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秀获奖论文小学数学课堂融入微课再思考
qq无法登录-母校就是
小学数学优秀获奖论文小学数学课堂融入微课再思考
摘 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有些落后,当下社会也已经进入了“微”
时代,“微”时代的来临,满足了对效益
的追求,而“微课”作为“微”时代的产物,在教学中掀
开了一次“革命”。针对微课,很多人持不同的
观念,也有人不敢轻易尝试微课。作为一个新
事物,笔者在教学中大胆结合运用,微课直观、高效,给教
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本文结合
笔者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对微课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并对
此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微课;直观;高效
一、“微”时代的思考以及当下教学现状
伴随着微时代的来临,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人们都乐于接受简单、有趣、
高效的生活及学习方式。“微”事物不断产生并涌现,如微信、微博、微
电影、微小说等等,
伴随着“微”事物的日益壮大,我们的时代逐步进入“微”时代。这个“微”时代背
景之下,我们
的教学、学习也逐步进入“微”时代。
针对教学,微课的来临更是一个新鲜的事
物,针对微课,很多人持不同观点,有的人认为没
有必要融入微课,因为传统教学下学生一样能够接受并
理解知识点,微课融入教学毕竟还不
成熟稳定。而笔者在课余研究了大量的微课理论,在教学中不断尝试
微课微课堂带来的成效。
对于微课的融入,更是基于对传统数学教学现状的全面认识。
笔者执
教于小学数学教学已经多年,然而针对这一门集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于一体
的学科来说,需要充
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课堂产生高效。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
实是骨感的。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困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兴趣不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由
于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导致上课非常被
动,思考问题不积极,人云亦云。周而复始,这一类学生就会表
现出对数学学习兴趣的不足。
二是信心不足。小学阶段的数学评价,主要还是以成绩为主,不少学生将
成绩、分数过于重
视,一旦成绩出现下滑,或者某次成绩不理想,就产生自我否定心理,有些学生数学成
绩一
直差,就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常此以往,这一类学生容易在数学学习中产生信心不足的特
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尚且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如果通过一些途径增强学
生的自信心,
有助于学生自我探索、树立信心。
三是实践能力欠缺。数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学习中,学生
展开形象思维,学会应
用所学的数学理论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不少学生仅
仅停留在
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的层面,不善于思考问题,也不善于用自己的行动,联系所学知识,处理实际数学问题。因此,动手能力的欠缺也就导致了数学课堂无法成为“活”课堂。
四是发散性思
维不够。数学学科是一门需要学生灵活运用的学科,在具体的运用中,学生要
善于运用发散思维,对于出
现的数学问题进行前后联系。从近几年的考试来看,对学生发散
性思维的培养显得日益重要,但是不少学
生面对一些变式训练时,不会打开广阔的思维,思
考问题较为狭窄,面对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体型时,
依旧很难下手。
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如果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学
成效
可想而知。
二、数学课堂融入微课的几点探索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
出:“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
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
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
到不同的发展。”由此我想到,小学数
学课堂可以通过融入微课来展示更直观、更高效的教学方式,因为
微课的直观、有趣,更容
易激发低段学生的数学兴趣,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少教师也尝试着开始
在课堂中运
用微课,甚至有的教师运用微课没有起到预期的成效,笔者认为,微课融入低段数学课堂,<
br>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而不是让微课取代教师的传统授课,也不是让微课成为课堂的主导。如
果说课堂是教师烹饪的一道小鲜,微课就是这道小鲜的调味品,而不是主要食材。以下是笔
者关
于微课的几点认知:
(一)认识要清:是“解惑”而非“授业”
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主要是
授业、解惑也,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乐于成为学生授业、解
惑的主导。在微课来临之后,有的教师索
性将微课搬进了课堂,将授业、解惑的责任全部交
给了微课。笔者认为,微课是帮助教师完成解惑的过程
,而不是进行直接授业,微课是教师
的助手,但是无法取代教师的教学地位。
以培养学生数感
为例,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刚刚开始接触数学知识,所以针对低
年级的小学书来说,可以通过
培养学生的数感来提升学生的理性精神。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
提出了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
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
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10个核心概念。课标实验
稿首次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数感,
但未对数感内涵做解释,而是采用外延描述的方式,提出“数感主要表
现在:理解数的意义;
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
和交流信
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数
感作为核心概念之一,要有效地落实到课堂教学目标中,教师首先要对数感有个清晰、深刻
的认
知。以下是我以“百以内数的大小”为例,运用微课的融入开展对学生数感培养的探索:
【教学片段】
运用微课视频呈现教学内容。
场景图:小朋友们在操场上跳绳,男孩:我跳了82个,女孩:我跳了76个。
师:谁跳得多?男孩赢了还是女孩赢的?
