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毕业论文
农村教师-励志奖学金推荐理由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摘 要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
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
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
学效率。本文从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课堂提问入手,结合教
学实践,分析了什么是有效提
问,以及有效提问的标准和所要遵循的原则,并就有效提问的基本策略从准
确把握提问时
机与频度、合理运用提问方式、合理设置提问三个环节进行了深刻阐述,最终得出有效提<
br>问是实现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关键之举。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提问 策略研究
目 录
一
什么是有效提问…………………………… …………………………3
1.1有效提问的含义………………………………………………………3
1.2有效提问的标准………………………………………………………3
二
有效提问遵循的原则………………………………………………4
2.1提问的逻辑性原则………………………………………………………4
2.2提问的合作、探究原则…………………………………………………4
2.3遵守有效评价原则…………………………………………………4
三
有效提问的基本策略…………………………………………5
3.1准确把握提问时机、频度………………………………………………5
3.2
合理运用各种提问方式…………………………………………… …5
3.3合理设置提问……………………………………………………5
参考文献………………………………………………………………………7
1
引 言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无疑则不思,疑为思的动
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疑主
要来源于教师的提问。教师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
思维,开发学生
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可见,课堂教
学
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
一 什么是有效提问
1.1有效提问的含义
20世际90年代中后期,课堂“有效提问”作为一个研究
方向开始进入我国教育研究
者的视野,并逐渐为大家所关注,但目前仍处于研究的发展阶段。有效课堂提
问更加关注
师生主体的彰显,学生思维的开拓,教学对话的开展。关于有效课堂提问的内涵,研究者使用的定义各不相同,尚未形成统一、完整的“有效课堂提问”的概念。在总结前人研究
成果的基础
上,我认为: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提问,就是要让学生开动脑筋,为理解学习
内容而提出问题,引发学生
一系列心理活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是成功教学的基础,
更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
相互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桥梁与导航,它
将教师的意图传达给学生,又将学生的学习反馈给教师。
1.2、有效提问的标准
1.2.1要有目的性
问题应目的明确,提问必须为教学
要求服务。备课时就要考虑提问的目标:是为引出
新课?还是为前后联系?或是其他?等等,要尽可能剔
除可有可无、目标模糊不清的提问,
抓住问题的关键点,保留针对性强,有实际意义的提问。使提问恰到
好处,为教学穿针引
线,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那种漫无目的的盲目提问只会让学生感到不着
边际
和无所适从,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1.2.2要有启发性
问题要围绕核心问题
的解决,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推进,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
调动相关知识对所学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
思考和把握,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
能发现“为什么”。
1.2.3要有广泛性
问题应面向大多数学生。不仅要提问优等生,也要提问中等生和学困生,做到好中差
多方面结合
,对尖子生可适当“提高”,对普通学生可逐步“升级”,对学困生可适当“降
级”,满足不同胃口的需
要,彻底改变由优等生“大包大揽”、“一包到底”的局面,成为
各抒已见、众说纷纭,充分调动每一个
学生的积极性。
1.2.4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和思
2
考。因此,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新颖有趣,富有情趣和吸引力,
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
在愉快中接受学习。
二 有效提问遵循的原则
2.1提问的逻辑性原则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设计出一系
列由浅入深的问
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
。
如教“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这样设问: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已
学过
的什么图形?②拼成的图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的哪一条边?③拼成的图形的高是原
来三角形的什么?④三
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图形面积的多少?⑤怎样来表示三角形面积
的计算公式?⑥为什么求三角形面积要用
底乘以高再除以2?这样的提问既有逻辑性又有
启发性,不仅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2提问的合作、探究原则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既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是课堂提问
的基本原则。我们都知道,教学活动是个动态的过程
,教材所承载的知识,需要师生之间
的共同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体验来获得。因此,课堂提问就必须
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
互合作与交流,必须本着平等、合作、对话的原则,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
为前
提,充分运用各种方式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会他们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勤
于
动手,培养他们自觉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3遵守有效评价原则
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所提问题做出积极回应后,教师一定要对其作出适当的评价。对
回答正确而
且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不应吝啬自己的表扬,应给予必要的甚至放大的赞
扬。而对于回答不够全面的
同学,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进一步启发学生全面考虑
问题。而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在不伤
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应进一步进行追问,逐
步启发学生得到正确答案。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
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
比如:“这个想法不错,我们还能补充点什么?”“很好的主意,但是我们
怎么知道……”
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励学生继续学习。千万不能模棱两可或一味地表
扬和迁就学生,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要适时进行指导,帮助其纠正。总之,教师应注
意将激
励性评价和否定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注意方法和方式,以关心、爱护和理解学生
为出发点,达到有效提
问后的有效评价。
此外,教师还要注意,什么情境下问什么问题。在一节课的不同阶段,学生思维的紧
张程度是不同的,教师要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推进,及时调整自己的提问。例如,在课的
开始,
学生的思维由平静趋向活泼状态,这时可采用激发式提问,多提一些低层次认知提
问,有助于培养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当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时,可采用高层次认知
3
提问,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入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
三
有效提问的基本策略
3.1策略一:准确把握提问时机、频度
课堂提问可以随时进行,但不
同时刻的提问所取得的效果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是说,
提问存在着一个最佳时间的选择问题。作为教师必
须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学生的表情和反
馈信息,及时发现并抓住这些最佳时刻。一般来讲,教师提问有课
前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的提问、课间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和课后总结性提问,要善于捕捉提问的时机
,取得
最佳效果。同时要注意提问的频度,切不可“满堂问”,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
但要把握好提问时机,不宜过多,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一般课前应设计好,提问要
问到关键处,
问到点子上,问出水平来。如果提问过多不仅烦琐费时,而且会导致学生“随
大流”,增加回答问题的盲
目性,使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化解,从而制约教
学目标的实现。更要注意调控提问的等候时
间,给学生留有合理的思考时间,那种提出问
题后只停留1、2秒就开始点名回答,从实际效果看,学生
由于思考不充分、精神紧张、
准备不足等原因,通常无法回答或者仓促回答导致错误,反而会浪费教师更
多的时间去给
学生提示,影响教学进度。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要根据问题的难度适当控制提问的等<
br>候时间,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以提高学生回答的准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
般来说,
从提出问题到指定学生回答,至少应该等待3~5秒钟为宜。
3.2策略二:运用各种提问方式
由于问题的内容、性质和特点的不同,课堂提问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例如:
直问。对某一简
单问题直接发问。就是直接提出“为什么”“怎么样”这类问题,其
表现形式为“是什么?”“有什么?
