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探讨论文
啊大海-南丁格尔名言
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探讨论文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思维性较强的学科, 小学阶段的
数学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此,
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指
出要把数学教学和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用数学的眼光去解决生活
中的问题, 感受数学的价值,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
在数学教
学中, 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把数学教学和学生有经历的生活
实际结合起来,
创设相关情境来给学生独特的体验, 引导学生用所
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让数学生活化,
生活数学化。数学
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设置生活情景, 结合学生
身边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
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进一
步体会数学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加深印象,
注重知识的迁移。
例如, 在教学“元、角、分”这一内容时,
教师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
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学习, 可以给学生布置针对性的作业,
在家长保
证其安全的情况下完成。 (1)
新学期开学时你交了多少钱?语文多少
钱?数学多少钱? (2)
买一个作业本多少钱?一块橡皮多少钱?一支铅
笔多少钱? (3)
到商店调查一下一盒火柴、一袋盐、一袋味精等分别
多少钱? (4) 八个鸡蛋多少钱?你一天吃两个
鸡蛋多少钱?利用学生
身边的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元角分这些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了解人民币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以此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
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
注重学生已
有的生活经验, 从生活走进数学, 从数学走进生活。例如,
在教学
“克、千克的认识”时, 教师可让学生分别到讲台上称课本、书包、
橡皮的重量,
分别以克、千克为单位写在黑板上。通过这一系列的活
动,
学生学习到了两个单位名称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最后,
教
师可指导学生举例说明如何计量生活中的物品以及比较这些物品哪
个轻或哪个重,
如比较一千克铁和一千克棉花哪个重。通过列举实例,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量单位,
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体会到了
“数学生活化”的乐趣。
在教学形式上,
教师也应该结合新课标进行必要的改进。新课
程标准指出: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在体验中来提升学生们的数学素养。所以,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 让学生真正地动起
来,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学习、操作、实践
体验, 进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动手实
践能力。
对此,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调整教学方式, 学生能够说的,
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学生能够做的,
一定要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学生
能够自己讲的, 鼓励学生多讲。教师也要明确自己的职责,
要以“辅
助者”的身份带动学生学习数学, 使学生成为自我学习的主人。同时,
广大教师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
要
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 让每一位
学生都能抬着头走路,
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 教
师要健全评价机制,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习,
在学习中评价, 在看到别人的长处的同时主动地完善自己。
生活处处皆学问,
数学问题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学生学
习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后, 教师一定要和实际生活相联系,
要让学生
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注重应用, 真正做到
学以致用,
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例如, 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和面
积”时,
教师可让学生实地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和宽, 算出周长和面积,
就势引出用边长30厘米的正方形方砖铺地, 大约需要多少块的问题。
通过设问,
教师可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手操作、用脑脑思考、用口
叙述, 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总之,
数学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也是我们数学教学可以
依赖的平台。因此,
教师要结合小学数学的实际需求, 积极创设教学
情境, 用学生熟知的信息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样一
定会大大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
[1]葛志峰.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蕴与价值[J].广东教育
(教研
版) , xx (2) .
[2]王金石.从实际出发为生产服务——培养学生在生产中应用
数学知识的能力[J].成人教育,
1982 (5) .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