生(众):男孩赢。
师:怎么判断的?(引导学生说出:就是要来比较82和76的大小。揭题:比较数的大小。)
师:你是怎么比的?
生1:小男孩跳得比女孩多一些,因为82比76大。
生2:82里面有8个十,72里面有7个十,少一个十。
师:哦,8个十比7个十大,所以82>72。
谁再来说一说?
生3:比十位,8比7大,所以82>72。
对于没有执教过一年级的数学教师来说,往往想
当然地认为这个内容非常简单。的确,或许
不用老师教,大部分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完成这两个
数的比较。那我们教师教学的
目的是让学生“会”比较吗?对于“哪个小动物拾的贝壳多”这个问题,大
多数学生能够凭借生
活经验正确做出判断。在教学一上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后,学生已经学会
用一一
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认识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或语言表示1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在教学一上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后,学生已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会比较
它们的大小。在一上学习比较数的大小的时候,基本方法是一一对应、借助计数器、
或者按照数数的顺序
。也就是说,学生对于比较的方法已经有了充足的经验储备,因此例5
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把生活经验
上升为数学思考,也就是引导学生说清楚自己是怎样比
的、怎样想的,以及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的抽
象过程,发展数感。
通过微课视频教学的呈现,学生对于数感有了清晰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并不是播
放微课后
可以中场休息,而是要始终贯穿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得教学始终沿着教学目标“步步为营”。
(二)内容要精:要“精挑”还要“细选”
所谓的微课,一般时间都比较短,仅仅利用五到十
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协助教师完成对一个
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的讲解,或者是对作业、模拟题的一种微视
频。尽管微课在课堂上所占
的时间比较少,但是对于四十分钟的课堂来说,教师教学的时间比较有限,所
以教师在微课
内容的安排中,要尽量做到精挑细选微课内容,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古语有云:“授
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说,给一个人鱼,不如教会一个人打渔,别人给的鱼总
有吃
完的一天,而学会了打渔,则每天都可以有鱼吃。教学也是如此,知识就是“鱼”,作为教师
不能单纯的为了传授知识而教学,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背离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当代教师,
必须要去教学生“打渔”,笔者理解的“打渔”就是一种数学文化的渗透,比如可以
通过培养学生养成良
好的学习思维,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这才是教学之根本。以培养学生
的数学思维能力为目标,在微课的
运用,教师要学会精挑细选。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学习中往往兴趣至上,缺少理性的思考和取舍。因此
作为教师,要努力
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微课的融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性思考。以培
养低
段学生的思维为例,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则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喜欢上数学,激发学生
思维的活跃性,而无数的教学实践也已经证明,适当地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
激发学生数学
思维的活跃性是非常有用的。在教学中,笔者也曾进行过有益的探索。小学生,
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
由于年龄较小,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作为小学低年级教师,
更应该认识到学生的这种思维特点。在
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将数学问题形象化,从而简化问
题,帮助学生去理解和消化。笔者在教学中,经常灵
活运用微课引导学生将数学问题形象化,
比如,在教学“数的加减混合知识点”时,笔者出题“花园里原
来有10朵花,开了6朵,又凋
谢了7朵,花园里还剩几朵花?”,刚开始接触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学
生如果单纯抽象理
解该题,可能要思考一段时间,笔者专门制作了微课课件,通过动画,对题目进行演示
,帮
助学生理解。同学们可以形象地看到:花园里一开始有10朵花,接着又慢慢地开了6朵,
后来又凋谢了7朵,最后花园里剩下了9朵花。在演示动画的过程中,笔者一边讲解,一
边列出算式:1
0+6-7=?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用“数的加减混合知识”解决问
题,在面对该类题目
的时候,学生解题的速度大大提高!
