生的兴趣极
高,想象也十分丰富,画出了各种相交和不相交的情况,更让人惊喜的是有
一些学生画
出两条直线延长后重合的情况,从而有效地突破了学生思维上的障碍。
(二)重视
操作,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在学习“平行与垂直”的概念时,教师先展示学生
的作品为学生自主分类提供丰
富的信息资源,并围绕本课时的重难点:两条线没有交点,
两端距离处处相等;有交点,相交形成角,展
开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数学活动,让
学生初步体验、感受、理解“平行与垂直”本质特征。学生对“
平行与垂直”有了初步的感知
后,让他们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再通过组内交流及看书质疑等,使学生进
一步理解“平
行与垂直”的特征,并概括其概念,再引导学生从“位置与方向”的角度思考、体验:平行
线的方向相同,垂线的方向不同。这样加深学生对“平行与垂直”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三)
关注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和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的积
极参与,特别是关注学生对学
习过程的参与和体验,使学生在直观的感受中认识知识,
这样就能够深化自己的认识,强化对知识的掌握
程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多媒
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知识并深化理解,然后我们再顺势引入
新知识,给学生学习
提供扶手,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仅收获知识,还能够提升自己的数学认识,体会
数
学学习的现实意义。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数学学具、教具的辅助作用,
让学
生去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数一数、说一说,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同具体的实物
结合起来,化难为易,
化抽象为具体。教学实践证明,每一名学生身上都有着无限的潜
能,只不过有时候方法的不当制约了这种
潜能的挖掘,而新世纪的主体性教学正是开启
“神秘宫殿”的钥匙。只要我们掌握了这把钥匙,在教学中
自始至终都把学生看作是学习
的主人,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敢于放权,给学生参与课堂、展现自我、探
究和思考的
机会,就能打开学生的心灵与智慧,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欲望,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
获取新知,成为“驾驭神秘宫殿”的主人,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充分
体现。
参考文献:
[1]刘晓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探索[J].赤峰教
育学院学报,
2001(6).
[2]王志国,刘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导作用的体现[J].黑龙江教育,2002(5).
p>
[3]王海涛.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