”等。
反问。针对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或是某一问题的糊涂认识和错误症结发问,步
步
进逼,使学生幡然醒悟,达到化错为正的目的。
引问。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需要疏导或提示时,在
关键处发问,循序渐进地达到
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追问。是对某一问题发问得到肯定
或否定的回答之后,针对问题的更深层次发问,其
表现形式为“为什么?”“请说明理由”等,这样便于
易中求深。
提问的方式有很多,作为教师要灵活掌握运用各种提问方法,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摸
索探究,最大限度的发挥提问的作用。
3.3策略三:合理设置问题
要紧紧扣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合理设置提问,使学生明确重难点、理解重难点 、掌
握重难点,
从而保持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为学生进而解答一些相关问
题奠定基础。
4
3.3.1围绕教学“关键点”设问
所谓关键,是指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的重点处提问,重点就会突出,在教材的
难点处提问,难点就容易突破。如在
圆面积计算教学中,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整节课
的教学难点,理解由圆转化的近似长方形与圆的各部
分间的关系则是教学关键所在。教学
中,通过拼割法将圆转化为近似长方形后,我做了如下的设计:(1
)、请大家仔细观察,
由圆分割拼成的近似长方形与原来的圆有哪些联系呢?弄清两个图形的内在联系,
也就解
决了教学中的关键问题。这个问题给学生留了较广的思维空间,能促使学生抓住本质,寻
找共同点。学生可以说的内容很多,学习好的学生可以有条理地罗列两个图形的联系,中
等生可能说的稍
欠条理,而学困生也能说出一点或两点来。总之,人人有言可发,都有表
现自我的机会。然后,教师再集
中全班同学的正确意见,有条理的再归纳一遍:两个图形
的形状变了,但面积大小没变;近似长方形的长
就是圆周长的一半;近似长方形的宽就是
圆的半径。(2)、完成上述发现后再提问:我们都知道长方形
的面积怎样计算,那么,根
据上面的发现,圆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这时学生对圆与长方形的内在联系已
经很明确,
完全能对自己头脑中储存的信息加以整理运用,独立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
3.3.2通过“连接点”设计问题
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每个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
基础上,而新知识是旧知识
的延伸和发展,它们内在的共同因素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架起了桥梁,因此,教
学中要注意
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促使学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转化为已知。如在讲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根据与之有关的旧知识通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师只需
先后提出这
样几个问题:
1、分子和分子能直接相加吗?为什么?2、你能想办法把两个
分母不同的分数变成同分母分数吗?
3、变成了同分母分数,现在你知道怎么做了吗? 通
过对这几个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学生就会运用通分
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自己
学会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了。又如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时,
先让学生用列举的方法
将18和30的公约数写出来,从中找出18和30的最大公约数;再让学生将1
8和30分别
分解质因数。这时老师提问:18和30公有的质因数有哪些?
他们与18和30的最大公约
数有怎样的关系呢? 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提问,能使学生明确认识到求
两个数的最大
公约数的方法,也能降低学习新知的难度,较好的把握了知识整体结构。
3.3.3抓“致盲点”设计问题
所谓“盲点”是在正常思维中不容易被注意到但实际运用中
又往往会影响学生正确
思维的问题。盲点一般不被人注意,教师应设计恰当的问题,帮助学生自己发现盲
点。如
教学“正负数认识”时,当学生明白“正数、负数”的概念后,我提问学生“0”是什么
数?有的说“0”是正数,也有的说“0”是负数。这时我设问: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
学生很快就
判断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就把学生容
易忽视的盲点抠了出来,使
学生拓展了思维的广度。
5
结 论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十分重要的,只有
师生良好的互动,才
能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可以说,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
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教师
一定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
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水平,真正发挥课
堂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
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腾水.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功能与技巧 [J].福建教育,2003(4). 第26页
[2] 黄光虎,刘家林.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J].小学教学参考,2000(7).
第84页
[3] 柳青.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第11页
[4]
游爱霞.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科教研究,2009(6). 第23页
[5] 何明建.课堂提问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浅析 [J].教改聚焦,2009(5).
第126页
[6] 沉宣旺.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J].吉林教育,2008(3-4). 第19页
[7]
杨惠娟.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误区及其对策 [J].小学教学研究,2009(7) 第21页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