(三)时间要活:要“灵活”而非“随意”
微课在课堂
中的运用,时间上是灵活的,而非随意或者死板。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
在课堂中的注意力不容易
集中,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灵活安排
微课的时间,才能让数学课堂教学游刃
有余微。
数学是一座丰富的宝库,也是一个有趣的乐园,每个人只要沉浸在数学的园地里,都可以发<
br>现别样的乐趣。新课改提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扮演一个启
发、点
拨的角色,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体味数学的乐趣和魅力。只有如此才能增强学
生对数学问题的认识
,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数学中,很多数学问题,本身就是开
放性的,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
去探究,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得出相同的结论,作为教师,
要积极启发点拨,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
而且要及时给予认可表扬。在教学中,笔者通
过运用微课,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去探究解题
的办法,并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
加以启发和点拨,有时候我将微课放入校园学习的网站上,学生家长可以
下载供学生课外练
习、学习。比如笔者曾出题:“小李有5个苹果,小张有8个苹果,同学们有什么办法
,让
小张的苹果是小李苹果的2倍呢?”学生们课外看了微课很快有了思路:5*2=10,10-8=
2,
从而得出,只要给小张增加2个苹果,就可以实现小张的苹果是小李的苹果的两倍。在微课
的互动交流中,我及时肯定了同学们的算法,同时提出:“同学们想想,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呢?”在我的
引导下,同学们开始思考,很快有同学指出,可以不增加小张苹果的数量,减
少小李苹果的数量,并列出
算式:8÷2=4,5-4=1,得出结论只要拿掉小李1个苹果,就可
以实现小张苹果是小李苹果的两
倍,通过在类似题目涉及,通过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充分锻
炼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所以针对微课,教
师可以进行时间上的灵活设计,比如可以留给
课外拓展,这也是课堂延伸的一个新思路。
(四)评价要勤:要“全面”而且“合理”
评价改革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改革
内容,微课融入数学课堂以后,更应该注重学生对于微课
学习结果的评价,通过能反应学习效果的学案评
判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
于学生及时调整课堂学习活动。
针对微课融入之后
的数学课堂,我采用人性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评价应该
倡导多主体评价,比如学生自己
可以自评,小组可以组评,老师最后进行师评,三者的分数
有机结合,形成最后的评价分数。比如,在教
学中,笔者曾设计了一个“小学数学学习评价
表”(如下表),该评价表结合新课标对学生进行了全方位
的评价,包括学生的态度情感、过
程方法和知识能力,与此同时,该评价表还兼顾了多视角、多主体评价
,将评价主体分为学
生、小组、老师,展开自评、组评和师评。通过该表的填写,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堂
学习有
一个全方位,多主体评价,避免了主观臆断,取得了非常好的评价效果。
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状态水平描述
自评 组评 师评
态度情感 参与养成
1.课堂表现踊跃,积极参加学习。
2.数学学习中有一定的自信心。
3.学习认真,有较好的学习习惯。
过程方法
体验 4.愿意表达自己的学习、生活体验。
自主 5.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学习。
探究 6.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初步养成探究性学习的意识。
合作
7.能尝试与他人共同学习、交流,并善于与他人合作完成任
务。
知识能力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8.能运用数学知识和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
表达 9.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能有提问的意识。
综合等第
在微课教学中融入综合的全方位的个性化评价方式,目的在于引导
学生在微课堂中形成合
作、交流、互动的学习模式。
总之,微课融入小学数学课堂,但是依旧
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如果说数学课堂如同烹
饪小鲜,色香味是教师的烹饪目标,那么我想微课就是
一种极好的调味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
人。